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視台播放一齣新的醫療劇集,醫護人員的工作又再次成為熱話。這次受注目的並非劇情,而是當中的錯處,甚至被網民截圖轉載,認為與現實不符。將生活情節搬到電視,難免加入戲劇元素,豐富劇情,香港最常見就是以愛情作為劇集主線。外國不乏醫療題材的劇集,如美劇《House》(醫神)、日劇《Dr. X》(女醫神)、韓劇《黃金時刻》等,劇情取向與香港不盡相同。 幾年前看過一套日劇《Code Blue》(台譯:空中急診英雄),講述日本成立一隊空中救援隊伍,透過直升機將飛行醫生、護士送到災難現場拯救傷者,背景跟香港的飛行服務隊有點相似。劇中有四位實習醫生,性格各異,總未能好好相處。 其中一位實習男醫生膽小又愛面子,邊看邊讓人感到氣憤,有種「為何這種人也可以做醫生」的感覺。經過一段日子,學習面對不同的危急情況,膽小男也逐漸成長,劇集尾聲的高速公路的連環相撞意外,他更是主動要求派到現場拯救傷者,終於變得懂事、有擔當,也讓觀眾感動。那個高速公路意外現場,傷者滿布,一片凌亂,令人透不過氣。現實比戲劇更令人緊張及痛心,就像南丫海難一樣。 兩年前吳啟華主持的電視資訊節目《守護生命的故事》,也有這樣讓人緊張的真實場面。當中一個單元故事紀錄了急症室醫生的一更(九小時)工作,鏡頭跟著醫生走來走去,拍攝了許多一般病人難以見到的工作實況。醫生每天除了為傷風感冒的病人看診,還要救治由救護車送來的病人。一位病人持續抽筋超過30分鐘,失去知覺倒地,送到醫院時要送到搶救室急救。原來嚴重的抽筋有機會令呼吸困難,導致生命危險。現場已經很危急,但醫生想為病人注射藥物穩定情況時,卻難以找到病人手上的血管,最終要在小腿才找到血管注射,令人抹一額汗。這樣嚴重的個案一個接一個,即使節目只有30分鐘,但節奏卻緊湊得使觀眾喘不過氣。 不一定要著墨於錯綜複雜的感情線、爾虞我詐的利害關係,才令人看得肉緊,單單將醫療現場那份緊張感真實呈現,也能令人印象深刻、看得動容。 好書BOOKMARK 《生命邊緣的守護者── 急症醫護最前線》 作者:香港急症醫學會 出版:商務印書館 定價:$98 年中無休、人氣旺盛的急症室,看似是醫院裏普通人最容易接觸的一處,卻是爭分奪秒、危症繁多、最容易令病患誤解埋怨的場所。集合急症專科醫護人員,連同消防處、病人家屬等寫成的病榻故事,解拆醫學謬誤之餘,也感受每段溫暖人心的文字。 《急症室的福爾摩斯》 作者:鍾浩然 出版:商務印書館 定價:$78 在《守護生命的故事》節目中出現的鍾浩然醫生,在急症室這個奇案調查室,以豐富的全科醫學常識,加上敏銳的頭腦,細緻的觀察能力,判斷患者的謎樣病況,作出快速而適切的判斷。展示作為醫學偵探愛查根究柢的專業和熱血一面。 《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 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作者:宋睿祥 出版:天下雜誌 定價:$107 面對生命,我們全力以赴;對於人生的無常,何時該放手,卻需要智慧。世界上十個被遺忘國度之一的也門,自2009年開始,內戰不斷。本書以撰寫日記的手法,紀錄台灣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宋睿祥在也門亞塔行醫的45天。
