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分享到為甚麼我認為用lGCSE作為銜接lBDP(國際預科課程)會較有優勢。今期主要分享用Pre-IB以及lBMYP課程去銜接IBDP的利弊。 在香港,行雙軌制(即同時提供DSE以及lB課程)的學校大都會用上Pre-IB來銜接IBDP,如男拔萃丶聖保羅男女中學及真道書院等。學生會在中四時讀Pre-IB,內容主要是為IBDP教學做準備。Pre-IB的好處是讓學生早一點去接觸IB課程及相關的科目,好讓學生對選擇IB課程以及相關的科目有足夠的理解。對於學生在中五時最終是否選擇讀IBDP課程,以及科目配搭有很好的啟示作用。 至於IBMYP,是IB設計銜接IBDP的初中課程。IB會為學校提供指引,說明課程目標,如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IBMYP其實沒有一個特定的課程。學校會根據其對指引的理解去設計相關課程。課程理念是好的,但由於沒有很實在的課程,教學內容和質素都很在乎學校老師對課程理念和指引的理解。有些學校會要求學生不斷自己找資料做報告,但若沒有實在的內容作基礎,以及老師去充分為各學生做報告的方式去提供意見的話,對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空間會有局限。 相對於lGCSE,Pre-IB和IBMYP都不是個公開試。若學生希望報一些比較頂尖的大學時,有一個公開試的成績去證明其學術上的成就自有其優勢。此外,有過公開試經驗的學生一般在心理上會對公開試有較好的預備。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protected]
上星期六獲「打開升學之門」的主辦單位邀請去作一場lB課程及升學講座,反應很好,有大概一百位家長學生出席。席間家長都很踴躍發問。在以下幾個禮拜的專欄裡,我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是次講座的要點。 有很多家長希望讓子女讀lBDP(國際預科文憑課程),但對於用哪個課程去銜接有疑問。其實,香港銜接lBDP的前期課程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有英基大部分學校及德瑞國際學校等所提供的lGCSE課程,啟思丶啟新書院丶漢基丶弘立等提供的lBMYP課程(lB的初中到中四/五的middle year program),以及行雙軌制學校(同時提供DSE丶lB課程的學校)的男拔萃丶聖保羅男女丶真道等所提供的Pre-IB課程。 總括而言,每個銜接課程各有利弊。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及讀lB的心得,我個人比較喜歡lGCSE作為銜接課程,原因有三:lGCSE是一個公開考試,而lBDP亦是個公開考試。我認為學生經歷過lGCSE考試,更能在心態上調整對公開考試的預備。第二,學生可以通過修讀lGCSE,去探討自己對學科的興趣,在選擇lBDP科目時更能選出自己喜歡的,能發揮的科目。第三,若學生可以把握好lGCSE,優秀的成績亦可為大學報讀加分,增加心儀大學的取錄機會。 至於lBMYP和Pre-IB作為銜接課程的利弊,則會於下期分解。 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protected]
很多家長及學生都對lB課程有很多疑問,如讀lB是否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到海外升學,又或者lB課程是否比其他課程困難等等。 有見及此,我將會於本星期六、3月5日3時正在旺角康得思酒店7樓(前名為旺角朗豪酒店)舉行拆解lB課程講座,以lB過來人,lB教育者以及lB考官身份,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與讀lB的經驗及心得。 講座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包括探討甚麼類型的學生適合就讀lB課程,以及如何可以讀好該課程。對於並未就讀lB的學生及其家長,我會跟他們分享學生該如何裝備自己去面對lB課程的挑戰,以及在選科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而對於正在就讀lB的學生及其家長,我則會跟他們分享幾個案例,以說明對於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去提升成績,以達佳績。