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愛回家八時入席》劇情中,周嘉洛飾演的余日潼是大型企業集團余氏集團接班人,劇中飾演他父親Jason Yu的張國強當日質疑古曉臣不升其子為導演,但他仍想留在電視圈原因。黎耀祥指電視創作是由假變真,用光與影將不可能變可能,雖難免遇挫折,但都是用鏡頭表達自己內心相信的東西。未生認為財技和電視創作目的差不多,財技最終用家即上市公司老闆們,會覺得企業融資人員們是魔術師。 但近年企業融資人員為盡快把一些挑戰上市控股地位的股東趕盡殺絕,或讓大股東以較低成本集中其股權,故常使出大比例、大折讓供股或公開發售,使投資港股的投資者人心惶惶,內地投資者更稱香港為惡股橫行市場,不願來港投資。 最近,證監會發出公開新聞稿,指部分供股及公開發售個案欠缺任何明顯商業理據,令人質疑有關上市公司董事是否已遵從須本著股東的最佳利益行事的規定,使讓所有股東沒有得到公平及平等對待。 證監會指,聯交所及證監會均有對此等供股及公開發售作查詢,他們最主要針對會高度攤薄及重複集資情況進行查詢,但是仍有部分大比例的公開發售獲監會當局放行通過,如太陽世紀(1383)的1供3公開發售及最近彭博報道其集資嚴重攤薄股東權益的高山企業(616),前者雖確實負債沉重,有供股的理由,但是否應該改為對股東更公平的供股?至於後者的財務頗為良好,卻稱自己在在需財,且近年銀行利息非常低企,究竟供股是否最理想? 最近,企業融資人員又有新方式,上周在港上市後已多次融資的新銳醫藥(6108)藉收購銳康藥業(8037)及新華通訊頻媒(309)控股股權及多宗關於醫藥之收購、進行買賣證券之業務在在需財,故進行大比例大折讓供股。此項供股雖屬於本業式供股,但供股後,現金及可供出售投資已屬總資產逾50%之現金公司,足夠否決供股,故當局取態非常關鍵。 到最後,Jason Yu也明白其子願望,願意給他機會在電視圈一闖,繼續做他的光與影的魔術師。但當局會否提供機會具商業性質的大折讓、大比例的供股行為,讓財技魔術師可以繼續闖一闖?這些行為會影響內地投資者對港股是否「老千市場」觀感,也是企業融資人員突破缺口的工具,亦是提升港股信心一戰,確實應該認真對待。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逢周二、三刊出
上周日,未生和怪獸老婆去看《你的名字》,雖然未生開始踏入而立之年,這類型的電影看過也不少次,但今次久久不能釋懷,執筆當時雖然已想不起情節,但仍記住那種動人感覺,還想去多看一次。 劇中男女時空錯摸,拿著的電話都是iPhone不同型號,沒前篇《在壞機中浪費錢》提及怪獸老婆的款式新,至於瀧和三葉究竟年紀有否相差不得而知,但最終卻和《幕後玩家》劇中蕭正楠最後一句對白「人生就係咁,係起點亦係終點,兩點最終都會相遇,裡面包含著有始有終和無始無終的哲學,萬物變化,悲歡離合,緣起緣滅,都係呢一筆」。 說得這麼高深,其實想起一間變壓器廠演變出獅子山下財技故事,來來去去總是緣。 1978年,林賢奇、何子剛及梁威泉合作成立變壓器廠,發展成品德集團(176),在1994年上市,在約九十年代,因售給外資機構,易名聯太工業,其後林賢奇在1997年向聯太購回灑水器業務退出,該部分業務後來演變成在2005年上市成華訊(833)。 另一方面,聯太則陸續併購不少業務及上市公司如香港玩具(586,後易名科維控股,已除牌)、英發國際(439,現為光啟科學)等,但其後這些上市公司均一一出售,何子剛及梁威泉亦在2003年及2004年退休,但總算能維持經營。 在2010年前後,聯太獲朱太和詹培忠合作取得控制權,不久股權讓予從事殯葬業務台灣上市公司龍巖董事長李世聰等人。2014年,購入龍巖部分擁有墓地的少數股東股權,同時當時聯太管理層購回變壓器廠,演變成剛上市的桐成控股(1611)。又在同一時間,聯太李世聰等人也把股權出售予太陽集團負責人之一鄭丁港妻子楊素梅的姊妹楊素麗及和太陽集團有聯繫的李志成。 上市後的華訊,業務由灑水器持續擴張至生物柴油及節能產品,但新業務未成氣候。今年華訊引入中國華融(2799),林賢奇股權降至50%以下,不久收購一個超過市值甚多的北京物業,相信轉型之心迫切。 這幾家公司雖有不同名稱,但確實像是一體。究竟這幾家公司財技未來演化如何?是收乾後注資再賣殼,還是擴大注資後變相賣殼,或單純賣盤,像結繩般連結著不同時空和人物,當時間到了,只有相信歷史非偶然性,自然朝最應到地方去。 