電影《深夜食堂》的食店老闆娘,對從鄉下跑到東京的少女廚子阿滿,輕輕說了一句安慰話:「眼淚別掉進鍋子裡,否則味道就太鹹了。」遞上潔白手帕,轉身即走;人間五味,一語道破。 在此之前,阿滿匆忙離開老家,流落大城市街頭,先是遇見經營於小巷子內簡樸的深夜食堂,以及那裡和善的老闆。女孩點了些小菜和山芋飯。那幾客小菜是狼吞虎嚥地啃下了,其實她身無分文,趁機溜走了,獨剩熱騰騰的鍋飯。沒多久還是覺得愧疚,回去道歉,幸得老闆收留兼作替工。其後換到別處打工,與老闆臨別,女孩依然想喫那曾經遺落了的山芋飯──一道簡單充實但需花心機與功夫的菜式,於戲中成了美味的溫暖隱喻。電影確是拍得溫柔細緻的,幾個故事,由淡轉濃,雖說是時下的「療愈系」,倒沒有拖泥帶水的俗。 原創人安倍夜郎在《酒友,飯友》(新經典文化出版)裡,便描寫過山藥泥(山芋)料理:「小時候我不喜歡山藥、不肯吃,離開故鄉之後不知怎地突然非常喜歡吃了。」兒時恨透的食物,時日過去,頓成一道道回憶之菜餚,和轉化成筆下的動人故事。原創漫畫《深夜食堂》(新經典文化出版)近年受歡迎,至今已有十多輯,裡面提到的「回憶中的滋味」,大概如此。 如果味道真能承載記憶,談到仔細的吃,專注的喝,必會想起剛離去的王宣一。從《國宴與家宴》到《小酌之家》到《行走的美味》,她的人生步伐,彷彿皆由甜酸苦辣,串串而成。各國豐盛的佳餚美釀,又或大街小巷的古早味,以上種種,固然可作為獨到的食評,更是回首過去、追憶念舊的美好情懷。但畢竟「美食作家」之稱,尚嫌單薄。「或許春陽高地遠/原來福酒甕中香」,王宣一畢生以味覺為字,以溫度為句。書頁可嘗,她本來就是好作家。
早前網上流傳一篇名為「德式閱讀」的文章,講述德國人對閱讀的堅持和喜愛。德國的閱讀文化,讀書氛圍和讀書設施,實在讓我們汗顏。在信息爆炸的世代,我們著實地被炸得脫了軌,溝通模式變了,約會模式變了,甚至連育兒、教育的模式也變了。幸而,一群閱讀的守道者─老師、兒童心理學家、書店和出版社致力推廣閱讀風氣,提倡培養閱讀的習慣,向各界解說閱讀對兒童成長的好處,成功喚起父母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的決心。 的確,讓孩子閱讀不再那麼簡單,周遭的誘惑不斷分散孩子的專注力,使得父母需更有策略地培養孩子閱讀。許多教育家和兒童心理學家都把心得和秘訣放在網上或出書分享,然而,我們這些守在書店的人,仍然經常看到家長們在兒童書架前駐足,久久未能下手。為孩子選書,確實是一大難題。 0~3歲──愉快閱讀 適合0至3歲幼兒的圖書大致分兩類,一類主要協助寶寶認知,理解周遭的事物,不必有故事性──有給孩子認物、認字、認動作的,也有訓練他們數數目字,各式各樣,家長可按自己和寶寶的需要找相應的圖書。另一類則為有故事性的繪本,在幼兒階段,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是育兒非常重要的一環,建議選擇圍繞孩子的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繪本,例如刷牙、如廁或購物等簡單故事,讓孩子看得輕鬆開心的同時深入認識生活。 這時期的圖書選擇非常多,不妨先由一些經典開始著手,例如Eric Carle和Rod Campbell的著作。 4~8歲──開闊眼界 這時候的孩子開始上學,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也發展出不同的興趣,是讓他們獨自閱讀的時候,除了為孩子選書,家長也可嘗試讓孩子自己選書,適時給予建議。這時期的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新事物,是讓孩子接觸不同類型書種,開闊眼界的好時機,不同的故事題材如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童話故事,懸疑推理或人物傳記等,都是珍貴的閱讀經驗。 孩子雖然長大了,親子故事時間仍然非常重要,父母仍然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故事比較複雜的繪本與孩子伴讀。現在的兒童書專門店給家長們很多選擇,家長不妨先翻翻書,細細咀嚼當中的文字和圖畫,你不難會發現很多繪本都蘊含著美好的價值觀。 無論家長們的育兒策略如何,方法如何,選書必須以孩子的興趣為先,慢慢讓孩子明白閱讀樂趣,閱讀的種子自然能茁壯成長。 撰文:黃曉雅 (商務印書館)