此外,亦會討論lB課程後的升學選擇等。期待在星期六的講座跟大家分享。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上星期跟一位讀IBDP (國際預科文憑課程)第一年學生及其家長認識及見面。他們找我面談,是因為他們對學生的學習完全束手無策。學生每個科目的成績都是徘迴在合格與不合格中間,對每一科的把握都不大。 這些情況其實亦算普遍。問題在於很多家長和學生在沒有深切去理解lBDP課程的特點及要求就去決定選讀。當然,大部分學生都有能力去應付lBDP,問題是在於早期的準備充足與否。 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給這位同學的提議。由於現在已經是2月了,還有3個月第一年的lBDP課程就會完成,所以同學現在要思考的,並不是英國選校的問題,而是如何提高期末考試的成績。因為學校的predicted grade是會根據期末考試成績加上平時學習表現決定的。predicted grade 很重要,因為報讀大學,大學都會參考 predicted grade去決定會否取錄。 所以學生當務之急是要去提高學科成績。而我跟學生定了一個大家同意,在三個月內應該可行的方案。根據學生學科成績,我提議他在未來3個月內通過一對一補習,集中讀好生物及經濟。這是因為中丶英文要在3個月內要有明顯提升會相對其他科目困難,而學生的數學成績是眾多科目中最理想的,應該有空間提高一分,但生物及經濟的話,只要學生可以加強理解的話,要在3個月內從不合格邊緣將每科提一至兩分是非常可能的。 不過,若我早一點(比如在開學時)已跟學生見面的話,我的提案肯定會跟上列不同。 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以前很多香港家長選擇送子女到英國讀高中,一方面相信英國的教育制度及學校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另一方面,家長亦相信英國GCE A Level(資歷相等於本港的DSE高中課程,或本地國際學校多採用的lB國際預科文憑課程)的認受性廣泛,而相對以前的香港DSE或lB課程,學生更容易取得好成績。學生更容易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有二,一是學生讀英國A Level可以避開DSE中文科的「死亡之卷」,二是因為英國的A level每年有兩次考試(1月以及5丶6月份),而每科的試卷(如經濟科一個完整的AL課程就有4份卷)可以分開兩年在任何考試的月份內應考。學生一般會於Lower six的1月考卷一,5丶6月考卷二。若卷一考得不理想,則可以來個take two,於同年的5丶6月重考,再不理想的話,還有明年的1月及5丶6月來個take three take four。這麼說來,相對沒有take two的lB來說,英國A Level的而且確更有保障。 但英國的A Leve已於2015年9月推出了重大的改革。除了在課程內容上有所調整外,考試模式的亦有所改變。2015年9月開始讀Lower six的學生,現在要一 take過。以學生讀一個AL為例,學生需要在高中最後一年一次過考完經濟科的所有試卷,不能夠再將每份卷攤分在兩年內分開應考。 這個考試模式即與DSE及lB看齊。 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每一天我們都會需要做很多不同的決定,當然每個決定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在學校的環境裡,我們很多的決定是risk free(沒有風險的),但現實生活裡,很多決定都會有很深切的影響。所以學生在求學過程裡除了求分數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作正確的決定。 大家應該還記得香港在過去一星期經歷了五十九年來最嚴寒的一天。新聞報道都是關於有多人被困大帽山,大部分被困人士都是參加了一個名為香港一百的越野挑戰賽。其實我有幾位朋友正是參加了是次比賽。他們都已經在山上走了二十多個小時,差點就能完成一百公里的賽事。當天晚上,天氣突然轉壞,大帽山山路結了冰,路面情況很危險。雖然跑手在路上未必能第一時間掌握以後的路面狀況,但其中一位朋友未上山已全身發抖,鞋都濕透了。 如果你是我的這位朋友的話,你會堅持運動員永不放棄的精神,選擇繼續去行完剩下的十多公里,還是急流勇退,留待下次比賽繼續努力?我相信兩個答案都會有支持者。 