未來,未生會像瀧進入三葉身體後,繼續追尋這一種財技的美。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未生偶爾幻想,假如我有一天非常有錢,還會炒股票嗎?近期看了中國徐翔案的新聞,對未生有一點啟發。 徐翔在1993年已出道炒股,當年他17歲。最初雖虧掉家人投入的錢,但家人加大力度支持外,更讓他在高考輟學,使他全身投進股市。不久,他成為「漲停板敢死隊」領導者,即以大手買某些股票,使之漲停板後,其他人爭相追入致股價再漲停後再出售圖利,賺得第一桶金。在09年更發行私募基金,回報仍厲害,並和家人入股多家上市公司,且在去年高位悉售股票,身家數十億元。但他最終因為涉及內幕交易被捕。 他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作大量研究購入上市公司後,和大股東操控發表利好消息如發放轉營、高額股息及送紅股等引起炒作,趁高位把大股東及自己股票售出,甚至部分高層人士也主動把錢委託給他投資,並提供不少訊息,導致此案牽涉人物及公司眾多。受影響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持有鑫科材料的飛尚集團掌舵人李非列旗下飛尚無煙煤(1738)、飛尚非金屬,及中弘股份旗下中璽國際(264)、盈進集團(1386,將易名「國投集團」)及開易控股(2011)等。 但受查的李非列在今年7月辭任飛尚無煙煤主席,因「處理個人事務」,這已非為獨例,如G.A.控股(8126)執行董事羅先生在04年曾破產,後只以同樣處理個人事務辭任公司董事,若非近月改名後重新委入董事局,事情才被揭露,否則大家完全不知情,希望港交所(388)及證監會採取進一步行動。 說回徐翔,他是一個非常低調、專注的投資者,生活只有股票,每天研究股市逾12小時,幾乎沒有娛樂和其他愛好,習慣已經持續逾20年,故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在旁人眼中,像他這一種男人,學不懂怎樣快樂。但未生以個人的經歷告訴大家,基本上除非他視股市是相親的好朋友,加上他對股市這麼好,回報也不會比一張紙更薄,否則不可能堅持。 不過,就是因為這樣的成功,使他不能接受失敗,從而走上歪路。 對未生來說,炒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仍會炒股。但因簡簡單單幸福的角落已經尋獲,看到徐翔玩的股票遊戲像猛火般率性,不小心就會蠶食你生命,不夠一生盡興,不能再和怪獸老婆說未來以後,確實對未生是一記警醒。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前文《港鐵商對論》談及未生和怪獸老婆吵架,大家或未明白未生為甚麼心情不太好。除怪獸老婆不高興外,還有她吵架時隨手丟出剛買一個月的iPhone SE,整部手機除「爆Mon」外,連手機都不能運作,未生當時憂心整個月稿費都沒有了。 次日,拿去其中一間Apple Store,職員指店內不能修理,要去特約維修商預約修理,最終選了於平日下午在就近,但並不是屬於電訊首科(8145)的一家特約維修商檢查。檢查當日,該維修點除Apple外,也有其他牌子,但當日大部分也是修理Apple,其中很多整部機重新維修,需要以高價向特約經銷商借用手機。等20分鐘,職員才幫未生檢查手機,但她稱因為損壞嚴重,所以只能付約2,500元換一部同款非全新手機,但怪獸老婆不願意換,所以就暫時不換了。 想起可能要花大價錢買部新手機,未生心更痛,開始思索省錢大法,決定「死馬當活馬醫」,拿去先達維修,最後花約20分鐘,以約一篇稿費的金額把手機重新修理好,怪獸老婆雖說操作沒以前方便,也以後沒有原廠保養,但最少能省錢。 從以上資料可見,電訊首科這一類公司確實非常賺錢。根據年報,其營業額呈升勢,由2011年(3月年結)的3,709萬元,增至2015年高峰的1.26億元,今年稍回落至1.22億元,至於盈利由2011年的418萬元,增至近兩年逾2,000萬元水平,由於盈利高漲,公司已連續3年派息,也算不錯。 根據其招股書,除和同系電訊數碼(8336)進行電話維修服務外,亦和不少手機及電子產品商合作。其中和Apple的合作方式是由電訊首科開設服務中心,並由其負擔所有基本開支,且以各項維修收取費用貼補,零件在保養期免費提供,但保養期後即需向客戶收費,毛利只有約36%,是各種合作中最低。