家裡的跑步機差不多已用了4年,有時候在下雨或刮颱風的日子跑步,總覺得買得合宜。銷售跑步機公司的職員知道我仍有用跑步機,覺得我是少數,因為據他們的調查,一般消費者平均使用跑步機的時間不足一年半,然後它會變成家中的一件裝置藝術品。 通常,購買跑步機並不是因為跑步有趣,而是當開始職場生涯一段時間,發覺運動少了、身體差了的時候,自然會有需要做多一點運動的覺悟,而跑步往往是最容易做的個人運動。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都提到,剛成為專業小說家的他,需要健康的狀況應付寫小說的體力透支,因為跑步不需要特別的道具和裝備,就選擇了跑步,自始愛上了這項終身項目。 相比前美國奧運隊田徑選手Jeff Galloway,他很早就愛上跑步。當他還是13歲的一個小胖子時,被迫參加了學校的一個體能訓練課,他原本覺得,跑步應會對不常做運動的他帶來受傷,那麼他就可以名正言順退出集訓了,但他在過程中,覺得跑步後感覺超良好,而且精力充沛,又結識了很多新朋友,這種正面的感覺及積極想法,是他以前從未體驗過的。同樣地,他愛上了這個項目,一跑五十多年。 無論是村上春樹或是Jeff Galloway,都是因為一些偶遇或需要,而開始運動起來。問題是,為甚麼我們在香港要堅持一項運動是如此困難?有人會說因為生活太過繁忙,又或場地配套不足夠(其實跑步真的很容易進行,如果你不慣在街坊鄰居的目光下跑步,不妨購買一架跑步機試試)我覺得這些都是懶惰的藉口。反而是,我們未能好好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才是關鍵。 持續進行一項運動,例如長期跑步訓練,如Jeff Galloway在一次訪問所說,掌握流暢的節奏是關鍵。「如果你感覺不大好,但已安排了強度訓練,那麼嘗試調整一個合適你的步伐。當一個跑者掌握了節奏,通常很自然地感覺會越來越好,安多酚會開始發揮作用,當你投入了,就能有良好的訓練效果。」這項小秘訣其實就是強化長期訓練的原則──永不放棄。 正值新一年,很多朋友都在準備新年大計,其中「進行一項運動」通常榜上有名,「每星期行一次山」、「隔三天做Gym一次」,都是常見的清單項目。這些計劃在實行了不足兩個月後,很容易就與其他計劃一樣被拋諸腦後,萬試萬靈,原因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在充滿了太多功利比較,情況就如陳太個仔課後上七個補習班,我家明仔要上夠八個一樣,打亂了原有合適自己的生活節奏。 很多人初時為自己的運動大計目標訂得太高,看到別人到外地參加馬拉松很型,就決心在短時間內進行超強度的訓練,最終打亂了個人的節奏而放棄運動,甚是可惜。關於這點,我覺得村上春樹及Jeff Galloway都有一個很好的示範演繹。他們都知道自己會達到某一個體力頂點,之後就會慢慢衰退,不能再像以前跑得那麼厲害,因此村上開始選擇參與長跑,比較不講求爆炸性,而且也比較適合個人的性格;至於Jeff Galloway在1978年時,已知道自己永遠無法跑得像頭20年那樣快的事實,於是訂下新目標──不要過度受傷,並在他的著作中《跑步創傷治療手冊》中,他很驕傲地告訴讀者,過去三十多年,他真的做到了。 我不是專業的跑者及運動家,只是覺得自己確實需要做一點運動,因應自己的惰性與習慣,在跑步機上持續地跑了一段時間(當然還有進行其他運動的),雖然沒有往外地跑馬拉松或參加甚麼比賽的選手那麼型格,但至少是符合自己的生活節奏,而且從中也找到一些樂趣。我覺得坊間很多運動書都只是輔助(當然有看比沒看好),但最重要還是在自行設定的節奏上,一點一滴地持續進行就好了。 撰文:莫逸風 (商務印書館)