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學習必須要生活化,不時要去思考,總結經驗,去成就我們做一個正確的決定。 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一直以來,我心裡面都很希望能夠讓同行者這個教育信念發揚光大,而身邊亦的而且確有很多對教育很有熱誠的朋友,所以今年,我真的下功夫去把學生跟同行者配對起來,實踐這個信念。 我們的非牟利組織CANA Vision跟一間本地中學合作,一起合辦CANA Vision Mentorship Program(師友同行計劃)。計劃的目的旨在讓學生通過跟不同行業的 mentors 交流,去了解各行各業的資訊,並幫助他們尋找在職業選擇上的方向。今年我們很高興能請到從事資訊科技、航空、金融、社會服務、醫護、教育、法律以及創業方面的mentors參與計劃。 在起動禮上,各個mentors都跟同學簡單介紹了自己工作領域上的資訊。雖然只是第一次見面,學生們已很快投入活動裡面。他們問了很多很好的問題,如要做空中服務員需要有甚麼條件,香港創業最大的挑戰是甚麼,不同專科的醫生在工作上有甚麼分別等。之後學生會跟其中一位mentors配對,在未來3個月裡繼續見面及分享學習及職業選擇上的內容。計劃是希望學生能夠以後有一位同行者跟他們同行,分享。 我很感恩這個計劃能夠實現。學生在過程裡表示他們其實對職業選擇有很多問題想發問,但身邊的圈子就只有父母及親戚以及學校老師,所以他們特別珍惜此等機會,自發跟學校報名參與計劃。希望學生及mentors在過程中可以互相分享,互相成長。 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法律及醫科都是非常受香港學生歡迎的科目。由於這兩科的大學學額不多(在香港,提供法律學士課程的大學包括香港大學、中文大學以及城市大學;而提供醫科課程的大學為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所以大部分報讀此兩科的學生亦會同時報讀英國的大學所提供的法律或醫科課程。 有見及此,我們在本星期特別邀請了英國頂尖學府────Durham University和Cardiff University的教授/入學組負責人員來授課/講解報讀須知。 Durham University的法律系在過去幾年都是在英國排名榜的頭五名,排名僅次於劍橋及牛津的法律系。Durham University的法律系教授 Professor Greene將會於本月21日(星期四)晚上來港親身教授一節大學的法律課,並會為家長學生解答報讀、入學問題。這是一個十分寶貴的機會去跟頂尖大學的教授作交流,同時加深學生對法律系的認識。 此外,Cardiff University的Ms Jones亦會於本月24日(星期日)晚上,為有興趣報讀英國大學醫科的同學講解報讀醫科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如何寫好個人陳述、MMI(醫科專有面試)的面試內容及準備、以及筆試(UKCAT)的要求及準備等。 能夠跟頂尖學府的教職員直接交流是非常珍貴的經驗。 此次活動是免費的,家長學生可以到http://canaelite.com/content/university-talks登記參加。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上星期跟同事一起討論學生的語文學習進度。同事跟我都覺得學習語言是要靠一點一滴的累積,並沒有捷徑。 猶記得自己以前從中文小學轉到英文中學,也經歷過這個艱難的時期。學校早會上的內容大部分都聽不明白,其他科目因為以英文教授的關係,也讀得特別吃力。自己當時開始意識到若英文讀不好,其他成績也不會好得到哪。於是,自己便定下目標,要在一年內把英文水平提升。說實在,學習英文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看書和看英文節目,訓練寫作和聽力。雖然這是老生常談,但卻又的確很有用。當年我專挑自己喜歡的英文書看,如科幻小說、愛情小說、驚悚小說等,大概每星期看完一本,每每遇到不會的詞彙,就查字典,並把這些詞彙寫在筆記本裡,每天都看一次,這樣系統性的操練,慢慢的將詞彙的意思以及應用的方式都轉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在聽力方面,我每星期都會挑一套英文動畫看,如《天空之城》的英文版,剛開始的時候真的聽不太明白,但一步一步聽力有了進步,滿足感很大。