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末有一段我的短片,引起大家的興趣,問我是不是貞子?」 1.「片中人確實是我,因為家中有人壞了心腸……我當日被老竇掟落井,順便將自己的澎湃怨念灌注在一餅錄影帶。睇帶後的程序,是你先會失驚無神接到一個恐怖來電,收到來電確認後到第七日就死。睇過餅帶的人不少,人人都要死,應該的。」 2.以上,是貞子悲慘過去&《午夜凶鈴》基本設定的極度省略版。 3.1999世紀末你如何度過?我記得其中一天,是與沙田UA其中一間House的人共同度過——共同睇《午夜凶鈴》。 4.那是電影市道極度疲弱的年份。要坐爆一間戲院,比起政府搵地起公屋更難(事實證明,要搵地起公屋其實唔難,只要夠夾硬);但當日沙田UA播放《午夜凶鈴》的嗰間戲院,竟然全院滿座……除了集體撞邪,我想不到其他原因。 5.大家都中了貞子降。即使仲未有Facebook推波助瀾,唔知點解地,社會瀰漫著一股氣氛:一.定.要.入.場.睇.貞.子.啊。我應該是其中一個受詛咒的人,無奈太難買飛,結果拖到齣戲上咗幾星期後才買到飛。 6.而當我屏息靜氣一心期待之後的連場驚叫,Why我會keep住笑?而且不止我一個笑,係成場都笑?喂大佬這不是一齣恐怖片嗎?當大家千辛萬苦終於等到貞子千辛萬苦從電視機爬出嚟,成場人都冇乜反應——畢竟大家都預咗佢會出現,而且是用這種方式出現——當年各大雜誌早就將這一幕公告天下,大家亦明顯溫定書,有晒心理準備,所以冷靜到得人驚。但公道啲講,依然有兩個位真心寒:A.當畫面影住瀨嘢一家人那幅面容扭曲的相片,全場明顯有點騷動;B.(好靚女的)松嶋菜菜子睇了那餅被詛咒錄影帶後,電話失驚無神響起——嗰下電話鈴聲真的超級大聲,大聲到成場人都被嚇驚,有人被嚇到嗌出來,有人被嚇到不期然踢前面張凳(亦即我的椅背),亦有牛高馬大的成年觀眾被嚇到大聲爆粗:「嘩唔X係吖……」 7.一種離奇的共同體驗。一大群萍水相逢的人機緣巧合下,一齊欣賞一齣J-Horror,一齊驚(兼且一齊笑),一起經歷了一場(本應)恐懼的歷程。感覺,就像電影的設定:坊間流傳著一個都市傳說,相傳只要你睇過一餅被詛咒的錄影帶,就會收到一個來電,證明你瀨了嘢,七日後你就死……這個似層層但又難辨真假的都市傳說從此濃罩日常,社會上三唔識七的人均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8.這也是《午夜凶鈴》成功地方。要找死,不需要你專程遠赴甚麼好猛嘅地方,只要你八卦,睇過餅帶(而錄影機又幾乎是居家必備)——貞子現身地方也很親民,就係你屋企——就算你住的明明不是凶宅,她也會親身上門再由你部電視機爬上嚟,等你唔使出門就可以撞鬼,非常方便。但電影同時提供了一個解咒良方:只要你將餅帶dub俾人睇,而對方又真係死去睇,你瀨的嘢,便可成功轉贈對方。這設定,性質同以前流行過的「幸運信」一樣——你有幸收到信,如不在限期內轉寄給十個人,你就注定不幸(你有冇收過?有人俾我睇過;當睇住信上的字,是真的會不期然心生寒意)。一種陰濕的恐懼,在暗地裡滋長、蔓延、擴散。 9.也像今時今日的我們。我們都在面對各種都市傳說:非繁忙時間(如果有的話)搭港鐵都切勿坐關愛座?身處人潮中無事無幹都隨時俾警棍扑?有幾日假好唔好去一轉泰國?……我們可能瀨嘢,也可能不瀨嘢,而最大鑊是我們都不能清楚明確把握瀨嘢嗰條界線。 10.貞子,只要我唔睇餅帶,就不會遇上妳。有啲人,平日明明不蒲頭,但又總會在某些特定時刻來臨前,不時閃出嚟,叫我避無可避。我好唔想見到你。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作為歷史系畢業生的我已有N年冇買史書,近日卻斥巨資買了一本——《Dragon Ball超史集》。 1.只能說,好睇到喊——是真的喊出嚟嗰種。 2.喊,是因為感觸,一邊揭,一邊遙想起90年代初為了追《龍珠》最新連載所幹下的事。 3.那是一個還沒有上網(睇漫畫)的年代,偏偏又好鬼心急想知《龍珠》最新事態發展(當時故事講到悟空等人大戰來意極度不善的比達),方法,大致有兩種:A.山長水遠由沙田搭一程過海巴士,或先搭火車再轉地鐵去對面海的日本百貨公司,搶先買下最新一期《週刊少年Jump》——嗱嗱嗱,係擺到明睇唔明的了,但好彩(定唔好彩?)冇乜文戲,而是由頭打到尾……總之,讓我知道悟空 vs 比達的最新戰況便夠晒滿足了。問題是,對一個住公屋的中學生來說,這種方法實在太攞命,攞命在成本高昂:《週刊少年Jump》盛惠近三十蚊,加埋來回兩程車錢再盛惠廿幾蚊,還未計期間肚餓隨時要去老麥咬個Big Mac補充體力(畢竟正值青春期),計落,唔得掂。 4.好彩仲有方法B。不知道是哪位商業奇才的發明,竟然諗到將最新一期連載影印成一疊A4紙,釘好,獨立發售——即使每疊盛惠五蚊雞,但(盜亦有道)竟然搵人專誠將日文對白翻譯成中文,讓我這個龍珠迷唔使過海之餘,還能夠睇得明。其實,我冇考究過那些翻譯是否準確——又其實,我根本冇能力兼冇閒情考究是否準確…… 5.那是還沒有攞正版權出日本漫畫的90年代初。我和同學以及隔籬屋張太&楊太個仔,便在沙田好運中心的Game舖買下不少這些A4紙《龍珠》;有時你買有時我買,交換睇,睇完後再分享睇後感,睇後感離不開「悟空好勁喎!」「阿樂好廢啫……」「斯路好型吖!」等感歎,而最高興莫過於打超任《龍珠》Game,儲《龍珠》閃卡……我們都有學業要煩(有時還要煩惱How to溝女同學),但打勻來講,生活,是OK快樂的;又或,社會氣氛沒有構成一個不快樂表象,並壓落我們身上。 6.問心,我是比較喜歡悟空少年時代的冒險故事走向。打鬥純屬配菜,主菜始終是天真無邪的悟空周圍去鋤強扶弱(我尤其喜歡紅衣軍那段故事),但事實是,把《龍珠》推向真正高峰的,又的確是悟空長大後所面對的連場慘烈激戰——打自己大佬、迎戰菲利、決戰人造人、再戰斯路,到最後布歐一役…… 7.尤其難忘是菲利嗰一戰。難忘在漫長。TBB有播放《龍珠Z》,每周一集,每逢周六午夜,就睇住菲利和悟空等人在儲氣,儲氣過程非常實時,往往要儲足幾分鐘,偏偏整個過程又冇乜好做,就只是懸在半空,極輕微地郁吓郁吓,以致每一集劇情都只能夠推進一滴咁多——多得《龍珠Z》,令我從此喪失掉追動畫的熱忱。 8.所以鳥山明是勁的。OK,即使你只消(唔使)5分鐘便可KO每一回連載,但這是因為鳥山明在畫面處理上是絕對地爽快利落(而佢亦冇試圖令你覺得抵睇啲而添加無謂的旁白說明),你是真的能夠在明明靜止的畫面上看見速度,也看見出龜波氣功時的威力,甚至如實感受到戰鬥力達到百九幾萬時的空前盛況——而這統統歸功於鳥山明的強勁漫畫語言、畫面上的營造力。 9.喜歡《龍珠》,自然是因為喜歡悟空。對比其他著名漫畫角色,悟空沒有被賦予甚麼複雜個性,小時候的他就是未見過世面的鄉下仔;後來見過世面了,見識過世途險惡了,依然不失純真,不失赤子之心,以一顆不變心去面對塵世間所有壞人和問題——而這又需配合上無比意志,意志,才是鑄成悟空遇強愈強的堅毅態度。 10.最最最最最重要一點。到了故事後段,集齊七粒龍珠見神龍,已變成比起喺香港公立醫院急症室見到醫生容易十萬倍的事,但由始至終悟空都冇要求過神龍將佢變成宇宙最強,他的強,完完全全是因為他的修練、他的意志。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如題所示,這一篇已經是第50篇。心裡不期然有種好想隆重其事的感覺。 圖:Cuson 1. 