好久沒有看到那樣懾人的、具震撼力的電影了。三小時的《黃金時代》,從舊日東北的冷峻和狂雪,到戰時香港的紛亂和孤絕。蕭紅,和跟她走過,或長或短的生命之路的同伴,每個角色立體重現,間或冷不防直視鏡頭,面向觀眾如我們,訴說前因後續,彷彿替其複雜崎嶇的一生逐段補遺,提醒提醒著,細微末節,大家都值得記住。 蕭紅匆匆三十年,稍縱即逝。電影一幕幕生命軌跡匆匆而過,腦裡邊敲起《呼蘭河傳》其中一段:「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著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的一聲不響的就拉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著。」蕭紅下筆,總是帶點冷,而我情願將之理解為一種必要的距離感,她把人間一切不幸都有看在眼裡,並好好寫進文章內。重複又重複呢喃著「我家的院子很荒涼」,舊時代裡卑微人物的遭遇,院子的幾戶窮人家,養豬的、漏粉的、拉磨的,「他們不知道光明在那(哪)裡,可是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得到寒涼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來了悲哀。」又或是另一邊的孫子媳婦「雖然她的丈夫也打過她,但她說,那(哪)個男人不打女人呢?於是也心滿意足的並不以為那是缺陷了。」及後蕭紅逃出老家,輾轉與友們和情人們(包括蕭軍)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在呼吸自由空氣與面對實際生活之匱乏,兩端之間來回擺盪,由此她憶記兒時,旁觀過去與目前──也只有旁觀,她才可以懇懇切切地書寫,至少,給自己一條生路。 《黃金時代》演了蕭紅蕭軍兩人初見魯迅的一幕。喫茶後,告別前,魯迅把口袋裡的錢,紙幣和銅板都一併塞到蕭軍手裡,輕聲道「你們需要的」。柔軟的動人以外,更是無有可比的、巨大的感染力量,無法不讓我們潸然淚下。想起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就曾寫:「夜已深了,並且落了雨,心裡十分著急,幾次站起來想要走,但是魯迅先生和許先生一再說再坐一下:『十二點以前終歸有車子可搭的。』所以一直坐到將近十二點,才穿起雨衣來,打開客廳外邊的響著的鐵門,魯迅先生非要送到鐵門外不可。我想為甚麼他一定要送呢?對於這樣年輕的客人,這樣的送是應該的嗎?」是一代文人之間的契合,前輩後輩之間的關懷和情誼。 《商市街》裡有一篇《家庭教師》,幾乎大部分文字都在電影裡出現,變成流麗的對白,是相當深刻的一幕。二蕭(文章以朗華稱呼蕭軍)去吃飯,在人來人往的小飯館裡,捉襟見肘的日子,與其憂憂愁愁,下個決心,何不吃喝個痛快,小菜、豬頭肉、肉丸帶湯、燒酒,統統都點了,文章裡頭寫:「『吃飽沒有?』他問。『飽了。』我答。經過街口賣零食的小亭子,我買了兩紙包糖,我一塊,他一塊,一面上樓,一面吮著糖的滋味。」相濡以抹的日子,滿有作家的浪漫。一呼一吸,冷空氣隨同情感顯然是凝固的,在那條商市街上。 遠在呼蘭的迴聲,至今還有。生生世世,如同臨近生命之終,蕭紅來到香港亂世,默然寫著:「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甚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裡了。」 圖:《黃金時代》劇照
