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黃秋生榮獲今屆大台視帝,著實喜出望外。他憑操著一口上海腔的角色獲獎,縱使演繹方法未必人人認同,然而,能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並引起廣泛談論則是毋庸置疑。私下分享獲獎感受,縱使得獎經驗豐富,但到要宣布一刻,仍然擺脫不了那點患得患失的忐忑心情,伴以手心微微出汗和忽爾冒起的緊張。秋生的得獎謝辭可算是接近全即興,憑幾個近期在腦海中迴繞的念頭延伸發展,戲好的人多有不俗的演說技巧,相信不少人上星期都有份見證,最佳男主角頒發一刻,有份造就35點的高收視。 連同這視帝獎項在內,大師兄是第15次獲得男演員獎,最早一次是約二十年前,憑《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同屆,劉青雲憑《新不了情》亦獲提名,這片當年票房成績彪炳,首輪上畫票房超過三千萬元,那時候同行都視青雲為大熱門。我當年在金像獎辦事,十分了解其選舉制度,第一輪是由所有金像獎選民(當年已超過1,000人登記)和包括不同文化範疇的專業評審選出提名名單,第二輪則由專業評審團和10個電影屬會會員選出得獎名單。金像獎選舉制度嚴謹,能夠得獎證明獲得業界、影評及文化界專業人士的認同。當年秋生上台從梅豔芳和張曼玉手上領影帝獎項的一幕,仍然記憶猶新。 對劇界來說,獎項亦有著不容忽視的催化作用。很多新晉從業者,憑獎項漸被同行及觀眾留意,對其演藝生涯或多或少產生一點助力。香港戲劇協會舉辦舞台劇獎多年,最近修訂了選舉制度,提高了評審標準和完整化了參選規則。他們早前為是次修訂多度徵詢同業意見,望能排除一向予人「小圈子」的印象,亦希望提高獎項的公平及認受性,用意良好,值得鼓勵。 個人不太了解電視獎項的選舉方法,但新聞報道讓我知道,這獎項充滿變數且「競爭」激烈,大師兄能獲取有票在手的人士認同,亦是極不容易。為大師兄的演技在舞台、電影和電視界均得到高度肯定、成為本地演藝界男主角獎的「三元及弟」第一人而感高興!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www.TheatreProducerJoyce.com
近日劇壇再次鬧起「拖糧」風波, 幸好事件沒有滾大,很快便平息了。對個別事件不作評論,然而,自從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畢業至今,多次見證「拖糧慘劇」,歸納來說主要可分為兩大常見情況: 1. 對好些多產的劇團來說,手頭現金不充足,往往需要動用上一次演出的資金作下個演出的啟動或發展費,於是不夠資金出尾期。 2. 有些「機會主義」劇團,專辦有噱頭的大型演出,表面包裝得何等風光亮麗,實際卻是整個團隊不夠專業、執行力不足,導致票房失利、製作賠本,因此需要延期出尾期,甚至要求減薪。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www.TheatreProducerJoyce.com
不經不覺,監製班已到最後兩堂。6堂的短期課程,除了第1堂簡述中、西戲劇史和本地劇壇生態外,其他課程內容均傾向實務,包括探討市場營銷的各樣考慮等。在課程計劃中,第5堂會和學員分享尋找合作單位和贊助商的需知和重點。已準備好的PowerPoint,關於「贊助」這課題,本來寫了「預計最少半年時間開始聯絡才見成效」,惟近日的經驗讓我不得不改寫這個部分。 話說《狂揪夫妻》 中一名職業為律師的角色Alan,因無時無刻用手機談公事而忽略了妻子Anna,最後Anna終忍不住將他新買回來的手機掉進盛滿水的花瓶中,Alan「頓失所依」,遂像孩子般在地上撒野。8月重演時,SM team買來了兩部「壞機」做道具,為能配合角色的專業身份而選擇了Blackberry品牌,然而型號是早好幾代的BB Curve,幸好導演並沒有特別考究電話型號和劇中時代背景的關係。 劇團保留了首演的布景和道具,方便重演時用,宣傳片導演Chris構思重演promo以強調每個角色的外部特色為主題,在道具倉中找了幾件hand props拍攝用。