2012年,Apple佔營業額約25%,直至2015年營業額雖達到高峰,但只佔其營業額約19%,主因在2014年9月推出的iPhone 6手機較易「爆Mon」,且當年中國仍未為首發地區,香港銷售激增所致。但自從中國變成首發地區,手機耐用了,iPhone銷售也減少,使Apple佔銷售額降至10%以下;銷售相對分散,也是好事。 未生認為,大家可細心留意生活中食水深但仍客似雲來的公司,雖然可能自己未必幫襯,但從中也想到很多購買股票的靈感。這篇文是應怪獸老婆要求,以應付一下維修電話開支。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一直都想寫泡沫股文章。這類股都是貨源歸邊,之後一路炒上天價,然後有一天突然大跌、散貨。雖然泡沫股一年總有幾隻,部分市值雖然頗大,但衝擊恒生指數成分股的不多。 以前入恒指成分股是一種光榮。後來有些機構投資者會把一些增長股市值做大,使之成功進入一些具代表性的指數,然後利用指數掛鈎基金購買的時間把股票出售,成功完成炒作,恒指也不例外。最近,部分公司人為「製造」出幾十億元的盈利,把市值造到千億元水平,以進入恒指成分股,未生想起兩隻。 第一隻是漢能薄膜發電(566),公司業績一向被指太多關連交易,大股東據稱也有抵押股票作操作之用,雖然最高市值一度達3,000億元,大股東李河君可能還較李嘉誠帳面更有錢。但不久股價大跌突然停牌,然後證監會介入,恒指夢暫時不能實現。 另外一隻豐盛控股(607,前稱匯多利)值得一寫,它被公司醫生簡志堅重組,後出售予地產商季昌群,其後股價慢慢扶搖直上,接連和其他上市公司進行交易,組成聯盟,包括卓爾集團(2098)、衍生(6893)、中國基建港口(8233)、密迪斯肌(8307)、實力建業(519)等,以為這是一個泡沫?這就錯了。 最近,豐盛以2股換5股方式收購季昌群持有9%、從事風電齒輪中國高速傳動(658),並獲得主席胡曰明為首持股公司支持收購。雖然豐盛已高估,但收購溢價亦高,故已經成功取得77%中國高速傳動股權,收購後豐盛股數亦增大至約200億股,市值亦擴大至約800億元。 根據恒指公司資料,一般要入選恒指成分股的條件包括:(1)市值要在12個月內於市場上前10%、(2)近12個月平均成分位列前10及(3)上市超過2年,(4)考慮財務表現及(5)是否有發出股權集中公告。根據手上資料,豐盛市值及成交已在港股前10%,加上匯多利上市年期有13年。財務表面上,上半年合併中國高速後,雖然大部分盈利都是靠持有卓爾升值所得,備考盈利亦有20億元,另現時總資產380億元,淨資產160億元,已超過部分藍籌。另外,雖然股權相對集中,但未發出股權集中公告,進入藍籌股已有一定條件,相信「只待東風」。 如豐盛這一招是成功,以國內人士的財力,可能更多公司「照辦煮碗」,雖使恒指更形空心化,但「長江後浪推前浪」,使恒指的活力加大,其實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一直有留意《愛回家之八時入席》,未生認為是一齣用電視台包裝辦公室愛情劇。近期黎耀祥演的古曉臣和毛舜筠演的林小小玩曖昧,上周一集古曉臣以為林小小買了兩個銀包,把其中一個適合他的銀包送了人。誰不知中華小姐邵佩詩演的殷欣飾失了原來的一個,故林小小「補鑊」買第二個銀包。當林小小想弄兩道走地雞的菜,提議想把節目名稱定作「一雞兩味」,但古曉臣卻諷刺他說應該煮禾蟲砵仔蒸水蛋,並把節目改名為「從一而終」,最終卻是一場小誤會,笑得未生肚痛。 扯得太遠了,本來「一雞兩味」就是想說近期招股的大眾公用(1635),指的就是其上市地位及業務的範疇。 在上市地位方面,這公司1993年早已在上海發行A股上市,但為何不以高價增發A股,要以一半折讓的H股上市呢?未生認為,除了可能和近期利用外匯收購蘇創燃氣(1430)19.76%股權有關外,也可能因為發行H股上市相較A股發行新股,不用經過極嚴格中國證監會的發行審核委員會,且提交文件亦較少,所以H股上市速度會較快。上市後更可以進入「滬股通」,或可把握內地投資者炒作的機會,再待機以高價集資,或許是「除笨有精」之舉。 至於其業務範疇方面,這公司主要可分為兩大業務,分屬於公用事業及其他投資,前者公司持有上海及南通兩地城市燃氣業務50%股權,加上蘇創燃氣及大眾交通的股權,基礎穩固,至於污水及公共基礎等業務陸續出售,未來有望更集中於燃氣本業。