聽說不少觀眾帶著幾分猶豫,擔心進場後看到的,又是一套陳腔濫調的催淚青春片,毫無半分期待。可不得不說,《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倒是比想像中討喜得多。從對白、場景設置、到選角總算恰到好處。男女主角各身患絕症,癌症惡化或復發,所帶來之恐懼和忙亂,分秒纏身。同病相憐的人有幸遇上,便是另一個人生故事,不必幕幕哭得死去活來,也無需句句重複讓人煩厭的、老掉牙的、所謂「正能量」的勉勵說話。兩人正值十多歲的大好年華,不論是他還是她,誰先走,誰隨後再來,死亡命運往往難以逆轉,但仍然活潑地過日子,瀟灑青春,輕狂歲月,留下至美至善的寄願。於是本來哀傷至極的結束語,頃刻間變成永恒的美麗篇章,抬頭看到的滿天星宿如是,當下一刻的純美情感,亦如是。 電影由小說改編而來。原著 The Fault in Our Stars (中譯與戲名同)讓作者 John Green 的寫作事業更上一層樓。英美出版界現時努力打造及拓展兒童書板塊,拾級而上,就在稚氣與長成之間,針對青少年的書本當然有一條不難拆解的方程式。過去多年,青少年小說(Young Adult Fiction)在銷售上一直牽頭領先,其中多是奇幻情節,又或是擁有超自然力量而展開不平凡遭遇的故事最受歡迎(我們都記得有一段時間,許多同類型的小說封面設計,都依某種模式:暗黑背景,置中一件主題實物,滿有《暮光之城》的影子)。 想像的多變國度固然動魄驚心,如今另一批作者群風格一轉,他們勾勒青少年躍動的心,成長生活的困惑,溫柔細緻,實實切切一步一腳印,有流暢的文筆,亦有清新可喜的編排。多個調查發現,購買青少年讀物的讀者群,成年人其實佔多數。「新成年小說」或「後青春期小說」(New Adult Fiction)之說法,正是開宗明義,把剛剛踏足社會的成年人視為重點讀者群。 邁向自立之路,一切誤以為只屬成年人的煩惱,如戀愛,如金錢,如生離死別,統統狠狠襲來,腳下是一道年歲邊界,我們毅然勇敢跨過,同時眷戀昔日青澀;開步走遠,又不忘回頭揮手道別。而這,大抵便是青少年小說的文字魔法。 撰文:劉美兒(商務印書館)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一切由「記憶」的討論開始。女孩罹患末期癌症,只想臨終時孑然一身,不讓家人牽掛。男孩則剛好相反,重病使他失去一條腿,但仍堅持好好活著,希望身邊的人,回憶裡永遠有他。他們遇上,相濡以沫,在僅餘的日子,一起重新理解生命的意義。
捷克的布拉格,處處都是卡夫卡。從他出生之地,待過的學校,常光顧的、與文人常聚沙龍的咖啡店,長住或短宿、在裡面伏案寫作的舊居,及至後建的博物館,都銘刻了他的臉容。如今這個漂亮的古城,都擠滿來自各地的遊客了,你大抵不習慣,但不要緊。如果在熱鬧的大街小巷,難以投入去感受當年書寫的人,他的靈魂,必然遊走於文字之間。 德勒茲和瓜達里兩位哲學家,早早討論過卡夫卡與「少數文學」的關係。卡夫卡作為猶太裔的小說創作者,以德語寫作,同時又混雜意第緒語和捷克語,語言的流動,脫離疆域的固有狀態;同時又把戲劇性的元素滲透於小說內,屬社會現實,也屬個人的反照,時而詭異荒誕,時而孤絕疏離。 讀卡夫卡從來不輕鬆自在。意思不只限於在存在主義的表達手法下,所摻雜的哲學邏輯,以及模糊無界的故事時空。他筆下勾繪的處境與複雜情緒,似是有一種讓讀者無處可避的冷酷。《變形記》裡的推銷員,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巨型甲蟲,在窄小的房間裡,自己的反覆思考,家人和公司主管的反應,統統產生了一股叫人喘不過氣的氛圍。《審判》中的K,早上突然給告知自己已被拘捕,所定之罪,從未說清。審判過程漫長而缺乏正當性,段段思辯也無法改變已注定的罪名。讀著《城堡》,足可想像迷陣一樣的神秘地,主角用盡所有方法,都無法接近城堡的核心;繞著官僚體制而行,他只能被動地,於這個黑暗世界受折磨至死。 卡夫卡生於 1883 年。他早逝,1924年,剛過四十之齡便鬱然過世。