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巴事 - 月巴氏
2016-12-14

一年一度普天同慶聖誕節就快來臨!但我完全不開心。   不開心,是因為我正在睇緊一堆沉重而艱澀的料,籌備論文事宜(Yes,我仲讀緊書,未宣布退學)。啲料實在沉重艱澀到無倫,我好需要搵一個人討論,但霎時間,想搵條友都難,我不得不分裂成兩等分,精神分裂地,自己同自己對話。 月:仲未開到波,好鬱悶。 巴:鬱悶得過有人明明話天堂已經留位俾佢但基於巨變而不得不重新考慮出來參選?咁鬱悶,不如去睇場戲笑吓。 於是「月」和「巴」(即係我)去睇《今個聖誕無銀用》(Office Christmas Party)。 月:我實在太愛Jennifer Aniston了! 巴:我比較愛Olivia Munn囉。Jennifer個角色未免太乞人憎。 月:但乞人憎極,Jennifer最後都明白親情的重要。 巴:乞人憎還乞人憎,顧念親情還顧念親情,兩回事來的。 月:但當你知道一個明明乞人憎的人原來仲會顧念親情,你係咪點都會對佢有少少改觀? 巴:如果你知道一個壞事做盡堪稱人中之渣的極級賤人原來逢周六都有買旗習慣,你會對佢改觀嗎? 月:Well,買旗太濕碎了吧。 巴:如果呢位極級賤人每次買旗都好豪俾成千銀呢?而且坐底買幾支,你會從此認為佢係善長仁翁嗎?(「月」猛咁擰頭)所以,賤人還賤人,買旗還買旗。就算佢俾一千蚊紙時幾咁笑口噬噬義無反顧,也不能抵銷佢那喪心病狂的賤。 月:HeyHey,我們不是才剛剛睇完一齣笑片嗎?Why個話題變得咁沉重? 巴:Maybe同齣戲暗藏個主題太沉重有關。 月:唉,講到尾,搞個Party無非為了冧掂大客斟成單生意,否則就成間公司摺埋,齊齊踎躉…… 巴:好彩這是齣荷李活應節電影,任何難題到最後都變成冇晒問題。 月:所謂危機,也可以隨時變成一個轉機。 巴:一個望落明明好廢的老闆,原來由始至終都是一個好老闆,好到一個地步是,竟然一直動用私己錢去派Bonus俾嗰班其實OK廢的員工…… 月:而現實是,再廢的員工,只要你做高官打政府工,出年就隨時有得加12.4%人工。 巴:畢竟局長薪酬水平好慘地維持在2002年,所以有必要確保薪酬跟隨通脹調整。 月:所以你同我都好偉大。我們人工一直跟唔貼通脹之餘,仲要Keep住交稅(和俾預繳),以便出糧俾班高官;而偏偏每一次出糧,卻又令佢哋設身處地、感受薪酬跟隨唔到通脹的嗰種悲慘滋味……講講吓,我們原來一直對佢哋唔住,係咪應該有啲過意唔去?又或同佢哋講聲Sorry? 巴:為表歉意,惟有準時交稅。 月:唉,今個聖誕無銀用。 巴:Me too。嗚嗚。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12-07

Hi,你最近好嗎?身體好嗎?Everything alright? 我呢,最近麻麻,身體普普通通,但內心深處就好alright——前所未有地咁alright! 因為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你改變不了世界,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這句話,N年以來有N咁多人同我講過,但我一直接受唔到。直至一個新樓盤發布會,我恍然大悟。 該樓盤最細單位,128方呎。大嗎?當然不大;細嗎?梗係細啦。 空間大與細,自然不是你控制範圍內的事,但身處這麼一個空間時的心態,你可以全.權.話.事。 還記得那兩位相貌堂堂衣冠楚楚的發言人禮貌周周地說,單位以年輕人為對象,於是刻意參考了學生宿舍來設計——似乎想讓畢業冇耐的年輕業主,重拾一種回到大學時寄居宿舍的青春感覺,可惜我未住過hall,不知箇中感覺,所以打動唔到我。 真正打動和摑醒我的,是其中一位發言人的一句話:就算皇帝都係瞓張床。 這是一句充滿哲理的話。這句聽落好似反諷(或寸緊你同我)的說話,令我過去幾晚,都在床上典來典去,想來想去——原來當中唔覺意道明了幾個我們凡人看不見的盲點: 1:日理萬機的皇帝也是人,既然是人,就需要瞓覺;而講到瞓覺,身為九五之尊的他原來跟我們一樣,只是瞓在一張床上——張床再大,大極有譜,而就算極大,佢都根本瞓唔晒。 2:瞓唔晒,是因為涉及一個物理事實:人,是佔有固定空間位置的生物,在每一個固定時刻,都只能佔有一個固定(而且相當有限)的空間位置。舉例,月巴如我,在每一個moment,都只不過佔有一個比你月巴的空間。 3:你可能反問,皇帝不是坐擁後宮佳麗三千嗎?即係有三千張床任君選瞓啦。Hey,請注意,除非皇帝能違反物理定律,一嘢唔該便化成三千分身,否則,每一個晚上,他都只能選瞓在其中一張床上——那其餘的二千九百九十九張床(和佳麗),其實形同虛設,純屬多餘,都是應該被斷捨離的身外物。 既然連皇帝都有他瞓不了和瞓唔晒的床,我們這些平民,一生營營役役只為住間大啲嘅屋,是不是太meaningless呢?俾你住夠成千呎好了,但每一刻,你不過是享用緊嗰幾方呎空間——無論是居於紫禁城的皇帝抑或住在128方呎單位的平民,都注定受制於物理,每一刻,都只能享用嗰一席之地。事實證明,人,果然渺小得很。住得愈大,愈覺渺小(所以千祈唔好住咁大,以免心靈承受不了這種虛空)。 好彩,即使你改變不了外在物理空間,但至少還可以改變內在心靈空間——物理空間有限,心靈空間無限。你改變不了世界,但你絕對可以改變自己,令自己感到alright。 以上道理,還可延伸到生活各個層面。例如,日日迫港鐵返工放工的你肯定會怨:繁忙時間的港鐵車廂實在迫到想死!現在不妨嘗試咁諗:就算成架港鐵一條友都冇,自己頂籠咪佔用一個關愛座空間,唔通坐得晒咁多卡咩。 Hey,是不是當堂感到好alright?樣樣嘢都變得好順眼? 而最重要是:即使世界令你再無力,晚晚都仲有張床俾你瞓,好似皇帝咁。今晚就寢時不妨勉勵自己大叫一聲「I’m the king of the world!」——Alright?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11-30

