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呢個世界公平咩》提過許文彪之後高賣低買力天世紀手段,像一些狙擊手影子。狙擊手發現狙擊是財路後,但和拍檔持一隻著名公用股有不同意見。最後狙擊手高賣低買下,成功令拍檔出局。 但做拍檔也非壞事,其實,有人在1973年股災後炒股起家,賺一大筆錢,便和另外一位朋友潘少忠搞玩具禮品廠,但他們兩位相安無事,和平過渡,在1992年成功上市,叫威發國際(765),最近更賣殼,今天未生說說這次賣殼細節和隱含意義。 於月初,控股股東潘少忠和拍檔以每股1.815元把威發國際的201,672,630股,約佔股本權61.69%出售予Star Fly Limited及Fresh Choice Holdings Limited,兩者各承擔本次收購50%代價,觸發全面收購。 其中Star Fly Limited由翟隽持有,他來頭不小。綜合各項資料,他是山西人,在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曾擔任北大學生會副主席,1990年放棄北京大學學位,就讀澳洲莫道克大學,獲商學士學位,並連續兩年兩次被評為最優秀學生。其後加入香港德勤,從事國內企業核數工作,後取得會計師資格。其後認識當時仍在投行工作,現為工商銀行(1398)副行長張紅力,翟先生即平步青雲,投身投資銀行行業,曾任職雷曼、德意志及高盛等,協助中國石油(857)、中國神華(1088)的上市公司工作,甚至成為山西政協,有一定政治影響力。 至於Fresh Choice Holdings Limited由高曉瑞及吳振龍分別持有90%及10%股權。前者具金融經驗,同名同姓人士曾入股中國資源交通(269),這公司大股東是前首鋼掌舵人曹忠。 後者也具有土木工程學位,但相同的是,兩者都在北京讀大學。這3位國內人士深具財經及投行經驗及北京背景,懂財技,也未必是懂得做生意,但卻有財力買下一間上市公司,看來實力不簡單,但這不是孤例。以近期賣殼案例如譽宴(1483)等,股東亦有相若背景。 據未生認識的高人稱,這可能是國企的一種買殼法,由中間人先入主,從中取利後,再利用財技運作把股票轉予國企。這種賣殼方法,一來可避免大額注入資產觸發重大收購下,產生要重新進行上市審批的過程,加快炒作的運作速度外,二來朝廷不使餓兵,消息人士在已預知的情況下,股價變化亦能洞悉,可以從中取利,三來證監會對國內人財技運作上,有很多難以監管的地方。故未生相信,這種賣殼方式仍然會繼續成為主流。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今晚重播《創世紀》將播出最後一個高潮,許文彪經過頭20集正直,一直受折磨,變壞人後,不惜賄賂又綁架吳奇隆飾演的富翁之子葉榮亨,目的是籌到資金達成他的夢想無煙城計劃。不過,他朋友葉榮添為了想他改過,使計搶了他的無煙城。終於許文彪爆發了,和葉榮添爆發一場罵戰,他說出「呢個世界公平咩」,稱地產商就算不懂建築起樓,但憑著一點點錢就可炒起樓市賺大錢,使市場安份守己日搏夜搏賺得一萬幾千,就是為了一間好普通的房子,但究其原因,是因為有錢人玩嘢。這觸動了未生的心聲。 不過,我更想說,那第一節的罵戰另外一個地方令我更有共鳴。許文彪向葉榮添說出他很想安份守紀行一條正路,堅守自己原則會有一個好結果,不斷有人說給他聽這樣做很傻,又要他放棄。就是因為他甚麼都沒有,沒家底沒人撐腰沒人罩著,由細到大他所有一切,都是他一手一腳賺回來,看著葉榮添有個超有錢的二叔,欠債後協助他取回力天世紀管理權、又可以給他錢搶來無煙城,心中確實有點不平衡。 未生作為一個走過來的人,這段話自己也有很深的感受,可以堅持到現在有地盤寫作,我也感到慶幸了。 這一整集令未生想起了報應。許文彪在劇集中段,殺死了郭晉安飾演的馬志強的父母,但本集卻安排許文彪因欠債被打傷後,吃了馬志強隨身帶備的消炎藥,最後因此死亡,他妻子也因被陷害謀殺,無力翻盤,最終被迫越獄,被亂槍打死,這是不是報應呢?可能大家覺得未生在寫劇評不是股評,也許不是。現實可能一樣。 其實,霍景良的影子、許文彪之後高賣低買力天世紀和狙擊明大橋段,可能是參考一些股壇狙擊手的手法。 有些投資者發現狙擊是好生意,但要成功狙擊卻非易事,往往有機會失敗告終。若果同人拍檔的話,分分鐘產生分歧而不歡而散。 此外,為成功取得上市公司大股東地位,甚至要同其他對手爭奪,有些上市公司曾用連環供股等方式,希望藉對方彈藥不夠,無法參與而攤薄其股權,又或利用連環私有化炒計等,以取得控股權。