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向敗中求 - 黃國英
2016-12-12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港股走勢遠遠落後於美股。最明顯的理由當然是美元走勢,強美元會打擊香港經濟,人民幣弱勢亦會削弱部分中資公司的價值,其實市場心態上的分別,亦應該有甚大影響。 美股日日新高,恐慌指數日日跌,資金由債券轉入股票,當地投資者絕對是處於risk on進攻的階段。可是香港的財經傳媒評論,卻依然主要以risk off防守為主。例如長期數住有幾多隻潛在黑天鵝,逢七字尾年份例必有異象,中國經濟如何外強中乾等等,結論幾乎都是持盈保泰或者穩守突擊。加上最近個多月港股不同藍籌板塊連環中掌,繼友邦保險(1299)及香港地產股之後,最新又有澳門股。一股防不勝防的感覺,進一步加強巿場原本已經保守的心態。 香港股票的信心問題,暫時是完全看不見曙光。即市低波幅,然後走勢還要輾轉向下,每日都在消磨依然在戰場上士兵的鬥志。短期之內,炒賣應該還是跟紅頂白,在美股鬥癲,必然好過在港股鬥頹。不過,自己管理組合盡量以平衡為原則,所以依然會在港股巿場維持一定的比例。 港股一向是自己主場,當然有感情因素,但其實也有可博之道。近期中國經濟數據開始有起色,PMI(採購經理指數)及PPI(生產物價指數)都利好,反映出中國廠商不再盲目割價競爭,取回一些議價能力。美元整體是強,兌歐洲及亞洲貨幣極之明顯,但商品貨幣卻不受影響,反映出市場對環球經濟的確是轉樂觀,照計港股差極有個譜。 變數是中國資金的取態,中國外匯儲備持續流失之下,聽命於領導指令的國家隊當然不會積極南下參與港股通,不過,在走資渠道封完一個又一個之後,民間資金參與港股通的需求應該會逐漸增加。何況港股對保守的國內投資者尤其吸引,舉例一隻公用股有三厘幾息,計入人民幣貶值預期,對內地人而言變成有6厘以上。 港股通的缺點是沒有實質境外資產轉移,一賣出持股,資金就要轉回境內人民幣,但始終提供一個財務上分散風險的好方法,希望在走資愈來愈難之下,更多內地投資者會退而求其次採用這個渠道。而國家隊的資金,亦希望在過完資金緊張的新舊曆年關之後有些起色。不過,要記住,守住港股純粹是貪平,不要寄望有得炒,所以入市前一定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基金持有友邦)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2016-12-05

踏入12月,美股兩極化的情況居然變本加厲,少數股票勁升,絕大部分股票則急速調整,連標普500指數都招架不住要回落,自己的組合建構更傾斜,當然亦要捱打。 由於香港REITs終於止跌回穩,今次下跌的幅度只是有限,可是在這個低回報時代,相差百分之二左右已經感覺不易追,習慣了短兵相接,自然會很在意細微的波動。 自己的投資理念一向不變,依然是死守一個長線核心組合,而靠短線左穿右插來減低整體波動。 其實,大家所稱頌的巴菲特價值投資法,以及標普500指數基金,都是只攻不守,靠組合平衡來降低風險,不會因應資金流向左閃右避。散戶不會適應這種打法的心態,因為股票交易成本太低,本身注碼又細,容易走位,自然永遠有種君子不立危牆下的想法。 雖然管理資金不算多,但亦無可能將幾億元的組合不斷出出入入,事實亦證明,自己的盈利大部分都是源自長期持倉。自信眼光不差,信念又不變,組合作出適當微調,換入少數新成員,與及減少整體持倉量之後,便沒有理由被價格牽動情緒。買定便要離手,絕對不能戰戰兢兢懷疑自己。 在這種環境之中,兼顧股評的工作便成為一種折磨,個個星期都要被質疑打法及選股。原本擇善固執已經不容易,民渡江難上加難。 其實任何一種投資方法長期有得贏,必然是因為過程中要經歷無數考驗,如果阿茂阿壽輕輕鬆鬆就大贏特贏,一早就人多擠迫,又何來會有回報。投資股票原本不算太難,選股重點在於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大部分人就是過不了短線資金流向的屏障,才導致輸多贏少。 所以投資是一門藝術,拿揑火候極之難,執迷不悟和擇善固執之間的界線模糊不清。從小散戶的角度出發,既然長線投資太難,不如就全部短線投機,尤其是資本不多的年輕人。 自己理解大家的立場,不過,既然前設不同,就敬請高抬貴手,不要個個星期都在同一個節目問相同的問題。對付市場這頭怪獸已經不易,不可能再慰藉閣下的心靈。據說心理治療師要成功,最重要是懂得心靈排毒,不能被病人的負能量吞食,股評看來亦一樣。近期股市走勢太極端,已經應接不暇,才有請大家幫忙減少折磨。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2016-11-28