 《樹大招風》上映時,我冇寫。唔好問點解,我都唔知點解。 其實我入場看了兩次。記得散場時,有人話有冇搞錯——佢一心諗住入場睇三大賊合作,然後交織出一場超大型槍戰……Well,我諗佢比較啱睇《寒戰》。 而我就鍾意到死。但這種鍾意,墊著一層無奈和冇癮。 冇癮是一種怎麼樣的情緒?可以是大賊葉國歡食完大茶飯後,深感自己揸槍搵食,原來及不上別人揸大飛搵食咁方便快捷,決定轉行,從商,但估都估唔到,過去明明佢搶人,而家轉過來俾人搶,在無需持械下撳住搶——過去還可以反擊,現在卻要不斷向不同階級官員呈獻數額不一但肯定價值不菲的「花樽」(仲有VCD機,而且一要,就要幾部,你有好多碟趕住同一時間play咩?);佢貪,但佢會搵條命去搏;狗官貪?就貪得印印腳。以前人人怕他,而家就連嗌碟鹹菜豬肉也要俾人睇唔起。冇癮。   卓子強,表面上最威最架勢,連香港首富個仔都俾佢老笠了,仲有乜可以做?冇癮。正如塵世間冇一個有錢佬會心足,作為狂妄大賊的他也要尋求新挑戰,這挑戰卻令他身陷一個唔熟地頭的險境,衰咗,衰得好樣衰。冇癮。 季正雄是三人中最兇也最悲的一個。他Keep住用各種方法收埋自己,他容不得有別人長期在他身邊(免得被人知道得自己太多)——他一直用最不外露的方式把自己藏身於鬧市、隱沒於時代,只是當他晚晚企喺馬會前望實對面間金舖以便為劫案從長計議,才發現,原來他費煞思量攞命搏所搵到的,竟然及不上一條大彩池。冇癮到一個點。 這三個在自己界別都算得上出類拔萃的人,同樣面對一個大時代來臨,同樣過渡不了這一個大時代。 是的,九十年代,香港的確有好多劫案,而劫案,就是用上最張揚的方式犯案(記得當年自己會盡量避免路過金舖,如果不得不路過,就會用摩打腳快快趣跑過)。當時也出現過不少借各類大案過橋的港產電影,不為捕捉甚麼時代痕跡或拆解甚麼中港關係,而純粹旨在獵奇,用獵奇手法滿足觀眾獵奇心。睇完這類戲,或許會得到一點娛樂,但絕不會帶來甚麼無奈。   所以我佩服《樹大招風》,借用了三個真實罪犯的原型,在事隔廿年後回溯一段我們經歷過的時間;更佩服借用了這三個明明窮兇極惡的人,拐一個彎,道出了我們對那段逝去日子的無奈,以及在大時代轉變下的冇癮。 而這種無奈&冇癮,不是無中生有,而是需要我們如實經歷了這接近二十年——這一段我們實實在在參與了的時間變遷,才會體會得到。 甚麼是時代的無奈?是我們都被注定去面對,過程中你話唔到事,一係接受一係唔接受——而通常是無奈接受(葉國歡為了籠絡個官,而要烚熟地為對方點煙)。明明不想接受卻又要接受,唔想咁但又唔知可以點,這麼一種日積月累交纏的矛盾,終於凝聚成冇癮。 當連膽生毛的大賊都感到冇癮,更何況小市民? 而事實是,再強橫的大賊,在時代變遷下也只能成為被玩謝玩殘的小人物,是他也是你和我。 樹大招風?由始至終都只是一個反諷。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11-23

我好鍾意打機。以致小時候在寫書法和打機之間,我選擇了打機,荒廢了書法。   你問我有冇後悔?又冇嘅,反正我的四隻墨寶斷估都唔會值成二千萬。 書法,可以再練,但Game,冇打到就隨時追唔返。 例如《黃金傳說完結篇》。中一暑假某個午後,作病。期間有同學告知,剛剛斥巨資,買了一餅《黃金傳說完結篇》,仲話想去我屋企一齊煲爆佢。我即刻爆發小宇宙叫佢飛車過嚟(即係搭幾個站巴士)——想玩呢隻Game好耐,但要知道,當年一餅紅白機帶往往盛惠二百幾,對一個窮困屋邨仔來說,二百幾,是一筆恍如1,880萬的天文數字。 我是《星鬥士星矢》迷,尤其深愛星矢等人攻打十二星宮那段故事,呢隻《黃金傳說完結篇》就跟足原著,例如打金牛座,只需打甩佢隻牛角就當你贏;打第三關初會教皇,又一定要用冰河(偏偏冰河的Jump掣被設定得好廢)……就如大部分紅白機Game,《黃金傳說完結篇》極度難玩(但對比上一集《黃金傳說》已經易咗),但在我和同學努力不懈(狂揭漫畫參考)下,竟然給我們打爆了。爆機當晚,狂谷Seven Senses的我,發了高燒。 紅白機實在給我帶來太多美好經歷,這些經歷一一化作回憶,離開了卻散落四周。年過四十的我,為重溯這些回憶,好想購買新出冇耐嗰部迷你紅白機,可惜,部機炒緊。原來塵世間好多人跟我一樣,都想找回這段紅白回憶(分別是他們比較有錢)。 要我細訴難忘紅白回憶,大概寫十萬字都訴唔完(當然我唔會咁做)。只講幾樣:1.死都記得第一次打《冒險島》的亢奮——Yes,我情迷《冒險島》多於《孖寶兄弟》,我真心覺得《冒險島》那名踩住滑板食蕉掟斧頭穿梭叢林間的半裸月巴仔,是多麼的不羈和有型(反觀孖寶兄弟集集都為了救公主就太枯燥,也太有做兵意味)。2.化灰都記得睇住那本由台灣推出的勁厚紅色攻略本打爆《DQ3》(是Dragon Quest)的艱鉅——天將降大任於勇者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要取得最後勝利,就要花(溫書)時間儲Level,我明白到欲速則不達的道理!3.還有小島秀夫《Metal Gear》,我完全未玩過一隻Game,玩唔夠10秒就死——在所有Game都鼓勵你奮力殺敵時,點會估到有人竟然要你盡量避開敵人……這隻Game,我爆唔到。 被我打爆的Game好多,爆唔到的,更多。1.《Rockman》,我連一關大佬都打唔死(手掣反而差點被我掟死);2.《孖寶兄弟》,可能我(下意識或潛意識總之成個意識都)太唔想救公主;3.《Star Wars》,呢隻紅白機版《星戰》堪稱經典,有動作又有射擊,關卡設計又特別(其中一關Luke Skywalker竟然要潛住水打黑武士,黑武士卻又可以好正常咁在水中央企棟棟),但實在太難打……古語有云: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So我放棄了。 當年好多Game,我都是跟鄰居個仔或同學一齊玩的。那應該是成世人最無憂無慮的日子:功課壓力,會有,但我們更著緊的,始終是遊戲中的生死成敗。比起攞100分,爆一隻Game,隨時更滿足。任性得來好唔生性。或許,我咁想買回紅白機,不過是想回味那段世間尚算黑白分明、無憂無慮的任性日子。 你問我打機有乜用?我不知道,只能說,世上其中一種分類法是:打機的人和不打機的人,而我選擇了做前者。 如果我有1,880萬,我會用來買回那些曾經好想玩但礙於種種原因而冇機會玩的Game……而且有理由相信,應該仲有錢找。你說我浪費?甚至不知所謂?那麼,用相同金額去買四隻字的原因又是甚麼?唔通,真係貪佢寫得靚?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11-16