就是因為這種隆重其事感,以致人選上,經過一輪痛苦掙扎。 2. 結果痛苦掙扎後,依然冇結果。只知道想寫番一個香港女星。 3. 大佬咁究竟寫邊個好吖?——我問自己個心,然後確認了一點:我心中從來沒有黃翠如(我實在不明白Why有人咁大膽話每人心中都有一個黃翠如),但肯定有一個徐子珊——一個近年被叫/笑做「不死」的人。 4. Why我心中會有徐子珊?我不知道,只知道她選港姐那一年,我咁啱轉工,做娛樂編輯,不得不對娛樂加倍留意,而相當好彩地,當年香港仲有娛樂圈。 5. 記憶中,徐子珊這名港姐冠軍,認受性OK高,不像近年的,選完翌日已忘了她們的樣貌名字——而事實是,我根本就冇睇,亦唔Care。 6. 於是,有同事找了她做六版人訪,而咁啱,是由我編的(當時全部稿根本都係我編),唔知點解地我編得特別用心。事後,有人話Why要訪問佢?又唔係紅,個人本身又冇乜故仔云云……但唔使好耐,娛樂版便出現了大量徐子珊新聞。是甚麼新聞?我不一一詳述了,反正你知的自然會知,就算唔知,一切已消散成雲煙。娛樂新聞的本質由始至終都是:肯寫(好或衰)你,便證明你有新聞價值,有觀眾鍾意睇你。 7. 因為一些(被認為不符合港姐身份的)言論,徐子珊險被雪藏;被高層照過肺,又冇事,繼續被力捧,拍劇,由最初不被睇好,到後來漸被睇好,2007年拍電影《跟蹤》做埋女主角——即使有人認為真正主角其實是梁家輝、任達華,但沒有「豬女」這角色,我可以好大膽咁講,齣戲可能依然好睇,但肯定冇咁好睇。對比徐子珊在TBB劇所需要的「放」——喜怒哀樂需要用力地如實地表達晒出來,「豬女」的特質,是「收」——她的工作需要她把自己在日常中完美地收埋,以免行蹤敗露。事實證明,入行只有三年拍戲經驗尚淺的履歷,正好符合「豬女」這個刑事情報科跟蹤隊新人的角色,她真的演繹到那種缺乏經驗值的戰戰兢兢,而同時又把港姐應有的豔光收埋(冇理由搵一個好紅唇烈燄極待撫慰的人去跟蹤罪犯吧)。 8. 是幸也是不幸。冇錯,徐子珊好快便擁有一個大家噏得出名的角色,擁有一次讓人難忘的好演出,問題是,咁多年來,好多人都似乎只記得她這一次演出……OK,我知我知,好多人都好記得她在《潛行狙擊》的姚可可以及《神鎗狙擊》的上官明珠,但你之所以咁記得,不是因為她在演繹角色上的呈現,而是因為她(被編劇巧妙安排再加上導演精心處理)的不死表現。 9. 是劇集連累演員?抑或演員拖垮劇集?好難定斷。但事實是,徐子珊由一個曾經被睇好兼有大量機會的新人,漸漸變成了一個笑話,由演出到言行到舉止——偏偏當這個明明令人笑的笑話去演出喜劇《My盛Lady》,又被認為懶好笑,甚或唔好笑,成件事當堂變成了一場最沉重的玩笑(我有睇《My盛Lady》,我看得出徐子珊好努力地去搞笑,只是偏偏遇上蝦頭這個太強橫的對手;最後安排蝦頭去扮徐子珊,這一個戲謔更加深了「徐子珊笑話」本身的可笑)…… 10. 工作關係,有時我(會擺明為集郵)而去參與訪問。徐子珊,是我見得最多的女演員。有次送書俾佢,我咁寫:希望她能再次交出叫人難忘的角色,並強調是——電影角色。有人話我好串,但我真正想說的是:在現今電視製作環境思維及氣氛下,電視劇未免太局限了她。如果想再交出令人難忘的演繹,一定要搣甩現今電視劇所要求的「放」。我不知道徐子珊當日睇到後會點諗?會唔會覺得我呢條月巴好Q串?但我想講的,無非係咁。我是真心希望你的「不死」,可成為你演藝事業的形容詞。 11. 要交稿了,編輯J等緊。一年前,我估不到竟然可以寫夠50位女星,讓我用50個星期快速檢視了50個女星 / 女性的生命。Yes,這是最後一篇「浪漫月巴睇女星」,Thx!(完)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七瀨美雪是誰?就是每次都以爺爺名義揪出兇手的金田一一的青梅竹馬美少女同學。 圖:Cuson 1.讓我先帶大家回到我的少年時代,九十年代初。 2.在一本當時新推出的漫畫雜誌中,睇到一個我從未睇過的漫畫類型。 3.《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推理漫畫,嚴格來說是本格推理漫畫。每一個單元,都有人(在謎之情況下)keep住被殺,作為名偵探金田一耕助個外孫的金田一一,就以能人所不能的精密推理頭腦,推理出佢哋點死,推理出真兇是誰……當時連載中的,是系列第一部中的第二單Case「異人館村殺人事件」——嘩正吖!單案有分屍夠晒獵奇之餘,個謎題設定仲真係估佢唔到,所以當最後金田一一為我拆解成單case之真相時,我不禁對住本書大叫Yeah! 4.好多年後才知道,「異人館村」的分屍設定原來是直接抄考自島田莊司《占星術殺人魔法》,原來我Yeah錯了對象,Sorry……但《金田一》的確在我的少年時代,引領了我進入日本推理大門。 5.但金田一雖勁,也要美少女扶持。肩負這重任的就是七瀨美雪。原作中的美雪,一個品學兼優女學生,但單是品學兼優,喺少年漫畫裡頭係唔夠嘅——(所以)她的身材亦(被設定得)相當強勁,強勁到連推理頭腦冠絕全日本因而不負爺爺之名的金田一一,也忍不住成日抽佢水……而當知道1995年電視版的美雪竟然是由友坂理惠飾演時,我就像面對奇案時的劍持Sir般頭,完全地頭,完全徹底地爆頭。 6.1995年的友坂理惠,16歲,急速冒起的美少女明日之星。有辦你睇,當年的她正值青春還是有點baby fat,但fat極,都fat不到原著中美雪的豐滿地步……當我抱著質疑態度去審視《學園七不思議殺人事件》,卻不得不承認,她如實地演了美雪的可愛特質出來,而這種特質是內在的——我好難講出這種特質是怎樣被友坂理惠演出來,但看著,我真的被眼前這個少女吸引,完完全全地吸引。 7.因為友坂理惠版的美雪,也令我鍾意埋堂本剛版的金田一。我可以好大膽咁講,歷來咁多代人演繹過美雪和金田一,只有「友坂理惠 + 堂本剛」的版本,才是最完美的一對(日後的美雪人選,OK啦;至於金田一後繼人,我頂籠接受到松本潤,亀梨和也同山田涼介就……唉)。 8.但大概冇任何演員想一世都只演一個角色吧。友坂理惠演美雪,只演到1997。之後她令我較深刻的作品,都同電視或電影無關,當中包括:1998年的寫真集《Feel》、1999年1月推出的平價寫真集《月刊 ともさかりえ》,以及同月推出的單曲《Cappuccino》。擺明很瘦的她,努力地擺脫七瀨美雪的美少女形象,以她的獨有性感,告別青春——尤其《Cappuccino》MV的仿鋼管舞演出,我唔知你點睇,我其實覺得好誘人,配合椎名林檎的曲詞(她與友坂理惠好friend),演繹了一種性感,一種帶點傷感的性感。 9.而世紀末已經襲來。告別九十年代,友坂理惠成為了一個冇乜代表作但又依然有工開的存在。我承認,我冇乜留意佢,而媒體大概也只會聚焦她那一張臉(你應該知道聚焦的重點吧,我實在唔想寫出來)。直至早排,偶然看到《First Class 2》,我明明不忍看下去但為支持她,又一直睇落去結果愈睇愈傷心…… 10.當現實終於去到《回到未來2》的那一天,我們正在懷緬九十年代,連象徵90s日本街牌潮流的雜誌《Boon》也復刊了。夏季號封底人物,是穿上Air Max 95的友坂理惠,Caption咁寫:當好多讀者談起該雜誌封面人物,都必定想起她(她是1996年8月號第100期的封面人物)——眼前這個友坂理惠,36歲,不再美雪不再性感,而是笑得清爽簡單,現在式的她,卻像把我拉番去20年前,那個感覺無憂無慮的過去。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且讓我把引言寫得簡簡單單:我愛有村架純。