最後,Michael(黃秋生)在片中抽大雪茄,Veronica(蘇玉華)看書、Anna(甄詠蓓)把玩包包中的化妝品,而Alan(潘燦良)則是為他的手機換電,用的當然就是首演時用的BB Curve。近日因緣際會認識了Blackberry的市場推廣負責人,二度狂揪的宣傳期亦正好,是對方推廣首部Android BB智能手機PRIV的推廣時期,遂提出贊助邀請。由於時間實在太對,大家一拍即合,在不到一個下午的時間擬好及落實整個合作方案,前後只不過4天。一切及時,Blackberry成為二度狂揪的指定手機品牌,在11月下旬舉行的記者會上,更安排了贈送新機給4位演員的儀式,宣傳片片尾亦趕及加入新贊助商標才「出街」;當然,演出時Alan亦會換上這最新型號手機,到時,被太太掉落到水中的慘痛將更夠說服力。是次和這品牌的合作, 可說是天衣無縫!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www.TheatreProducerJoyce.com
第二屆神戲劇場監製實務研習班已於本月初開班,在完全了解所有學員的背景和期望後,我特別為這班重新編排每堂內容。這班學員的程度頗高,包括在業界富相當資歷的從業員、在大專教授媒體創作的講師,更有正在大學主修文化課程的學生,即使沒有劇場背景的也擁有律師、建築師等專業學歷。於是,在編排課堂內容時,我省卻了好些太入門的題目;然而,無論面對任何程度的學生,我總會保留一個題目,就是「戲劇的源流、本質和意義」。「不知古,焉知今」,認真從事劇場工作的,不得不首先好好了解戲劇的廣博根源。 戲劇的發展源流,西方萌芽於古希臘酒神節的戲劇比賽、東方則源於祭祀和慶典活動。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政府在葡萄豐收、新酒開壇的季節為了促進通商貿易舉行酒神節,在期間舉行戲劇競賽活動。活動性質簡單來說是商業活動,好比現代的展銷會(Trade Fair),目的是為賣酒,為增強吸引力,於是舉辦當時有相當捧場客的戲劇比賽。套用現在劇場人多感抗拒的說法──「娛樂性高」,當時對這詞的解讀和現代不盡相同。現在的人往往將此說法和粗製濫造、低級趣味和內容空洞相掛鈎。古希臘流傳至今的劇本,包括三大希臘悲劇詩人的作品,當中包括講述了「盜火人」普羅米修斯從天界為人類帶來光明與溫暖、甘願受宙斯懲罰的故事──《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還有劇名字面已含「不妥協、不屈服」意思的《安蒂岡妮》,一個為埋葬哥哥的屍體而違抗當權者命令的故事。 我相信這些能在酒神節中嶄露頭角、從古希臘流傳能今的劇本,對當時的民眾來說具相當的吸引力,換句話說是擁有一定市場和被視為有高娛樂性,然而,無人能否定其藝術性和內涵。當今劇場人,不妨以此作基礎,思考市場、娛樂和藝術的關係,是此消彼長還是相輔相成?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www.TheatreProducerJoyce.com
從來相信這一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優良的生產工具,對提高工作效率和質素的確能起關鍵作用,作為藝術行政從業員,要處理繁瑣的實務工作,亦要不斷閱覽文件、新的劇場及市場資訊,需要配置便利和實用的軟、硬體工具,才可令工作得心應手。在此推薦兩大至愛項目,希望能幫助大家工作更順利。 資料搜集必備軟件──Evernote 此軟件供免費下載,幾乎支援所有市面上的通用硬體,可應用於MAC和PC桌面電腦,運行Apple IOS、Android、Windows的平板電腦和包括Blackberry在內的所有手機。申請免費帳戶,可每月上載60M圖文資訊,存量不限。最強之處是,設有不同網頁瀏覽器插件,在瀏覽器下載及安裝extensions後,會出現一個小象頭按鈕,在瀏覽網頁時按下按鈕,該網頁的圖文資料便會下載及存於你的個人帳戶中。就算該網頁日後被移走、網頁連結失效,一經存放在Evernote後,資料亦不會流失,而且輸入關鍵字便能快速尋回;還有,於不同平台用同一帳戶可以即時同步,簡單而言,你可於所有電子裝置同步和瀏覽所有存起的圖文資料。 