經過一番努力後,自然為股價能向上,招數之一就是賤價回購股份,把股票炒起。 上述手法實在值得研究。 但可能有人問,未生說上述劇情幹嘛?君不見最近有上市公司創辦人離世後,相關公司股價急升?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Well,未生前幾日食buffet,碰到前同事莊偉忠,傾咗幾句,他說未生應該寫一些政治和投資有關題材,正好我對游蕙禎BB有點好感,於是未懼怪獸老婆不高興,趁她回外家時玩命偷看青年新政的政綱,於是硬擠下未來幾周題材,一.定.要.先.寫. 蕙.禎.B.B.受.惠.股!未生發現好多話打擊地產霸權,但都變偏幫,除此之外,全部狂想如下,自己睇: 1.提高取得單程證門檻,如要懂粵語、打擊假離婚等,會減少低層勞工供應,變相提高居民收入,業主不會對租戶很有良心地提高租金,工資上升亦使他們有能力買到更貴的物業…… 2.檢討公屋政策,如打擊富戶、非法出租公屋等,前者加強私人物業需求,後者提高私人物業的租用需求,均推高私人物業價格現金流及價格方式。就算推動租金管制,只是可能改變租金收取模式,如張五常提及的「鞋金」等或復活,變相把未來租金一次過收取。 3.保護現有郊野公園用地……未生想即是限制土地供應,相信供應少了,對樓價的影響應該立竿見影吧。 4.最低工資……um……我應該回到(1)的可能性好了。 5.強積金改革研究擴闊投資選擇可行性,其中一項是投資物業……多了一筆首期,不免也是買層樓吧……物業需求增加,下一步不用說了。 6.他們打擊外勞,又多建不少物業和開發不少基建如海水化淡廠等,但老一輩建築工人已很老,人工還要比部分經理級人員高呢,如這些人都退休,在青黃不接下,工資上升,物業成本可去到多高?地產商又在成本上加利潤,新樓又創高峰,二手住宅因重置成本上升亦水漲船高。 7.大型建築股也受惠,一來因物業價格加,工程標價愈高,另外工人減少,大型建築商可藉分判把壓力下移,三來對建造業這高污染行業增稅,增資金門檻,對大型企業有利,最後又要增加不少供給本土基本資源設施,大型公共工程增,真是一條大財路啊。 8.小巴16座增至20座,小巴會增加收入,小巴股的春天不會遠。 可以講,在蕙禎BB等人加持下,物業只會升,不會跌,地產霸權愈來愈穩固,一言蔽之「有樓在手,扭轉未來」,最好專心做嘢,兩年俾一半供滿一層樓,過兩年fully paid,咩都搞掂晒,傑青都有得你做啦。想下想下愈來愈興奮,buffet是但食算啦,唔得閒同同事social。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上星期,因寫了《Isis 來了》,怪獸老婆不開心了一陣子。趁著長假日,未生拉著怪獸老婆搭巴士到處散心,希望她忘記這件事。未生看著巴士招聘廣告,竟然看見以前的同班同學,有點感慨,不過,已成過去,倒不如忘記它。搭著巴士經過元州街,發現竟然有兩家太平洋酒吧,突然想起到處也是太平洋酒吧,分店旁羅馬數字好像超過了50。未生經常懷疑他為何不上市,不過,現在可能快將成為事實,當然要說一說。 太平洋酒吧在1999年成立,創辦人陳先生因自幼在土瓜灣長大,為了有一個地方可以和朋友聊天,利用前妻謝熒倩的名字和同姓人士於紅磡合夥成立太平洋酒吧。當年,機場搬走後,該區人流大減,可能由於租金低廉,加上酒吧不多,所以站穩了陣腳,之後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在港九新界的二線區域擴張,成功建立了有32家分店的平民酒吧王國,成為香港酒吧業龍頭,但謝熒倩和陳先生的婚姻卻走到盡頭,陳先生也把酒吧王國交予信託,一手建立的集團不屬自己,不可謂不是一個悲哀。 太平洋酒吧和已賣殼夜店股Magnum(2080,現為奧克斯國際)、與將上市的陸慶娛樂及高門集團其實有很大分別,如下述: (1)合夥人較多員工:每開一家酒吧,參考了酒樓的手法,估計除了高層如經理級可入股外,員工均有入股的機會。至於其他夜店只有搞手、其朋友和高層才有股權。但在重組時,收購也非常麻煩,有部分小股東不願接受收購把股權換成上市公司股票,寧願只持有任職酒吧的股權。 (2)店舖規模較小:太平洋酒吧一般以多店小面積發展,租金及裝修成本較低,每間約300萬元,但其他夜店股以小店大面積為主,投入的資金以千萬元以上,故收支平衡及回本較快。 (3)酒精飲品的分別:全部店舖也是靠賣酒精飲品賺錢。但Magnum、陸慶娛樂及高門集團多為賭場及中區分店,故以高價的香檳、烈酒為主,而太平洋酒吧因處平民區,則以平價的啤酒為主。 至於其上市目的,可能有人認為只有賣殼。