我愛她的一切。 1.即使愛這回事殊不簡單。 2.怎去開始解釋這段(單向的)情?因為《海女》。 3.N年冇追劇的我突然決定追《海女》。我OK想睇能年玲奈,我好想睇橋本愛,但我最想睇的其實是小泉今日子。實不相瞞,那一刻,我根本不知道北三隆還存在了有村架純這個人。 4.對於日本藝能界的認知,是我仲讀緊小學時的事。昭和年間,八十年代的那些姐姐對年少的我有著一種唔知點形容的吸引力,最令我著迷的是中森明菜(可參看之前的「浪漫月巴睇女星」),而迷上小泉今日子,則因為某一集《今夜不設防》。在黃霑面前,小泉今日子可愛得來有著一份豪氣,嬌滴滴的同時面對黃霑攻勢遊刃有餘;即使成集節目其實沒有傾過甚麼深入(或不深入)話題,卻讓我深深記著這一位(在黃霑面前不失霸氣的)揚眉女子。 5.《海女》好好睇。這不只是一個鄉下少女尋夢的故事。而是藉著少女阿秋對夢想的追尋(但對比結衣,其實她不太知道自己究竟在追尋甚麼),讓佢媽咪春子回溯一次自己的過去,她的過去正正發生在八十年代,泡沫經濟爆破前、盛產idol的繁盛日本,她決意孤身離開鄉下到東京尋夢……如果你也有睇《海女》,自然知道春子遭遇;她因為自己那段刺痛的過去,不得不嚴格審視正打算做同一件事的女兒;她決定放手讓女兒去試,偏偏卻令自己再一次面對過去。 6.飾演天野春子/小泉今日子少女時代的,就是有村架純——為重現那段過去,她的髮型打扮妝容自然需要復刻昭和八十年代——唔係喎,睇睇吓,她甚至連笑容和嬌羞都是屬於那個時代——她根本不是在復刻,她根本就是昭和就是八十年代!黐線! 7.尤其她的臉。你望真,每逢她笑,她的baby Fat便會躍然於臉上,Kawaii呢!——她的臉竟然存在了一種已經不容於現世的baby fat!在這個講究斧鑿修飾的超級人工年代,女星只會容許自己叫baby,而絕不容許臉上fat啲啲。 8.這是有村架純的得天獨厚。所謂美,是一種keep住伴隨潮流而變動的神秘概念,OK,咁當然,生得靚就係生得靚,但一旦落入(被潮流蒙蔽、玷污的)俗世眼光中,你的靚隨時只被看成是一般靚——當世人都在撞邪地追捧尖面時,有村架純的fatfat面,好大機會被認為是缺點,一個妨礙佢(被判斷成)更靚的缺點。但正因為擁有這缺點,在她參加《海女》女角甄選時即使落選,卻被睇中成為了演繹小泉今日子少女時代的不二人選——她被時代目光誤判而產生的缺點,反而成為了一種在現世好難再搵到見到的珍貴特質。 9.其實我冇追晒《海女》。心急好想知劇情發展的我,心急地上網搵晒劇情嚟睇,後段劇情藏著的那一份痛,絕對是我最承受不了的一種痛——一種由命運發展出來的無可奈何的日常之痛,而《海女》中由始至終真正被這種痛折磨的人是,結衣,她太清楚自己想得到甚麼,而偏偏又甚麼都得不到。現實中,有村架純在中學時睇電視劇,唔覺意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咦!如果由我去演,會係點呢?為了解答這個她一時間答不來的問題,她立志成為演員,然後離開家鄉,到東京去——Yes,就像天野春子。分別是,虛構的天野春子失敗了,真實的有村架純成功了。22歲的她,2010年正式出道,至今才不過5年時間。我可以好大膽地推斷,未來5年,有村架純會更紅。 10.最後,要講一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有村架純就快會來香港吧。上星期,放工後,同事C輕描淡寫跟我說:「喂月巴,月底訪問有村架純喎,你去唔去見佢吖?」我的答案是——唔使講都知啦。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我學日文苦練得來的嗰句「君のことが好きだよ!」終於有用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在(根本不存在的)原定計劃中我冇諗過會寫王菲。即使王菲曾經是我最喜愛的歌星。 圖:Cuson 1.冇諗過寫,原因:A.唔知點寫。B.而且已經太多太多人寫過。 2.所以本文只能從月巴的微小觀點看,一如以往。 3.踏入九十年代,開始作狀的我有一個很作狀的行為:一邊睇《李天命的思考藝術》一邊聽王菲《執迷不悔》。書,似懂非懂,但對一個作狀的人來說,「似懂」已夠,而更重要是俾人知道你有睇;聽歌,仲簡單,冇話懂唔懂,只需讓身邊人知道你聽緊(蛻變後的)王菲,而不是其他過眼雲煙偶像歌手,便已足夠。作狀嘛,你就是要把你的行為露骨地宣示俾全世界知(獻媚也一樣)。 4.但問心,我又真的超鍾意《執迷不悔》:超鍾意封套上那個王菲;超鍾意那個隨碟附送的月曆(一個月一張卡,好名貴!名貴到唔捨得用,只會間唔中隆而重之地拎出來睇);超鍾意《執迷不悔》這首歌,國語粵語版都鍾意,鍾意到有次交功課把「執迷不悟」寫成「執迷不悔」……其實也超鍾意其餘8首歌——在那個香港唱片工業昂然邁進K歌的年代,好多歌星出碟,通常只有Plug的那兩、三首叫做襟聽。王菲這隻大碟,實在叫我感動到喊。這隻還放在屋企深處的《執迷不悔》,是中六某個失落的放學後,花去一星期零用在好運中心失落地買的。 5.對我來說,《執迷不悔》絕對是九十年代最難忘專輯;對於王菲,當然重要,但只是一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她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有唱功得來其實唔娘(九十年代前的她在造型上頗出事)的歌手,但距離她心中最理想的音樂仲有成大段距離。而事實是,今天重聽《執迷不悔》成隻碟而依然覺得好聽,是因為王菲把聲和(會替自己加分的)記憶,問心,不少歌曲的感覺編排都已不合時宜——就像大部分你今天依然會聽(唱K時依然會唱)的九十年代廣東歌。 6.不像英美歌手可以隔上兩三年先出一隻碟,在那年代的香港,當紅歌手如果不能夠一年出兩隻大碟(再加一或兩隻新曲 + 精選),是講唔通的(反觀今天香港,竟然貼近英美)。王菲也依循這模式狂出碟,我亦不能倖免地需要狂買碟;不像其他同年代紅歌星每隻碟聽落都差唔多,從王菲Keep住出的新碟中,你同時聽/見到她Keep住變——由唱腔到編曲,由個人形象(即使有些是Copy別人,但當時我們只會讚她大膽,換轉今時今日,應該只會被插)到唱片包裝(你怎能想像《胡思亂想》竟然夠膽死成集碟搵勻都搵唔到王菲個樣),直至《浮躁》,歌詞不再重要了(所以有些歌根本不存在所謂歌詞,只聽見可能只得王菲明白的吟唱),K歌不K歌不重要了(所以也不存在K歌了),最重要是王菲自己鍾意,鍾意把7首自己作曲的作品呈現出來,鍾意把其他一切交給竇唯、張亞東——鍾意把自己真心鍾意的唱出來,而這才不過是《執迷不悔》三年後、1996年的事。諗番,如果不是香港式的趕頭趕命,或許不會咁快地迫出這麼一個王菲來。如果《執迷不悔》是王菲一個新階段的起手式,《浮躁》是這階段的完美收式,由最初刻意求工的斧鑿,到最後不著痕跡的瀟灑。 7.《浮躁》是她在新藝寶時期最後一張完整大碟(但我們都知道其實仲有一張)。然後,97,王菲生B,我由返學變成返工;可能太鍾意返工,對王菲的熱愛減退了,碟還是會買,但不常聽;1999年《只愛陌生人》,成為我最後一張買的王菲專輯。之後十幾年,我的生活再沒有王菲。 8.直至上星期某一夜唔覺意聽番《一人分飾兩角》,AMK作曲,《天空小說》主題曲。那一夜,放學後,極度失落,就像廿二年前買《執迷不悔》的那個中六午後。 