電子郵件處理恩物──黑莓手機 工作上常靠電郵溝通的朋友,都經常要在大量收發電郵中找尋資料,即使可設定read by thread模式來整合同一標題電郵,但要找回發出電郵,則需要另外到sent或 sent messages folder中,頗為費時失事。黑莓手機的電郵閱覽系統,可以將收發電郵歸納在同一串連,而且能於同一覽表中以時間序列出。當我新發了一個電郵,它便會排在覽表中的最前,有人回覆便會在同一電郵串中顯示,沒人回覆的電郵亦能繼續獨立清楚顯示。這功能可幫我有效監察電郵的進出情況,留意到發出電郵有多久未有回覆,如屬重要事務的,則要重發或電話跟進。 黑莓手機一直用自家開發的OS,專用Apps類型和數量有限,即使可通過隨機的Amazon Appstore下載Android 軟件,包容性卻不高,且時常出現撞Apps情況。今秋,黑莓粉絲終於「望穿秋水」,Android 版的黑莓 BlackBerry PRIV已經面世,歐美地區的訂單上星期五已出貨,香港則正進行預訂。我對此機如此讚賞,當然沒有不訂的道理,展望本文刊登時,新機已經到手。到時,只要隨身帶手機和iPad,便可盡享BlackBerry、Apple IOS和Android 的優勢,想起也興奮!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www.TheatreProducerJoyce.com
在宣布開辦「第二屆監製班」後,不久便在面書收到好幾個私訊,對話起來,話題不全是關於課程的問題,更多是談工作及個人發展的抉擇和困難。想分享其中一個故事。 擁有副學士學位的小陳,畢業後在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場推廣部,找到份行政助理的工作,薪酬待遇不錯,而且公司十分穩定,他極之滿意這個工作機會。他首先被指派做filing(檔案管理),部門完成一項推廣計劃後所有來往文件、宣材、合約和帳單副本等都要小陳處理,需按類型和依日期次序釘孔後放進硬紙皮文件匣內,最後放在用滾輪移動的大型鐵櫃中。小陳非常認真和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屢次得到上司讚許,他心想,看情況推測自己將會很快升職。3年過去,小陳仍是主力做filing的工作,雖然管理的範圍擴張了,由一格鐵架延伸到3排大櫃,但工作性質和職位沒變,漸漸知道,同部門要有人離開才有空缺晉升,而這裡的同事都比較長情。那位有學士學位的同事當了主任級8年,升上一級至助理經理仍遙遙無期。小陳開始對工作失去希望,每天沒精打采的上班下班,只為糊口;快30歲,彷彿預言了這一生也要過著刻板生活。 小陳任職的公司近年開始贊助文化及藝術活動,一天,上級塞了一張話劇門票給他,說要找人陪,為的是要去為出席首演的部門主管拍照。為了不得失上級,小陳首次進劇場看話劇,演出反沒讓他留下特別印象,但那演出場刊就真是不得了,內裡幾個關於表演和編劇的短期課程廣告,深深吸引著小陳的眼球。他一口報了兩個課程,從此便愛上劇場這地方,之後更為幾個小型演出做後台義工,更心生從事劇場工作維生的想法。 雖然他明知收入會比從前少很多,但工作充滿挑戰性且富意義、群體合作的工作環境亦令人愉快,不過,以他的情況,演和創作的崗位都不太適合,又投資不起時間考演藝學院學舞台監督,當在面書看到監製班的招生資料時,便PM我問問題,我回答了大部分,除了這條:「讀完難唔難搵工啊?」 。 至截稿時,仍未知小陳會否報讀監製班,視乎他是否想給自己多一個機會。我信緣,有心人定會走在一起!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www.TheatreProducerJoyce.com