Hi,強伯,今天我其實應該寫《你的名字》……   強伯,《你的名字》是一齣動畫,當中沒有師奶,只有少女。既然塵世間已有十萬人就呢齣動畫寫了各種感人肺腑的剖析,作為第十萬零一人的我,講真,又沒有甚麼驚人感想急於發表,咁就……不如寫封信給你啦。 你睇我幾咁有你心。但有心還有心,寫乜好?Well,不如用你的歌詞做開場吧:Hi,你最近好嗎?Everything alright?仲有冇同靚師奶玩碌地沙? 知你情迷師奶,唔怕話你知,現在香港真的成街師奶(靚唔靚?各奶入各眼)——尤其在花喱花碌星期六(及周日和公眾假期)的MK西洋菜街,簡直可以改名做「師奶跳舞街」——她們全都打扮得嬌豔欲滴,在迫到爆的西菜似火探戈,免費為唔知邊個,勁跳誘惑舞步,每一個都堪稱勁舞dancing queen! 而為表尊敬,更有人為這類集體舞蹈改了一個專稱:大媽舞。   Hey,係咪好鬼誘人先?民間一片歌舞昇平,曾經令你又喊又笑的政界,就人才濟濟,每一位都有驚人表現。 先說特首吧,佢講得出做得到,真的拎住支筆同本簿落區mark低市民意見——你問我嗰班市民點樣揀出來?呢啲繁文縟節嘢就咪鬼理啦,重要的是特首個行為本身——OKOK,我知佢當選後足足四年才捨得拎起支筆同本簿,但都話咗咯,重要的,是行為本身,如實地做出來俾你同我同萬千舊香港人新香港人睇,嗱嗱嗱我唔知其他人點睇,我自己就睇到眉頭猛皺——戥佢辛苦啫。 強將手下無弱兵。特首如此出類拔萃,麾下自然猛人輩出。像林鄭,經常含辛茹苦地傍住班官(主要是吳克儉)出來見人,感覺,如湊仔(可能因為她兩位寶貝仔都在英國居住,平日沒甚機會展示母愛)。這麼辛苦,難怪她也忍不住說:「Having done something for Hong kong, I think I deserve to be appreciated and maybe a bit arrogant.」(強伯,唔使為你翻譯吧。)所以,我真的好撐她競逐特首寶座,好讓她繼續為香港do更多thing,deserve更多appreciation以及啲啲傲慢。可惜,她講到明自己不會選特首,更叫人不要勸佢參選,拒絕再玩。去意已決,無奈那天方知佢最好打得,我哋呢啲小fans亦只能收起傷心,在沒有她的日子,每天愛佢多一些,嗚嗚。 講到呢度,係咪好掛住香港呢?   By the way,以前你寫文時經常提及的那些人,董建華、梁錦松、阿叻等等諸如此類,都仲生勾勾呀,仲經常走出來發表偉論呀(阿叻呢排少咗),你有冇掛住佢哋先? 強伯,在你離去後,香港每一日都好鬼精彩,尤其過去四年,簡直是經歷一片一片高潮,令我們回味亦覺精彩,千個浪又像喝采撞來……難得是我們都能保持理性務實與克制,迎難而上。 寫到這裡,咁啱聽到你填的那首《ABC》——你可以抽少少同師奶碌地沙的時間填首《DQ》嗎? 強伯,好鬼掛住你。唉。 (強伯,林振強,一個很重要的香港名字。今天是他逝世13周年。)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11-09

月巴K是一個莊重的人。月巴K莊重得甚至想把自己名字改做「莊重」。 問題是,月巴K個阿爸並非姓「莊」。 但月巴K認為,為表莊重,必要時連姓也可以改。   莊重的一天,由搭港鐵返工開始。港鐵一如往常迫爆,爆還爆,唯獨兩個畫有笑臉的關愛座冇人坐。月巴K感動,感動於同一車廂裡的人都很莊重,心知肚明自己不需要被關愛,所以不會也不敢佔用關愛座。 可惜,月巴K的感動被身旁條友個身發出的惡臭玷污——有冇搞錯?搭港鐵返工這麼莊重的事,竟然冇事先沖涼?實在成何體統!月巴K認為,港鐵附例有需要寫明:凡未沐浴更衣者不得乘搭港鐵,違者罰款五千。 這時候有個應該年過七十的男人步入車廂——他竟然沒有使用關愛座?難道他不知道關愛座就是專誠為佢呢種人而設的嗎?這麼浪費這麼漠視人間的關愛,太不莊重了。港鐵附例絕對需要寫明:凡明知應使用關愛座而又沒有使用者,罰款一萬。就是因為這兩個分別未沖涼和未有使用關愛座的人,月巴K心情壞透,但莊重的他沒有破口大罵,以免有失莊重——而且港鐵附例「28H.粗言穢語」寫明:(1)任何人於鐵路處所之上,不論何時——(a)不得使用任何威脅性、粗穢、淫褻或使人反感的言語,或鬧事、行為不檢、行為不雅或作出使人反感的行為。 返到公司,shit,急屎。月巴K衝入廁所打其大佬。痛快打完,沖埋廁,月巴K發覺有點shit漬留在shit塔面,他冇理,著好褲,走人——畢竟公司廁所(甚或塵世間所有廁所)沒有寫明:凡打大佬後留有shit漬者必需自行清理妥當。而且月巴K認為,這是清潔阿姐份內事,如多事地做了阿姐的事,就是僭越的行為,就是不莊重的表現。講到尾,有手尾地沖了廁,已完美展現了一位如廁者的莊重。 Lunch time,月巴K去了一間連鎖快餐店,望見一個婦人在餵BB飲奶——月巴K完全不能接受——快餐店不是寫到明話「嚴禁在店內進食任何非本店提供的食物飲品」嗎?難道BB飲緊嗰樽奶是由快餐店提供及調製?為求證,月巴K仔細端詳餐牌,完全唔見有囉……莊重的月巴K,沒有上前提醒該位婦人和BB,而是找來分店經理,話自己發現有人不正當地在店內飲用非快餐店提供的奶類食品。分店經理一時間唔知俾乜發現,只是一味笑;月巴K好憤怒,覺得眼前呢條茂利實在有負佢老闆所託,決定寫投訴信,投訴對方工作表現不夠莊重。 一肚氣的月巴K返到公司,立即被老闆急call開大會,莊重的月巴K立即拎起筆同筆記簿。一入房,老闆就指住佢鬧!鬧佢身處這麼一個高科技時代,iPad都唔拎部,求其擸支筆同簿就開會實在極不莊重!月巴K心諗:你都冇講明話開會一定要用iPad!而且人哋特首落區咪又係拎住一支筆同一本簿……當然,月巴K沒有反駁,只做出塵世間所有僱員面對僱主(無理)責難時的不成文莊重表現:硬食。 夜。月巴K心有不甘,覺得世人都不尊重他的莊重。死死氣回到買入冇耐的單位,一個實用面積唔夠二百呎的單位。每當諗起仲要供幾十年樓,甚麼不甘都要忍受。Yes,月巴K既莊重,也能忍辱負重。 月巴K屈在那唔夠二百呎(即得百鬆啲呎)的虛空,開著TV,睇(愛香港的)TBB,睇見TBB正在報道針對議員宣誓/資格的人大釋法……月巴K頓悟!——原來只要你做「莊」,就能定義「莊重」,兼且有權要求別人接受、頒布和執行你所定義的「莊重」。人生滿希望,莊重由我創。失落的月巴K重拾莊重的人生目標,yeah。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11-02

