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燭光,不單照亮維園,更照出人性的善良和醜惡。面對良知的拷問,有人選擇沉默、避席,有人為屠夫政權塗脂抹粉,不惜讓歷史一一記下他們的醜態,留下罵名。 這些年,建制派的謊言和歪理可恥可笑:「天安門沒有死人」、「歷史自有公論」、「放下包袱向前看」、「六四真相未清」、「沒有鎮壓就沒有經濟起飛」、「美國佬背後指使」……有些人不斷希望淡化屠城,扭曲歷史,令世人遺忘,讓燭光熄滅。 有些人,打著民主旗幟,二十多年來青筋暴現、力竭聲嘶喊著「平反六四」,近年變臉,狠批平反六四的訴求;有些人,由長期的傳統愛國思想,近年改為推崇港獨思潮,對六四的看法亦由痛心疾首的國殤,變為事不關己的歷史事件。最近,更有個別大學學生會領袖,以非常涼薄和刻毒的言論,侮辱支聯會和參與燭光集會的朋友。當今世道,人鬼難辨,黑白不分,幸好還有「六四」的燭光照亮香港,照遍人心。 相對於學生「領袖」的惡言,建制派過去的謬論明顯相形見絀。近年,傳媒已不再叫建制派回應六四的問題,反而聚焦年輕一代的看法,突出部分年輕世代和支聯會的分野。客觀效果而言,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的激進言論,令建制派無需再公開面對良心的拷問。 六四何時平反?無人能料。但忘記歷史,不單愧對先烈,愧對自己,更愧對下一代。星期六,我只想靜靜地哀悼,為六四英靈添一點燭光,從燭光看破世道人心。 六四,維園見。 民主黨總幹事
上周五下著雨,我和反圍標大聯盟的成員,在其士物管門外,靜候大圍富嘉花園業主朋友,他們一到,我們近二十人聯同記者朋友,立即衝入大堂,搭「」上樓,留下一名成員慢慢和保安「登記」。 走入其士接待處居然空無一人,我拿拿聲叫成員在「其士」金碧輝煌的招牌旁邊,貼上「其士還錢」的橫額和標語。 「先生,呢度唔貼得嘢㗎喎﹗」女職員面色發紫。 「你同老頂講,今次爆大鑊,叫佢即刻出嚟搞掂佢啦!」六尺四回。 「林生,我哋有會議室,不如入去慢慢傾。」其士高層現身。 「慢慢傾?今年一月富嘉花園業主大會已經合法程序,通過決議,要求其士將儲備金交還法團保管,你們一拖再拖,唔好講咁多,幾時還錢?成千萬喎﹗」六尺四開波。 「我哋預咗交番出嚟,不過要等民政處調解……」高層死頂。 「調你個頭,合法決議你唔跟,喺度打死狗講價?民政處同你簽約㗎?根本唔關事!」六尺四先回一板。 「林生,你知啦,有業主聯署要求推翻決議嘛……」高層再死頂。 「有人聯署就唔使跟已經通過的合法決議,咁不斷搵人聯署,你咪攞住筆錢直到永遠?」六尺四反抽。 「我哋張票喺律師度,唔喺我地度……」高層開始頂唔順。 「你律師行喺深圳㗎?叫佢即刻送過嚟還錢啦﹗十五分鐘內無合理回應,我們會將行動升級﹗﹗﹗(出現回音)」六尺四警告。 十五分鐘後 「我地會搵日將張票攞落去富嘉,公開交還。」高層又想拖。 「宜家法團主席、傳媒朋友在場,咁仲唔夠公開,唔好講咁多,即刻還錢!否則行動升級﹗﹗﹗(再次出現回音)」六尺四步步進逼。 「等……等……我即刻叫律師嚟,兩點三交收。」高層拆唔掂,最終頂唔順,先交出817萬元支票,餘款之後核完數我再幫小業主追過。 步出其士,我覺得,幫小業主收數呢行,絕對有得做。 民主黨總幹事