但是未生有一建議。根據招股書,太平洋酒吧雖店數及市佔率最多,但行業仍分散,故看來可以透過發行股票,把同業以較低估值收購,製造一場增長故事。 因為怕阻礙工作,所以未生不喝酒,所以也不會進太平洋酒吧,幸好不是湯漢斯飾演的薩利機長,故不用駕飛機,否則一旦喝酒不能抗眼瞓,可能會給北韓軍方以高射炮處決。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看到上周到處有人寫衍生工具,未生技癢,又想寫一下。ELN和Accumulator 在原理上都用沽出認沽期權(short put)做出來,但前者是需拿出一大筆購股資金和對家對賭,視乎股價高低,以認沽的行使價接獎金(現金)或獎品(股票)。後者是可賭「白頭片」,不用出錢可先賺點獎金,但如觸發退出價格,合約終結,如股價低於認沽期權的觸發價格,就需以合約的幾倍金額直接現金結算。在未生角度,兩種賭博都是不公平對賭,accumulator性質複雜,抽水較大,平均來說長賭必輸。未生認為最單純對賭還是直接沽出認沽期權。 至於ELN,未生看到Webb-site上周寫的文章非常有趣,和誠哥玩的一套接近,都是做上市基石投資者的掛鈎票據,但這種和我們認知的ELN,是有點新穎。據Webb文章講,最近上市新股青島銀行(3866)、新特能源(1799)及廣發證券(1776)策略投資者均有些瓴睿資本(LR Capital)旗下機構包括瓴睿一帶一路投資公司、鑰石集團有限公司及瓴睿資本策略投資控股等。以上策略投資者包括瓴睿資本旗下尚乘財富(AMTD)、廣發證券及加上負責誠哥交易的UBS,均有負責作該等新股聯席全球協調人。這些協調人作為發行人把策略投資者持有股權變具孖展性質的ELN,以管理費名義收取孖展利息。 Webb舉例嘉年華(996)及仁天控股(885)估計以約1倍槓桿比例購入由以尚乘財富發行的孖展ELN,掛鈎股票以恒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指數成分股B(下稱「成分股B」)代替,但仁天控股基於「保密責任」未想多講半句。但Webb估計「成分股B」為青島銀行,至於ELN背後股票則由以瓴睿一帶一路投資公司及鑰石集團有限公司持有。 表面上,所持孖展ELN不太特別,但考慮到(1)嘉年華及仁天控股大股東均為景百孚;(2)嘉年華是於山東青島進行業務,認購的是青島銀行股票;(3)尚乘財富和這兩間上市公司進行合計9次配售,是否另有乾坤。Webb認為嘉年華及仁天控股安排尚乘財富及瓴睿資本以其名義進行基石投資者投資,成功用投資機構隱藏真正投資者身份。但這引起兩個監管問題:(1)持有因經營業務所需超過須予披露界線的股票,是否須股東批准;(2)基石投資者用ELN把風險轉嫁ELN認購人。因該ELN是包括孖展成分,如股價暴跌,該基石投資者的股票或被斬孖展,可能違反禁售期協議,ELN持有人會有巨大損失,而且影響禁售期的有效性,究竟監管當局有否從頭面對,堵塞漏洞?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Isis過往一個很正面名稱,在埃及神話是一位偉大的女神,代表著愛妻與慈母。但最近幾年,別人會聯想Isis為伊斯蘭國,他們極端的教義及兇殘的手法,令人毛骨悚然,不過,其日趨盛大且難以消滅,成功使這個名字成為一個厭惡性的名稱。最近招股的IBI Group Holdings Limited(1547,下面簡稱為IBI Group),前稱為Isis Bell Interiors Limited,未知是否這原因更改為現時名稱。 談了這麼多,不如說說IBI Group的業務。IBI Group在1997年成立,是一家負責室內裝修的公司,主力做翻新業務。這類上市公司和近年眾多上市的建築公司沒大分別,主因項目確定,現金流容易估計,雖然有部分上市公司集中於幾個大項目,但只要披露上多說一點經營的持續性,即是指能夠有能力維持現在客戶關係之餘,再開發新客戶,港交所(388)對這一類上市公司也沒有辦法不批准。上市前,IBI業績穩步上揚,這類公司詳細可參考舊文《上市唔捱世界》,但這家公司特別在於2點: (1)公司接的翻新客戶全部也是具規模的客戶:很多最近上市的新股中,不少也是承接大判或是大型建築或發展商的客戶,並未能接觸到真正的終端客戶。但是IBI Group卻可以直接接觸一些大型機構,據招股書資料推斷,香港賽馬會是他們的最大客戶,負責兩個馬場和投注站的裝修,滙豐控股(005)、建生國際(224)、養和醫院也是他們的主要客戶,另外還有未能估計他們名稱的美國大型上市公司,足見其客戶的質素非常優良,造假的成分較低。 (2)公司管理層都是外國人:根據招股書,主要股東也就是2位執行董事都是外國人,另外,在3位非執行董事中,2位執行董事也是外國人。這在香港的建築、裝修類上市公司也是非常罕見的。可能是導致他們上市和接到大型機構的單量較多的原因。 未來公司會如何,相信暫時也是保持穩定,但以兩位主要股東年紀和外國人性格來說,相信退休尚早,就算賣殼,對股東也是會較公道的。唯一不放心就是公司唯一一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往績需要留神。 至於Isis對未生的意義,是一位在過往任職公司認識的第一位年紀相若的女同事,她也曾在澳洲留學,恰巧IBI前身公司之一Isis Interior Pty. Ltd.也是在澳洲為基地的公司。Isis在澳洲是否普遍不得而知,但未生和這位女同事都久未聯絡了。這篇文章是深夜背著怪獸老婆寫的,這種玩命的行為,大家千萬不要學,希望怪獸老婆不要罰我深夜跪玻璃。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今天未生想談一家市值最高達55.6億元創業板上市公司興證國際金融(8407)。 不上主板的原因,未生認為不是根據公司所稱「是為了給自己更多壓力」,招股書也很清楚,因2013年產生虧損,導致無法滿足主板上市前2年及前3年合計利潤3,000萬元規則要求,無法達成主板中的「盈利測試」。至於主板上市的「市值/收入測試」及「市值/流入/現金流量測試」,市值及現金流量條件雖可達成,股東數量亦可以做到,但是由於收益不足5億元,所以未能在主板上市。 但是,再想想只要多等1年,應該就足夠3年利潤紀錄,相信上主板也不是問題,不等當然有一些原因。筆者特意詢問負責搞上市的朋友黑傑克,他以「蘇州過後」、「反正都用咗咁多錢」,「始終有個uncertainty」,「反正轉板唔難」回覆我。以筆者的理解,相信是因為近期的上市審批改革諮詢若果落實,可能會提高上市門檻,導致下年可能因為這樣上不了市,何況根據上市規則9A章,轉板只需要上市公司提交申請即可,不用再經過保薦人幫忙,所以程序也不複雜,先上了創業板也是取了門票進主板,也是一個好方法。 有人可能覺得先上創業板,以他的市值已達50億元可以進深港通,但是根據深港通細則,入深港通的港股必須進入恒生綜合指數系列。不過,根據恒指公司資料,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是不能成為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所以無論如何,興證國際金融最少也需要等1年才能進入深港通。既然上深港通不是原因,那甚麼才是急急上市的原因?筆者似乎在蛛絲馬跡找到答案。 根據招股書,在今年4月26日,興證國際金融高管信託以1.01元認購277,029,703股,作價2.798億元,禁售期為1年。現時上市價最低1.18元,帳面利潤已有4,700萬元。現時公開發行的10億股中,有接近一半已由基石投資者認購,流通股份不多,股價容易控制,待1年後轉主板,甚至進入深港通後,這批股票肯定有一班買家,到時把股票出手,就可賺一筆了。 總的來說,未生認為原因是,高管為了自己荷包,又怕下年因上市規則更改未能上市,先上創業板博轉主板,目標是利用深港通出貨。根據興證國際金融2015年的盈利約5,000萬元及上市後每股有形資產淨值1.02至1.07元計算,市盈率約100倍,市帳率約1.15倍至1.3倍左右,計市盈率可能是高估,但市帳率就未算太貴,相信也有一定市場。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2007年10月,明輝國際(3828)招股上市,正值「港股直通車」狂潮,指數創31,988點高位。當年兩位主要創辦人程志輝和程秋松表現純樸,用心經營酒店一次用品生意,總部仍在實而不華的屯門工業區。資料可見,2007年營業額8.46億元及盈利1.26億元,實為小而美企業,且當時處淨現金情況。在天時地利人和情況下,財技人士輕描淡寫把一盤小生意變一家上市公司,市值達17.88億元,公司成功集資逾4億元上市,大股東套現逾1億元,使創辦人們進入另一個世界。 上市後,企業開始慢慢改變,體會到財技的重要,不甘心一嘗過大時代多姿多彩的氣氛,覺得平凡就是落後,土氣覺得開始難以接受。2009年底終於不甘寂寞,開始大展拳腳,投下重金購入上環新紀元中心物業作為總部,流連於中環時間增加。 