深港通終有啟動日期,身邊戰友普遍反應居然是準備去put港交所(388)。自己完全沒有該念頭,畢竟有種態度叫中立,有種策略叫置諸不理,並非有新聞就一定要有動作。出擊與否關鍵看值博率,港交所無疑是貴,但近期沒有炒得過分,今次全港個個都是春江鴨,無人有資訊優勢,照計不會好消息就狂食胡沽貨。港交所存在溢價是長期現象,並不抵買,卻不代表一定要回落。 一般人睇股市著重價位,但成交及波幅同重要。港股弊病在於長期成交低波幅細,偶然來一次突破就行一大段,故短炒風險大而回報低,就算仍有參與的投機者,也因應情況縮減注碼,志在保持狀態。至於博突破機會絕對可遇不可求,一年中或僅三幾次機會,要有超級耐性等待,不少人的應對策略已改成守株待兔,一定要等大跌才入市,難怪我們的成交額陷入惡性循環。 故對深港通的期望並不是炒起個別細價股,去年漢能薄膜發電(566)及高銀金融(530)超級大泡沫固然不會參與,即使眼前勵晶太平洋(575)也沒有興趣。買得大唔夠膽,買得細幫不到幾多,炒股票重點是有信念,在這個難有信念的世代,回報注定偏低。故自己反而希望深港通後,可墊高成交額,不錯是很難有信念,但中國勝在人多,即使股民佔人口比例其實不高,只得7%左右,但每個股民肯去炒少少便已經大有幫助。 其實我們對國內股民理解不深,最簡單是港股通一路買到烚烚,忽然間一個國慶長假後便銷聲匿跡,這個失蹤之謎一直沒有人可解釋。中國太大太多人,等同大部分國家的十幾倍,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之間文化差異已極大。我們透過有限度接觸得出來的只是以偏概全的印象,隨時引導出錯誤結論。 滬港通之後,國內股民細水長流式買了幾千億元港股,大部分沒有感受到這份需求的威力,因為並非是噴泉式一下子湧出來。港股是一個資產型股市,在知識型經濟年代上落有限,根本不用心急高追。國內股民的整體行徑,看來比一般人的預期理性,因此自己不會寄望有大茶飯,但求國內股民幫手拉高成交,慢慢收貨,為日後港股回勇奠定基礎便算,記住當日滬港通也不是一通車就大時代。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2016-11-21

To cut or not to cut?自從特朗普當選,債券大跌,金融股一枝獨秀,高息股及科網股大跌。自己過去幾年克敵制勝的股票組合,並非甚麼商業秘密,重倉就是高息股及科網股,在這種環境中,很自然成為問路的對象,最近一個星期,日日都要答覆不同苦主的查詢。 好漢不吃眼前虧,斬倉減磅避調整,其實是最正路做法。尤其是股票和物業不同,交易費用低得多,萬一要回頭再追,根本不必太大的考慮。自己卻多數建議一動不如一靜,硬食調整的跌幅,因為對一般投資者而言,低位斬完高位要再追番的心理障礙是相當大,很多時候好股就是如此這般地溜走,得不償失。 10年前一位朋友15元沽騰訊控股(700),賺五成,卻從此被15元魔咒所困,和騰訊絕緣。故要避鋒頭,先決條件是要夠決心掉頭時高位會追。 自己做外匯出身,當年如沽錯貨要再追,根本不用多加考慮。炒外匯來來去去只得幾款選擇,當然常打倒昨日的我。即使不知不覺培養這種DNA,要應用在股市一樣有些難度,股票高低位操作始終受估值價值觀左右。連自己也不易承認斬錯倉這種錯誤,何況一般散戶,故假如基本面不變,倒不如堅持作長線投資。 兩個重災區之間。相比之下科網股復元得較快,因科網股並不怕加息,問題只是過於人多擠迫。過去幾年行內人普遍重科網輕金融,故當金融股翻身,需沽出科網股換馬。一旦洗牌完成,科網股在基本面支持下,便有力反攻,但當然沒有以往那種不斷創新高氣勢,而只是穩定下來在高位整固。相反高息股始終受債息上升所累,加上不似科網股潛力無限,純粹靠長期投資收息客支撐,短期內表現仍較差。萬一還有第二次洗倉潮,屆時趁低吸納同以科技股為先。 To add or not to add?一樣的環境,卻有不同提問。跌市是危還是機,重點固然在於對後市睇法,但倉位及現金水平高低一樣有影響。假如大家今次的心態是擔心,而從未考慮過加注的話,代表留放上是有問題。恐慌要趁早,再斬災區股票時機已過,但可以加緊留意以後的操作,不妨多點比例見好就收,不去賺到盡。否則次次低位斬高位追,一樣是神仙難救。 當然問斬倉的人數,是遠遠超過問加倉。人性始終是會受眼前的動力所影響。所以換個角度看,只要較佳地掌握到留放的藝術,炒賣依然大有可為。市場愈情緒化,才愈有商機。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2016-11-14