上班工作向來是他的負擔,幾段(甚已達談婚論嫁的階段)愛情總是使他感到糾纏和搖擺不定。他畢生彷彿都在不安與沉重的壓力下度過。「無論甚麼人,你在活著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用一隻手擋開點籠罩著你的命運的絕望,但同時,你可以用另一隻手草草記下你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因為你和別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總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經死了,但你卻是真正的獲救者。」卡夫卡曾在日記裡寫道。作家身後,至今遙遙九十載。生命的結束,倒是他的作品為人熟知的起始,且愈讀愈熾熱。以孤獨造就情節,以獨處書寫句子。從前的他無法逃開生活及內在矛盾的困窘,今天的我們,亦是。 《城堡》 作者︰法蘭茲‧卡夫卡 譯者:姬健梅 出版社︰漫步出版 卡夫卡生前叮囑友人布羅德,於他死後把其作品全部銷毀。好友顯然沒有跟從,並把稿子陸續編輯出版。卡夫卡創作《城堡》時,不論身心,狀況亦欠佳,痛苦之間毅然決定執筆書寫長篇小說。《城堡》一直存有不同的譯本,這版本的特色在於由德文原始手稿翻譯,輔以作品集的校勘。此外,布羅德曾刪除及修改過的段落,加上未完成的殘章,亦於此書完整呈現。
張藝謀執導的《歸來》近日上映,討論熱鬧,有人感慨,我們眼中的中國第五代名導演似乎無以為繼,或不能回復當年勇,或掉頭走回老路;亦有人欣喜,鞏俐和陳 道明的演出,是溫柔的、動人的,導演在幾部商業大片 後回歸樸素的電影叙事,足以叫人懷念。影評以外,劇本的創作,同時引起另一個關於文字與影像之間的討論:電影改編自嚴歌苓的《陸犯焉識》,情節發展骨幹圈在 小說最後幾十頁,似在迴避前段的文革及勞改的政治 畫面。原創者倒是公開讚好,大時代的描寫,以情打底,稱亦屬美事。 當中的好壞,各持理由,也互有保留。但由此,我們確進入「小說如何被改編」、「小說能不能被改編」或「過程中到底甚麼被改編」多個永恒的、不適宜三言兩語就完成討論的命題。文字是原始的閱讀享受與細酌,電影是黑暗裡的光與樂,穿透出來的愉快與震撼,互涉之間,高手必能把兩種主要媒介的轉換,處理得宜。「電影小說」(Movie Tie-in)這個類別,近年支撐了書市很重要的份額。映畫帶動,演員風靡全球,當中的商業邏輯自不難懂。反倒有時覺得「電影小說」這個普遍稱呼其實有點弔詭(「電影原著小說」也許較貼切),繞一圈,又讓我們回到文字本身。 村上春樹的作品,老被說成不可被改編、難以被改編,市川準挑戰過,電影《東尼瀧谷》是收在《萊辛頓的幽靈》的短篇,後來陳英雄的《挪威的森林》,鋒頭更大。《色,戒》裡,張愛玲寫出隱密無形、但強大到不可抵住的恐懼和心慌;看李安的電影,刺透觀眾心靈的,正正是這種本質。我們亦記得一些小故事:譬如說米蘭‧昆德拉,據報自《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被帶到大銀幕後,小說家認為作品裡的重要元素缺席了,自此不願意接受任何形式的改編;還想起剛去世的馬奎斯,他曾參與自己幾部作品的編劇工作,經典名著《百年孤寂》卻一直沒有被搬演,因他曾斷定,只有黑澤明,才有足夠功力駕馭整個故事結構。 也許忠於原著的讀者常常為此卻步(你大抵亦嫌棄過把原著改到支離破碎的片子),然而改編電影終究不乏上乘佳作。兩套藝術語言,本來無分高低,好的作品,皆值得我們重視,以及珍惜。 《文學改編電影》 作者︰李歐梵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 「真正的文學經典──也就是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再三被各年代的讀者閱讀,並且到學者評論、或被選為教材的作品──然而當文學被改編影片,成效又如何?」李歐梵教授有一個很明確的目的:透過電影重新認識文學。文字經電影語言呈現或再現,受眾會接收得到甚麼樣的創作。中外經典,頭上不免有光環,當字裡行間的情節,以定格處理,投射出來的,大抵是不一樣的深度。既是影迷,又是學貫中西的研究者,李歐梵的立論與分析,定能拋磚引玉,讓我們在兩種藝術形式之上,尋覓下去。