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要學好英文或任何一個語言,除了靠天分之外,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有規律及系統去學習,結果才能事倍功半。 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很多想讀lBDP課程(國際預科文憑課程)的家長和學生,都會遇到選擇科目的困難。以下先跟大家分享lBDP對科目選擇的要求。 在香港,很多國際學校和本地名校都採用lBDP課程(國際預科文憑課程)。lBDP要求學生讀六個學科,六個科目裡面要有兩個語言科目,一個數學科,至少一個人文科學科(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如地理、心理學、經濟科等,以及至少一個實驗科學科目(Experimental sciences),如物理、化學、生物等。至於第六科,可以多選一科人文科學科,或實驗科學科;此外學生的第六科也可以選跟藝術有關的科目(The arts),如美術、或表演藝術科等等。當然,每間學校所提供的學科各有不同,所以,學生選科時也要根據學校所給予的選擇去決定。 在六科裡面,學生要選三科為higher level學科,另外三科為standard level的學科。基本上絕大部分的IB科目都會有higher level和standard level的選擇。Higher level和standard level的分別在於每科的higher level所涵蓋的學習內容比standard level為多。此外,IB學生要讀兩科語言科目。 第一科語言科目必須要以文學方式學習(Language A)。如中文Language A會讀到的課本可以是巴金的《家》,或錢鍾書的《圍城》,大部分學生會選母語為Language A。第二科語言科目則可以選擇以文學課程學習(Language A),或是以Language B(即語文課程)學習,Language B 內容包括寫作和閱讀理解等。下星期將會跟大家分享選科要考慮的因素。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記得讀大學第二年的聖誕節,我沒有回香港,而是選擇在美國度過。 走在三藩市五光十色的街道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各式百貨公司的櫥窗擺設,而是在冰冷的天氣裡瑟縮在一角的露宿者。當時我跟朋友走到附近的快餐店,買食物及熱茶給他們,好讓他們在節日裡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一點愛。出來工作後,這種對人的關切沒有在大學時那麼熾熱。但在今年,心裡的那團火又再次燃燒起來。 今年聖誕節,朋友間有人有感動,提出去關懷弱勢社群,尤其在節日裡被遺忘的一群人。我們包好一個個禮物包,走到附近的社區,將禮物包送給他們。其中一位是在商場洗手間工作的女士,她收到禮物包時,臉上露出既驚訝又喜悅的笑容。 另一位負責商場清潔的女士,我們在商場的後巷遇上她,她一臉倦容,我們走上前,遞上禮物包,她臉上有了點點笑容,不斷的多謝我們,又祝我們聖誕快樂。 其實對一個又一個跟我們不相識,但距離又是這麼近的人,我們多做一點點,就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愛。 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每年我都認識很多有志讀醫科的學生。他們在報大學時,大多以香港大學或中文大學為首選,而英國的醫學院則為後備選擇。 跟報讀香港的醫學院相比,學生報讀英國醫學院有更多方面的考慮。首先,英國的醫學院在收取海外生是有限額的。學生最好在報讀前先了解一下該學院的海外生名額,以增加取錄機會。此外,大部分英國醫學院會要求學生考BMAT或UKCAT的醫科收生專有考試。此兩個考試一學年只能考一次,不能重考。有些醫學院很看重BMAT或UKCAT,並以考試分數去決定面試名單。所以學生可以以考試的成績去決定報讀學校的名單。再者,英國醫學院對海外生的英語要求一般會比其他科目為高。學生要達到IELTS的一定標準。有些醫學院會要求學生報名前(10月15日前)已達到IELTS的要求,有些則在面試前(大概1、2月),有些則在學生完成公開考試後。總之,時間準則不一,學生要多加留意。 最後,英國醫學院的面試可以分為兩種模式,包括傳統面試及MMI(Multi mini interview)。傳統面試是一個學生同時面對數位面試官,問題主要圍繞學生想讀醫科的原因,以及一些關於ethics上的問題。