很多市民初次見到我,除了話「原來你咁高」,仲話記得我「專搞圍標」,我每次都會笑住澄清「係『反』圍標」,輕鬆地打開話題。 其實,反圍標的問題一點也不輕鬆,小業主每年因圍標損失幾十億元,不少基層老業主,無收入,無資產,唯一的自住的舊樓慘遭圍標,連棺材本都被掠奪,甚至要按樓支付維修費﹗ 我參與的反圍標運動,經過近三年努力,逼使政府承認圍標問題,然而承認問題不等於著手解決問題。民政事務局最新公布的《建築物管理條例》的修例諮詢結果,顯示政府仍然對問題「軟手軟腳」,借用「卿姐」口頭襌「好離譜囉」。 近年,反圍標大聯盟多次接獲個案,當屋苑出現嚴重爭議,小業主要推翻法團的決定,甚至撤換法團,只能根據法例,提交5%業主聯署,要求召開業主大會。然而,有部分法團主席及委員千方百計,拖延甚至拒絕召開大會,包括拒絕接收業主聯署;主席辭職但保留法團委員一職;以至毫無理由,就是拒絕開會。如果小業主急於推翻懷疑圍標的工程,但遭法團一方面耍手段拖延開會,另方面法團急於簽約,開展工程,造成既定事實,小業主無力對抗,欲哭無淚。針對上述法團委員蓄意嚴重違反《建築物管理條例》的情況,大聯盟建議修例,如法團委員無合理辯解,又拒絕民政署指令作出糾正的話,政府應追究法團委員的刑事責任。 雖然大聯盟向民政事務局鋪陳事實例子,提出理據,但民政署高層似乎仍然停留在「七十二家房客」的年代,一味強調法例應著重鼓勵業主參與,不應對法團委員施加刑責,以免窒礙業主參與。然而,今天的屋苑小則幾百戶,大則數千戶,日常管理工程開支由數百萬到數億元不等,法團委員掌管龐大的屋苑資源,有權就應有責,如法團委員蓄意違法,漠視政府,更欲哭無淚,我不認為因為「法團委員是義工」,就可以不受法例的制裁,否則恐怕會吸引不法之徒擔任義工,負責監管屋苑巨額開支。 當然,我認識不少正直和有承擔的法團委員,但我相信的,不單是個人,更信一套完善的制度。作者過去文章,請看FB:http://goo.gl/NprQPZ。民主黨總幹事
談到人類近代浩劫,不得不提「納粹屠殺猶太人」和「五十年代末的中國大饑荒」。前者導致六百萬名猶太人死亡,後者餓死了三千六百多萬中國人! 納粹德國戰敗後,多名高層在紐倫堡因戰爭罪行受審,部分人的抗辯理由是,他們只是遵照元首希特拉命令的執行者,如違抗命令,自己亦會受害。 中國大饑荒時,誇大地方農產量的地方官員步步高陞,如實上報者,即遭批鬥,甚至被毒打至死,為官者為保官位和性命,於是層層作大,到上級徵糧時,連農民的穀種都搜刮清光,作為填數,無視老百姓死活,最終導致人類史上最嚴重的人為大饑荒。 歷史告訴世人,不少大悲劇其實不是希特拉或毛澤東這類人一手造成的,而是獨裁政權的官員、不同的民族、教會、傳媒、學者等選擇沉默、屈從,甚至助紂為虐的「共業」! 上述的慘痛歷史,我是寫給陳黃淑芳中學的老師。 有關群育學校遷校到屯門的事件,陳黃淑芳中學的校長以「濫交、吸毒、黑社會」等用詞抹黑群育學校的學生,反對遷校建議,建制派議員齊聲以各種藉口附和,但最令我驚訝的是,居然有七十九名陳黃淑芳的老師和教學助理聯署要求「重新評估上述建校對該校學生及對屯門社區的影響」,我希望聯署的老師捫心自問: 一、聯署前是否知悉校長的反對信中有關「濫交、吸毒、黑社會」內容? 二、是否同意校長的反對理由?老師要求「重新評估影響」是否附和校長的反對理由? 三、如不同意所謂的影響,為何不拒絕簽署?老師是否為保住份工,「被迫」聯署呢? 當然,縱使違背良心參與聯署,為害遠不及大屠殺和大饑荒,然而當社會上各範疇的人士,尤其知識分子,不斷屈從,任由核心價值扭曲,甚至參與惡行,積小惡終成大惡,總之社會上各個崗位的人士,莫以惡小而為之,否則自毀長城。 最終,紐倫堡大審判拒絕接納納粹高層「聽命行事」的辯護理由,畢竟人皆有是非之心。 民主黨總幹事