自己組合的兩個主要罩門一向都是科網股及香港房地產信託基金,長期持有,不去理會短線調整。這種效法巴菲特投資創造價值公司的策略,其實並非太被香港人接受,始終我們的投資文化是左穿右插,樣樣都想賺到盡。由於一向旗幟鮮明,眼前重鎮被轟炸,難怪有些客戶已經帶點擔心來查問。 要守護這些核心資產,自己短線炒賣的警覺性要相當高。這個月到目前為止打個和,如果計及長期投資部分的帳面損失,算是可以收貨。今次僥倖力保不失,主要有3個理因。 第一,是在美國總統大選前趁風平浪靜的日子買入一堆期權,好好彩先贏日經Put後再贏標普500Call,兩者的回報率都相當好,當然最重要是自己肯把握機會平倉,否則就只會見財化水。 第二,是組合也有分散,今次誤打誤撞,將高盛當作金融科技股來買,總算勉強搭上金融股的升浪。 第三,是隨機應變,美國大選後,最快又最明顯的轉變,是美國國庫債券掉頭下跌。雖然沒有追沽債券,但卻因此及時追買美元。自己一早睇淡歐元,所以這個行動上根本不用多加考慮,甚至特朗普的當選,應該會加深民粹主義的憂慮,意大利公投的風險更大,經過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的經驗後,估計市場會超前反應,造淡時機肯定提前。 炒贏期權及外匯,利潤全部用來填補股票持倉的損失,得個做字,相當疲累又沒有回報,早知如此就一味死炒爛炒。可是放長一點看,如果單靠自己選股,入市後死守,幾年以來的回報並非低太多,代表炒賣有時輸有時贏,主要作用是將組合的上下波動範圍收窄,令表現較為平穩。 分散投資就一定有中有唔中,事後孔明必然後悔沒有孤注一擲在睇中的那邊,但其實有機會是將注碼全數押中在唔中的一邊。而且就算最終是中,過程也可以相當曲折,以今次的標普500期權為例,一度以為變廢紙,結果卻贏了兩倍有多,如果搏命,心理壓力可能太大。當然保留長線組合的原因,是對公司價值的執著,始終相信股價會反映公司好壞,而資金流向只是一時。如果過分追求捕捉每個轉角位,一定會淪落至隨波逐流。何況自己靠短炒來輔助長線,便較有條件去冒險坐貨,用另一個角度看,沒有後顧之憂,才令到只坐不炒的組合有較高的回報。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2016-11-07

上星期四晚手上的墨西哥披索有得贏,納指期貨卻受到生物科技股及蘋果公司股票下跌拖累而要輸,當然十分無癮,但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股市氣氛特別差,始終股票屬於可買可不買,所以投資者份外審慎,而且希拉莉上場的話,生物科技股也很可能受壓。其實自己開始也有些少動搖,懷疑希拉莉當選的話,那個預期之中的鬆一口氣升浪到底會有幾勁。 理論上市場目前完全是針對美國大選一件事,不同資產之間的走勢相關性極高,上星期四晚的經驗,說明了並非如此,於是決定變陣,先將組合集中去蕪存菁,部分再改用衍生工具去博。其中一個行動,是減低香港倉位,因為明顯這裡的投資者心血比外國更少,始終中港股票的賣點有限,一旦氣氛轉弱便很麻煩。而手上港股比重僅次於美股,主要基於主場之利的考慮,以為相關性高便不用太過挑剔而已。雖然結果依然要輸,但至少今次及早換馬之後是輸少頗多,總算是塞翁失馬。 衍生工具方面的部署主要是買call,但近期期權引伸波幅顯著上升,萬一希拉莉當選市場反攻力度不夠勁,未必有太大回報,甚至可能會輸。所以自己以套裝出擊,買入一個行使價較低的call,再沽出一個行使價較高的call,犧牲一些潛在的上升空間,去減低入市成本。在正常的市況中,這種call spread套裝無無謂謂,現今的期權長期便宜,不值得為了減低少少成本而加添操作麻煩。 今次情況是極之特殊,因為預計希拉莉當選之後大市的上升動力也未必太勁,就最適合用這個方法。假如到時大市真的一如所料是上升,引伸波幅肯定大跌,行使價高的價外call隨時不升反跌,而行使價較低的價外call則很可能贏一點。 本來自己看法並非這樣保守,不過經歷過墨西哥披索回升而股市乏力反彈之後,才覺得即使買中,回報很可能比預期低。試想好友拒絕提前落飛,除了是擔心特朗普會贏之外,更大的理由很可能是覺得賠率不夠吸引。相比之下,墨西哥披索有力升到爆,好友便願意冒險,淡友也不敢放肆。所以上周最尾兩天股市的走勢,說明了希拉莉當選升浪未必太勁,特朗普當選的話則仍然可以大跌,賠率傾斜令行為改變。市場只是驚特朗普當選,而不是預期他會當選,所以雖然繼續是買大,策略上就要微調。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2016-10-31