身為「演藝人」, 近日最熱門話題非「藍地氈」事件莫屬。話說前星期周末,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將灣仔校園內1至3樓的地氈,由開校一直沿用的淺紫綠相間顏色換成深藍色,就像My Melody的耳朵不再粉紅,麥當記商標的M字淺黃色被換走,怎轉也令人不能接受;演藝師生、校友看了30年的地氈,顏色忽然變了,「變天」大件事,「變地」一樣也! 學生、校友反應尤其強烈,要求校方將那3層的地氈換回原色之聲不絕於耳,各院學生會更發動全體就題目進行投票,校友也紛紛在社交平台分享和那幅地氈的當年情。總而言之,事情已伸延至社會輿論層面,已在傳媒監察的視覺範圍內。 校方也不得不嚴陣以待,「急忙」將原本訂於今日舉行的校舍擴展報告會,提早於16日舉行;本來只安排學生出席的活動,也邀請校友和教職員出席,雖然不足2天通知,但仍有幾位有心校友出席。報告會原定全長1小時,最後20分鐘是問答時間;如只報告校舍擴展計劃,時間上也許綽綽有餘,但當中暗藏著「聲討藍地氈」議題,就真的極不足夠。報告會前段,大部分是技術部門管理層作擴展報告,有些發言者說多了、說長了,就被指有心拖遲問答時間,於是,有些怕沒機會發言的與會者,便相繼想搶腔表態,場面有點失控。 作為校友,關心的非單是換地氈一事,而是學校的管治質素。簡單如換地氈,管理層原來暗踩地雷而不知,以為是無關痛癢,卻觸動無數人神經,反映出決策者(們)考慮不夠周全,未夠了解這個地方的人和事,一葉知秋,他們在其他校政上的決策又會如何呢? 換個身分,作為近期每年平均租用歌劇院兩個月的「租客」而言,對劇院外3層的地氈換成深藍色,是不能認同的。原來的地氈,放甚麼顏色的擺設也覺順眼,而且,即使照片沒有演出海報入鏡,一看地氈便知拍攝地點是演藝,還有,換了深色,還要提嘉賓穿淺色衫褲,否則照片拍出來會「黐底」。日前和下個演出的平面設計師開會,已提到前台backdrop背景顏色需用深色,以求撞色,即是,功夫比從前做多了。 喜歡讓我心曠神怡的紫色薰衣草田,不是令人感到抑鬱的深藍色的海。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www.TheatreProducerJoyce.com
22場《狂揪夫妻》已圓滿落幕,是次演出票房理想,反應更是有口皆碑,製作方面也順利,我這個監製算是合格了。 作為一個舞台演出的監製,如無特別原因,我會每晚都在現場,直到演員和後台嘉賓們都走了,再和團隊手足夾夾翌日的工作清單後才離開。不少朋友感到奇怪,為何我每天都到場,也有非業界朋友在首演時恭喜我,終於可以舒一口氣,彷彿首演後,我便沒有事情要辦。也許,「監製」這銜頭太過漂亮,美得予人一種「脫俗」的感覺,也可能,這角色在其他表演藝術範疇有不同的「演繹」。然而,對本地劇團來說,尤其是獨立組織,管理辦事處和排練室、籌備演出的前期、製作行政、宣傳、票務及會計等繁瑣的藝術行政工作,極有可能是由2至3人包辦,身為劇團的行政主管或演出監製,沒有不捲起衣袖一起幹的道理。 那麼,劇團的行政工作到底有多繁複呢?用《狂揪夫妻》尾場來作例子,開場前安排了台前幕後及各有關主辦、贊助單位人員在台上拍大合照,完場後則需安排召開小型記者招待會,待觀眾離席後,媒體的採訪人員才可到台上。為了記招更有秩序,於是安排了司儀host the event(藉此機會在此感謝王耀祖Joe再次仗義幫忙);由於想向記者朋友提供前設角度,於是也準備了新聞稿,當中包含幾位演員的簡略感想、最後幾場前來看戲的嘉賓名單,以及劇團下個演出計劃的方向等。而台上的記招不能過長,以免影響拆台時間,行政部要跟進運回寫字樓的物料流程,然後再到慶功場地打點。就這樣,演出最後一天的工作,你可以想像到,當中有多少個步驟(而處理的先後次序是不能錯的),涉及多少個溝通點,當時間及人手無多時,最有效完成工作的方法便是「自己做」。 多年來一直希望能培育新人,曾遇過有心有力的年輕人,惟未懂處理壓力而適應不來;也見過些本身有點能力,但性格好逸惡勞,好玩、交際類的工作才願意做,其他任務總會選擇性地完成。藝術行政人才難求,基本條件是思想靈活、樂觀、勤奮、合群、處事獨立和自律,最重要是懂得自省和勇敢面對挫折。自問擁有以上條件,而又想嘗試藝術行政工作的,不妨電郵個人資料給我,說不定,有機會參與下個神戲劇場的舞台演出啊!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www.TheatreProducerJoyce.com