睇《奇異博士》那一天,我扭親的右手尚未好番,不能做一些較複雜的動作……   較複雜的動作包括:食buffet時剝唔到蟹鉗、揸筷子時發唔到力、鋸扒時鋸唔開塊扒(偏偏仲打到字,不知幸或不幸)……我不是外科醫生,我的手不是用來做複雜手術,但也深深感受到,當你慣常用開的手不能慣常地使用時嗰份無奈與忟憎。 但我知道,我的手始終會康復(畢竟只是黑雨當日跌低扭親而已),奇異先生呢,very difficult——即係好難。當然,基於「主角乜都得定理」,奇異先生不但冇事,更比原來做凡人時勁上N倍。如果你已經入場睇咗,應該知道故事怎樣發展下去。 講堅,我對超級英雄電影已經有少少厭,但Benedict Cumberbatch——呀唔係,應該係奇異先生,令我有番希望。 我最欣賞的一part是:奇異先生無疑比我們大部分人聰明(N倍)和有天份(N+1倍),但當佢在加德滿都潛修時,一樣要讀書,而且是一本一本咁讀,原來聰明和有天份的他,一樣要切切實實地讀(實體兼硬皮的)書,才可以成就日後的超強能力。Yes,天將降大任於Strange也,必先讀到佢飽。 身為著名外科醫生的奇異先生自然早就飽讀醫書,腦裡塞著大量一般人未必懂的醫學知識,這些(經由理性產生和凝聚的)知識,成就了他的事業(兼得以住靚屋揸靚車戴名錶溝靚醫生),也令他認為自己擁有凡人不可企及的智慧。 正因為他自恃坐擁大量(經由理性產生的)知識,當他首會Ancient One(且容我發一下癲:I love Tilda Swinton!),聽了對方一番玄之又玄的話,玩了一次從未玩過的元神出竅,他完全不能接受,甚至覺得有冇搞錯——他的知識成就了他也桎梏了他,令他總是帶著大把預設去看塵世間萬事萬物,以致不能接受一些跟他本人知識預設不銜接、甚至相衝突的事物。   時間關係,奇異先生好快就拋開過去進入另一領域,一個要靠個人體驗去領會的領域,而再一次基於「主角乜都得定理」,他領會得快也領會得比別人深邃——這一刻,他其實可以大條道理回復本來身份——一個曾令他引以自豪而且獲世人讚頌認可的身份,但佢冇,反而孭起責任保護世界——嚴格來說是保護Hong Kong,一個佢從未去過的地方,因為呢度命中注定是最後一個聖所所在(而且個總部外貌完全不宏偉,也不似近年政府特登整出來的核突地標,反而只是一幢點睇都像極雷生春的舊樓,而在舊樓周圍仲竟然有人喺街好有鑊氣地公然炒餸,看在眼裡,心裡實在隱隱作痛)。 而我更欣賞的一part是:當其他超級英雄都無可避免地要同奸角大打一場拳頭交,奇異先生的退敵方法竟然是——唔使用劍嘅——用純粹智慧,便搞掂了一場宇宙浩劫。 奇異先生的奇異經歷,給我看見一個成長過程:一個曾經以為自己好勁的人慘變地底泥、再由地底泥做番一個人的過程。他明明成為了一個接近神的人,但同時又充分意識到作為一個人的責任。 當奇異先生用時間逆轉解救災難,香港那班接近神的人也用同一招,專起那些(得嗰)百零呎的豪宅,讓我們時光倒流,恍如回到那個高唱《獅子山下》的古老Hong Kong,要我們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yeah。 偏偏樓價沒有倒流,實在令人感到極度strange和難受,難受到要講粗口。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10-26

我真心需要石原聰美這位校閱女孩。 對上一齣我完美地睇晒的日劇,已經是史前的《東京愛的故事》。 然後,咁多年來,我不是忙於學業(假的),就是忙於工作(更假)……總之我就冇時間與閒情睇日劇啦。 但今季日劇,不得了,既有石原聰美又有新垣結衣,(超靚的)兩位都是我極欣賞的女優!不過在二揀一情況下,我迫於無奈,選擇了石原的《校閱女孩》——因為我假假哋都是個文字工作者。又或俗稱的:寫嘢搵食的人,唉。 除了編輯,校對是另一個與我有緊密關係的崗位。返第一份工時,他/她們總能指出我稿上的錯漏處和矛盾位,既令我汗顏,亦令我真係學到好多嘢。 但編輯,我日日見;校對,我從未見過,只知道他/她們身處某個樓層的某個area,近乎與世隔絕地,校正從每一個部門隊來的大量稿件,而當中有一些其實稱得上垃圾。Yes,實不相瞞,好多(靠寫嘢搵食的)人所寫的,都直達廚餘級別——即不能直接刊登使用,必須加入一些額外程序才可再用,而這個額外程序就是:改寫——當然不是由寫嗰位自行改寫(就算俾佢改一輪,亦只是把廚餘變成廚餘,成件事很one more fish),而是靠編輯。這一種改文,也不像中文老師改作文——老師改作文只需指出問題,編輯改文則需要改成一篇見得人的文。 但以上純屬發吓牢騷,跟我追看《校閱女孩》沒有任何關係。 《校閱女孩》令我佩服的是:塵世間竟然有人願意將這麼一個冇乜人有興趣了解(或睇得起)的文字工作崗位,化身成主角,兼拍成劇集,拍得有趣味之餘,又冇遠離這崗位的真正本質,這才是最難得(至於錯誤示範,可參考《幕後玩家》)。 石原雖美,美絕校對部,但做得校對,她被安排的工作由始至終都是:仔細閱讀文本,看看有冇錯漏(錯漏包括字詞有冇寫錯,以及有冇矛盾位),她甚至會睇埋作家的某些描寫、行文與用字,是否符合時代、潮流與現實,如有發現,就貼張post-it,提示作家本人留意。 簡單講,石原職責,就是要清楚指出別人的錯誤(及潛在錯誤),而被指出錯誤的「別人」,可以是享負盛名的殿堂級文學泰斗,也可以是銷量驚人的流行作家,總之都是在塵世眼中、比起石原有頭有面N倍的人。而社會一直以來教誨我們的,是要識做人,識做人的首要事項,就是千萬不要得罪那些(比自己)有頭有面的人。 如有幸(定不幸?)發現有頭有面的人有錯?選擇離不開兩種:A.隻眼開隻眼閉當睇唔到;B.就算真係錯,人哋都總有一些你不(夠資格)明白的理由。無論如何,結論只得一個——當佢冇錯。 但石原唔理。只要是她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就堅持一定要指出,絕不轉彎抹角。而更重要是,當負責指出別人錯誤的她,發現自己原來也會有錯,她會認錯。 這是(撇除石原本人以外)我喜歡《校閱女孩》的真正原因。文字,由寫嗰位的腦海,傳到睇嗰位的手裡,期間(理應)經歷了多個步驟多重工夫,而目的不外是,希望睇嗰位看在眼裡的,都是最精準的文字。 為了寫出最精準的文字,我真心需要石原。偏偏現實整定我不能擁有石原,以致我注定寫不出最精準的文字,shit。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10-19