「如果係咁,忘記我之前所講的分析,你應該繼續住中國海外(688),唔好換馬。」在剛舉行的一個投資講座中,自己罕有轉,對一位女士作以上回答。 自己短期睇淡內房股,因市場心態已決,認定內地樓市遲早爆煲。在這種環境,沒有任何消息可刺激內房股大升。賣樓賣得再好,投資者也只會覺得是最後的光輝,不會願意去追。既然無得大升,卻有下跌風險,當然應該要換馬,勸女士繼續坐,絕對是前後矛盾。 理由是那位女士之後補充,持有中國海外超過10年,帳面賺了5倍。理論上,投資建議只應該看前景,過往表現是歷史,已經反映在股價之上,入市價及持有時間更加不是考慮因素,事實上並非如此,投資者本身心態技術等等條件都極之重要,卻為人所忽略。這個答案絕對是為那位女士度身訂造,並不適合當時其他聽眾。 持有超過10年,和中國海外共過幾次患難,而中國海外亦交足功課,屢次化險為夷,調整過後再闖高峰,派息慷慨,股價表現遠遠好過大市。人股之間,在長時間共處之後已經建立了一種聯繫。如果貿然換馬,即使以股王騰訊控股(700)去取代,萬一騰訊股價出現一個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左右的調整,就會慌忙失措,後悔不堪,因為肯定沒有對中國海外那種信任。 繼續持有中國海外,不會是最好的投資決定,但如果計入人的因素,特定對那位女士而言,必然好過絕大部分其他的投資選擇。尤其是她只是一個業餘散戶,選股技巧一般,換馬遇人不淑的機會極高,並不值得冒險而去放棄一個有能力的老戰友。 當然也有股王殞落,例如豐控股(005)及利豐(494),這兩個例子即使人股有聯繫也應該撤退。和中國海外不同,問題在於商業模式出現了關鍵的變化,失去以往的價值,並非調整那麼簡單。世界在2008年開始由槓桿化變成去槓桿化,再加上未來金融業科技化,控已經大幅落後,至於利豐的中介人角色已死,轉型缺乏進展,兩者都無望翻身。 中國海外目前的股價低潮,只是投資者心態轉變所致,和公司表現無關,當然假如中國樓市將來急轉直下的話,中國海外一定不能幸免。不過,終極爆煲和漫長調整是兩回事,行業進入周期性低潮,加速整合,對龍頭公司長遠而言是好事。房地產始終是一個古老的資產型行業,商業模式不變,大幅爆破機會較低,所以那位女士一動不如一靜是最好。   (基金持有騰訊)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2016-10-24

本月處悶戰,好倉淡倉同樣都是有贏有輸,組合沒有特別上落。營營役役,和完全休戰結果差不多,而且最正路的大熱科網股跑出,卻被其他持倉抵銷,是相當沮喪的事。市場指數走勢根本也是浮浮沉沉,自己並非特別差,只是被枉費心機和失諸交臂等感覺所纏繞。這種日子一定要刻意提醒自己要小心,會很容易鬆懈,變得心急而失去紀律。 今年對沖基金普遍跑輸大市,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是股市仍處慢牛階段,指數基金只攻不守,沒有對沖成本亦不會有任何情緒,像目前膠著狀態很易令基金經理自亂陣腳。第二是資金流向上有優勢,投資者放棄主動型基金,幫襯指數基金已是主流,在良性循環效應之下,令市場指數有支持,相反中小型股整體欠缺資金流入,長期只是塘水滾塘魚,一味乾炒牛河,只會有少數可以突圍。 加息預期升温,美元走強,甚至美國大選結果的預期,已經令美股走勢進一步兩極化。由於上升的股份數目太少,外強中乾的感覺愈來愈強烈。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判斷這種一個打十個形式的升浪還是會繼續落去,還是終極調整終於是時候來臨。自己比較傾向於前者,畢竟時代不同,新經濟贏家實力太勁,的確可以頂得住市場指數,加上資金看來依然充裕,繼續流入指數基金,亦會有利巿場指數的後市表現。 策略上應要放膽減少用指數對沖,改為以股份行動,最好用認沽期權作保險,直接造淡的話盡量速戰速決,去減低防守成本上的消耗。至於選股範圍則進一步收窄,並非一味跟紅頂白,奉行相反理論,趁低吸納部分弱勢股份亦可以,只是不能夠太雜,最好集中在主要指數的成分股,二三綫成功率太低,就算是筆者亦沒有把握,何必刻意捨易取難。 目前的狀況是過去幾年走勢的延續,只不過是兩極化的程度更加誇張。大部分人覺得爆煲無可避免,是因為過去經驗而患有股災恐懼症,手上少貨亦樂得見股市大跌,可是資產價格不會無緣無故大跌,市場心理必然要出現關鍵變化,暫時看不到,便無謂超前預期。反而在現實商業世界中,少數公司賺走絕大部分利潤的情況愈來愈離譜,一小撮股票頂起市場指數,根本是相當合理,所以依然應該用這種局部牛市的預期來作為操作上的大前提。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2016-10-17