至於其他投資如深圳創新投資、融資租賃及小額貸款等,深創投回報屬於前列,至於後兩者均屬初步階段,人才亦可能不足,故貢獻不多。 在業務分析投資價值上,公用事業可謂是一張優於債券的業務,收入穩定且持續增長,至於其他業務則像一隻股票一樣,做得好的時候,回報非常強勁,如果做得不好,亦只是損失小量投入。但鑑於以深圳創新投資的成功例子下,相信成功的機會較失敗大,可謂是未來的一個大金礦。綜合來說,這家公司是「進可取、退可守」,或許能夠獲得較市場更優的回報。最近A股指數節節上升,相信大眾公用手上股票的回報應該不俗。 雖然招股已經截止,但未生認為,大眾公用是上市後值得購入然後「從一而終」的選擇。 P.S. 在此補祝上周結婚的中學同學東尼新婚快樂。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未生想起小時候,成績還可以,但實際上未生在公開試未試過補習。想起前文《港鐵商對論》提及在港鐵(066)工作的朋友亞貝提過,考試考核的除科目認識,就是學習能力和臨場反應,故莫說是補習,就連做Past Paper都覺得是作弊,但這些人是特例,難怪今時今日補習社成行成市。但上星期金滙教育(8160)招股,卻令我驚訝到連屋邨補習社也可以有出頭天。 話說從頭,金滙教育的核心其實就是活躍於屯天元(屯門、天水圍及元朗)地區的勵致研習中心,由一個媽媽在逾20年前創立,在2010年由兒子們接手。未生在前文《天一商城》提到,未生和怪獸老婆都有住在天水圍的朋友,加上未生住的區域附近也有一家,當然引發好奇心。根據未生隨機調查其中幾家分店,可能因只靠街坊口碑相傳,生意似乎頗為淡薄。但靠口碑相傳,在今天的社會中,可說是股清流。 公司的網頁並沒有直接提及是勵致研習中心的母公司,但卻提供招股書和申請新股表格。看來新界西排名第三的中小學補習機構確實想踏實經營生意,不想自己的公司和股票扯上任何關係,在想搞財技賣殼的股市中也算罕見。 看看招股書,金滙教育的收益穩定在每年約3,000萬元左右。而主要收益來自常規班,亦即是學生放學後的功課班,佔總年收益約90%,較同業香港教育(1082)更依賴常規班,可以說,更像是帶孩子做功課再順便溫習一下的模式。未生也曾做過這類補習社一陣子,其實這類補習社更像是託兒所,負擔父母親因工作未能照顧子女的責任。 再理解公司歷史,原來公司在2012年早已利用英倫教育之名上市,因港交所(388)接獲投訴,故上市失效。花2年糾正行為後,再捲土重來。未生估計,兩次上市花了4,000萬元。考慮今次集資淨額只是1,500萬元,其實上市得不償失,可能只是想證明給媽媽看,他們能夠把媽媽畢生心血發揚光大。但根據6月港交所發出的指引信HKEX-GL68-13A,該公司有多個特點包括低市值及「輕資產」模式,使上市理由及目的讓人質疑,如日後他們真的搞財技令股東利益受損,相信港交所難辭其咎。 講起電視劇,以補習社為題的電視劇只有約十年前有線寬頻(1097)的《補習天后》,但搞財技、搞商戰應一大堆。雖然未生也沒有看過《補習天后》,但搞教育和財技的劇相信可以搞很多,也可加入有關教育理念思辨,也可引導一下社會迴響呢!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未生上星期和怪獸老婆吵架了,心情不太好,但很快和好了。當時為了排解煩憂,隨便找個節目看,看到陳永陸和港鐵(066)主席馬時亨的《商.對論》。 想起這兒,未生一直對南港島線有憧憬,之前南港島綫一再放風預計通車日期延遲至2017年初,但最後維持在2016年年底。其中,途經的地方有很多值得一再遊覽的好去處,特別是鴨脷洲風之塔公園,想帶怪獸老婆去看看。一向備受不少公關壓力的港鐵,實在很少會把已經拿到手的工期放棄,究竟會否形成「關公事故」仍需觀察。想起未生在港鐵工作的朋友亞貝說,他對港鐵的觀點,實在和大家的一般看法頗為不同,在此花一點篇幅講講這一隻在香港家傳戶曉的藍籌。 很多評論認為港鐵是半間地產商,但以2015年年報為例,留意它的盈利的話,其中車站商務及出租和管理物業佔約100億元,佔約60%,至於物業發展合計約24億元,佔約15%,因租金收入及派息穩定增長,實和房託類等無異,看來港鐵更像75%的房託加地產商。 這裡先說一半,有時在怪獸老婆的手機看到Facebook上幾乎每天都有人在罵港鐵,罵港鐵的原因真是無奇不有,但主要還是不滿意港鐵加價。但其實對比很多交通工具,港鐵的性價比確實很強,不然每次未生繁忙時間上車時,也不需用洪荒之力才能上車。