9.跟住狂聽番她的歌。我竟然仲識得跟住唱大部分。我找回那個我曾經作狀、曾經勁愛王菲、曾經因為她而狂睇過百次《重慶森林》、曾經以為自己終於唔使失落地返學點知更失落地返工的九十年代……那個我由作狀到作悶到作死的十年。 10.這一刻,失落而成熟的我翻聽著《執迷不悔》,期待著那張早應在1997年完整地推出的《敷衍》,但過程中沒有翻睇甚麼思考藝術。唉,世事統統不過是場夢。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在(根本從不存在的)原定計劃裡,從來冇諗過會寫Emma Stone。 圖:Cuson 1.因為她不是我迷戀的女星。 2.過去有唔少人問我不迷戀Emma Stone的理由,我總是啞口無言。 3.多謝HKU校委會,我終於識答了:A.Emma Stone本人並唔係博士,偏偏佢又成日在電影中佯裝高材生,成何體統?B.在Google搜尋「Emma Stone」,只有約 34,000,000項搜尋結果,數字遠低於我之前寫過的Angelina Jolie(佢有約85,000,000項搜尋結果),有冇搞錯?(八卦的我多手,Google埋「盧寵茂」,約412,000項搜尋結果;「李國章」,約265,000項搜尋結果;「廖長江」仲少,只有約43,600項搜尋結果……我不厭其煩手痕地Google埋「月巴氏」,竟然有約1,230,000項搜尋結果喎,哈。)C.自從我早幾日絞腸沙屙鑊甘後,呢一個Emma Stone,竟然一直都冇越洋慰問我,枉我過去仲真金白銀睇過佢咁多戲,行為令人髮指! 4.你可能會問,既然我不迷戀Emma Stone,Why又會真金白銀睇佢的戲?——「因為佢係好人,係Nice Guy囉,唔係因為佢嘅演藝成就。」明未? 5.任何事都需要理由。懶理嗰堆理由係唔係理由。像《情迷失控點》的哲學教授,一直找不到存在的理由,直至(迷戀佢的)女學生叫佢偷聽一個媽咪同朋友的對話後,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理由就是要替天行道殺死一條友!當佢完美殺人重拾生之慾望後,偏偏又被(迷戀佢的)女學生推理識穿……呢個既可愛又可恨的女學生,就是Emma Stone。 6.Emma Stone經常飾演高材生。即使不是高材生,也總是洋溢智慧,又或知性滿瀉——就算是《飛鳥俠》中那個曾經吸毒的更生人士,迷濛的眼,也總是透出一點點莫測高深的知性光芒。 7.但Emma Stone的知性光芒,跟學歷完全無關——她晨早就為了演戲而輟學,但她向屋企人提出輟學的過程,相當知性,絕非反叛少女式的嗌晒交——她做了一個PowerPoint,名為「Project Hollywood」,以Presentation方式向屋企人闡述自己對演戲的憧憬,而呢次Present仲有歌聽——Emma Stone選配了Madonna的《Hollywood》,裝飾了她的荷李活之夢。結果當然是成功說服屋企人。2004年1月,在媽咪陪同下,兩母女搬到洛杉磯,尋夢。那一年,她15歲。 8.三年後,她首部有份演出的電影,青春喜劇《Superbad》上映,但在香港沒有上映,我唔知你有冇睇過,我就有,而且是買美版DVD睇的,但我當時根本不知道片中這位大眼女孩係乜水。《Superbad》後又拍了幾齣戲,值得一提是《The Rocker》,她飾演一位低音結他手,但她在現實中明明唔識彈Bass(如果以HKU校委會的嚴格標準審視,她根本冇資格去擔當這角色!夾硬搵佢去演,根本就是在分裂部戲!)。為演好這角色,一於去學彈Bass。 9.真正令她開始被留意的是《Zombieland》。我好鍾意,鍾意的理由是喪屍 & Woody Harrelson,但也覺得Emma Stone這個在喪屍圍城下的強悍家姐角色OK好睇,只是未達到迷戀的程度。真正令她紅的是《蜘蛛俠》,我好唔鍾意——即使她和Andrew Garfield的(假戲真做)拍拖戲好好睇(導演Marc Webb拍過好好睇的愛情片《心跳五百天》),但作為一齣Superhero電影,《蜘蛛俠》Super地唔合格。反而更想提的是她首次擔正的《Easy A》——同事C知道我要寫Emma Stone便大力推薦(跟手佢仲興奮地話自己同Emma Stone都係11月6日生日),無奈到交稿前我都冇時間睇…… 10.最後想提番當日陪個女搬去L.A.尋夢的Emma媽咪。她曾患上乳癌,後來康復;自此,Emma一直替慈善團體Stand Up to Cancer做義工,協助癌病女士。或許我點都唔會像迷戀其他書寫過的女星般迷戀Emma Stone,但無阻我繼續真金白銀睇她的戲,而無需任何理由促成,她也不需提交任何學歷證明。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已經開學了,Why我喺中大校園仲未遇上「是非擂台」——的是非精Ali? 圖:Cuson 1.我認,我有睇《學是學非》。這大概是我每星期唯一會睇的本地製作電視節目。 2.老實,喺屋企,我冇乜開電視,開親,不是打機就是睇碟。 3.但我總不會成日匿在自己屋企。每逢周日,會返老家吃飯。食飯時段,難免開著電視(這是不少家庭的自行選擇),而又注定離不開睇TBB(這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以前我會覺得好煩,因為播親的都是飲食節目。你不妨數番在星期日(所謂)黃金時段出現過幾多飲食節目吧……當然,唔使好用心去計算,也會知道答案:喪多。 4.我從來都不明白這些飲食節目的作用。A.讓你增加食慾?B.串緊你在現實中食緊嗰餐唔夠豪唔夠矜貴?C.冇乜原因,純粹見播咗咁耐都冇人嘈咯,咪繼續播囉笨。 5.「學是學非,明辨是非!」——我終於聽番這句slogan了!而且更是在那個周日食飯黃金時段Yeah!問題是,我已經太耐冇睇電視(嚴格來說是太耐冇睇TBB),以致我對電視界有一種陌生感,很多新紮姐仔、又或在坊間算是掀起過話題的姐仔,我統統唔識——唔識就是認唔出樣或講唔出名,又或認唔出樣兼講唔出名。除了Ali。 6.Yes,除了Ali。我叫得出佢個英文名之餘還知道她中文名叫「李佳芯」,但這不是真名,因為她的原名其實是「李嘉馨」(以上一句一定要一口氣講)。知道塵世間有Ali這麼一個人,是因為我曾經有追睇《體育王》和《空間大改造》這兩個有線節目。 7.在屋企仲睇到有線時,明明冇乜體育意識的我,會好神心咁捕實電視睇《體育王》;屋企已經冇任何空間容許改造?好神心的我依然堅持要睇《空間大改造》……這份神心,自然是因為Ali。佢好靚嗎?我唔知點樣界定「好靚」中的那個「好」字,而只著眼於「靚」,咁,我的確覺得Ali靚,靚得親切,靚得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這當然是感覺,畢竟我未接觸過佢,未能進行較科學的了解);但我更欣賞的是她的口才。例如《體育王》,記得有個環節叫「Ali話你知」,由她向觀眾講解水蛇春咁長的體育知識,全程獨腳戲,即使她講的內容全都應該有專人寫定稿,但聽在我敏銳的耳裡,我聽得出她不是在齋讀稿,而是在嘗試演繹一段稿——讓那一段其實好老正(和頗悶)的稿,變得有趣。後來,她更會分裂成兩個人,兩個性格特質不同的人(即使不是甚麼深奧的性格設定),Ali一人分飾兩角,以偽對談方式,自己同自己做一場獨腳戲。OKOK我知道這不是甚麼劃時代做法,但在一個(未必咁多人會睇的)例行公事式節目,我看到一種非例行公事式的工作態度。