10月早著先機,高位減持兼做對沖,守得住急速逆轉的第一浪攻擊,但上周中後段開始的第二浪終於要失守。原因不是沾沾自喜,自己向來都是高度戒備,而是正如籃球比賽一樣,守得住外線,就要放鬆籃底,防守總要有所取捨。尤其是在投資市場,取得回報的大前提就是要冒險,要做到零風險的唯一可能是全面撤退。   上星期第二浪走勢的特色,是市場指數止跌反彈,大部分股票卻無力跟隨,甚至繼續跌,於是對沖盤輸,持倉部分又輸。當市場信心不足,反彈主要是挾淡倉,久不久就會出現這種狀況。市場寬度有問題,是全世界一致的現象,美股尤其嚴重,標普500指數距離高位只不過3個百分點,可是失守50天綫的股票數目居然有四成幾,揀中股票的難度愈來愈高。   好友死守少數股票,頂住市場指數,正路想法是外強中乾遲早大跌,但最近兩年的經驗,是次次都能夠化險為夷,轉頭又再升過。一批強中強固然段段有,甚至會出現輪換的情況,一度弱勢的股票,可以重新振作過。面對目前的形勢,短期勝負只是小問題,重要是釐定中長綫的看法,到底最終是超級大跌,抑或目前只是另一段調整小插曲,然後再作出相應的部署。   自己中長綫比較傾向睇好,主要是覺得買股票作為保障未來的風氣,正在逐漸形成,這亦是少數可以令市場義無反顧的強股,調整幅度極小的原因。對比其他資產,股票風險形象高,所以便宜得多,在資金接近無路可逃的情況下,最終也會重估,何況少數贏家公司的股票,盈利變差的機會已經不大,質素上甚至勝過其他資產。   所以策略上一定會繼續維持一個核心持倉,一部分是市場完全放心信賴的超級強中強,另一部分則是博純粹因為加息陰影短期落難的公司可以反攻,不過,隨著市場寬度進一步變差,自己的範圍也要收窄,選股準則要更加嚴謹,近期失利就是受到邊緣分子所拖累。另一方面,亦不可以忽略調整演變成為股災的機會,遠期價外put是唔慳得,短線亦會不時吼機會開淡倉,且戰且走。   暫時市況應該只是跌跌盪盪,忽上忽落,很可能偏差一段時間。做好部署之後,除非出現關鍵的轉變,需要修正策略,否則不應該為了短期少許的挫折而退縮。而放鬆一部分防守的理由,就是要準備將來進攻去搶分。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2016-10-03