本質上看,可能因為港鐵的地產收入太多,無論收費如何,也都給了人們先入為主的霸權看法,罵聲就源於此。 但換個角度看,物業方面收入的比例為甚麼會那麼高呢?首先,當然是地產項目實在太賺錢。但其次還有一點,就是公共交通的費用在香港其實對比起很多已發展國家來說,算是處於較低位置。雖然不可以和大陸的地鐵相比,但就如亞貝說,日本每個站300日圓(約20.9港元),就算對比兩地物價水平,香港的鐵路和巴士真心是白菜價。 限制票價增幅和准許加價的原因一樣,當然就是順嫂都懂的「可加可減機制」。根據「可加可減機制」,對港鐵其實是一種不利因素,因為這個機制保證了公司大約15%的收入增長會跑輸通脹0.6%,這個機制雖然說是協助限制大家日常車費開支,但在高通脹環境下,車費還要加,所以也被乘客揶揄,確實兩面不討好。所以未生覺得作為民生的商業機構要顧全賺錢和市民感受,確實不易。領展(823)其實也是面對相近情況,大家有意識到嗎?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上周,未生在官涌街和自稱「少年股神」同事安迪食雲南阿老表米綫,他發跡確實傳奇。他早年炒Apple機使他賺到一筆錢,但不幸的他誤信消息,學人炒老千股,把炒生果的錢送給老千,但最終給他悟出一套買turnaround股方法,小試牛刀獲利後,借一筆私人貸款,短短兩年,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後竟讓他在高登認識女朋友Zita,還要是靚女,真是幾幸福。 近來他持有一隻David Webb所持股票,大家談了一會,想想他未來策略,發現應有一定可為。未生眼見他常常持有很多實業股票,部分有10%以上股權,這些公司有時售出資產套現後持有大量現金,部分老闆因股權不穩,但卻希望獨攬資金,不願派股息,想食埋殼價,反而向一班老千靠攏,最終實行大比例合股和供股,趕走Webb。如之前的隆成集團(1225,現改名為隆成金融)損失雖不大,但已給他一記警醒,此路開始不通,相信要找新方法。 其實這班工業上市公司主席經過多年奮鬥,年紀不輕,一般都在50至70歲之間,近年中國工業環境在工資上升下,其實不太利好,賺的是辛苦錢,但早年購得的地皮其實升值不少,加上現金豐厚,資產值不輕,相信在金錢之下,這些老闆應該願意放棄上市公司的。 Webb現年51歲,身家有逾10億元,相信他應該能有20至30年的奮鬥時間,以他對上市規則和所投資公司的熟悉,相信對於釋放股權價格應該有他的心得,未生雖然談過和市場莊家勾結是不可行,但他之前的文章中指可委任部分董事進入董事局,故未生有一個不錯的建議: 他可和基金組成財團,向一些不欲經營的老闆以合理價格,收購一間他持股超過10%的公司大股東股權,並提出全面收購。其後,他可做以下行徑: (1)出售部分或全部工廠業務或廠房土地予財團,除提升獲利能力外,也套現一筆現金; (2)用套現的現金購入自己原來所持股票,逐步使上市公司成為如巴郡投資旗艦; (3)向市場集資,用於收購公司管治較差的企業股權,改組董事局,釋放價值; (4)獲利後,可擴大網站規模,並推出中文版本,以使其理念讓不懂英文的其他投資者得悉。 這樣做,理想就可結合現實,大家可以以金錢支持他的投資理念,從而使市場引起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變化就像老表的口水雞米線一樣刺激。但未生相信是投資者之福。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祈福生活服務(3686)上周上市後,股價自招股價46仙節節上升至上周四的90仙,同日曾由升轉跌,股價開始已轉弱勢,但最少不會後悔做「祈福黨」吧。 這個名稱,大家應該會想起祈福新村這個家傳戶曉的名稱。確實,這家公司業務除兩間在廣州越秀區咖啡店外,全部為祈福集團旗下物業的管理服務,其中約90%來自祈福新村。此外,祈福新村絕大部分的超市、便利店、食肆及學校都是由這間公司管理,還有洗衣服務、地產及傭工代理,加上未上市的巴士服務業務,可謂是包攬祈福新村所有衣、食、住、行服務。 以上服務雖便利祈福新村居民需要,但其實業主別無他選,2015年業主委員會換屆選舉及重選管理公司的決議,在祈福集團員工全力護航下,祈福生活服務擔任管理服務,延續服務5年至2020年,老闆還是老闆,加上祈福集團其他管理的房地產沒有管理期限,相信未來收入仍非常穩定。 