友人和我年紀相若,工作優厚,家庭美滿,但談到香港前景,憂心忡忡,認為以近年香港的衰敗速度,不出幾年時間,「香港玩完」。我心裏悲哀,雖不願承認,但現實不容漠視。近年香港人清楚見到── 高官腐敗:許仕仁、曾蔭權、梁振英、湯顯明……高薪不能養廉,為官早鋪後路,禮崩樂壞。 庸才當道:二郎腿經常旅遊局長、三個字公關災難專員、自稱識你老闆的博士工廠兼職工人,竊取高位但水平之低,令付鈔的市民,猶如被迫玩笨豬跳,無繩綁腳嗰隻。 用人唯親:當然不是親民的「親」,廉署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主席譚惠珠、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李國章、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只要是梁粉,即安插要位,公信力和公眾觀感?咩嚟㗎? 傳媒淪喪:買起傳媒,封名咀、炒老總、封專欄、務求令傳媒工作者人心惶惶,自我審查。控制筆桿子,就是控制思想,黑變灰,灰變白,總之要黑白不分。 歪理連連:我無話過我無僭建、警棍是手臂的延伸、濫權違規逼運行李變成「禮遇」,只要傳媒配合,指鹿為馬並非趙高獨門絕招。 友人洞悉世道人心,表明此處是吾家,不願移民。我倆相視苦笑,為香港悲哀,為香港祝禱,在各自的崗位,奮力守住陣地。 作者過去文章,請看FB:http://goo.gl/NprQPZ 民主黨總幹事
我上星期首次獲《明報》記者朋友邀請到其總部做訪問,原來是有關「巴拿馬文件風波」,訪問完成後,我順道拜訪其他朋友,友人介紹了一位「高人」我認識,原來是神交已久的《明報》健筆「安裕」先生(執行總編輯姜國元)。世事難料,當晚先生就被解僱了! 自從《明報》將總編輯劉進圖調職,空降對香港認識極淺的大馬傳媒人擔任總編輯,之後引發多次的編輯爭議,其實一連串事件早已為《明報》敲響警號。 人才是傳媒最重要的資產,大馬總編寧願棄掉最寶貴的資產,甚至不顧損害報章的聲譽的後果,以資源為藉口摒棄行內外人所敬重的第二把交椅,難免令人質疑,炒人決定旨在箝制《明報》員工,令員工日後更「識do」。 《明報》報格向為平實,對事實的追查和堅持更值得讚賞,政治上亦不見得明顯傾斜,如此溫和的傳媒,仍屢遭由上而下的嚴厲打壓,實令人心寒。 兩年多前,《am730》記者朋友邀請我供稿,我考慮到《am730》當時被無故抽廣告,備受打壓,於是一口答應。今天《明報》安裕遭無理解僱,進一步打壓的訊息已非常清楚,受影響的不單是《明報》,更是香港所有傳媒,寒蟬效應已成。為聲援安裕,聲援《明報》朋友,聲援新聞和言論自由,我認為香港人必須一同為自己,為《明報》發聲! 今日不明不白,明天不平不鳴。
「梁家婦女」機場行李門事件越演越烈,不單引起數千人到機場抗議特首濫權,更令前港區人大代表朱幼麟公開爆料,指和梁振英通話的國泰職員「講到喊」,以及國泰向知情職員下封口令。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身為特區首長,女兒行李的芝麻綠豆問題,何必過問呢?總有正途最終將行李交到「蝦女」手上,何需搞到咁大鑊呢? 被傳媒揭發後,原本還有撲火之策,就是公開道歉,說明身為人父,急女所急,一時莽撞,壞了規矩,今自責悔疚,承諾絕不再犯,並讚揚一直堅守制度的員工,我相信如此認錯,新聞不出三日即完。