看《Eight Days a Week》,末段,銀幕上出現了《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封套,我諗起中三某個午後的音樂堂……   我在發呆。其實好多課堂我都發呆,只是音樂堂特別呆。 我超憎上音樂堂,我完全唔知個搣時教乜。那一堂,唔知乜鬼原因,我主動揭開那本沉重的音樂課本,揭到某一版,提及當代流行音樂,提到一隊我細細 個就知道個名的樂隊,並特登介紹了他們一張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說這張專輯極度重要,重要在錄音上有很多突破,突破在以概念專輯形式面世……   估不到這麼一本正經音樂課本,竟然會介紹並讚揚流行音樂(音樂搣時令我深信,古典音樂同流行音樂水火不容,很多古典音樂樂迷眼中,流行音樂甚至是一種淪亡);更估不到的是,這不足幾百字的介紹,從此深深印在腦海。 然後當我儲夠錢,便鼓起勇氣衝入當時位於新城市廣場5樓的韻彙,在那片茫茫CD海中尋覓,但尋來覓去都搵唔到,店員可能見我一臉慌張兼有點徬徨,主動問我想搵乜,我把寫在紙上的碟名遞給他,他便在我面前好快手地把CD拎出來——妖原來擺正喺我面前。 然後當然是衝返屋企功課都唔做立即聽啦。愈聽,愈迷惘——不是覺得不好聽,只是覺得自己未有足夠音樂知識去聽。當時我會聽的歌,主要是《勁歌金曲》推介給我聽的歌。   好多年之後,我已經把The Beatles所有專輯聽過唔知幾多次。你問我邊隻最好聽?我會答你隻隻都好聽——對我來說,他們的歌和專輯只有三種程度分別:「好聽」、「超好聽」以及「超勁好聽」。如果你問我邊張專輯「超勁好聽」?個人答案是《Revolver》和《Sgt. Pepper》。 《Revolver》時的The Beatles,還要keep住出騷,就像電影所描述,班fans根本不旨在聽歌,而旨在一路見住他們自己就一路狂嗌——幸運的,就由開場嗌到完場;冇咁好彩的,就嗌到中途休克而被搬離場。The Beatles厭倦了這種唔知唱來為乜的表演,也厭倦了只寫一些只求悅耳的冧女歌,決定不再作公開演出,期間John去了拍戲,George去了印度學樂器,Paul匿在錄音室研究啲嘢,Ringo就神神秘秘……直至1966年12月6日,盛傳解散的他們再次踏入錄音室,用上129日,完成了《Sgt. Pepper》——電影只講到這裡,之後4人在錄音室的摩擦、John與Paul的鬥爭,George的冇癮,Ringo的不知點算好,統統沒有交代。如果你不太清楚他們的事跡,睇完《Eight Days a Week》,只會以為他們由始至終都一條心,是塵世間最合作無間,而又keep住寫出彈出唱出動聽歌曲的偉大樂隊。   但電影還是令我感動到驀然起雞皮。在半世紀前,在那動蕩的六十年代,4個來自利物浦的後生仔,憑著拼勁,在極壓縮的時間內,創作了12張專輯(1969年的《Yellow Submarine》向來不被視為正規專輯),由最早期的旨在冧女歌,歷經中期的迷幻實驗,到最後,大家都成長了,寫下不少既成熟兼對人生和世界展示個人態度的歌曲。然後在大家心知肚明將會解散的時候,走上公司天台,作了最後一次現場表演(而且唔收錢)——他們終於可以在沒有預設的觀眾、冇fans亂嗌情況下,盡情夾嘢,盡情享受(最後一次)四人合作的快樂,睇到呢一幕,我雞皮盡起了——我記起中三午後的音樂堂,想起自己不自覺揭開音樂課本看到介紹《Sgt. Pepper》的一版,原來他們的音樂真的改變了我…… 但音樂真的從來沒有改變世界。世界比起過去只有更衰。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10-12