如只說上面的東西,未生的文章完全是一篇鱔稿,下文先是重點。揭完招股書,只是一直提及主席孟麗紅,但沒有提及他老公彭磷基。彭先生除了是祈福集團創辦人外,其實早年也是活躍股壇,是這股的「幕後玩家」。 在《來自拍檔的殼》提及過,1973年有人炒股發達和拍檔開廠,但這位土木工程師彭先生卻不太幸運,在炒起地皮賺得第一桶金後,卻炒股失敗,拍檔因撐不住和他拆夥,他仍堅持,終於東山再起,再進軍建築界,成立隆輝建築,終於成為大富翁。再後來認為電腦時代要來,於是成立隆輝電子進軍生產電腦磁頭,成為全球三大生產商之一,在1987年股災前上市,當年在股票上身家已達10億元。 根據當年文件,當時他認為政府不支持工業發展,且眼見公司虧損,他在1988年至1989年間,把全部股票出售才同時向董事局坦承後不久,被指控內幕交易,他才逐步淡出股壇。後來隆輝電子輾轉給何永安購入成為大股東,演化成現時的嘉域集團(186)。 他的資金後來投入在祈福新村,據稱有百億元以上。一家相對他資產屬小部分的公司重新上市,他年事已高也要重歸股壇,目的不會簡單,資產傳承可能是一個原因。 他未有加入祈福生活服務董事會。 結論是,有個老婆的確好極。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前兩星期的周末,未生和怪獸老婆照顧姨甥女小P。我們帶小P去了山頂,然後乘巴士到灣仔,上了合和中心的電梯玩了一把,看到合和中心二期工程已經進行,在合和中心下來走進利東街,看到店舖都租出了,人流不少,看來合和(054)的業務也很不錯。在附近街道走了走,買了一些菜後,花了不少力氣,終於回到我們位於高高的山的家,住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觀塘線延線通車,未生和怪獸老婆又帶小P搭港鐵(066)去黃埔,到了新開的Aeon Style店,果然耳目一新,店舖的產品配搭不錯,最好的仍是有不少物美價廉的東西,當小P說想喝水的時候,未生看到天喔國際(1219)的蜂蜜雪梨茶價格便宜,記得頗為好喝,於是買了一支,不過據未生觀察所得,在香港銷售不太好。突然想起這隻股票其實和這支飲品一樣,雖然價錢便宜,但卻不太受喜愛,未生認為有以下原因: (i)公司的地理位置:因為該公司創辦人來自福建莆田縣,該地出現的不少上市公司,很多都出現不少帳目美化的情況,所以部分投資者對其有戒心。 (ii)業務仍是以分銷為主:公司上市時,利用會計手法把持有51%的分銷公司南浦用聯營公司入帳,使之不用併入其營業額之餘,可併入其盈利,從而使公司分銷營業額降低,使品牌產品看來佔比較大。不過上市後幾年的發展,品牌產品銷售雖增加不少,但是仍不及整體營業額的一半,如果併入南浦的營業額,比例只會更低,所以市場上對其估值頗低。 (iii)公司財務情況較弱:因為公司以分銷業務為主,加上開拓全國品牌業務,需要鋪貨、放帳及需要於各地開設廠房,故近年自由現金流均呈負數,借款亦大增,借貸比率不低,從而導致估值較為低企。 但觀乎近月的表現,公司出售了2%的南浦股權予另一股東上海食品業國企光明集團,使其持有51%股權,並和後者達成戰略協議,目的提高經營效率,並在資本市場合適時,支持及改善南浦營運及安排,力爭南浦利用資本實現價值最大化,在未生角度看來,相信是把南浦注入光明集團數家A股上市公司之一,以釋放南浦的實際價值。上星期,更引入上海民企復星(656),入股6%,以求開展國際化的戰略。 未生覺得,這隻股票留下的烙印,證明他是奮鬥過、瘋狂過、活過的,只不過市場上沒人愛過,在經過放棄分銷業務的冒險後,加上復星這把火後,是否會夠味起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7n-4-ujz6I。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上星期,未生覺得香港的樓市真是精神錯亂。上星期三,海航集團以超過市場價格不少於88億元投得啟德土地,使未生想購入啟德房子的希望要重新考慮。 至於上星期五政府再推出非首置的投資者購買住宅物業要一律繳納15%的印花稅「辣招」時,更加令未生覺得政府推出的新政策根本是偏幫地產商、國內投資者和富豪的安排,對於如未生擁有一個房產但有一定資金的人,考慮多購入一個更大的物業作自用的人不太公平。 