投資者不難留意每逢介紹窩輪產品,總講到「實際槓桿」。到底「實際槓桿」有幾「實際」?簡單來說,「實際槓桿」是代表窩輪與所追蹤資產槓桿效應參考,以公式計算出來。但很易產生錯覺,認為只要符合其高槓桿要求,便不用看年期、行使價及引伸波幅等影響窩輪價格因素。 如騰訊(700)認購證,在本周成交活躍認購證中,實際槓桿雖同為11倍,但一類是較短期及貼價選擇(行使價約216元,今年底前到期),另一類是年期相對較長及價外(行使價約230至245元,明年1月到期)。兩類產品雖計算出的槓桿水平相若,但對沖值就有顯著分別,前者明顯較高。因對沖值反映窩輪由價外變價內的機會,對沖值愈高,對正股敏感度較高,故參考槓桿時,亦應細心留意其他影響輪證價格條款。欲捕捉短線騰訊升浪,可考慮年底到期、較貼價的購證,付出相對較少時間值,並能保持產品的敏感度。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聯席總監、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對曾投資牛熊證的投資者來說,資金流及街貨圖表應不會陌生。但較少人留意街貨變化的啟示,有助提高分析準確性。以騰訊控股(700)牛證為例,截至周一牛證連續3天錄淨流出,涉逾270萬元,熊證單日流入逾140萬元。單看資料或令人產生看好投資者減持,反手買熊證看淡感覺。 當投資者留意其牛熊證街貨變化,會發現距收回價15%至20%的牛證有資金減持(相當於6.8萬股沽出),同時距收回價5%至10%,即較進取牛證則有加倉(單日街貨量增加相當於約10萬股正股)。因收回價較近牛證價格較收回價較遠牛證為低(假設其他因素不變),資金轉倉至較貼收回價之牛證便出現淨流出情況。 但綜合資金流及街貨量一併考量,會見到資金其實在減持收回價較遠的牛證獲利,並換倉至收回價較近的牛證,並續看升。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聯席總監,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繼早前港交所(388)實施收市後競價時段的市場結構改革措施後,下周一將引入市場波動調節機制,為市場提供5分鐘冷靜期。所謂冷靜期,主要目的是避免如程式或輸入錯誤等引發的極端波動,適用於恒指及國指成分股(共81隻)、恒指期貨及H股指數期貨。要觸發該5分鐘冷靜期,股份波幅要按參考價變動逾±10%,期貨則要逾±5%。而參考價則是該波動5分鐘前最後一次交易。冷靜期不等於股份暫停買賣,期間可在固定價格限制內交易,此機制不適用於早市及午市首15分鐘,午後最後15分鐘及現貨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 冷靜期雖不適用於輪證,但當股市急劇波動時,發行商對沖難度可能大升,影響相關輪證報價。極端情況下,發行商或暫停止為產品提供流通量。屆時投資者可向發行商提出要求報價,如情況許可,加上產品理論價格高於1仙,發行商有責任在特定時間內提供流通量。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主任、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近日港股一浪高於一浪,恒指上舉突破22,400點阻力,並創下今年新高。藍籌股焦點落於公布業績如港交所(388)、中國移動(941)及長和系等身上。 投資者若提早以窩輪為業績公布作部署,宜多加留意最近引伸波幅表現,本周整體市場波幅受壓,恒指波幅指數更一度跌穿17%水平,對窩輪價格可能帶來負面影響。除非投資者預期業績公布後,股價將出現較大的波動性(無論是急升或是急跌),則可應考慮應否轉戰以牛熊證重新入場。因若股價在業績後表現牛皮,持窩輪則有較大機會承受引幅下跌及時間值損毀等負面影響。 此外,正股股息水平亦影響窩輪價格。一般來說,若股息較發行商預期多或派發特別息,則對認購證有負面影響,對認沽證有正面影響。相反,若股息較預期少,利好認購證及利淡認沽證。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主任、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汽車股業績差過預期,拖累美股顯著向下,三大指數錄一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勢,油價跌穿40美元,金價回升,日圓匯價向上,避險意欲回升拖累恒指昨顯著下調失守兩萬二支持。 踏入業績期,資金炒股不炒市,周一資金流入包括騰訊控股(700)、金沙中國(1928)及中海油(883)等找短線機會。陸續將有包括澳門股、港交所(388)、中國移動(941)等公布業績。投資者短線部署股份炒業績,宜先行盤算業績前後的波動性。若預期股份業績將較預期好/壞,公布後或有機會迎來較大波動性,則可留意較短期(1至3個月)輕微價外證,特點是槓桿較高之餘,亦對引伸波幅升跌較敏感。 另一方面,若預期業績後股價將展中線升/跌浪,則可留意中期貼價證(3至6個月)或牛熊證作部署,兩者皆受引伸波幅升跌因素影響較低。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聯席總監、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上周提到引伸波幅水平回落,對窩輪價格不利,故建議看好的投資者或可先以牛證進場,待市況確認破位突破,再趁低引幅換碼至認購證博單邊市機會。