德銀危機暫時又是狼來了,對於這則新聞,大部分人都極之鎮定。要再現股災,源頭很難來自國際銀行,經過8年時間收緊監管銀行去槓桿,即使個別銀行出問題,資金鏈不易斷裂,不會重現雷曼兄弟那種火燒連營的場面。   身邊朋友,無論是專業人士好散戶又好,受到市場長期的訓練,都有愈來愈鬆懈的感覺。因為從宏觀新聞角度去看市場的發展,的確是久不久就找個藉口來驚一驚,然後好快無事,市場重新振作邁向新高,重複又重複,於是漸漸索性闊佬懶理,甚至見到跌市就飛身再加大注碼。英國脫歐、日本央行技窮以至德銀危機等等,單單是最近3個月,就不斷強化上述那種總有明天的想法。   在這種心理背景之下,第四季看來將會加劇波動,有機會來一次終極瘋狂,然後才開始較大的跌市。之前大市慢慢升,情況其實算是健康,因為憂慮的人相當多,技術派不斷講道指頭肩頂,懶理納指氣勢如虹,基本派就提出債券爆煲,特朗普有機會當選等等。當憂慮聲音如此普遍,大市卻持續強勢,反映貨源控制在意志堅定的強者手中,加上淡倉一路愈挾愈有。可是淡友不是無限能源,見到出盡法寶,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當好彩有得連跌3日的話,唔走就一定輸返轉頭,漸漸應該會棄暗投明。   股票升勢可能加速,除了淡友不斷在有利形勢依然無功而還,估計出現叛軍之外,塘邊鶴亦有機會開始加入推波助瀾。對於普通香港人而言,買樓很難,炒股票是一條豐儉由人博發達之路,當市況迎難而上,克服一個又一個壞消息,是正在營造一個表面安全的環境,搵快錢的心態會逐漸蔓延,估計有更多人意識到長期錢唔值錢的現象,加入焗賭行列。   所以自己也修正看法及策略,做好迎戰泡沫的準備,尤其是美國大選反而可能成為這個季度挾到七彩的契機,最佳工具應該是兩至三個月後到期的期權,萬一失手也不會太傷身。預期市場會愈來愈鬆懈,但個人層面反而要沿途提高警覺。假如真的看中升勢加速,代表貨源慢慢由強者手中,轉入意志薄弱的跟風客,股市基調將會隨著價格上漲而變差,到時候就未必可以再有力將壞消息化險為夷。是要戰戰兢兢,但也要把握這個機會去博,蘇州過後不會再是慢牛,屆時搵錢更難。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逢周一刊出

2016-09-26

市場氣氛其實經常被價格走勢所牽引,上周四恒指衝頂失敗後回落,轉眼間由原本段段快放,變成要準備縛好安全帶,開始擔心調整可能愈來愈急。眼前最主要的風險因素,當然是美國總統大選,但這件事並非失驚無神出現,而特朗普氣勢增強,也不是近幾日才知道,很明顯是因為價格下跌,才加深了一些人的憂慮。 暫時情緒並不算恐慌,上周五美股中段當油價大挫,整體走勢出奇地守得好,如果不是蘋果公司突然失守,調整幅度相信會很少。反而港股全靠騰訊控股(700)單天保至尊,上周五頗多股票被拋售,所以北水收斂看來才是港股真正焦點。 無論如何,小心駛得萬年船,自己一定會降低組合風險,無謂等到市況進一步確認轉差才被迫減持。尤其是今個星期是第三季季結,這一季環球股票市場表現強勁,基金經理收穫甚豐,臨近埋數,應該不會太進取,保持勝果等到第四季開波再博過。美股守得比預期好,相信也只會是高位整固,轉為保守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應該不高。 估計踏入10月,市況爭持將趨劇烈,新一輪經濟數據陸續登場,基金經理會為年結積極部署。屆時到底是好是壞,機會根本是五五波,如現時不去增持現金,一旦市況確認是向壞發展,便只有被迫追沽,及早做好防風措施,多趁低吸納這個選擇,彈性增加,操作時就不會太緊張。由於稍後氣氛多數會由新聞主導,被標題帶住走,過分情緒化風險其實是相當大。 今時今日,市場集體智慧愈來愈高,爭取先機打法便很重要。以前為賺得更盡,可等市場轉差才追沽,現時再用這一招會發覺價位差之餘,承接力忽大幅萎縮,隨時連沽好多格才能成功撤退。以美股上周五似乎只是表面示人以弱的走勢,後市未必太差,情緒化追沽,很大機會沽一個短期最低位,原本是一個買入機會,平白變成被迫斬倉。 當出現一個明顯潛在風險,而市場出奇地偏向鎮定,自己依然會選擇沽貨。即使出錯,大不了之後吼機會追回,總好過被跌市搞到節奏大亂。這個年代,投資者已經見慣風雨,所以當市場自滿戒心低,反而更加值得小心,因為每次大跌短期恐慌之後,多數又會化險為夷,要到低位才懂得擔心,只會淪為市場的點心。(基金持有騰訊)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2016-09-19