因為購入一個居住物業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先賣出後購入避稅,如樓價上升,損失了租金之餘,或可能使同一筆資金只能買較小的房子,變相降低生活質素。如果反過來先買後賣,除了首期外,要先付出一筆巨大的稅項,過一段日子才可退回。如果原有物業賣不出的話,可能因為缺乏資金「撻訂」,真是進退兩難。雖然政府說供應充足,但觀乎市場供應主要是「納米盤」,未生目標是三房單位,所以在供應錯配下,一動不如一靜可能是好策略。 但是對於股市來說,綜合朋友的意見,未生認為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在資金泛濫下,原本具有一定資金買物業的投資者們資金因需要回報,因存款回報太低,故未必是他們的那杯茶,所以必定會轉投藍籌股,導致恒生指數會有高潮。加上近期上市公司審批制度改革成功過關後,力主反對的本土既得利益者必定失勢,加上深港通使國內投資者可自由進入下,股市的主導權漸會轉移至國內資本。 在這個主導權轉移過程中,本地莊家必定會趁勢賺最後一筆大錢,在股票不能再亂印下,只能把股價瘋狂炒高,讓國內資本接貨。再者,在未來上市審批趨嚴謹下,殼資源緊缺,殼價會繼續上升,漸等同於A股水平,所以上市公司的底值必會上升,這導致了細價股的大牛市,藍籌股投資者看見中細價股的現象,溢出效應必會出現,從而導致細價股有價有市。加上下年是2017年,記憶中自1980年代後,逢7的年份都是大時代,綜合各因素下,下一年股市相信很精采。 星期日和怪獸老婆看到「打架吧鬼神」的男主角,感到和未生非常相似。他以打鬼神為生,未生就以現學現賣的財經知識撰文為生,那男主角只會打容易的怪獸,我就只炒容易理解的股票,希望這一個戎機給我猜中,可以與男主角一起靠自己擅長的東西賺到自己目標的金錢就好了。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剛過去周三,上海紡織以一個不錯條件全面收購聯泰控股(311)控股權,細則如下: (i)前大股東購回所需零售、房地產、鞋履製造及物流業務,作價約1.1億美元。 (ii)在前大股東購回業務通過後,派發每股82仙特別股息,在要約確定後,再派發每股74.9仙特別股息。 (iii)前大股東保留約19.9%股權,把剩餘約50%股權售予上海紡織,每股1.8元。 為何說是一個好收購呢?未生認為,雖然這是一條老招數更新的收購手法,但他們以整體收購價每股達3.369元,提出一個溢價達到82.1%的全面收購,對於包括裕元(551)和未生之前提及的怪叔叔在內的股東,相信也非常滿意。 另外,前大股東取得的資金可用於發展其房地產業務,上海紡織也可取得所需多種名牌產品生產業務,是各取所需。三來,前大股東保留的股權或許可在董事局保留一定話語權外,也可待日後出現利好消息後,股價再升時出售,獲利更多。最後,由過往把業務出售派發一次特別股息,變成二次特別股息的方式,可能是因規避出售業務後可能令公司現金超過資產50%,從而變成現金公司,導致公司上市地位可能被取消,這一招已在大中華集團(141)出售交易使用過。 但未生認為這次收購有一個更特別意義。細心一想,最近幾年國企蜂擁收購在香港上市的紡織公司的股權,例如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購入長江製衣(294)約8%權益,剛併入中糧集團的中國中紡集團取得福田實業(420)控制權,加上聯泰集團被上海紡織收購,由此看到收購的公司有以下特徵: (i)市值偏小,折讓偏大。 (ii)擁有多年外銷生產經驗,有良好品牌客戶優勢。 (iii)創辦人年紀老邁,有讓下一代接班之意。 除香港上市地位可使他們能夠對外接軌外,以上第一點和第二點就是因可以低價購入一批名牌客戶訂單,有穩定銷售,自然有穩定現金流。至於第三點,這些公司一般因多年沒改革,故生產或較落後,在改善生產後,效率或大幅提高,盈利大幅提高,股價自然可以上升,使他們的投資回本機會率高出不少。至於最重要一點是,國家隊可把具影響力的僑資以高價收編,從而回報他們一直愛國的報酬,慢慢控制整個紡織市場,使他們服從政府需達到的目的。 寫到最後,可以知道,尋寶遊戲又開始了,你準備好了嗎?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上周《來自拍檔的殼》提及「證監會對國內人財技運作上,有很多難以監管的地方」,中國聖牧奶業(1432)最近獲伊利的股權收購可以作為其中一個例子。 