回顧去周市況,恒指在22,000點水平爭持後,周二終現較大突破,重上今年高位。 投資者憧憬日本央行明日議息結果,或加大量寬規模,增加環球熱錢供應。策略上,若早前以牛證進場,現水平可考慮先行沽貨獲利,再轉以認購證繼續博上。但投資者可能會問,既然睇升何不繼續坐牛證?牛熊證與窩輪雖是衍生產品,但設計不同,在不同市況表現亦有顯著分別。現時引幅已回落至年內低位,令窩輪價格變得較平宜,提高認購證的槓桿水平,即部署相同行使價的產品,所需投入的本金理論上會較過去數周都為低。此時若市況如預期走出一輪強勁升勢,引幅止跌回升的話,認購證便能提供雙贏機會,潛在利潤可能比預期為多。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主任、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本周市場缺乏利好消息,市況連升6天後整固,惟恒指仍企穩於250天線的牛熊分界線之上。資金流則有流入淡倉造淡趨勢,當中恒指熊證已連續6天錄資金淨流入,金額逾2.7億元,同時認沽證有逾9,500萬元淨流入,是近日最多。 市況雖有調整,整體引伸波幅水平未有顯著變化,上周恒指波幅指數急回後,暫於20%的水平以下企穩。投資者欲留意市況反彈機會,短期可參考近22,000點年內高位的阻力水平,若擔心引幅受壓的投資者,可先以牛證作部署,待市況重返中線上升趨勢,再轉以認購證進場。相反,若預期市況有機會迎來較深一輪的調整,可參考近21,200點的10天線水平,策略上不妨先留意認沽證作部署,因為如歷史重演,根據過往一年的經驗,若市況急回,引伸波幅有機會反彈,持有認沽證便有雙重利好的作用。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主任、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市場憧憬美國經濟復甦,標普500指數本周屢創新高。新興市場今年以來表現相對落後,當中國企指數較去年底近10,000點仍有逾2,000點距離。彭博數據顯示,目前標普500指數市盈率(P/E)19.8倍,恒生指數10.4,國企指數僅6.8;即使是較高估值的A股,上證綜合指數處16.4倍。 技術上,國指處於多條移動平均線的上方待變,若能走出新一波的上升行情,可先以9,000點作阻力參考,進而留意9,300點的4月密集區。投資者欲留意國指追落後的機會,市場貼價牛證的收回水平約於8,200點,槓桿水平逾13倍,較貼價中期認講證還要高。恒指方面,恒指本周已將英國脫歐的不利因素全數消化,後市的下一關阻力可留意近21,500點的4月阻力區,其後便是22,000點大關。恒指牛證選擇眾多,可留意收回價近20,000點的選擇,槓桿水平逾18倍。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主任、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港股周二終止3連升,內地A股則表現亮麗,上證綜合指數在軍工及航運股帶動下,連升3天,並突破3,000點收市。市場憧憬內地經濟數據或反映回穩,利好A股投資氣氛。在港上市的A股ETF,走勢相對上證指數落後,暫於近月的波幅頂部徘徊,吸引不少投資者以衍生工具入場。 截至本周二,安碩A50(2823)好倉單日流入資金超過1,300萬元,牛證流入的金額更是股份類中最多。市場上成交較活躍的安碩A50相關認購證,行使價介乎9.8元至11元,實際槓桿水平約7至9倍,但引伸波幅由25%至40%不等,個別的街貨量已到偏高的水平。對比市場上貼價的牛證(距收回價約一成距離的選擇),槓桿水平個別高約9倍,街貨量偏低。由於牛證不受引伸波幅及時間值的損耗的影響,投資者如看好後市表現可考慮以牛證進場,待引伸回穩再謀後動。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上市產品銷售經理、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恒指由兩萬點反彈,短短3個交易日低位回升約600點,個別藍籌股升幅更加顯著。低位進場的投資者或處於進退維谷,欲沽售又擔心錯失隨後的升浪;若繼續持倉,又擔心外圍不明朗消息拖累市況掉頭向下。到底有沒有兩全其美的策略? 投資者可參考以衍生工具配合,策略主要有兩種。第一是在高位逐步減持正股,套出利潤買入相關資產的牛證或認購證。這個策略的優點是可以套取本金及鎖定利潤,再以較少資金捕捉資產其後升勢。由於衍生工具有槓桿效應,所要投入的資金亦較少。另一個策略是,保持正股的倉位並買入淡倉即熊證或認沽證作對沖。一旦正股意外回調,這些淡倉有助彌補正股下跌的損失。 無論是「套股買證」或是作對沖之用,投資者選擇牛熊證要留意收回水平,選取窩輪則要留意行使價、年期及引伸波幅水平等因素。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上市產品銷售經理、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MSCI上周宣布暫時不把中國A股納入旗下的新興市場指數。雖然這令其中一個短期推動股市的催化劑消失,但從市場反應來看(宣布當日上證指數升1.6%),投資者對納入的預期不算高,MSCI的決定未有帶來太大的失望。 