當然,歷史並沒有如果,而且,肯放下身段,坦白認錯的,也不配梁振英的「英名」吧。 事已至此,恨錯難返,今天道歉已於事無補,何況一眾高官已放棄底線,歪理盡出,挺梁到底。 還記得,特首選舉論壇中,唐英年指斥梁振英「你呃人」的經典場面,現時香港人非常期待的,是「講到喊」的國泰職員,不畏強權,挺身指控「梁特首」濫權經過。 當然,最期待的,還是胡錦濤公開訓斥董建華「查找不足」一幕,最終令董腳痛下台,今天只需將主角換成即將來港的張德江和「蝦女爹哋」梁特首,劇力依然。 談起董生,想起董太,至少董太懂得自己「爭取」A1頭等位,毋須老公和航空公司職員通電,不會令人「講到喊」。 董生董太,香港人,懷念你。 作者過去文章,請看FB:http://goo.gl/NprQPZ 民主黨總幹事
毫無疑問,「我爸是梁特」事件是赤裸裸的濫權行為,若非權貴相逼,哪一個航空公司員工會違反一貫做法,冒險將別人的行李帶入禁區?一旦內藏違禁品甚至武器,行李運送員「水洗都唔清」,隨時惹上官非。 但最令我憤怒的,不是梁振英家庭濫權,更非梁振英否認其事(因為預咗),而是政府為掩飾一人之錯,公然扭曲制度,將此濫權事件歪曲為常規常態,連所謂「特事特辦」都拒絕承認,令行之有效的制度崩潰,威脅公眾安全和利益,亦令機場和航空公司前線員工面臨永無止境的詰問,為何梁振英女兒可享受「代攜行李服務」,其他人卻無法受此禮遇呢? 人當然會犯錯,只要制度完善,將可彌補錯誤,警戒犯事者,再向公眾傳遞清晰的訊息,界線在此,不可逾越!梁氏一家明顯過界,相關部門和機構理應指出他已違規過界,而非按著梁的步履,重劃界線,甚至將界線洗擦掉,強指世間本無界。正正是政府經常指鹿為馬,掩飾錯誤,導致問題越滾越大,市民對政府的不信任越來越嚴重,最終無信不立。 制度的建立絕非易事,訂立規章,任命合適人選執行法規,過程中不時檢討修正,逐步讓公眾了解、尊重和遵從,制度權威方能建立,發揮作用。然而一人濫權,眾人包庇,摧毀艱苦建立的制度權威,造成的禍害比濫權更為嚴重。 很多港人對梁振英深惡痛絕,可恨不少高官背棄良知,公然顛倒黑白維護惡行,早上照鏡,不覺自己面目可憎嗎?作者過去文章,請看FB:http://goo.gl/NprQPZ 民主黨總幹事
小學時,常識科教導「高薪養廉」的概念,認為政府只要提供優厚俸祿,公務人員貪腐被揭發的代價太大,從而壓抑貪腐誘因。因此,香港的高官收入,在國際社會名列前茅,甚至遠高於西方國家元首,也是合理的。 直至許仕仁案,暴露出平民百姓難以想像的事實,原來每月三十多萬元的俸祿,對於一些人而言會入不敷支,甚至債台高築!我經常強調,在法庭公開的案情,往往是調查結果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資料,由於未達至「合理定罪機會」的嚴格標準,所以未被公開。如果許仕仁案令香港人「一葉知秋」,多名高官涉及貪腐更是「黃葉漫山」,顯示香港貪腐寒風澟澟。上「梁」不正下樑歪,身為特首帶頭摧毀香港的廉潔標準,一眾高官上行下效,有權用盡,有錢賺盡,甚麼Whiter than whiter(白過白紙)淪為空洞的口號,總之人心不足,「高薪養廉」越來越蒼白無力,總之優厚俸祿之外,千方百計搵真銀!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絕世好橋: 一、思歪式秘撈:上任公職前和大企業簽訂顧問協議,答應幫手推廣生意,無需向政府申報,穩袋幾千萬元,只要不提供服務,就無違法,至於為何可以不勞而獲?你懂的。 