從少年時開始我就猛同自己講:我.要.成.為.傑.出.青.年!無奈已經人到中年,仲叫青年?太掹車邊(我查過,傑出青年要表揚的是21至40歲青年)。 做不成傑青,但不排除有一日做到傑中(而不是廢中)。 問題是,怎樣才配得起「傑出」二字?要對社會作出勁大貢獻?抑或要為香港人未來謀福祉?原來都不是。新一屆傑青話我知,「傑出」的真正和唯一重點是:完全專心一致,只為完成一件事。 用兩年供甩層樓,well,我自問做不到,但有一件事,我超有信心必定做到,而且做得比世人好——食buffet!我好有信心,在兩年內(其實一年都夠)、不論好食定難食,食晒全港各大小buffet!我甚至晨早寫定第時唔知邊日上台攞獎時的演講詞。反正已經寫好,決定先同大家分享,勉勵一下在人生中從未傑出過的你同佢。 1.我由大學開始狂食嘢,因為我想練大個胃。我記事簿第一版同埋封面永遠黐咗嗰期飲食雜誌嘅buffet推介,不停提自己「點解我要咁努力,點解我要咁辛苦」,嗚嗚。 2.我讀大學時,每一日夜晚6點到12點幾都係食嘢,一年除咗年初一之外,我日日都係食嘢(注:其實年初一都有食嘢,不過係食齋。我預感有朝一日會有食店推出齋菜buffet,讓我狂食齋滷味)。 3.我好需要搵一份工作,可以俾我用最短時間,唔需要排隊食嘢;即係waiter一定唔啱我,我從來冇諗過做waiter。如果真係想狂食buffet嘅人,你要搵一份工作,可以俾你任食(所以我做了食版記者),如果你願意付出,係可以用最短時間,同一個食咗十年二十年「散嗌」(即a la carte)嘅人平排……Sorry其實連我都不太知道自己講緊乜,但唔緊要,社會上好多被認為「傑~出」的人形生物都經常發噏風,或講I don’t know。 4.我從來唔會同同事去茶餐廳。我同同事感情普通嘅啫,因為我唔得閒同佢哋social,我要不停咁樣食囉。 5.「食buffet」比起我身邊嘅朋友、目標都大,所以我要付出嘅嘢比佢哋多,十年加埋我睇唔夠五齣戲同五個演唱會——就算睇,入場前都不忘買定熱狗爆谷燒賣司華力腸腸etc.。 6.我有條formula,一個人食buffet可能要攞夠二十碟先會回本/食到嘔,咁你計一計,人哋食二十碟嘅effort,你可唔可以用五碟時間,即係我每一碟要比人哋攞多四倍、食多四倍嘅嘢……實在非常crazy。 講到尾,我希望用我親身經歷話俾家長聽,小朋友考第一、比賽攞第一,唔代表佢將來嘅食量都攞第一。最緊要係識做人識做事——同埋識揀嘢食,邊有人食buffet第一碟就仆去拎炒飯炒麵嘅呢? 如果我真的憑食晒所有buffet而被表揚,你會戥我高興抑或覺得班評審嫌命長?但既然一個擁有無比買樓決心的人可以被認為「傑出」,Why一個擁有無堅不摧「食buffet之魂」的月巴佬就不能? OK,你說買樓要俾真金白銀,難道我食buffet就唔使埋單?可以拍拍籮柚就走嗎? OK,你說買樓是香港人生在世的重中之重,難道「食」這一環就輕飄飄?回看人生在世四大綱維「衣食住行」,「食」,先於「住」(但首要還是「衣」,你可以nude住見達官貴人,但不會nude住去睇樓買樓吧)。 Yes,塵世間有啲嘢真的好難定義,但也有一些,好易,例如「碩士」——只要你真係有讀兼成功畢業咪得囉。 所以在我邁向傑中之路的同時,點都會讀埋個碩士(嗱嗱嗱我真係讀緊),以便第時俾記者問起,無需委託律師協助跟進。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10-05

這一天大家正在熱烈討論「某人說了『扑嘢』」一事。Well,這件事,第時會否被寫入歷史?又或只會如大部分過去了的事,煙消雲散?   有些事過去了,回想番,得啖笑。但在事發那一刻,明明嚇到標屎。 例如當年考A-level中史上半part。當年考試分上下午,上午考的是政治制度、古文閱讀理解以及治亂興衰(仲有一瓣,但我忘記了),合共四題。 當接到試卷後我在心裡暗X了一聲——治亂興衰嗰部分完美地冇.一.條.貼.中。我暗X了一聲後便沉默地坐著,前後左右的考生都已經動筆開波了,而我,在發呆,在悔不當初:Why唔貼呢一題?Why偏偏貼咗嗰一題?Why我要讀中史?Why要有中史呢一科? 呆了15分鐘,我便以荊軻刺秦王般的決心,拎起筆,死就死啦。我先答其餘三題,治亂興衰,留到最後先「作」——我真的是作,但又不是純粹老作,而是憑藉一點點因為讀了多年中史而得來的常識,以及《射鵰英雄傳》——我選答的那一題,範圍涵蓋燕雲十六州。   我所說的常識是甚麼?是中三時一個中史阿Sir教落的。他說,過去任何朝代由盛到衰到亡,必定走唔甩以下原因:1.外戚and / or閹臣弄權(sometimes仲有朋黨為禍);2.皇帝不是太好大喜功就是太廢(而又以太廢居多);3.平民冇飯開餓到食樹皮(不是薯皮);4.再加天災乙個或數個不等。而在某些朝代,又會有一些該朝代專享的衰亡原因,像宋,就keep住有外族入侵,非常傷身。 每一個朝代都有治亂興衰,如果只有興而沒有衰,根本不會有朝代更替,不會有人因為頂唔順而決定企出來推翻暴政。而中國(這裡的中國是指歷史中的中國)歷史發展更有著一條軌跡,周而復始但萬象不更新——人人只希望有個(符合儒家理想的)聖君出現(最好搭多個賢相),搞掂政治,平民百姓就在政治不上身情況下自由地專心搵食。但所謂聖君,只是一廂情願——即使出現了一個近傍的,但日子久了,也會腐化,始終會被自己的情欲生命操控,然後在滿足自己欲望大前提下去管一個國家(以上一段,我讀了七年中學中史&三年大學歷史,都冇人講過。直至之前讀牟宗三《政道與治道》才知道。當然,這是牟宗三的一家之言,你可以認同也可以反對)。   廿年前我選擇了不做中史阿Sir,任何中史科改革,其實關我蛋治,但歷史不像蛋治,不是吞咗就會自然排出體外,反而隨時變成宿便。歷史功過,或許真的沒有絕對的對錯;教授歷史時的觀念和態度,卻可以出錯——大一統是否必然啱晒?只高舉歷朝盛世的歷史教育方法是否有漏洞(而所謂盛世,往往潛藏衰亡的伏筆)?詳近略遠,或許有道理,但始終有個譜,畢竟歷史是一條割斷不了的時間流——就像食buffet,也是個持續進行的食嘢流程,開波的海鮮冷盤和中段的熱盤粉麵以 及結尾的雪糕甜品,同樣重要;如果要中肯評價一餐buffet,每一part,都有需要講,不能齋讚海鮮有幾正,卻又絕口不提甜品有幾唔正。假如有食評家動用這種隱惡揚善態度,向你介紹某buffet是多麼的無與倫比,他不是收咗錢,就是明顯同有關方面打龍通,講到尾,都是在呃你、誤導你。 Buffet,你還可以透過親口體驗而知道被呃,但歷史,已經過去了,不容許你搭時光機回到過去睇清睇楚。 歷史不能亂教,歷史觀不能亂咁灌輸。如果你亂教歷史,你只是在向學生餵屎。 那麼,請你食屎,不要教史,因為你枉為人師。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09-28