書店人開書店締造心中的烏托邦,履行文化沙龍之職,讓讀者和好書「邂逅」,引領我們一同步向光明。而有實體質感的書,富個性的書封設計,那種書紙和油墨的味道,承載著另一種美好。對於讀者而言,書店是一個啟蒙的地方,幫助我們從閱讀中找到自己。結合人文與讀者的精神,在每間書店獨特的氛圍下,面對時代,呈現每個城市不同的文化風景與品位,散發迷人的魅力和活潑的朝氣。 書店,為讀者呈獻人文薈萃的文化盛宴 《書店時光Ⅱ》中引題「茫茫書海,我們註定該與哪一本書相遇呢?」,書店的使命是把優良的作品傳遞到讀者手上。為此,精心挑選書種,成了一種專業;創新陳列主題,成了一種藝術。你會慢慢察覺並體會到,逛書店猶如赴會一場文化盛宴,大廚按著時節與氣氛,嚴選各種上等食材來烹調,他/她更加充滿心思,為食慾不振的食客預備了一道提起胃口的前菜,亦為識飲識食的老饕加添一些為味蕾帶來驚喜的調味,書本幻化成一頓頓可口的佳餚,讓不同品味、不同胃口的讀者大快朵頤,盡享文化滋味。在愜意的閱讀環境中,在與親切優秀的店員對話中,讓讀者尋到寶物。 有些書店更已超越了「紙」上的交流,演化成文藝界的聚腳地。在琳瑯滿目的書海中,騰出一處文化空間,以文化藝術活動、新書發布會、講座、工作坊、咖啡店等形式呈現,作文化深度行,讓靈魂之間交流智慧、視角與品味,以增裨益,共冶一爐,烹調出充滿未知性的fusion菜,出爐成品令人期待!筆者特別珍惜此種人與人之間微妙的「偶遇」:一群素未謀面的讀者,因緣際會,由一本「我們也看過的書」而引發的交流空間,讓人感受到書的真實溫度和魅力。分享精神價值,是一個發展成熟的城市自然孕育出來的文化生態,勾勒出社會的性格與精神。 面對時代,書給我們睿智 書,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增添生活力量,刺激想像力,引發興趣,燃點心中的激情與夢想。在熙來攘往、醉生夢死、風起雲湧的城市中,我們選擇閱讀,靜靜地讓文字餵養心靈,站在巨人的肩頭上承傳智慧,看得更遠。閱讀不同的書,不斷發現自己更多。但願我們不用慨歎書到用時方恨少,又或當醒悟人生某些情節、遇過的某些難關,才發現錯過了那個能讓我們會心微笑的「邂逅」。 在繁花盛開的春日,書香撲鼻的書店,與剛奏起孟德爾遜(Mendelssohn)的名曲《春之歌》(Spring Song)交織出對新一年的盼望。 一年之計在於春,何不走進書店逛逛,來一個自製的「偶遇」,嘗一道清新的菜餚,給自己一個煥然一新的機會? (由即日起至3月2日,商務印書館全線門市舉行春季大減價,亦舉行多場精彩的文化活動。讓春曉,始於悅讀。) 撰文:吳天韻(商務印書館) 《書店時光Ⅱ──感受知識的氣息,探索人文薈萃的夢想殿堂》 書店,是當地文化的縮影。每逢到外地旅行,總愛到當地的書店逛逛,體驗當地的文化氣息。作者清水玲奈繼《書店時光》後,再度作化身「書店文化領航員」,走訪世界各國探訪風格迥異的34間書店。除了繼續發掘歐洲各具特色書店,今次作者更搜羅亞洲及南美深受讀者喜愛的知名書店。乘著文字跟作者遨遊各地,進入書店的多彩多姿世界,讓我們感受到原來在地球的另一方,無論是獨立書店或大型連鎖店,座落於小城鎮或大都市,只要書店人秉持著一顆愛書的熱心,都可以讓書店釋放出其獨特且懾人的魅力,吸引本地讀者以至觀光客前來拜訪,一同邁向精彩的閱讀旅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