管理層以為可兼顧財技和實業,但似乎有部分人不認同。2010年初,其中一位主要股東程秋松悉售股權退出公司。不久,即以2.5億元收購中國零售業務,又開始香港零售業務、進入酒店洗滌業務。在憧憬下,成功炒高股價及集資,公司似進入高峰。但短短2年間,中國零售業務管理層退出,業績大跌,同時陷入官非,香港零售及洗滌業務也持續不振,幸而本業穩固,不致虧損。2012年,公司管理層似乎醒悟,把公司遷至遠離中環的長沙灣,並引入和本業有利策略投資者,同時把虧損業務收縮終止,但仍未能止住頹勢,去年更因中國零售業務的商譽減值,錄得上市以來第一次虧損。 但是,公司又開始有動作,除了於荃灣購入億京商廈作為總部,同時把新紀元廣場物業以高價脫手予財技高手蔡朝暉和張德熙、以及由莊偉忠擔任行政總裁的康宏環球(1019)持股逾14%的泰加保險(6161),又擴展銷售予酒店產品數量,開拓新商機。 在出售物業前,本年上半年業績因重估已創新高,全年利潤也有望新高。同時,在出售物業及派息後淨現金也達到5.4億元,折合每股76仙,以物業淨套現金額2.52億元計算,相信有足夠能力派發逾30仙的大額特別股息。 同時,公司進行新的獎勵計劃,容許其在市場上購買股權授予員工,為股價給予足夠支持。未生希望,老闆在嘗過財技和實業不可並行之下,專注本業,派高股息,才能搞好股價。儘管大股東持股不多,但也為股東作個榜樣。程志輝鎮長,未生不會阻撓你,希望你可以本著良心上路吧。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最近深夜重播的《創世紀》,今天和明天兩集的「過三關」是整套劇的高潮。 「過三關」背景為陳錦鴻的許文彪請羅嘉良飾演的葉榮添打聽,從而取得商界大亨明大主席葉孝禮的病情,再「唧牙膏」散播不利消息,使旗下明電股價大跌,被搶了老婆的郭峰飾演的霍景良控制的霍氏狙擊,明電大升,因力天在事前趁低吸納明電,先賺第一筆。霍氏在成功取得明電足夠股權後提出收購,力天拋出明電,沽空霍氏,同時向廉政公署發放其賄賂銀行家的證據,使霍景良因缺乏資金,令收購失敗,霍氏股價大跌。力大再加倍補回霍氏股權,再過第二關。不久,明大反收購霍氏,使股價大升,力天在此沽出股票,成功過三關。最後,主角控制的「力天」一躍而起,有錢買殼上市。 未生認為,策劃的許文彪角色值得研究。他父親以前貪污,弄得家破人亡,造成他非常堅持自己不做虧心事的信念,絕不容許賺任何違背自己良心的錢。他非常聰明,考得規劃師的資格,但由於他的執著,他的家人不肖,個個好吃懶做,不事生產,甚至欠下巨債,他協助家人,結果整家人不諒解,反過來欺負他,他的朋友認為他不應這麼執著,不住的教訓他,他女朋友的母親看見他賺不到錢,覺得他沒用,又叫女兒離棄他。在此前還可以忍,後來又收到對他很好的母親要錢求助,但無論如何引誘,甚至發現他尊敬的師傅也接受現實受賄,內心崩潰,他還是不收。 歷經辛酸為母親籌得資金後上機前,他無意之間殺死搶他錢的賊人,心神不定的他成功上機,然後用他無比的狠勁救回媽媽。回港得悉賊人過去,覺得自己殺人原來是做了好事,引發他後來不顧原則達成目標,他亦成為了惡魔。平心而論,他堅持原則時,他很孤獨,但有真心朋友,後來為錢沒有原則,到了後來他更孤獨了,不過,最終他想改過向善也太遲了。結論是,人是富了,沒有了本性,又回不了去,有用嗎? 說了一大堆無關股票的事情,忘記扯點股票。陳慧珊在那一集說了葉孝禮的醫生在萬邦投資(158)旗下萬邦行,據貴報幾年前一篇專欄「中區獨坐」,4年前中區的農業銀行大廈整座一方呎2.8萬元,但現在只能夠買更舊的上環金龍中心,至於位於中環心臟的萬邦行估值仍只是約2.1萬元,仍是低估,希望大家不用「朝朝九點鐘迫車返工,每個都是賺嗰一萬幾千,死慳死抵玩股票,妄想一朝發達」。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未生和怪獸老婆有很多朋友都在香港的西北居住,常常都到這邊找他們聊天吃飯。最近,天水圍北終於建成了除了長江實業地產(1113)、新鴻基地產(016)和領展房產基金(823)外建設的唯一商場和酒店項目「天一商城」。 「天一商城」地皮四周圍繞的大部分均為公屋,只有一個私人屋苑,居民消費力不強,附近更有售賣廉價產品的天秀墟,競爭不少,加上土地有溶洞,需額外投入,在2012年競投時,對於大型發展商吸引力不大,但在招標時很多想「執平貨」的中小型發展商都有競投,最後億京以逾4億元投得,每方呎樓面地價只是逾1,400元。 