如果——嗱嗱嗱如果咋,香港每年有一日被法定為「國定殺戮日」,應該點面對?   就像電影所描述,呢一日除咗唔使返工,你仲有權殺人——容許用任何方式,爽快用電鋸固然可以,慢慢torture亦相當welcome;容許殺死任何人,不用負上任何刑事責任。 道德責任則是另一回事。 現實中,你我他都難免有過道德上好過意唔去的時刻,例如在超繁忙時間乘搭港鐵時大膽放屁、或大模斯樣佔用關愛座,即使事後相當內疚,但不代表就需要立即自首兼主動要求踎監(假設踎監就是贖罪的一種有效方式)。 在思考點面對前,或者先要諗的是:對於這一日我其實抱持甚麼態度——我的面對方法,應該取決於我的態度。 當然不排除有人咁諗:Wow!終於俾我等到呢一日可以大展所長嘞!如果抱持這種態度,就唔使諗咁多,殺吧。 我明顯不是這種人。實不相瞞,平日我連殺一隻曱甴也要掙扎良久。問題是,我是沒有殺的慾望?抑或沒有潛藏暴力傾向?但如果我內心極深處真的不存在任何暴力因子,我打《GTA》時就不會罔顧主線劇情,而只享受獨自駕車與寂寥隨處蕩時keep住車死人的樂趣——遊戲設計者賦予了我這種權利,而我使用了這種權利。 問題顯然是:即使你被賦予殺人的自由權利,你依然可以選擇殺/不殺。 所以我一直認為諗出「國定殺戮日」呢條橋的人,是天才,只是當這位天才把(自己諗出來的)這條橋拍成戲,卻只拍出了一場好普通的殺戮戲,浪費了條橋。第一集,受成本所限,只淪為一場中產家庭大宅困獸鬥,唯一驚喜,住喺你隔籬屋、日日同你笑晒口講早晨的左鄰右里,原來一直對你恨之入骨,只想隊冧你令你快人一步早唞,那麼你應該殺番佢轉頭,抑或寬恕佢?如果大家都不能置對方於死地,在打後一年流流長,點相處?新年仲俾唔俾利是佢個衰仔? 第二集,延伸到社會。活在社會底層注定一世冇運行的人,對社會擺明毫無貢獻,甚至成為負擔,「國定殺戮日」便成為合法清洗呢群社會負累的大好日子,冇眼屎乾淨盲(回到現實當然不會咁明刀明槍,畢竟我們都是有文化的人,有文化的人只會用較陰濕方法趕絕他們)。 第三集,掂埋政治。(白人金髮)女參議員揚言只要成功被選為總統,便會廢除呢一日;(一概由白人組成的)執政黨為求剷除呢個政敵,沒有費盡心神找尋黑材料,反而臨時改例——過往在「國定殺戮日」豁免被殺的高官們,也要與民同樂,執政黨決定合.法.謀.殺女參議員。 問題又來了:當女參議員知道地下反抗組織有機會在選舉前夕暗殺執政黨頭目,她應該:A.舉手贊成?(畢竟她有權殺人而且仲可假手於人);B.全力制止?(因為一旦動用殺人權利,就代表自己認同了對方,自己誓要廢掉呢一日的立場言論統統變成廢話)——電影自然提供了結局(和立場),但又未免把人性睇得太淺薄。 人性好複雜。複雜到每逢撞見鄰居對住我笑,我都好焦慮。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09-21

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定斷?   將成世人拉勻嚟睇?抑或只揀選一個關鍵時刻? 對於Sully,他質疑自己一生是否只應用那生死一線間的208秒作定斷。 208秒,3分鐘多少少,對好多人來說,去廁所打隻大佬所動用的時間,隨時仲長。 Sully生命中的208秒,卻主宰了全機155個乘客另加5名機組人員(包括佢本人)的死活——飛機兩邊引擎瓜柴了,他要保持冷靜,冷靜地思考下一步應該怎樣做——折返?急降另一機場?還是選擇迫降在Hudson River? 在這麼迫切的時間裡,他甚至沒有空閒長嗟短嘆,爆粗鬧嗰啲亂飛的雀,也沒有毅然將個波交俾副機長,他可以做的,就是保持冷靜,冷靜去思考怎樣才能保住全機人性命。   結果,冇事。只是救番成機人,架機卻浸晒落河。 當人人都爭相感謝他並稱呼他做英雄,他依然keep住冷靜——或者不是冷靜,而是錯愕到唔識俾反應。他不相信奇蹟竟然真的降臨,他最緊張的是:究竟獲救人數是否真的同上機時的一樣? 他知道自己責任不只是載一班三唔識七的人去目的地,而是要讓他們安.全.落.機。 最感動一刻是:當周遭的人發現成架機浸在河上、乘客企在機翼上食風時,立即放低手頭工作,幫手救人,不是為了做英雄(或呃like),純粹是良知驅使他們這樣做。人人都可以是英雄?不如咁講吧:人人都有能力在必要時做出人應有的行為,彰顯人的價值。 就像Sully,他明明已經成功把失控飛機降落河面,但還是留守到最後一刻,當知道所有人都應該安全離開後,才最後一個走出機艙。   Clint Eastwood,86歲,他選擇了用96分鐘、過半鐘多少少的時間,去描寫那主宰Sully的208秒。 他的描寫極度冷靜。冷靜得像操控客機時的Sully,冷靜的像上一齣電影《美國狙擊手》裡時刻瞄準目標的狙擊手Chris Kyle。一個是救番成機人的機師,一個是在戰場上例不虛發的狙擊手,他們都在履行自己職責、盡力而又準確地演繹自己所選的社會身份——他們都在打工,但又不止於打緊份工。 講到尾,誰的生命才算有價值?Clint Eastwood在拍這兩齣電影時,同樣沒有過度主觀的介入(當然,立場一定有),而只是冷靜地、不花巧地,把兩個人的行為和情緒攤出來——他們本來都只是社會中的獨立個體,各自擔當著一個角色,互不相識,各不相干,而社會正是由各種本不相識和不相干的人的行為所構成。 救人的Sully和殺人的Chris Kyle,都因為份工而備受稱頌,亦因為份工而遭受壓力。Chris Kyle患上心理創傷,Sully的判斷被高層質疑,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但由始至終都沒有將個鑊卸俾副機長,而副機長也沒有為了明哲保身,而急急撇清關係——既然我倆在那208秒同樣身處駕駛艙,我倆同樣責無旁貸願意承擔。 而咁啱得咁橋,我就是在特首兩司將橫洲個波完美互射的那一天看《迫降奇蹟》,Well,個感受深到呢。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09-14