這令未生想起Viu播放一套韓劇《奶酪陷阱》。該劇說大學生戀愛,題材頗新鮮,後來因不感興趣而不多留意。劇中男主角表面是「男神」,但實際上是雙面人,做每一件事都有他的功利目的,但女主角卻得悉其陰暗面。這次收購也是一樣,相信買賣雙方也明白各自底牌。 在聖牧奶業角度,表面數字雖非常漂亮,收入和盈利呈現高增長,但據內地報道,聖牧奶業也受行業競爭激烈影響,其中原奶銷售乏力,據稱其兩大客戶蒙牛(2319)及伊利,前者採購量呈跌勢,後者本身有自己供應商,故採購不多,故聖牧除加工成液體奶部分外,一大部分原奶需變奶粉以低價出售,作為動物飼料之用。 至於液體奶銷售方面,則因銷不動,需放寬賒銷政策,利用向下游渠道塞貨的方式以推動業務增長,但此計不長久,故需要找尋更強的背景以推動業務發展。 至於伊利的角度,則混合其他目的。因公司股權較分散,大股東持股不足10%。但最近第三方股東陽光人壽增持至逾5%,觸動大股東神經,為攤薄陽光人壽股權,故向大股東等人士發行新股集資90億元人民幣,集資所得則以每股2.25元向個人股東用於收購37%股權,由於收購多於30%分界線,故需觸發全面收購。除提高大股東股權外,也可增加協同效應,也可開發新市場。 但在收購前約2個月,聖牧奶業股價逐步由約1.5元水平,慢慢升至最高2.65元,似乎有春江鴨。其中在今年1月大北農集團掌舵人邵根夥向聖牧奶業個人股東收購24%,後來似乎不獲政府批准,欲取消收購,在9月23日確認僅購入其中19%。後來可能因此得悉伊利收購消息,在停牌前半個月間大手增持約1.5%股權,增持價甚至高於要約價,佔當時成交比例不低。究竟邵先生為何特地要在近期大幅增持,是否構成內幕交易?監管當局似乎應向邵先生了解,以作進一步的行動。 在劇集的後期,男主角發現女主角的優點後,開始對她有好感,為女主角做了不少東西,經過不少波折後,最終他們成為一對。希望伊利像和這劇的男主角一樣,把自有體系和聖牧奶業融合,成為強大的公司。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
上周四,打風前夕。怪獸老婆回外家,未生下班有多點時間,也想未來住進劇集《創世紀》中無煙城的藍本啟德發展區,想起前莊偉忠同事F先生說有能力就應該買最貴的,可能未來都會再多買一個啟德的,故到會德豐(020)最近推出的新盤NAPA看看示範單位。未生感覺單位間隔也頗為實用,美中不足的是位置在掃管笏—帶,交通非常不便。但入場費不高,相信應會受歡迎。 未生翻查資料,最近幾年會德豐在系內角色作為香港住宅及商用物業發展商,其特色是完全不留任何存貨,基本上建起前必會立刻賣出,特別是商用物業。如2011年投得海濱道及紅磡商業用地,陸續把它發展成One Bay East及One Harbour Gate,分別預先售予花旗及宏利(945),及中國人壽(2628)及祥祺集團,合共套現約202億元。 但未生想到附屬九龍倉(004)經營的商用物業質素不俗,考慮甲級寫字樓物業回報率約3%及泓富產業信託(808)最近無抵押借貸利率低見以HIBOR加0.905%,以1個月HIBOR不足0.3%,利率也不過1.2%,九龍倉購入物業應有一定利潤空間,以現金出售予九龍倉可能更好。除分散投資,減少公司對中國及自遊行消費依賴外,加上其資產雄厚,對其負債率增加幅度也很溫和。 會德豐套現現金後,可以用來購入九龍倉的股票,因會德豐持有九龍倉逾50%,根本不受每年增購2%觸發全面收購的規定,可以任意於市場增持,對其股價有提振外,再者九龍倉帳面仍有約45%折讓,故增購其股權,亦可增厚其帳面資產值。如果不用來增持九龍倉,因會德豐對帳面值也有超過50%折讓,也可以用來回購會德豐股份亦有同樣效果。 但這樣亦有一定風險,一來美息上升,導致公司利息支出可能急升,二是物業位置的區域發展期非常長,租金回報初期較低,導致回報不及預期。三是如果同一筆資金可以用於發展內地物業,雖然和第二點一樣,發展期可能較長,但因為其租金及估值升值幅度較快,其資源的運用效率可能較投放於香港更高。 或許是以上原因,加上中國走資潮,會德豐系和內地買家一拍即合,所以他們可以達成買賣交易,但是,九龍倉在內地投資的甲級商廈數目愈來愈多,但這些內地買家卻喜歡投資香港的甲級商廈,兩方的考慮竟然相反,究竟誰對誰錯呢? 一時間未生也想不過來。讀者們能給未生答案嗎?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