除了負責面對鏡頭的Ali,在鏡頭見不到的幕後工作人員,也有功勞。 8.直至有一天我在有線突然見不到Ali。我問天:Ali去咗邊?但天,保持緘默,懶型地……直至有一天返到屋企,本能地開著電視好讓寂靜的家有一點人造聲響,我聽到一把熟悉的聲音,Ali的聲音——噢,原來過檔了TBB。那個讓我再次聽到Ali把聲的節目就是《學是學非》。Ali,依然好睇,她的拍檔梁嘉琪和黃心穎都唔錯(尤其梁嘉琪,前身同樣是有線人,故意以一種懶靚女的姿態示人,OK突出,演出時往往交出一份非傳統電視台姐仔所能擁有的幽默和節奏感)。 9.我應該開心?可惜那時候的我已經完全喪失了一份睇電視的神心。所以後來那些讓Ali終於得到坊間留意的劇集,我一集都冇睇過——只係唔覺意睇咗半集,Ali演一個偏執的第三者,Well……演得太用力了,但這是很多電視演員通病,以為七情上面做戲咁做就代表好戲。不過,對於Ali得到這份遲來的嘉許,我開心。 10.也擔心。擔心她除了注定做是非精,更被定型為狐狸精。但現實是工作有太多身不由己,你一係唔撈,一係盡力做到最好,能夠演到一個叫天下C9憤恨的狐狸精,也是一種成功。那麼,Ali,惟有繼續努力吧。我不知道妳在將來能否成為一粒星,但我始終認為妳的才華不止於一個是非精。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先說兩件事:A.近幾日,那位被禁搭港鐵的古箏女學生影像keep住在我腦海出現;B.2015年9月16日,我認識(並領教)了一隊香港女子嶄新跳舞組合FFx…… 圖:Cuson 1.回正題。圖中女子名叫大本彩乃,Nickname Nocchi(のっち,中間那個っ代表促音,不發音的)。日本女子三人組合Perfume成員。 2.四年幾前我寫過一篇嚴肅得來洋溢著愛的文章《同時喜歡三個女仔,消費可以很昂貴》,訴說我本人迷上Perfume的前因後果,當時我說自己最愛的,是留著一頭柔順亮麗長髮的樫野有香(かしゆか)…… 3.時移世易,任何事都可以變(就連特首也可以變得地位超然),我已經移情別戀,戀上Nocchi,嘻——但不代表我不再迷樫野有香和西脇綾香,因為是Perfume的歌和表演令我迷上她們,她們早就三位一體。 4.其實已經好耐冇聽J-Pop,好耐冇迷上日本idol。直至2009年,開始學日文,為了爭取更多機會聽真人發聲,除了睇AV(Yes,我曾經claim自己學日文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要聽得明那些文戲),就是睇Music Station。 5.事實證明J-Pop真的唔再啱我,除了Perfume——你問我,我都唔知why會鍾意佢哋,只是當看著她們跳著一些奇怪到痺而又整齊到痺的舞,再配合那明顯經過特別聲音處理的歌聲,就會令我異常開心,開心到甚麼煩惱都拋諸腦後——我記得,這首對我有著神秘治愈作用的歌曲是,《ねぇ》。 6.(我最愛的)Nocchi原本不是Perfume成員。真正識於微時的樫野有香和西脇綾香,以及另一位廣島演藝學校的同學仔河島佑香,在2000年自組ぱふゅ~む,當時她們三位,得11歲咋(11歲時的你正在做甚麼?我就真係唔認得,但如無意外都應該是無聊嘢)。後來,河島佑香退出。2001年,西脇綾香在學校電梯處遇上傳說中唱歌跳舞都掂的Nocchi,向對方問了一個影響日後所有事的問題:「想加入Perfume嗎?」——就是這一句,三人從此一條心(補充:Nocchi一早就留意到ぱふゅ~む)。 7.2003年,三個女仔決定離開廣島走到東京,五年後,終於紅起來。對我來說這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嚴格來說,她們都不擁有(足以讓她們好快紅的)靚樣身材,而未來,更加由不得她們掌握,是甚麼令她們擁有(連大人都未必有的)強大勇氣,離鄉別井尋求發展機會?或許,根本就冇諗咁多,純粹博一博,而機會,又真的是留給有準備的她們——所謂準備,就是她們不斷努力好力努力練歌練舞;所謂準備,其實毫不神秘,就是付出比常人更多更多更多的努力而已。 8.Perfume的舞跟K-Pop那種完全不同(問心,兩種我都鍾意睇):K-Pop的舞明sell成熟女性的body成熟美,有張揚的性意味,實在好啱心智異常成熟的我欣賞。Perfume的呢,Well,我唔識形容,但肯定只此一家——所以K-Pop可以衍生N咁多隊女團,因為K-Pop那種舞人人都可以跳(咁大前提當然是你必先坐擁一副優美Body啦);Perfume的,則只屬於Perfume,扮不來,就算扮,都唔慌好睇。Perfume就是Perfume,無可取代。 9.這篇文畢竟以(我最愛的)Nocchi作重心,自然要講多少少佢——她慢熱(佢自己話嘅),小時候極喜歡SPEED,因而愛上唱歌,有做歌手的打算;份人有點失魂甩轆,隊員仲話佢練舞時成日跳錯舞步……對Nocchi來說,西脇綾香和樫野有香是台上最合拍的隊友,更是現實中會keep到永遠的最最最最最好朋友。原來成件事,就是三個平凡廣島女孩以友誼作為力量的追夢歷程,而幸運在,她們成功了。 10.我又諗起那位學生。我不知道她在古箏上的造詣,但無論點,經過這殘酷的現實一役,希望不會減卻她對這種(嚴禁乘搭港鐵的巨型)樂器的熱情。至於那隊FFx,我想說的只是:不要侮辱表演,不要把追夢變得廉價。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注意:不是當下的這一個Brad Pitt,而是同Jennifer Aniston結了婚、拍緊《Mr. and Mrs. Smith》的嗰一個Brad Pitt…… 圖:Cuson 1.當時處境:明明已經同好靚的Jennifer Aniston一齊,但每天開工,跟集火辣與性感於一身的Angelina Jolie朝見口晚見面,點好? 2.抉擇時刻:A.當冇事發生過。返到屋企擁著好靚的Jennifer入睡,但午夜夢迴紮醒時,腦海裡又keep住浮現另一個她……;B.做一次見異思遷的衰人!但至少,叫做對自己誠實,忠於自己嗰一顆驛動的心…… 3.原來真係好難揀。好彩唔使我揀,畢竟(好唔好彩地)我不是Brad Pitt。 4.回到現實回到月巴身份。講真,Jennifer和Angelina我都鍾意,而當中又以Jennifer的戲睇得較多,感覺上,她就是一個甜心,人畜無害,係男人見到都應該會鍾意嗰隻。Angelina呢,完全不同,對她,我想到的形容只能是:強。 5.一種連男人都隨時冇的強。我冇睇晒佢所有戲,但記憶中,從未見過她弱質纖纖,而總是單人匹馬面對一整個由臭男人組成的世界(像《Tomb Raider》),又或是同男人平起平坐(像那齣被狂踩但我又覺得OK好睇吖的《Original Sin》);尤其看《Wanted》時,甚至認為她是現世揸槍揸得最最最型的女星。 6.但望落再強、揸槍揸得再型,都只是形象,形象只是幻象。Angelina可不是天生就是強者,即使對比一般人她有著較不平凡的出生背景——天生就有一個明星老竇Jon Voight,但這個老竇在Angelina一歲時,便離棄了她離棄了家庭(直到拍《Tomb Raider》時兩父女關係才好轉,但冇幾耐又擘面)。