二、先知式囤地:無論做地政署、規劃署、民政署、路政署、房屋署……只要預先知道政府發展規劃,再在周邊土地入貨,申請增加樓面面積,甚至改變土地用途,投資眼光一定準過誠哥。 三、萬字夾換豪宅:不用學外國青年用萬字夾經十幾次交換物品,最終換到豪宅,高官只需要在交換物品網站開個戶口,然後拿個萬字夾,再補些少錢,自然有人「無啦啦」願意換間豪宅過你,當被揭發,只需要強調一切經交換物品網站安排,打死唔認識得對方,重申已經申報、交稅和由律師處理,然後反擊批評者「基於臆測和懷疑便作出不公及失實的指控,深表遺憾」,肯定完勝! 作者過去文章,請看FB:http://goo.gl/NprQPZ/ 民主黨總幹事
地政總署助理署長林嘉芬,在轄下錦田發展區附近購入土地,獲利近5,000萬元,涉嫌以權謀私,及違反「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廉署調查後,律政司認為無足夠證據起訴。 廉署公布結果當日,適逢李波戲劇性返港,消息被淡化。但案件影響深遠,此例一開,公務員廉潔奉公的核心價值將被摧毀,絕不能就此作罷。 廉署並無如湯顯明案,公布律政司的法律意見,解釋不作檢控的理據。但根據已公布的資料,林嘉芬曾向上級申報購入有關土地,地政總署的最高層居然批准其繼續持有,她亦因此而獲得暴利。 現時地政總署正進行內部紀律調查,但自己人查自己人,如何取信於民呢?就算最終裁定紀律問題成立,但刑事責任已經無法追究了。 從今天起,如要致富,無需要天生有份好Package,無需要冒險做生意,亦無需苦讀做「星球醫生」(即一星期賺一百萬元),只需要決心考入地政總署,早悉先機,得知地區的重大發展,再在周邊策略位置購置土地物業,再和上級申報,引用林嘉芬的例子,要求批准,不單免於刑責,更可靜待土地物業升值,短期致富,既合法,又便捷。我建議地政總署可將林調任掌管人事,日後招募人手時,讓她成為地政總署的「生招牌」,分享其親身經歷「加入地政,『錢』途無限」,必定招徠和林同等級數的「精英」加入,更有助挽留人「財」,為政府省卻不少招聘開支。 香港人,面對荒謬的政局,不加點黑色幽默,早晚會被氣死的。 過往公務員的核心價值是廉潔奉公,避免陷入利益衝突,但梁振英治下,其身不正,上行下效,正常不過。縱使拙作無力回天,還是要道出世道之荒誕。 作者過去文章,請看FB:http://goo.gl/NprQPZ 民主黨總幹事
我投考廉署的最後一關,要面對三司會審,主席是執行處助理處長朱Sir,另外兩位是防貪處和社區關係處的首席主任,職級等同警隊的高級警司。 被問到廉署網頁上的基本資料時,我只講出重點,並無逐字背誦,防貪處的大Sir面露不滿,反而朱Sir滿不在乎。其後,朱Sir發問一條處境題目,我逐一回應,他亦步亦趨,反覆提出各種情況變化要我回應,最後再問我整體答覆背後的思想脈絡,之後就閉目養神,靜聽其他答問。 加入廉署初期,遺憾未有機會直接跟朱Sir工作學習,直至被調派出席「指揮官訓練課程」才有機會再接觸。當時朱Sir負責分享其調查經驗,我至今清楚記得兩點: 一、查案最重要是Common Sense,但他強調Common sense is not so common(常識不是太普及); 二、廉署人員作為執法者,要無畏無懼,不偏不倚,打擊貪腐。 朱Sir分享其查案經歷,精彩過《廉政行動》, 可惜涉及調查機密,不能和讀者分享。 