近日監製的舞台劇,剛公演了一個星期,在前台遇上不少久未見面的劇界朋友。大家見面的話題,十居其九是談健康。同輩的,會問是否有「三高」及如何去水腫,年輕的,往往會吐一輪長期付出、收入不成正比的苦水,結論都是大同小異,就是要每天早睡和多做運動。早睡是指晚上11時就寢熟睡,讓肝膽回血、濾掉有毒的血,若能保持這習慣,甚麼病痛也會遠離。 然而,對劇界朋友來說,一入台便最少要0923開工(因應演出場地於早上9時至晚上11時開放的工作時間),晚上排戲的,也多數至10時才放工,未計事後討論及消夜時間,回到家,還要清電郵及打理家頭細務,要11時前上床休息,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開辦自己劇團的朋友,要理埋創作、搞演出、做宣傳、寫計劃書、交活動報告及埋數,很多時候身兼數職,休息時候少之又少。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亦想爭取多點時間休息,最具體、正面的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累積了超過廿年經驗,加上不斷吸收科技資訊,有幾點高效工作心得,特別想跟大家分享: 1. 電郵抄送名單要準確。當發一個工作電郵時,想想有誰會關心內容,請務必先作抄送(cc to),以免之後問及內容時才逐一補發。別忘記每發一個電郵都會佔用電郵儲存空間,如有附件並重發幾遍便會佔上幾倍空間,一旦爆了郵箱 (over mailbox quota) 更會收不到來郵,要花時間清理,造成幾重浪費。 2. 善用網上工作管理及記事簿,要選擇能一個帳戶在多個平台同步使用的,首推Nozbe和Evernote。前者能以項目分類工作,可加限期、筆記及優先次序,還可和團隊分享資訊;後者則可用不同形式紀錄,文字、圖片、錄音及手繪圖等皆可,最方便是,可將網頁圖文存下,即使網頁連結失效也能重溫原本內容,特別適合做資料搜集時用。 3. 筆者試盡不同操作平台的手機,認為最強的移動式電郵處理器,非BlackBerry莫屬。只有黑莓手機能放同一標題的所有電郵在一組中,即寄出的電郵都能顯示在同一匣子裡,不用到寄件箱找尋郵件;況且,新機支援128GB micro SD card,重要檔案全可跟身,實在太方便了! 要不斷提升工作效率,爭取更多休息時間,才能保持最佳狀態「堅持」下去。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www.TheatreProducerJoyce.com
入劇院看戲,性質除了欣賞表演藝術外,亦是社交活動之一,不能忽視禮儀。每次演出開場前,場地都會播放一段廣播,請觀眾關掉發光及響鬧裝置、嚴禁飲食及拍攝,目的是為免影響其他觀眾及表演者的情緒。然而,作出提醒未必有效,大家都不無在劇場中被「影響情緒」的經驗吧。 最深刻的一次經驗是在文化中心劇場,一名觀眾在座上接電話談公事。這位觀眾已將電話調至震機,說話已掩著嘴巴,也用得十分輕聲,相信以為自己已做得很足夠,所以他放心的談了超過1分鐘。終於,在前排的一位觀眾忍受不住,轉身大聲地「殊」他,有其他觀眾見狀笑了出來。幸好,看的是有水準的演出,我很快就重新投入當中。不要以為沒有禮貌的觀眾,只會在華人社會的劇場出現,「自私」這回事,中外皆存在也。 今年7月上旬,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上演舞台劇《Shows for Days》,演出途中有觀眾在座位上用手機覆短訊,劇中女演員Patti Lupone(66歲著名美籍音樂劇演員及歌手,曾多次獲格林美獎、東尼獎及羅蘭士奧利花獎的演員獎項,音樂劇《悲慘世界》及《貝隆夫人》的original cast;在我出生那年畢業於茱莉亞學院戲劇系,總之是十分勁的外國舞台演員!) 在沒有跳出角色的狀態下,奪走那名正低著頭的觀眾的手機,再拿入後台,然後出台繼續演出。這消息當晚已在當地劇界不脛而走,Twitter、Facebook訊息滿天飛,連《華爾街日報》、CNN及英國《衛報》都有報道這件事,可算是近期美國劇界的大新聞! 這次資深女演員為捍衛劇場秩序而「冒犯」觀眾,原來早有「前科」,她在2009年演出音樂劇《GYPSY》途中,因有觀眾拍照而停下來,把他教訓一番,在YouTube輸入「Patti Lupone Stops GYPSY mid-show to yell at a photographer」,便可收聽這段現場錄音。(是觀眾偷錄的嗎?) 今日適逢《狂揪夫妻》首演日,我衷心希望觀眾,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www.TheatreProducerJoyce.com