小小的Angelina同細佬跟母親生活;返學,感到自己同其他同學格格不入;試過做Model,但不成功;叛逆過,首先在外表,繼而吸毒,再自殘,界刂傷自己為自己喚起活著的輕微感覺……最後,兩度考慮自殺,第二次的方式甚至是打算自己出錢請Hitman隊冧自己……在那個足以影響一生的成長期,Angelina一直在嘗試了解自己,但一直用錯誤方式了解以致了解錯誤。 7.除了一樣。自小,母親便經常帶Angelina睇戲,讓她萌生了做演員的興趣。人生中首次演出(如果不計5歲那一次客串老竇的戲),是1993年一齣(如無意外你肯定未睇過的)B級科幻片,《Cyborg 2》(冇上畫,直接出碟的)。我有幸睇過,嘩,唔識形容,而大概連Angelina都唔識形容呢一次演出,灰心到匿埋足足一年。之後,開始接到好電影好角色,當中最重要自然是讓她攀上一線的《Girl, Interrupted》,但我想特別一提一齣HBO電視電影《Gia》,傳記片,拍下美國名模Gia Marie Carangi匆匆的一生(她患了AIDS,死時26歲)——Angelina成長期的迷惘,似乎為她提供了演繹Gia的心理材料,看著,就像在看Angelina本人的沉淪過程…… 8.她沒有沉淪,還成為荷里活一線女星。當然,做了紅星也可以是另一種沉淪的開展,但她沒有,反而由過去的了解自己,發展到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她沒有單純享受一線女星的快樂(即使咁,也不構成問題),而是用這個身份,參與世界。 9.2001年,Angelina成為了聯合國難民署特使。她不是間唔中去吓外訪咇幾滴眼淚影幾張相交差,攞咗光環就算,而是出樣出力之餘又出錢,而且仲出埋聲,像她最近就為敘利亞難民問題出聲——對於難民的困苦,是她當年在柬埔寨拍戲時的第一身感受,她親眼看見塵世間原來有難民這一類人,天生就在受苦的人,而這種被注定的困苦,苦過她在成長期所面對的N倍。有些苦是自己睇唔開造成,有些苦是由世界共同造成。 10.從了解自己到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再參與世界而不是單純作為冷眼旁觀者,這才是Angelina真正的強——強在擔起了人的道德責任,展示了人的應然價值。即使眼前世界愈來愈衰。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這一篇,舉筆(其實是keyboard)千斤重。重,是因為來自(外界)道德(對我)所構成的沉重壓力。圖:Cuson 1.你(不論閣下是自命好道德抑或自認不太道德),應該知道誰是波多野結衣吧。Yes,她是AV女優。 2.每當寫這一個欄,總習慣在開波前,盡可能搵番該女星的作品(可能是戲,也可能是歌)重溫。不是懶認真,而只是想透過重溫,找回一些過去對她的印象,再對比現在對她的感覺。 3.寫波多野結衣前,我.冇.咁.做。冇咁做,不是因為我沒有她的作品喺手——實不相瞞,我收藏了她兩齣舊作的正版DVD,是專誠託朋友幫我在日本買的(我買正版DVD的原因,可參看之前那一篇「麻美,一定要身體健康啊!」)。當時(甚至現在)的我,覺得佢靚,好靚嗰隻。 4.問題是,看過這兩齣波多野作品後,我知道自己終究做不成她的Fans(原因不解釋了)。然後,這兩隻搭過飛機的DVD,從此被擺埋一邊,鋪塵。 5.但身邊大把朋友鍾意佢。這班朋友,有男有女(如果俗世標準一致裁定,一個男人睇AV繼而迷戀AV女優就是不道德,那麼一個睇AV繼而迷戀AV女優的女人,又是否不道德的人?)。他/她們鍾意波多野結衣的原因大概是:A.樣靚;B.樣靚身材正;C.樣靚身材正拍AV時又落力;D.樣靚身材正拍AV時又落力兼願意挑戰各類型題材——即使我做不成波多野fans,也知道她的拍片量是出了名驚人,題材上亦近乎冇限制,你認為「嘩乜咁都拍?」的,佢照拍,七情上面地。 6.當然,寫她不是因為想跟(道德或不道德的)你討論她的演出風格,而純粹是最近那一場悠遊卡風波。有人認為有違道德,有人認為有乜唔得,畢竟職業無分貴賤。 7.OK,我也相信職業無分貴賤,但這是一個超然的理想說法,因為現實清清楚楚咁話你知:職業絕對有分貴賤。記得讀小學時有課文說,清道夫是偉大的,但有理由相信,任何一個細路同daddy或mommy講自己大個有志成為清道夫,後果肯定好嚴重!要怪,不是怪小學生(的天真)更加不是怪清道夫(的艱辛),而是要怪這世界,太偽善。就像波多野結衣的正職,好多人認為這不過是一份正當職業吧,但如果佢哋知道有朋友或親戚就是AV女優或正從事AV行業,又會點? 8.職業有分貴賤,因為每一個職業都被(唔知邊個)貼上不同label:律政司司長就是最正義的,警察就是最正直的,而AV女優就只能是,最低賤的,而且是攞嚟賤……職業是一項選擇,是你投身社會後所選擇的一個身份,一個讓社會的人去認識和評價你本人的身份,而因為每一個職業都被貼上了一張先驗的label紙,所以當波多野結衣選擇了去做AV女優,她就注定必需承受這選擇所衍生的無窮後遺,走唔甩。而既然AV女優被認為是不良職業,才會有「等波多野從良後再上悠遊卡」的說法。(註:有些職業的label可能有爭議性,但也有一些,唔使爭議,例如從事各種非法勾當的。) 9.但在鏡頭和世人面前選擇坦蕩蕩,不代表就需要任由超級道德撒亞人用(佢親自鑄造嗰把)「道德之刃」插到體無完膚——職業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但不能決定一個人本身的高尚與卑微,而這由始至終都取決於,行為。所以波多野結衣那句「只因為我是AV女優,難道我不能參與善意的活動貢獻於社會嗎?」,是有力的,是真的射中了這個社會的偽善紅心。職業(及其所要求去做的),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 10.即使我做不成波多野fans,也希望她能盡快脫離AV行業,不再做別人口中的「暗黑林志玲」(Why一定要被形容為「暗黑」?)——與從良無關,而只是覺得,拍夠嘞。無論如何,努力吧,努力把過去脫掉的衫褲鞋襪Bra,統統穿回吧。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或許你唔多熟Amanda Seyfried。No Problem,就由我為你介紹吧。 1.那夜看《玩轉4字頭》時我數過,連埋我,當晚觀眾,十人only。why入場看?原因一:我就快殺入四十大關,想看看電影能否給我帶來啟示(可參看前兩日那一篇《OH NO,原來我已經OK OLD。》);原因二:Amanda Seyfried——冇錯,就是那個眼大如《魔戒》咕嚕的Amanda Seyfried。 2.首次觀賞的Amanda作品是2008年的《Mamma Mia!》——但原本並唔係諗住睇佢。係人都知我好迷戀梅麗史翠普——梅姨演出一如所料好睇,而出乎意料是做佢個女的Amanda,一個對愛抱持純潔心靈(而身材又好)的靚女,咦,OK好睇喎。 3.第二次觀賞的Amanda作品是《Jennifer’s Body》。同樣,一開始根本冇諗過睇佢,而是純粹為了欣賞Jennifer個Body——飾演Jennifer的,是Megan Fox。點知,Megan出乎意料地唔好睇,可能是她的角色設定欠佳,可能是她的演技也欠佳……反而做佢個Friend的Amanda,好好睇!(至於齣戲好唔好睇?不在討論範圍之列。) 4.你未必覺得Amanda靚——靚唔靚,太主觀;但你不能否認,她真的擁有一雙巨眼(比起美醜,Size巨與小明顯較客觀)。而她這雙巨眼,好犀利。在《Mamma Mia!》