因為該地接近深圳,當時自遊行旅客仍盛,居住需求不低,不過,天水圍當時僅有由長江實業地產持有的嘉湖海逸酒店,故億京除了小量商場地皮外,亦建設小量酒店。雖然其後自遊行漸漸消退,但酒店仍是照建不誤。去年,「天一商城」以約9千元至3萬元一方呎拆售,但因為價格高昂,銷售情況不暢,甚至有人撻訂,但是以他們投入的成本計,就算銷售一小部分,估計足夠收回成本,且綜合未生所見及手上資料,雖商場內大部分店舖仍是空置,但有一家酒樓、兩家上市的快餐店大家樂(341)、大快活(052)以及CEC國際(759)旗下阿信屋均有租用,考慮到他們低價投得該項目,相信租金回報應該不錯。 除了天水圍外,億京近年投官地得手之數目,可謂不亞於大型發展商,包括荃灣、白石角、葵涌及九龍灣等,僅地價已經接近150億元,如果連上興建費用,估計總共投入300億元以上,還未算他們原有項目投入的資金,雖然可以說一半資金可以從銀行籌措,但物業銷售可以作為資金來源,但似乎不太穩定,估計部分投地資金是向部分實力投資者籌措所得,這也是他們一貫作風。 至於億京創辦人余卓兒,雖然一向低調,但在股壇的聲勢也不少。除了持有過的建業實業(216)外,他在2009年開始收購麗新系的旗艦麗新國際(191),其後更買入麗豐控股(1125),但在2011年開始減持。自2015年起又發力買麗新國際,持有25%,和大股東林氏家族的42%相近。近月又向麗新發展(488)發起進攻,持有約6%股權,觀乎中央結算紀錄,他似乎仍在增持中,相信和股價持續低估有關,不過,林氏家族近年也沒有用供股來趕走這位股東,非常奇怪。根據和管理層相熟、並持有不少股權的怪叔叔說,他說余卓兒背後有紅色力量,不過,未生認為信不信由你了。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最近看Viu留意到那套《脫毒工程》,當中有一個環節是安排幾位「毒男」控制幾位美少年Robot的說話,然後結識美少女,最後由美少女選擇和哪一位美少年Robot背後的「毒男」交往,橋段非常新穎。最近閱報,發現細價股的出貨手段也推陳出新了,讓未生叔叔說說故事吧。 在科網爆破後,細價股市場非常冷淡,但當中有一系非常強勁,就叫「中李系」,「中李」是裕豐國際排名中間的李榮彬,當中涉及金禾國際(已除牌)及富昌國際(已除牌),包括用裕豐資金同金禾做交易谷大帳目,其實金禾收到款項 後轉回裕豐,然後把他們逐隻搞假數上市,並安排「人頭」入股,集資後的現金利用購買機器方式抹走假帳。後來,更作為白武士拯救奧瑪仕前身的佳信國際(959)。 其中金禾國際在急升後,股價續跌,後來有人為求把金禾國際股權脫手,竟用空頭支票買股票,待支票未能成功兌現後就逃之夭夭,結果令股票斬倉下跌。但最終造假東窗事發,以上股票除奧瑪仕均除牌,負責人大部分都被判監。 最新細價股出貨手法就是用黑客盜取伯伯的證券行帳戶來購買欲出貨的股票。根據筆者的調查已有些眉目,但暫賣關子。 其他細價股方面,羅馬集團(8072)過往的往績亦有討論空間,上市後不久大升,大股東陸續減持股權後,股價開始大幅下跌,不久在上市規則容許的界限下,以折讓臨界點約18%,並用盡一般授權發行20%新股,其後進行16合1股,其後用較市價折讓逾50%、也較資產淨值折讓近30%,進行1供3,集資逾2.865億元,聲稱收購同業及開展新的放貸業務,但當時僅有意向,未有實際行動。 以在2015年12月香港交易所指引信HKEx-GL84-15,以羅馬集團當時供股後的資產約3.87億元,且現金量達約3.5億元,遠遠超過現金資產50%的界線。加上符合當中(1)集資金額相對上市發行人而言非常巨大,並與公司現有主營業務的需要毫無關連、(2)聲稱於集資前不久開展得放債人業務、(3)新業務的規模將會遠遠大於原有的業務,肯定符合現金公司的定義,這類大比例、大折讓供股應予以廢止。 究竟根據某部分人士指稱該指引信是「針對賣殼」、「減少打壓有心營運公司的生存空間」、「殺錯良民」,相信讀者自有公論。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今天有兩單私有化案表決,一單是奧普集團(477),前文「勝在有情之浴霸篇」已有提及,另一單是TCL通訊(2618)。 TCL通訊在這5年內,營業額由100億元增至約300億元,雖然盈利逾10億元,市盈率僅6倍,但其大部分利潤均由匯兌收益、增值稅返還及補貼收入等其他收益組成,如扣除其他收益,實際盈利只是約2.5億元,市盈率約24倍,實際上並不便宜。 在今年6月5日,公司提出私有化,價格為7.5元,較停牌前價格5.57元溢價34.65%,較現時帳面值3.11元,溢價141.2%,實在不低。