一名前輩非常拜服朱Sir,他憶述曾就一宗複雜案件提交一份檢控報告(Prosecution File),前輩調查經驗非常豐富,以為報告應無大問題,豈料報告打回頭,朱Sir寫了兩頁英文意見,在複雜的案情中切中要害,指出報告的缺陷,而最能顯示朱Sir功力,是他用墨水筆一氣呵成寫完意見,思緒從未間斷。前輩如何能解讀朱Sir思緒呢?因為墨水筆不同鉛字筆,一停頓,即會出現墨水點,但朱Sir的墨寶猶如行雲流水。 其後朱Sir決定離開廉署,很多同僚覺得非常可惜,我知道廉署失去了一員大將。 最近再聽到朱Sir消息,就是他不獲監警會續約,對,他正是監警會秘書長朱敏健先生。 正如朱Sir所言,Common sense is not so common,今天的香港充斥歪理,強調common sense的人和事,幾稀矣! 後記:有關我投考廉署的Final Interview,請看拙作《Final Question》。連結請見……作者過去文章,請看FB:http://goo.gl/NprQPZ 民主黨總幹事
「你老闆唔嚟開會話頭暈,我見到佢就頭痛!」青衣美景花園小業主向輝煌建築(亞洲)的代表怒吼! 也難怪,1.7億元的大維修,原定1年完成,拖延至今近3年,小業主家園被竹棚包圍,不見天日,苦不堪言。以為只要捱到拆棚,終會守得雲開,豈料「輝煌」居然續牌「肥佬」,被屋宇署命令停工,完工遙遙無期,小業主的憤怒和擔憂可想而知。 更堪憂的,不是錢銀損失,而是飽經風雨的竹棚。風季將至,輝煌停工,停牌公司承諾繼續保養竹棚,有幾可信呢?萬一天降飛竹,傷及無辜,停牌工程公司所買的保險是否承保呢?若果小業主需要承擔最終法律責任,更加無辜。 居民會上,我坦誠告知一眾小業主,事件不會有完美結局,完工日期必定延遲,工程開支極可能上升,成功追討損失絕非易事,我們只能根據法律和合約條款,爭取損害最少的解決辦法,其實各位小業主心裡有數,只望盡量減少損失,早日完成工程。 今次事件顯示,投標時經常強調具備專業資格、維修經驗豐富、獲政府發牌的工程公司,居然可以在一夕間,有牌變無牌,開工變停工,我認為事件只反映維修業界嚴重問題的冰山一角,身為專業測量師的特首梁振英,請不要再叫市民食飽飯,去游水,不如切切實實聽聽「反圍標大聯盟」和「測量師學會」的倡議,成立「樓宇維修監管局」,監察業界的操守和施工質素。 作者過去文章,請看FB:http://goo.gl/NprQPZ 民主黨總幹事
大話唔難講,難在要記住之前的所有大話,大話冚大話而不露出破綻,還要配合人證物證。 我年輕時犯錯,也曾試圖以大話掩飾,但心裏總不安樂,又怕被揭穿,所以慢慢建立起不講假話的做人原則。不講假話並不代表真話盡講,因為現實往往殘酷,真話可能反而傷人,要做到「話到口邊留半句」,這分寸拿捏絕不容易。 今天走上從政之路,更覺得不講假話的重要。從政者可以堅持不同的信念,但最重要是貫徹始終,朝三暮四、三姓家奴,最為人不齒。 近年網上搜尋工具非常便利,只需幾秒鐘,從政者的重要言行一一羅列,若然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網上即時出現「龍門圖」,遭狠批言行不一,雙重標準,成為「關公災難」。 成為區議員後,一些居民總當我們是生神仙,有求必應。我只有一原則,就是只要求助者提出任何一個合理理由,我都會盡力幫忙,但會如實分析情況,說明困難,不會為討好對方而唯唯諾諾,讓人家心存虛假期望。縱使未能令求助者完全滿意,通常他們都會明白我的苦心和難處。 今天的香港,越來越大陸化,真話不能說、不敢說,有時候連不講假話的自由意志都淪喪,每次見到這些權貴的醜態,我內心總為他們悲哀,更為香港悲哀。但我堅信林肯總統的名言:「你可以暫時蒙騙所有的人,也可以永久地蒙騙一部分人;但是,你不能永久地蒙騙所有的人。」