從MSCI聲明看,雖然中國監管當局在解決實益擁有權問題和停牌規定上有一些進展,但國際機構投資者仍希望看到A股市場准入情況有實質改善。我們相信中國監管當局在推動市場准入、與國際標準接軌及開放資本帳上正循正確方向前進。不過,一些主要問題仍有待解決,包括QFII的每月資本贖回額不得超過上年度淨資產值的20%,以及中國政府對沽空類產品的審批控制等。鑑於當局需考慮放寬贖回限制可能為人民幣帶來的壓力,以及對沽空類產品所帶來風險的憂慮,我們相信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仍然需時。 無論如何,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與納入開始的時間相比,長線納入的路線圖更為重要。隨着中國繼續開放資本帳及促進金融市場自由化,我們相信A股加入環球市場指日可待,而且會成為推動中國股市表現的長線結構性因素。 作者為滙豐環球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傳統智慧是「五窮、六絕、七翻身」。反觀今年市況,5月恒指高見21,352點後於6月進入較大調整走勢,單單數個交易日調整幅度近千點。本月不單是傳統偏淡月份,亦是各大藍籌股除淨月份,對部署牛熊證的投資者來說要倍加留神。首先是恒指與期指高低水情況,往往令不少投資者產生誤會。單是三大內銀股中國銀行(3988)、建設銀行(939)及工商銀行(1398),除淨的「水」加起來便佔恒指近200點,內銀除淨時間往往在本月下旬進行,故當反映於即月期指上,期指與現貨便持續呈「低水」情況,此乃正常現象。 正正因指數有除淨因素,部署指數牛證宜留意收回水平不宜過貼,以防觸及收回價被強制收回。特別是內銀股情況類似,若打算持倉過除淨日,宜先參考每隻股份有多少「淨」要除,從而參考相對應的牛證作持倉部署。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上市產品銷售經理、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踏入6月,市場對MSCI明晟會否把A股納入其新興指數預期開始升溫,亦有大行將先前納入指數可能性由50%調高至70%。市場估計如真的獲納入,或促使數十億美元被動資產管理資金流入A股,或因如此,A股如上證綜合指數率先於5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回勇,再上破2,900點關口。差不多同一時間,追蹤A股及金融類股份比重較多的南方A50ETF(2822)於5月30日亦錄約20億元人民幣淨流入,為過去一年來該ETF單日最多資金流入。若參考港交所(388)公布之南下港股通數據,自5月24日開始最多南下資金買入之股份為內銀股的建設銀行(939),可見部分資金偷步作A股部署。 若覺得A股回暖,特別是看好金融股較重的ETF表現及有興趣以帶有槓桿的上市衍生工具作部署,可留意以南中A50ETF及安碩A50ETF(2823)為相關資產之認購證及牛證。若看好整體A股市場表現,則可留意跟蹤滬深300(3188)之認股證及牛證。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上市產品銷售經理、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港股交投續萎縮,連續兩日少於450億元,周二恒指大部分時間波幅不足100點,大市猶如聖誕假前夕般淡靜。6月市場觀望英脫歐公投結果、美國加息步伐及中國經濟政策去向等,到底現在是否暴風雨前的寧靜,是危是機、有待分曉。資金入市態度審慎,但數據顯示,內地資金經港股通來港不絕,截至本周一,港股通連續19個交易日獲資金淨流入,累計金額近190億元。 大市波幅續尋底,宜留意若引伸波幅回落,縱使看對正股方向,輪價或跟不足正股變幅。恒指波幅指數(VHSI)處22水平之下,無法想像去年9月竟高企於45以上。如要減低引幅對窩輪影響,可考慮引幅相對低及年期較長認股證,或較少受波幅影響的牛熊證。欲捕捉波幅谷底反彈,宜留意年期較短及貼價認股證。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上市產品銷售經理、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恒指自4月中旬21,500點左右下跌,至本月13日,曾低見19,600點附近,儘管累跌近兩千點,但每日恒指收市上落卻僅百多點。踏入4月1日起至本周二的31個交易日,僅8日恒指升跌多於1.5%,其餘23個交易日恒指收市升跌幅低於1.5%。參考恒指波幅指數(VHSI)同期主要介乎20至24。今年1月21日最高見38,而去年8月25日高見46.9。 近日大市平均成交量續跌,由本月至本周二,日均僅約609億元,投資者開始習慣低成交量及低波幅環境,假使恒指出現逾2%波幅,可能會手足無措,而波幅風險上升在於投資者無視波幅風險,因波幅不會永遠或長期處於一個低狀態,如持股票資產組合,可考慮部署恒指波幅指數長倉,對沖未來恒指波動。 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蒙受損失,投資前應了解風險。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上市產品銷售經理、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