裡所透視出來的是天真和純,在《Jennifer’s Body》則呈現了較複雜的心情變化——由最初的懵懵懂懂,到末段經歷突如其來變故後,好兇好狠。 5.然後,一齣《Chloe》直頭攞我命。故事前設好老土:老婆懷疑老公不忠,於是找來由Amanda飾演的妓女Chloe去試探老公,點知呢個Chloe殊不簡單,單憑一人之力(及美色),便足以搞到一個中產家庭瀕臨崩潰……一個本來好容易就拍到勁惡俗的故事,但導演Atom Egoyan好嘢,竟然拍成了一齣視覺一流氣氛又夠的Erotic Thriller;而在他處理下的Amanda巨眼,則展示了一種既深邃又邪氣的美艷。 6.《Chloe》上映的2009年,Amanda才不過24歲,已成功俘虜了(當時年逾34歲的)我……我私底下擅自應承了她:只要是有她演的戲,我一定會睇到散場為止。然後她拍了好幾齣荷李活式典型浪漫愛情片。講堅,我一向忌睇呢類愛情片,但為了Amanda,睇晒!之後仲買埋碟,再睇埋!這時候我開始疑惑:Amanda明明擁有成為一線頭女星的客觀條件吖(樣靚身材正、演技受讚賞、作品又普遍收得),但總像欠了一種紅星才會擁有的認受性。 7.純粹靠估,原因可能是:撇除那幾齣愛情片,她在大多數電影中都只屬「有份演出」,在她以外還有一個至幾個不等的超資深演員助陣——直至《Lovelace》。 8.Linda Lovelace,Linda Susan Boreman藝名,一生中最重要的(唯一)電影作品是《深喉》,1972年的一齣Hardcore鹹片。Linda Lovelace憑這齣鹹片(唔覺意)成為了美國性解放運動先驅、代言人……Whatever啦;但到了八十年代她高舉反色情旗幟,這時候大家才得知這位porn star慘被(男性)剝削的前半生……Amanda就是飾演這位半世人被男人擺布的女子。Linda Lovelace性格極其複雜,Amanda雙眼也由年輕的反叛,到成為porn star的妖艷,然後回歸平淡,反抗自己的過去。她交出了一次精彩演出,可惜齣戲拍出來的效果有種唔知想點咁的失焦。(所以,如想了解多一點Linda Lovelace,不妨看看紀錄片《Inside Deep Throat》。) 9.但Amanda不是Linda Lovelace,她不想受擺布,她好知自己想點。堅持拍《Lovelace》,是為了向業界證明自己能夠演繹各類型角色,而不是只會拍浪漫愛情片。 10.七年了。我依然猶如撞邪地默默捧她的場。即使那一晚有七個觀眾提早離場,我依然堅持睇到散場。因為,我曾單方面向她作出承諾。黐Q線。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某夜偶然間聽了一遍《愛你一萬年》,想起她的少女時代。 圖:Cuson 1.追果溯因。知道《愛你一萬年》這首歌,是因為《只要為你活一天》這電影;知道《只要為你活一天》這電影,不是因為導演陳國富,原因只有一個——蘇慧倫。至於知道蘇慧倫這台灣歌手的原因?我不知道。 2.其實,怎會不知道。在恍如遠古的九十年代初,我不是一個人住(還有家人嘛),每天在苦悶中度過。苦悶可以有很多原因:A.上學無聊;B.成績欠佳;C.心儀的女同學已有她心儀的男同學;D.嫌自己沒個性——而我,是A、B、C、D的完美結合:沒個性兼成績欠佳的我每天無聊上學時只能看著心儀的女同學已有她心儀的男同學。我突然明白了一點:我(要在月巴以外)為自己建立鮮明個性。 3.個性,就是要與人不同。當身邊男同學情迷香港玉女歌手之際(是的,那時候香港女歌手大都是玉女),我把目光放遠一點向海外發展——我找到了台灣的蘇慧倫。 4.但問心,那段時間的蘇慧倫無疑有點土氣,那個髮型跟那身衣著再配合那麼樣的一個妝……Well……奇怪是,愈看,竟看出味道來。當很多女歌手都落力粉飾自己時,蘇慧倫就是能夠超越各種身外物,而依然美麗。又或,這樣說吧,我迷戀她,是迷戀她本人的氣質與個性。即使她跟我距離明明很遠,遠得我根本完全不認識她。 5.所以接著要做的就是認識她,聽她的歌。當年沙田有不少唱片舖,其中一間便有售賣她的《六月的茉莉夢》專輯。作為窮困預科生的我,每一天放學後只能專誠走到該舖,賴死唔走(即在明顯不買碟的情況下一味乾站著),用我純真的眼睛,定睛看著貨架上的《六月的茉莉夢》(封套上的蘇慧倫),同時心裡盤算:還要捱多少天麵包才儲夠錢把CD買下? 6.餓不死,總算買了《六月的茉莉夢》。拆開膠袋,第一步要做的,自然是小心翻看那本Booklet啦——小心,不是怕被家人發現,而是怕自己月巴的手指會弄皺Booklet上的蘇慧倫,又或在她臉上印下油淋淋的手指模……所以翻看Booklet前,我務必先用(應該不含鉛的)清水,洗乾淨雙手,用清潔的布抹乾,再把Booklet平放在餐桌上(讀書年代的我並沒有書桌),每揭一頁,深呼吸一下。 7.可能是我的呼喚終於見效,蘇慧倫真的來香港發展。正確一點說:那年頭台灣流行音樂在香港極其盛行,蘇慧倫也隨著滾石擴充,兼營香港市場(滾石甚至在亞視有一個節目推介旗下歌手),而且表現得相當有誠意——用廣東話唱廣東歌。《我一個人住》改了個廣東話版本,《我不是一個人住》,由原曲中的學習孤獨到新版中的看破孤獨,連頭髮也留長了(我也首次明白到廣東話原來可以這麼美妙)。對於她這一次攻港,我既高興又亢奮:高興在她真的紅了,亢奮在自己當日獨具慧眼發掘了她…… 8.但蘇慧倫真正的黃金時代,是1996年的《Lemon Tree》,她由原來的清純,蛻變成極有型格而又不失清純兼帶幾分Cutie……跟我唱過卡拉OK的朋友們應該都難以忘記,當年我每逢唱K都例必點唱《Lemon Tree》——至少三次:第一次,由我獨唱;第二次,開原聲,我跟著唱(以製造與蘇慧倫合唱的幻覺);第三次,開原聲,我不唱,現場所有人也不准唱,大家靜靜欣賞她的美。 9.然後,我由預科生到大學生到成為社會上一個尋常受薪階層,去到一個已經懶理甚麼個性的苦悶年歲;蘇慧倫也一直在變,由最紅的階段,漸漸退下,步入中年,終於結婚,生BB,BB剛好三個月大……我還是有買她的專輯,連我也不知道原因,但每一次,看完一遍Booklet後便把碟收好,就像要把一段似乎再沒有重量的記憶收好。 10.直至那個晚上再次聽她的《台北玫瑰》。原來她曾經告訴我有關清純的定義,為我建構台北(女生)的想像——她為我、為很多香港人的九十年代留下了一個既遠且近的美麗註腳。歲月像流水,一去不回;年輕的笑容裡,沒有後悔。因為回憶太美。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大題中括號裡的那個「她」,自然是全智賢。 圖:Cuson 1.南韓娛樂發展史,應該分「《我的野蠻女友》前」和「《我的野蠻女友》後」。 2.在「《我的野蠻女友》前」時期,我對於南韓的印象就只有韓燒。讀高中時,沙田廣場地下面向沙田正街的地舖,開咗間韓國燒烤。我成日幫襯,幫襯店方的經濟實惠午市套餐,貪佢跟餐附送兩大碗白飯……Well,以上一段回憶同本文其實冇乜關係,我想說的只是,在那個有點遠古的無憂時光,點會諗到自己在日後會迷上南韓(嚴格來說是南韓的女影星女歌星),同時又點會預料到香港娛樂竟然會有死到直的一天…… 3.或許你同我一樣。我人生中第一齣入場觀看的韓片是《八月照相館》,第二齣才是《我的野蠻女友》。《八月照相館》的沈銀河,正呀!——她的正,太出塵,你不會/不能想像她是塵世間的一個真實存有。 4.不像全智賢,她的野蠻她的美,好真實,真實到你相信會在現實搵到個差唔多的女子——這個「差唔多」,是指個性,唔計樣。 