過年時,我請了一班傳媒朋友到寒舍一聚,準備了滷水雞翼,非常受歡迎,居然吃清光。 這煲滷水自我成家「追隨」我十多年,經歷三次搬家,每次我都在最後一刻才關掉雪櫃,一到新居,即時安置入冰格,才能安心。 十多年來,這煲滷水浸過全雞、雞翼、雞髀、雞蛋、五花腩,我堅持只放鮮雞鮮肉,雪藏免問。食材必須浸熟不能煲熟,否則肉質變韌變老。內子怕肥,總反對我滷雞翼,但每次總投訴滷得太少,「到喉唔到肺」,主因「排骨仔」和「叉燒妹」每次見到雞翼,即胃口倍增。 記者朋友問:滷水不會變壞嗎?其實,每次用後放涼,再置冰格是不會變壞的。 不會越煲越少嗎?食材在較鹹的滷水中,會流出肉汁,只會越嚟越大煲。 要經常調味嗎?主要加些冰糖、果皮、香料、生抽、老抽、鹽,即可調味調色,非常方便。 這煲滷水也「歷過幾番風雨」。滷水最忌大滾,大滾即帶酸,但滷水滾起非常突然,因此要小心看火。試過印傭姐姐忙於其他家務,令滷水滾起味變,殊為可惜。棄之於心不忍,硬著頭皮拯救滷水,奇怪地,經過幾次加料重滷,味道居然不單恢復過來,而且越滷味道越濃郁芬芳,香料越放越少。 樽裝滷水無疑便捷,味道亦佳,但總覺得缺乏個性,而我這煲滷水,味道可能不及大牌子,但紀錄住我成家立室,孩子出世、成長的愉快經歷,這些感情絕非即用即棄的產品可比。而且每次翻熱滷水,滿室芳香,我希望「排骨仔」和「叉燒妹」他日成家,會記起一家人的溫馨片段。 我是舊派人,總覺得萬物更替,實為自然定律,一煲滷水生生不息,有新有舊,至為珍貴。就算買豉油送樽裝滷水,亦無需要將舊滷水倒掉,只需加入共冶一爐即可。 如蒙「叉燒妹」不棄,我定將祖傳滷水加入嫁妝名單,送上父親的永恆祝福,讓滷水留芳下一代。
近兩年我和「全港業主反貪腐反圍標大聯盟」的朋友,多次協助小業主對抗圍標集團,我們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業主朋友欠缺專業支援,縱使小業主願意集資聘請專業人士尋求獨立意見,然而不少專業人士向我表明,「呢啲錢,唔敢賺,賺咗唔夠買驚風散」,因為他們知道,插手阻止圍標集團搵食,必然開罪當中的黑社會分子,後果難料。 為此,反圍標大聯盟五大倡議之一,就是要求政府為小業主提供專業支援服務,希望透過官方的支持,減輕專業人士的壓力,聯合他們制衡圍標集團的專業敗類。 市建局日前公布一項先導計劃,在籌備工程的初期,協助業主估價和建議維修項目,令業主有所參考,我認為方向正確,確實有助減低圍標的機會。 然而,計劃有三大缺陷: 一、名額太少 一年半的計劃只有50個名額,反圍標熱線一個月收到的求助數目已達此數,根本是杯水車薪; 二、樓齡限制太高 計劃只准30年以上樓齡法團申請,排拒大量樓齡較短的屋苑。事實上,反圍標大聯盟近半的個案,樓齡都少過30年,市建局的措施變相令圍標集團針對樓齡少於30年的屋苑。 三、忽略中產屋苑 圍標集團開價往往視乎屋苑區份和檔次,再計算業主的承受力,因此中產業主往往較基層業主損失更甚,但市建局的計劃,只容許每年租值少於16萬元的屋苑參加(新界區而言),令中產屋苑無法受惠。 其實,全城關注的翠湖圍標案,決定維修時樓齡未夠30年,今天的租值亦超過16萬元,難道翠湖案的慘痛教訓仍未夠深刻嗎? 民主黨總幹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