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耀廷發起雷動計劃,打算在立法會選舉組織五區各1萬名「聰明」選民作策略投票,在投票日最後數小時按民調結果,將選票集中投給最可能勝出非建制候選人。民主選舉應按選民意願投票,策略投票僅是權宜,如戴耀廷接受權宜之計,又何必發起佔中?且今屆民調誤差大,參選名單多,最後一席之爭僅一個百分點之別,雷動既違民主精神,也隨時會救錯人。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林鄭日前表示,不認同《基本法》所有條文,以第107條要求公共財政量入為出為例,指儲備應可動用,不必與經濟增長相適應。 當年訂基本法,港英財政連年收支平衡,盈餘不足,中央政府當然不想要補貼港府運作。 如今天朝財力雄厚,如港府奉行「有錢使晒,無錢舉債,還錢下屆」西方政府理財哲學,他朝要天朝打救,這就真的是一國兩制不保,香港淪為中國次等城市。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昨日參與一個關於街市政策的論壇,就墟市政策及領展(823)回購,大家各陳觀點,氣氛溫和,火花欠奉。 但墟市在高度密集的香港談何容易,如何上落貨,會否引起交通問題;如何存貨,會否引起火警;如何管理,會否引來黑勢力。 墟市並不是嘉年華,有問題時,區議員又會反過來反對。 當街市內有冷氣提供,收錢用八達通付款,怎能簡化為誰吸誰的血?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朋友傳來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友活動,拖男帶女回校園宿舍度宿,父母可向子女訴說年輕逸事,更可漫談久違的新亞精神。 該書院合併成中大前,由錢穆、唐君毅等新儒家學者逃避赤化來港創辦,「手空空,無一物」,新亞校歌訴說「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的辦學困境。 當下有年輕人諷「大中華膠」,主張香港割裂於中國,連文化傳承也否定,新亞賢哲的經歷可會有所啟示?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英國脫歐公投後,各國貨幣匯價波動,黃金和白銀價格升,引發新一輪貨幣信心危機。 港幣以聯繫匯率與美元掛鈎,但將貨幣政策外判給美國聯儲局,美國行量化寬鬆超低息政策,香港經濟直接受影響,樓價高企,退休人士積蓄貶值。以港府財政儲備而言,實可率先將港幣與實物黃金和白銀掛鈎,加上自由港低稅制,港府可將貨幣政策解放,讓經濟自然調節幣值。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政府諮詢工時須否以「大框」還是「細框」規管,僅須於合約訂明工作時數還是仔細就各行業定加班薪金或上限等。無論何種形式將增勞動力成本,愈勞力密集行業愈受影響。工業不可能再現香江,連現在勞力崗位也加速以科技替代,快餐店點餐以平板電腦,洗碗工被機器取代,愈基層的打工仔愈受傷害。過去幾年香港經濟尚算穩健,倘經濟逆流,工時規管將成雪上加霜。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筆者上星期出席工時規管的諮詢會,可惜勞方團體杯葛而未有參與,整晚出席者都表達工時規管後的擔憂。 查實無論工時以何種形式規管,都會增加老闆的薪金開支,後果有3個,一是老闆減少請人,工作外判他國,或更多自僱形式合作;二是老闆將工時規管後的增加成本在原有薪酬待遇中扣回,即減薪金津貼等等;三是將成本轉嫁消費者。 勞工密集的餐飲業尤甚,奶茶愈來愈貴,飲紅酒的高官影響不大,窮人連上茶餐廳的次數也要減少。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特首在獨家專訪批評領展(823)高層花紅與租金收入掛鈎,領展即澄清無此事,且怕「傷害已造成」,特首慣例不說「對不起」。未來政治圍繞特首選舉,領展對特首1,200人選委影響力是零,難怪各路人馬跑馬仔都先抽領展水。