上周美股在吹完一輪無定向風後,結果稍稍偏好。在今次調整的初期,根本無人會知跌勢是否一發不可收拾,作為投資者,只能夠因應形勢,作出最好的估計及部署,且戰且走,來控制風險爭取回報。   當時形勢太過渾沌,勝負機會五五,市況可能隨時再突變,所以最關鍵是注碼。萬一過分投入,就會情緒過度緊張,不能夠冷靜閱讀形勢,甚至被倉位影響睇法,失去作戰的彈性。由於之前自己倉位過高,第一段的反應必然是沽貨降低負擔。   去到上周的中段,已經見到市場在變招,棄穩健取增長。納指大幅度跑贏,蘋果公司當然是功不可沒,不過,其他增長股亦不甘後人,明顯市場是認為加息環境之中,唯有可以增長的公司才值得持有。如果為了小小的利率變化,抹殺公司創造價值的努力,絕對是不合理,今次走勢證明理智的投資者依然是佔大多數。股票個別發展,亦牛亦熊才是股市的常態。仍然在戰的大戶,遠比以前成熟,散戶參與度又降低,市場一定沒有以前那麼情緒化。   自己能夠成功跟隨市場去蕪存菁,原因是當初做齊兩手準備,假如市況是向壞方向發展,應對自然不同。雖然上周中段市場繼續在反覆,但蘋果殺出之後,再有阿里巴巴段段快放,大大提振了好友的士氣。自己也是恃住在阿里巴巴有利潤,提供了子彈去博其他的增長股,才及早回身入市,算是成功過了關。大股大牛,是會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這一點不妨記存。   聚焦在股份,而沒有執著在指數,是因為平民百姓太過重視宏觀因素及市場指數。市場無謂打草驚蛇,既然大家覺得應該要緊張,就如你所願提供驚險場面,而且不少對沖基金在換馬或者好淡並行,狂沽資源股及日用品股,去掩護科網股好倉,亦會令到指數寸步難行。當科網股隱現狂牛氣氛,主流媒體對市況的評論卻仍然是戰戰兢兢,由此可見市場的盲點是如何被人充分利用。既然明知指數高低是掩眼法的重點,在收貨階段炒指數,自然是事倍功半。   吸取教訓,不要純粹以市場指數來判斷氣氛,一定要留意幾個主要的板塊,事實上,新舊經濟交替,未必再有宏觀大牛市或大熊市。作戰亦必定要有一顆平常心,注碼不要太大,才可以在反覆階段中保持冷靜,因應環境作出適當的回應。隨機應變和隨波逐流之間,其實只是在乎功力上的分野。(基金持有BABA)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逢周一刊出

2016-09-12

好有心機揀了一匹冷門馬,重注獨贏位置,再做膽拖幾隻實力馬買連贏,結果跑第二,被全場最冷的馬匹殺低,連贏派彩過萬元。上述的假設狀況,可以算是馬迷最痛,和巨額派彩擦身而過失的感覺,比全軍覆沒更慘。其實只要花多一百三十元,補一張連贏全餐,就可以避免失諸交臂。賭徒心態都是自命不凡,不想多花無謂注碼,所以這種錯誤非常普遍。 「沽股買call,輸少好多。」上星期中段見期權引伸波幅超低,又有少少擔心市場太過鬆懈,於是減低了持倉水平,轉買了一批末日call作為伏兵,萬一大市上升,也可以跟得住。可是由於引伸波幅實在太低,反映出莊家預期巿場並不危險,於是打消了同時買末日put的念頭,無謂浪費,結果上星期五晚大跌之後,末日put暴升幾十倍,平白錯失一個贏大錢的機會。即使做好了防風措施,頂得住這次攻擊,感覺依然十分沮喪。 吝嗇注碼之外,沒有行動的另一個理由,是港股當時正在大開派對,炒北水南調,自己聚焦在港股左穿右插,太過沉醉在勝利之中。今次反映出自己還未進化到一邊在香港做好友,一邊在美國做淡友。其實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不同市場之間相關性大跌,好淡並行才是正道,更何況末日put牽涉注碼不多,即使當買個保險也無可厚非,一定要貼張告示:「一注全餐唔慳得。」來提醒自己不能重複這種低級錯誤。 經過上星期五晚的急跌,宣告平穩日子已經告一段落,短期內市場步速會加快,好淡互相博弈,而沒有一個明顯的大趨勢。美國加息,香港北水南調,都並非新鮮的催化劑,所以力度未必太勁。暫時中長綫的持倉水平應該要適中,不能冒太大風險,不妨小注短綫炒賣,感受市場的變化,耐心等待下一次較明確的方向出現,不應該睇得太好或太淡。 自己始終認為股票大趨勢是個別發展,所以跌市途中要加緊留意守得好的股票,將來會是升浪中的第一梯隊。當然急跌之後巿場心態會有改變,打防守變成主流,即使回穩,也不會立即大擧反攻,散戶注碼細出入自如,不用心急要超前部署。不過,不是有太多人有能力使出後發先至這一招,假如錯失早前港股升浪,持倉太低,就不妨先下一注,捱打也無所謂,總好過一旦回升的時候,沒有決心去追貨。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2016-09-05