一個人(曾經)爆粗,竟能帶來震撼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效果。哥倫布泉下有知,不排除也會爆粗。 當我從Facebook得知新任港姐冠軍曾經(因年少無知和受大學狂熱氣氛影響)爆粗,我第一個反應是:X,乜原來港姐已經舉行咗嘞?(Hey,唔知港姐舉行咗,好出奇咩?) 但在我年少無知的時候,也曾是個每逢港姐決賽夜定必坐定定欣賞的小伙子,自然知道港姐必備條件:美麗與智慧並重——留意,當中不包括「不能講粗口」。 講粗口者,不代表樣衰;不爆粗者,也不代表必美。 講粗口者,不代表冇智慧;不爆粗者,也不代表必定好有智慧。 有人總是堅持一點:爆粗,就是不斯文或冇禮貌或冇家教表現(但好多人說得一口流利粗口,不是自修就是街外人教),更曾經有(所謂)女歌星透露,讀中學時在廁所對自己講咗句「X街」(「X街」是否粗口?好具爭議性),嚇到成個人打冷震(好人好姐做乜要對自己爆粗?謎)。 我從不認為人生在世是有講粗口的必要,但也不認為有堅持不講粗口的必要——只是一個選擇。就算你講,但講幾多?講晒定只講某幾個字?純屬閣下自由。 重點是:在甚麼情況下動用粗口。像我,每當同某位識於微時的爆粗朋友在街頭難得相遇,必定異口同聲望實對方笑喊一句:「XX呀!」Well,我承認這句「XX!」是完全沒意義的,又或它的意義,只是等同我們日常使用的「你好」,或「Hello」,反正我倆都深切明白動用這句「XX!」時的真正意義——但有一點必需注意,我倆都只會講「XX」,通常跟隨其後的那兩粒字,絕對不會講埋,因為一旦講埋,整個句子就變成在指涉另一個(不在場的)人,而不是在問候眼前人。我倆都太清楚「XX」的使用原則,不會踰越。 而當面對唔太熟或不爆粗的朋友,我會講番「Yo」或「Hi」或「喂~」或「你好」。一個成熟人士的成熟語言使用,從來都具有針對性(所以實在不明白why一個人會同自己講「X街」)。 至於爆粗是否純粹因為「年少無知」或「受大學狂熱氣氛影響」?1.「年少無知」——如果「年少無知」真的構成爆粗原因,就難以解釋why大人及老人家依然在爆粗。2.「受大學狂熱氣氛影響」——「大學狂熱氣氛」或許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爆粗,但why咁多冇讀過大學的人都能爆粗如儀?是撞邪?抑或有其他嘢作祟? 所以當一個人針對某條友(或呢條友所做的事)而爆粗,他/她就是認為:只有粗口(這種特別語言),才能如實地反映、表達某條友(或呢條友所做的事)對他/她引起的情緒迴響——他/她根本完全知道所動用粗口的箇中意思,而絕對不是無知。 據說港姐已經立即回應了(回應中沒有動用任何粗口),只說自己選完港姐,成熟咗成長咗,明白到同一件事可以有好多睇法同真理,要有包容開放心態blah blah blah……咁即係點?終於明白自己當日鬧錯人?再加上(受大學狂熱氣氛影響)用到粗口去鬧,以致錯上加錯大錯特錯? 我不知道年少的她是否真的無知,只知道那港姐冠冕變成金剛圈,箍實了她。 所以更有智慧的做法應該是:唔答,又或只回應一句;不如你話俾我知吖Hey! (Well,其實我仲未知新任港姐冠軍叫乜名,不過你唔使話俾我知。)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6-09-07

有朋友曾經叫我:為Facebook專頁賣廣告啦,令自己成為甚麼KOL吧(但究竟是邊方面的KOL呢?專門教人單拖食Buffet?)。   我認,我有諗過,但最後冇咁做。 不是我清高不恨like,只是有眼見,好多時賣完廣告所得到的,竟然是一班菲律賓人的like。我不是抗拒菲律賓人,而是抗拒這種一俾錢就得到菲律賓like的玩法——因為我真正想得到的,是睇得明我講乜寫乜的香港人like。 或許你會話,Hey,菲律賓like都係like吖。是的,反正like無分國籍人種。係我睇唔開啫。 曾經有段時間好渴like。我便認真研究,邊段時間出邊類Po會更容易得到更多like,並嘗試劃定一個時限,做一次懶科學的統計,再用得出來的(所謂)數據出Po,結果……咪又係咁。我變得自暴自棄,也討厭自己,竟然為了虛無的like而辛苦了現實的自己。 或許我已經不後生吧——至少我肯定不是《極限挑機》那群後生仔女。他們為了得到一班(見唔到樣兼不知道身份的)Watcher的心心,乜都敢做:像女主角那位(懶靚的)女性朋友,就在坐滿人的球場公然露Pat——但露Pat這舉動並非她自行構思出來,而是來自其他Watcher的挑機指令,然後她才經由自由意志選擇去服從這指令,從而得到被應許的心心,佢當堂好鬼開心。   這樣,豈不像我們在某些(立場無比明確的)網上群組Po一些符合群組集體意志的言論後便獲得like?當然更高明的玩法是:只用三言兩語,講一些好似看透世事、似乎符合最大部分網民意願,而又永不上身的言論——重點技巧是:不用句號(句號代表一個肯定的語意,太肯定,容易上身),只用問號,懶係反問/質問全世界。 回看女主角,長期拎住相機用那細小屏幕去影人,她從來不是屏幕中被注視的人,於是決定玩埋一份,接受各方三唔識七者的挑機,而隨著任務難度愈來愈高,她獲得的心心也愈來愈多(注目度愈來愈高),多到連佢嗰位(懶靚的)女性朋友開始妒忌,二人初則口角繼而擘面……而依照正路的荷李活電影套路,劇情開始急轉直下,女主角終於發現遊戲不只是遊戲,原來一直在玩命。但當我以為一切也會正路地發展下去,即女主角(過分容易地)揪出大佬,並成功反擊連隨瓦解成個網上犯罪集團,點知……   總之,最後一場高潮戲,一個恍如鬥獸場的公開場所,四圍企滿了人——嚴格來說是花生友,他/她們用不同方式遮住樣,總之就是不讓任何人知道佢本人真實身份,而男女主角就在一群三唔識七花生友圍觀下,各拎住槍,看誰能先置對方於死地……Sorry,不能再爆下去了。 對於結局,你可以鬧「吓乜原來咁㗎咋?」,也可以驚歎「勁吖簡直講中晒現今網絡生態!」——原來我們每天在網上目睹(甚或參與其中)的爭鬥,不論誰勝誰負,都只是一班人在網上(這固定空間)唔覺意共同創造和經營的遊戲(遊戲得以Keep住存在,是因為有人玩時亦有人睇人玩),當中肯定存在了權力高低強弱,卻冇話誰才是掌控一切的Final Boss;即使指涉和影響現實,卻絕對不能視為現實之全部(一個活生生沉痛例子:我專頁有七千幾人like,唔通現實中就有七千幾人買我本《月巴事》咩,嗚嗚)。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