食環和房署管的街市租金平,但有的沒冷氣或電梯,莫說八達通收費,貨品售價真和領展街市差天共地?納稅人肯定補貼億計開支予房署和食環。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小時候在大陸火車,車廂內會展示些血肉模糊的鐵路意外大特寫,用意警示乘客不應帶危險品上車。 如今港府提出建議,將香煙包裝的警示相片面積擴大至85%,猶如將煙包全部由恐怖相片所覆蓋,其理據也只是「以嚇治民」。 不過,這種方法會有效嗎?過往情況顯示,警示面積經擴大多次,煙民數目有明顯減少嗎? 泰國也實行全警示後,也未見消滅煙民數目。 凡事若果「靠嚇」,不過是讓官僚交了功課,不問實效。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經過半年,退休保障諮詢明天結束。107動力委託港大民意調查中心訪問市民,調查發現支持「不論貧富」和「設審查」兩個方向市民參半,與早前港台的民調相若。 而支持「不論貧富」的人少於支持以強積金供款一半撥作公家「養老金」,反映當討論融資細節時,大家都會「轉軚」。 六成人不相信政府只會加利得稅去應付「養老金」,原來半年以來,民間提出「養老金」也經不起考驗,暫時無一個方案,可避免「爆煲」,而可人人有錢收。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有學者提出「全民養老金」,不論貧富派3,500元都不「爆煲」,但無考慮引發內地長者大量來港。過去5年,每年有逾500名65歲或以上及逾2,000名55歲至64歲內地人士來港定居。如長者人人每月有錢收,單程證批核透明度低又不容港人過問,到時內地長者湧港再回內地住,香港納稅人變成提款機。 107動力委託港大民調中心研究港人對「養老金」意見,結果明日公布,看看香港人對爆煲的看法。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據最新公布選民年齡,逾50歲選民近200萬人,超過總選民一半。其中66至70歲選民更較上屆大增逾六成。以去年區選例子,逾40歲選民佔總投票人數逾七成,18至40歲選民只佔兩成多。這顯示一為長者選民與人口老化同增甚至更快,二為年長選民更積極投票而增加選舉影響力。有學者提出養老金,不論貧富即時月派3,500元給長者,在巨大政治壓力下,金額又怎會不提升?那爆煲之時,年輕人怎撐下去?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社聯發表報告,副學位畢業生工作十年收入僅萬多元,稱未能助他們向上流動。從首天推副學位,家長和青年人應認知大學收18%適齡學生加放洋留學,剩下的學生無論入讀甚麼課程要再上流,必要以良好工作學習態度,專注本身優勢興趣,再加際遇和運氣,文憑早就不是保證。香港仍有弱勢社群等待社聯關心,不必將副學位生定義為失敗者,應建議他們按各自狀況判斷進修還是就業創業。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強積金爆煲,去年打工仔人均蝕萬八,保本基金被行政費吃掉有蝕無賺,比存定期更慘,甚至放月餅罐更安全。但有學者提出全民養老金方案,打算共產強積金,連首富也月派三千五,資金來源之一是將強積金一半供款轉「大鑊飯」。強迫金如何不濟也屬個人資產,倘供款「國有化」,如不夠錢派可否連積金存款也「與眾同樂」?年輕打工仔老來更無保障,這究竟是全民養老還是行騙全民?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無綫節目《新聞透視》最近製作關於機械人在工業的角色,有港資大陸工廠以機械臂取代勞工密集的工人崗位,成本減少,生產效率反增一倍。 有些人以為愈增加多所謂保障勞工的政策,工人的福利會增加,但他們完全忽視無論在哪個國家,聘請僱員的成本愈增,愈會以科技和機器取代人力。 香港實施最低工資後,大型連鎖快餐店設置點餐機應對,洗碗工人也被洗碗工場機器取代。香港又討論訂立最高工時,那只不過會進一步促使工作崗位被蒸發。 作者為107動力召集人及大專通識講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