「散戶水平不夠,時間少,無法跟進太多公司,所以股票組合內不應該有太多股票。」論點看來合理,其實卻是錯。水平不夠的話,更加需要更多的股票去分散風險,以免因為一個失誤就要付出太大代價,理論上有8至15隻股票便最理想。至於時間多少並非重點,即使全天候跟進一隻股票,一樣會存在中伏機會,做足功課是會稍為安全,卻依然需要透過分散注碼來管理風險。   以自己所見,香港散戶建構組合主要存在三大迷思:信中國、愛金融及賭細價股,未必三瓣有齊,但多數不會全部戒得甩。反而長期增長的房託基金備受冷落,可能因為股價波動不大,而且又已經企在高位,不合欠缺耐性的小投資者口味。其實建構組合重點在於平衡,要有攻有守,過分側重中國金融或者細價股其中一瓣,通病就是防守不穩。如果注碼過分集中,就相當容易被一兩個失誤打沉。   相信中國不是問題,問題是信不得其法。中國可分為死氣沉沉債台高築的舊經濟,及如日方中的新經濟,沉迷在前者注定一世無運行,可惜散戶頗多未懂得理解當中的分別,以至經常買了一堆過氣周期股。金融則是上一代股民集體回憶的殘留,1999年開始金融業高速槓桿化,帶來幾年超級好景,但2008年起去槓桿化,加上全球利率向下,金融資產回報率愈來愈低,已無法重拾往昔光輝。至於細價股則是賭徒至愛,無可厚非,但在港股巿場之中,除了高技術製造業之外,已經難有第二個商業模式可以令中型公司登堂入室,升格成為基金股,值得作為長期組合成員的股票數目太少。   比較理想的安排,可參考自己在今年talk show排出的足球陣。重點在於後防及前鋒。以香港幾家做得較好的資產型公司先行穩住陣腳,以耐性換取回報,並減低整個組合波動。港股知識型公司騰訊控股(700)一股獨大,仍是爭取回報率主力。將大約一半注碼放在後防及前鋒後,中場部分可各適其適,喜歡信中國、金融抑或細價股也沒有太大所謂,風險已減一半。當然個人並不認同這三個方向,但人總是有自己的一套,要透過磨練才會改變。   除非閣下一心盡快賭出生天,否則不要再相信集中精力在少數股票的謬誤。沒有技術及時間,才需要系統去保障風險,應該加緊腳步,做基本功課,將股票持倉數目增加至十隻左右。(基金持有騰訊)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逢周一刊出

2016-08-29

很久未試過8月份進退失據的表現,始終很難長期處於最佳狀態。這個月日本股慘敗,美股整體要輸,無滙豐控股(005)又無中資金融股,騰訊控股(700)不夠多,唯獨是REITs幫補,長期持倉自然跑輸恒指。短炒方面更加是連番失手,進一步加深損失,唯一慶幸是錯到七彩,也不外乎幾個百分點,將來要收復失地不算太難。 目前市況最難地方是成交長期偏低,出現相當多飄上飄落走勢。升到這個水平,進一步大升固然不易,回落又有很多人想買,大趨勢不明顯。美元也是時強時弱,難以觸摸。短炒頻失利,最主要是經常有食唔食博突破,結果反轉頭要倒輸。大市高位震盪,卻妄想要食大茶飯,打法根本不吻合。 現時最佳策略是縮減注碼專心坐貨。眼前兩個市場憂慮包括美國加息及人民幣貶值,應不會有大影響,美國加息頂多是循序漸進,人民幣一年之間貶值約一成,地球還是照常運作,新興市場股市期間更加是勁爆。 長遠來看,股市資金依然充裕,可是市場如果要選擇輕微恐慌,也是相當合理。要捱過一個不會太大的調整,唯有是坐定定,而要坐得定,先決條件是注碼不可以太大,否則兩、三個巴仙的波動,就會十分緊張。 何況睇法是一旦出現調整,會是一個買貨機會。如果持倉太高,屆時的反應只有是死守甚至是斬倉,沒有加注的餘地。控制風險,代價永遠是犧牲回報,現時減倉,一旦向上突破,收穫當然會減少,但由於突破和調整是五五波,加上巿場交投太差,萬一要修正錯誤成本會較高,所以要保守一點。折衷辦法是買較遠期的期權當做是埋下伏兵,時間值消耗較細,即使輸掉無傷大雅,又保留了實力可以接貨。 短炒方面也要減注,每當處短期失利狀態,心理容忍程度一定會偏低,太快止蝕或者太快平倉,重複幾次之後,便去到無端端坐住一兩個衰盤唔肯斬的地步,因為之前斬來斬去,多數是有辣有唔辣,白忙一場,於是最終會在心理疲累之下索性賭一鋪。要走出惡性循環,避開心理陷阱,只有靠贏回信心,而要無壓力而冷靜地根據牌面賠率來行動,注碼不可以太大。直到手風轉順有信心之後,才可以駕馭較大的風險,這個過程絕對不能夠心急。(基金持有騰訊)  作者為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13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