同時更稱正「經歷一系列的整合與調整」,「將重構手機業務扁平的組織架構」,並把「所有手機的供應鏈環節都儘量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調整架構後,業績先見其害。8月初,公司公布今年上半年業績,營業額降17%,至109億元,盈利2,236萬元,降95%,如不計算其他收益,公司虧損達4億元,如果私有化失敗,股價表現將慘不忍睹。 另外,TCL通訊私有化個案和奧普比較有幾個共通點:(1)財務顧問相同:要約人的財務顧問均為法國巴黎銀行。 (2)估值:兩家公司以2015年時的估值均為10倍以下。 (3)私有化目標:根據傳媒報道,兩家公司均有回歸A股的打算。 (4)同樣都是要數人頭:兩者均於開曼群島註冊,所以除了需要75%與會股東贊成及10%非利害股東反對外,亦需要通過法院會議「數人頭」,過半參與私有化會議的股東需要贊成私有化。 (5)贊成私有化套利現象:在私有化後期間一段時間,高盛及盈透(Interactive Brokers)大手增持股權。 (6)其他反對私有化現象:奧普在私有化後一段時間,特別於8月後,不少人把自己手上股票提倉變為實貨。至於TCL通訊因能沽空,自8月22日通函發出後,沽空水平高企,其中本月2日沽空佔當日成交一半。 兩宗私有化實吉凶未料,但近月國內證監會新規嚴限借殼上市,部分港股回A已受阻,如龍光地產(3380)借殼中國嘉凌(600877)、永達(3669)注資揚子新材(002652)已取消,忠旺(1333)借殼中房(600890)則不通過增發方案。未生相信兩股就算私有化後,回A股套現退出之途亦不順暢,故大股東意向或有搖擺。未生認為,老闆再勇敢也不會說話亂你心,也不懂講出真話,未生無言呆等,也沒遺憾,如准公司繼續留下,未生便留在你的心裡,總為你牽掛,再不需分真假,接受變化。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未生一直想正經寫上市審核改革和老千股文章,最近上市改革諮詢完結期雖推遲至11月中,但都要多寫一點。 據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發表的《關於「老千股」》文章,雖認同大部分內容,有公義程序,但現行處理程序效率極低,到定罪時,這些慣犯已賺得盤滿缽滿,另外,相對得益也是很少,甚至較拿菜刀瘋狂亂劈人判罰更輕,根本沒有阻嚇力,這樣的程序是否有需要改革呢? 至於上市改革方面,在1987年股災後誕生證監會,2000年科網爆破後低迷,更出現多家造假的上市公司如歐亞農業等,使市場失去信心,在2002年「細價股除牌建議」後更誕生幾份影響深遠的文件,其中獨立專家報告提出不少很好的建議,但雙重存檔自2003年實施至今,改革仍是接近原地踏步。近期,上市公司監管等問題開始愈加熾熱,所以衍生最新諮詢文件,建議新成立一個上市政策委員會,負責規則上的改革,同時把上市監管委員會取代上市(覆核)委員會,用作審核有爭議性的上市個案,至於原有上市委員會則參考原有上市決策及上市監管委員會的決議,處理無疑慮的個案。 至於效率問題,未生翻過2003年專家報告,報告明確表示,雙重存檔制度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長遠方案,且本身欠缺效率,費用高昂,加上上市委員會並沒有足夠資源以有效執行工作,也不能期望一個由兼職義務人士組成的組織能夠做得到,故建議成立香港上市局取代港交所監察職能,由證監會領導,至於對上市局決策上訴方面,則由證監會委任成員的上市委員會擔任。 根據David Webb最近發表的文章,證監會如奪取上市權力,是會影響港交所的盈利,加上恐怕被人懷疑證監會權力過大,故已經微調部分架構。有部分人士指稱,未有考慮市場多變及市場競爭問題,我相信他了解架構,但在扭曲了新制度的效用,偏偏這制度根本就考慮市場多變,但只要改善上市公司質素,估值便會上升,亦加強了港交所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 總的來說,上市改革的巨輪已經早於十多年前在專家報告已開始,問題最近又開始重複發生,現在已是刻不容緩。證監會只要堅守宗旨,可以把它扭轉,但抵不過部分市場人士隻手遮天。現在已經愈轉愈糊塗愈錯亂,希望大家良心發現,使這黑暗終止,實際上無人可叫巨輪停下半秒,希望轉身永未會遲。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怪獸老婆在她的好朋友介紹下,去美容院開了一次眼界。 