而第二種模式是MMI。整個面試會分成不同的station。每個station的時限會預先定好。無論學生在一個station完成答題與否,時間一到,就必須要去下一個station。而每個station的問題可以相差很大,而很多時候都會以一些實例為藍本,去考考學生的臨場反應及common sense。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上星期,我的一位學生帶著個大大的黑眼圈來上課。她的面容憔悴,沒有了平日的陽光氣息。看見她,我心裡有點擔心。於是問明所以。除了一系列功課要在假期前完成外,她最大的壓力來源是來自於大學申請。 記得自己在中學年代亦遇過同樣的問題。當時大部分同學都已遞交了大學申請,而亦陸續收到大學回覆。自己每天都會上網去查看申請結果,但總是沒有回覆。那種等待的煎熬,真的讓人喘不過氣來。而且,眼見其他人已收到取錄,心裡亦會有種無形的壓力。 所以,當同學跟我分享她的近況時,我亦能理解她當下的心情。雖然這是大部分學生必經的等待旅程,而幾個月內就會知道結果。我還是跟她分享了我的自身經歷,好讓她知道在這等待的旅途上有同行者可以傾訴。 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讀書年代我很熱愛運動,出來工作後,運動的規律沒有了。今年為了要讓自己有足夠的體力去在毅行者跟老公co run (一起行)最後兩段麥理浩徑,在過去的兩個多月裡,我很規律的跑步。不知不覺,自己竟然愛上了跑步及行山,每天都很期待下班跑步的時刻,每星期都很期待下星期跑步班的來臨,自己到了一個不跑步就很不爽的地步。 在過去的星期日,我參加了人生裡面第一個10K的跑步比賽。比賽前一星期,我有點緊張,始終平日跑步就是跟比賽不一樣的。而且,我亦從未在比賽的賽道上跑過。今次的比賽,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就是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 比賽當日,我早一小時到達場地開始熱身。比賽開始,我就嘗試按自己原先定下的步速去跑。原來這是很難的事。別人爬頭,自己心裡會想越過他。越過比自己跑得慢的人,心裡又有一種優越感。我突然覺得跑步很像人生的縮影。很多時候我們奮力去追,但卻很容易被身邊的人和事令自己忘記了原先定下的目標。 此刻,我必須沉得住氣,按自己的步速去跑,否則就很有機會後勁不繼。我愈跑,就愈覺得我是跟自己在競賽。衝線一刻,我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經歷去思考及細味人生的步伐,亦很滿意人生的第一個10K的結果。 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十二月是牛津劍橋面試的日子。今年我很多學生都有報讀其中的一所(不能兩間同時報讀)。這陣子大家都在努力地去預備面試,以求有最佳的表現。 牛津劍橋是行學院制的,每個學院會自行決定面試模式及內容,以及自行作出收生決定。所以,若一位學生報劍橋Magdalene college的經濟系,他的面試跟報讀Downing college經濟系的學生是不一樣的。例如Downing的面試可以是從頭至尾都要求學生做數學題,而Magdalene的教授則可能跟學生去討論一個時事議題,去理解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時事觸覺。 說實在,思維的訓練是很難去臨急抱佛腳的。所以,若有意報讀這些頂尖的學府,學生應在平日的學習過程中多思考,發問及應用,並多留意時事。如在經濟科裡,學生肯定會學到聯繫滙率。除了書本上的知識認知外,聯繫滙率其實亦會影響利率,而利率則跟樓價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校內課程未必會將這些議題連繫在一起,但通過閱讀,思考及發問,大家就能融匯貫通,一步步去訓練思維。 所以,面試前的半年,我們希望造就一個跟面試相若的環境氣氛,並會邀請各個學科的牛津劍橋畢業生作面試員,讓學生在表達及組織能力上多作練習,並在心理上有適切的準備,從而在面試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周一刊登 Joyce Wu 筆者畢業於劍橋大學,為Cana Academy Limited的創辦人。 Email: [email protecte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