5.全智賢靚嗎?靚,但又絕對不是靚到超凡入聖。如果要比較,金喜善呀宋慧喬呀李英愛呀可能比佢仲靚(曾幾何時,金喜善宋慧喬李英愛三位,構成了我們心目中南韓女星的核心印象),但她們三位的嗰種靚,太典型,好玉女,對得耐,會悶,反而不及唔典型的全智賢咁襟睇。(我們覺得)全智賢靚得唔典型,自然是多得《我的野蠻女友》。曾經飽受九十年代玉女洗禮的我們(呢班男人),實在冇諗過野蠻原來是可愛的一種表現方式,也可以是掩飾傷痛的自欺欺人掩眼法;當我們(呢班男人)漸漸明白了,就變得像戇男車太鉉,由最初頂唔順到漸漸接受,再然後,瀨嘢嘞,不自覺愛上了。《我的野蠻女友》好睇,除了故事除了郭在容除了車太鉉,最主要原因講到尾始終是全智賢,她如實地給予了這角色說服力和吸引力(你試想像若換上金喜善去演?嘩,不敢想像……)。全智賢強在不單說服和吸引到男人,同時能夠令女性觀眾也不討厭她,甚至鍾意她,因為有共鳴(女人睇女人,從來都嚴格和嚴厲好多)。 6.那是2002年的事。千禧前後,不少院商在港發行南韓電影,我亦睇咗唔少(最難忘《快樂到死》的全度妍),但真正大獲全勝的只有《我的野蠻女友》。那時做緊報紙副刊,跟過一篇專題,原來唔少香港人因為實在太愛《我的野蠻女友》,搞到迷上南韓,決定去學韓文,坊間開始湧現教韓文的學校……我估無論郭在容、車太鉉,甚或全智賢本人,諗都冇諗過這麼一齣愛情片,竟然為自己國家進行了一次文化的對外征討。 7.有人話,全智賢所能提供的純屬本色演出——我認同,事實是日後不少同野蠻無關的演出都冇乜迴響,有些甚至釀成大災難(例如硬闖荷李活的《血戰新世紀》)…… 8.咁講吧。塵世間有兩類女演員,一類是能夠改變自己、進入不同類型角色;而另一類,則需要為她度身訂造,再經由她本人獨具的特色與氣質,為那度身訂造的角色Add Value。全智賢,明顯屬於後一類。真的,有啲舉止和動作,佢去做,完全冇問題,一換轉其他人做,只會令你想打爆部電視(及當事人)。所以《盜賊門》那個陰陰濕濕又衰唔晒的性感女賊,好啱全智賢去演;《來自星星的你》的千頌伊,更是超啱全智賢去演——擁有著野蠻女友的原型,同時添加了一個紅星的奄尖聲悶和跋扈(全智賢在現實中早已體驗過作為紅星的滋味),但當拋開晒以上種種表面嘢,她始終是一個纖細而敏感、容易受傷的女人。 9.實不相瞞,當我睇見那個由全智賢拍的電話廣告,看著她用修長手指在智能手機上碌吓碌吓,真的有衝動為佢而換機……流行文化真的足以推動一個國家的各項發展。 10.寫全智賢的這個晚上,好多人在討論的娛樂新聞是另一個「賢」——謝賢。我不是說謝賢不能成為娛樂焦點,只是看出一種深層悲哀:今時今日香港真的再生產不了新的紅星——香港娛圈半死不活,而最野蠻的小丑統統在政界,天天提供惡俗娛樂。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甚麼是永恆?望著新亞名勝「天人合一湖」,我問自己。 1.我已經對住部腦五粒幾鐘,但只是/只能打出幾十粒字。 2.浪漫的我的確在幾十年人生路上情迷過大量女星,有人話我濫交,但我解釋,在迷戀女星上我冇特定目標,所以唔算濫交(這是甚麼道理?)。或許時間擁有令人冷靜的功能,所以事隔多年後,我能夠好冷靜地回想和書寫她們——但對於Winona Ryder,不能。以致我明明已經對住部腦五粒幾鐘,但只是/只能打出幾十粒字。 3.前日入中大攞學生證(冇錯,臨老的我才明白Book到用時方恨少),事後心血來潮想去新亞兜個Round。路經知行樓,想起廿年前的一件小事,一張電影Poster。 4.《Reality Bites》的Poster。我不知道你有冇睇過這齣由Ben Stiller執導的電影——Yes,就是那個好搞笑的Ben Stiller,偏偏由他拍的這齣戲,冇乜好笑,還頗殘忍,殘忍在對戲中幾名大學畢業生的描寫。 5.其中一個是Winona Ryder。她靚,極靚,在戲裡最靚的就是她。畢業後搵到份電視台PA做,偏偏遇著大量老混蛋(又名Old Seafood)……好彩地,大學時拍低的一些footage,被身光頸靚的電視台監製Ben Stiller睇中——而同時Ben Stiller也睇中埋佢本人,結果,Well,咪行埋一齊囉……但這樣的愛情戲太單調了,所以仲有另外一位男主角:浪蕩不羈到會在酒吧睇海德格《Being and Time》的Ethan Hawke,他是Winona Ryder的同學和知己,而因為他浪蕩不羈,所以對Winona Ryder若即若離……《Reality Bites》的Poster,就是這二男一女:左邊的Ben Stiller冇乜表情地審視緊畫面右方、右邊的Ethan Hawke好型地望向畫面外(而不失其浪蕩不羈),至於Winona Ryder則在正中心,著住件嬌豔欲滴的紅背心。這一張Poster,曾被某同學招搖地貼在他知行樓的宿舍門外,每次行過,我都會企定定咁望——而我當時根本未睇過齣戲,也不知道這齣戲在描寫Generation X(才疏學淺的我甚至不知道甚麼是Generation X),而只知道:呢個「乜嘢啦Ryder」好!靚!呀!——Sorry,我當時仲未識讀晒佢個名。她的靚,是我從未見過的,不俗艷不霸道,有一份出塵,加一點純真……尤其對眼,望實,會帶你飛去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宇宙…… 6.那是九十年代,好多戲香港都未必咁易睇到搵到的年代,只要一見Winona Ryder有份做的戲,即睇!一見封套上有Winona Ryder的LD,即租!所以我睇《驚情四百年》,不是為了嗰隻吸血殭屍;我租《The Age of Innocence》,也不是為了馬田史高西斯。九十年代對Winona Ryder來說絕對是一個美好年代,很多導演起用她,她拍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而難得在即使齣戲未必收得,坊間總是稱許她的演出。 7.悲劇的來臨,是臨近三十。她千辛萬苦完成了《Girl, Interrupted》,結果紅了Angelina Jolie;拍《Autumn in New York》,更有幸同男主角Richard Gere雙雙提名金草莓……到了2001年,30歲,因為撻嘢被捕。世人由冷待她,變成恥笑她。 8.然後「過氣」二字就像邪靈,長期附身。我不知道是度身訂造抑或有咁啱得咁橋,她不只一次演過以下一類角色:麻麻煩煩懶巴閉的鬱躁型「過氣」女星。每當睇見她把這類角色演得入木三分,我就倍感傷心……只能說,她在30歲後的十年間,未能承接30歲前十年所累積的一切;而話咁快,今年10月,她便44歲。 9.對於過去,Winona Ryder其實睇得好透,睇不透的是我。她大我幾年,看著她,就像看著自己,看著美好的九十年代煙消雲散,你抓不到又捉不緊甚麼,即使你曾經年輕,曾經以為未來會由你一手創造。 10.在熱到爆又靜到飛起的天人合一湖,我問自己:甚麼是永恆?——《Reality Bites》Poster上Winona Ryder的美,就是沒有人能夠抹掉的永恆。很消極但又很真實。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自豪是能夠獨排眾議欣賞王小鳳的美。更自豪是夠膽獨排眾議周圍宣揚鄺美寶的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