根據怪獸老婆憶述,一進店先有人幫她們登記,然後就叫她進入另外一間房,店員不停洗腦轟炸,說她需要保養,叫她買數千元的美容套票,怪獸老婆當初不願意接受,後來店員再次解釋療程,怪獸老婆再次考慮後,和店員說她和未生收入微薄,一直要供著一層很貴的房子,如果幫這個療程付費,未生兩夫婦就會沒有錢剩下來,所以就未能購買。 店員的笑容一直都很機械,簽完,變得更機械了。完成療程後,店員再叫她們進入一間房間,再勸說她們購買美容套票,怪獸老婆再次拒絕。雖然說是「永久療程」,但只是短短十分鐘,費用已比未生花一小時所寫稿件的稿費還高。由此,可感覺到香港的美容公司毛利率真的高得驚人。再說,她的好朋友雖然是一位年輕大學生,收入不多,據稱已為此耗去五位數字的費用。如果每次都是如以上方式推銷,年輕怪獸老婆真的很難不會失陷呢,可能成為美容店的好顧客,再推而廣之下去,香港的本土美容市場有多大,相信不難想像。 根據醫思醫療(2138)的招股書資料,每年醫學美容的收益由2009年的15億元,增至2015年預期的40億元。又據未生的非正式統計,在2015年財政年度,幾家大型上市公司包括醫思、必瘦站(1830)、現代美容(919)及奧思集團(1161)等美容套票銷售及服務在2015年於香港銷售收入達到超過25億元,雖然未必是每家都有利潤,但產生出來的現金流真的是頗為驚人的,所以這類公司派息比率一般都頗為高企。 未生認為,這些公司或把股民當作客戶,共通點是老闆或是高層都喜歡發高人工,把自己的物業高價租給上市公司,或大玩財技,用幾個很漂亮增長故事把股票高價賣了給基金,又或是知悉內幕消息,高價把股票沽出,最後犯上官非等。 但撇除部分公司不好地方,部分上市公司資產頗豐厚,有現金、有物業,雖然銷售手法有爭議,但是女人愛美的天性確實是必然的,罵完都是光顧,相信生意衰極有限。另外,有些企業入帳方法值得研究,谷大盈利,估值太高,但部分企業估值非常低,故趁低吸入,賭一個周期還是可以的。未生覺得,美容行業長遠來看,只是擔心香港人口老化及減少,至於不能引入內地客戶來港光顧,行業萎縮的可能仍是言之尚早呢。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最近熱播韓劇《W-兩個世界》,因未生太多電視劇要看,但從《紫熊部屋》了解過劇情時,非常有共鳴。劇中女主角父親是一位性格怪異漫畫家,主編《W》這套漫畫,最初漫畫仍是默默無名,後來女主角媽媽更因貧窮而和他離婚,後來卻藉《W》成名。 不久,女主角父親突被拉進漫畫世界,更與漫畫中的黑衣人扯上關係,故事最初是黑衣人先把漫畫中的男主角全家殺死,其後,劇中女主角亦可進入漫畫世界,並多番拯救了漫畫中的男主角,改變了漫畫中的故事,故事就因此而起…… 未生最近也和女主角爸爸一樣,希望把財經文章變得有趣,壓力非常大。但最近看到中國節能海東青(2228)主席粘為江壓力比我還大。他竟在董事局承認挪用附屬公司資金,經核實後,公司現金約17億多元人民幣竟接近全部消失,銀行負債及應付票據合計多了13億元人民幣,30億元人民幣資金就這樣沒有了。 未生看過中國節能海東青近5年帳目,發現公司近年盈利不斷以現金累積起來,擁有巨大現金,但同時維持小量銀行負債,亦維持一點點派息。這類公司本身帳目因存低息借高息,又不願派多餘現金,已不符正常公司邏輯,幸好他擁有國企入股身份,故問題或被掩蓋,但可能因最近主席出現財務困難,加上有國企監管,沒有辦法把多餘現金處理,最終導致公司崩盤。 有一些資產負債表類近的公司已把現金成功處理,例如蠟筆小新食品(1262)於2015年借出2.5億元人民幣予一家公司,1年不到已經未能還款,最後撇帳約1億人民幣。至於寶峰國際(1121)則進行一項超過20億元的現金石墨烯技術知識收購,但貢獻看來仍不大,過幾年可能有全額撇帳機會。 不過,招數更高的是京維集團(1195),花了幾年收購金礦、太陽能和房地產業務,終於把現金花光,真的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耐心。 從以上事例可以見到,國企入股民企公司,老闆可能一時獲得安心,但其後可能後患無窮,最少在處理現金的情況上,沒有足夠的彈性,從而導致崩盤,另外,國企入股也不一定是個保證。最重要的是,未生叔叔雖然性格怪異,但怪獸老婆也很支持我寫作,所以我擔保不會像上面的女主角父親一樣,一定會把故事寫得樂觀一點囉。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