問到劇場監製工作最困難是甚麼?除了為演出找觀眾之外,我認為找贊助商是最困難的。以交換形式協作的贊助,在劇場演出中是常見的,最普遍會贊助的商品有化妝品、飲用水和髮廊;由於每個演出也需要這些基本用品,合作一、兩次後便能磨合出一套贊助模式,如贊助商付出多少能得到多少門票,以及甚麼贊助名銜等,協議上較易取得共識。由於內容(劇本)和距離所限(在400人座位的劇院,相信沒有人看得到舞台上放著的物品是甚麼品牌),舞台演出不易做植入式廣告,因而較難找到策劃式的贊助。 近年監製的舞台演出,有兩次與贊助商合作的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先談去年年中首演的原創舞台劇《杜老誌》,得到某干邑品牌做冠名贊助。故事背景是七十年代社交圈子中最旺場的夜總會,主景是氣派非常的貴賓房,贊助品牌的干邑自然成為主要陳設,擺放的是該品牌不同檔次的干邑,其中最高級的酒瓶形狀,是別具特色的巴黎鐵塔,大大小小放滿房間,十分搶眼。品牌老闆對是次贊助十分滿意,遂繼續贊助兩次重演演出,前後共41場。 接著要談的是,即將於下月6日公演的《狂揪夫妻》。劇中有一場戲講述屋主Michael(黃秋生飾)的客人Anna(甄詠蓓飾)在客廳中嘔吐大作,他著妻子Veronica (吳君如飾)從洗手間中拿來香水清理現場。為有效清走嘔吐物的臭味,Veronica「重手地」把整個客廳噴得充滿濃濃香水味,這場戲的對白中有提及香水品牌名稱,劇作者是否這品牌的代言人,不得而知,然而,這場口為潛在贊助商提供了一個十分理想的宣傳篇幅。 跟是次演出的指定香水商接洽時,我們先將劇本中的相關場口對白,提供予對方參考,再面談講解環繞演出有甚麼贊助形式及協作宣傳的可能性,探討雙方對合作的期望,然後是談贊助類型、贈票回饋數量及聯合宣傳計劃等細節,最後就是草擬及簽訂合約文件。由初次洽談至簽約,大約是三個多月的時間。 這次演出,劇中角色將會在舞台上使用指定香水品牌今年新推出,並以「釋放幻想」為主題的玫瑰花味香水作道具,贊助商為此香水特別設計了「狂揪夫妻香水套裝」,於演出前台限量發售;此外,我們將會隨場刊附送試用裝香水,更會每晚送出一支50ml大號裝給現場觀眾。截至今天,已解決所有技術性問題,有關設計已獲演出場地批准。距離《狂》劇首演還有一星期,這個優雅的Merchandise Booth亦將要面世!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距離《狂揪夫妻》首演還有兩星期,日前安排了傳媒朋友探訪彩排,即場演出一節選段,來訪記者差點迫爆排練室。上次的神戲宣傳活動,是宣布加開最後3場之日,亦即是劇團兩周年慶典的日子。當日嘉賓如雲的盛況,仍歷歷在目。說起神戲成立的過程,不禁回想到6年之前。 畢業後翌年,在電影圈認識到大師兄黃秋生,惟一直認識不深。到了6年前的戲劇學院院長事件,想起秋生是有義氣、敢言之人,遂唐突敲門請他任帶頭人,陳述情況後即獲答應。那三個多月內開會頻繁,見各方代表、辦公開論壇和傳媒接觸等花了不少時間,然而大師兄總會抽空出席,赤誠討論。及後,拉攏秋生領導演藝學院校友會,他在任的4至5年間,出心、出力、出錢,將校友會扶起,由負債到有不俗盈餘。到擔任藝發局戲劇委員公職,秋生為實現政綱承諾,牽頭連繫一眾藝科、後台屬會代表頻頻開會集思,為業界爭取福利,無私付出。 於是,兩年多前,秋生說要辦劇團,我是在零秒下決定「瞓身力撐」。當一個人在做與自己利益無關的工作時,都可以如斯熱情和投入,做事有承擔,以誠待人,怎不會是可靠、能共同面對風浪的理想工作夥伴呢!他還力邀Olivia(甄詠蓓)一起組團,實在求之不得,好導演、好演員俱備,還等甚麼? Olivia是比我高兩班的師姐。最清晰的記憶是,她常常會帶頭引入一些校內沒有提供的學習機會,如請老師來教踢踏舞,邀有興趣的低年班同學一起上堂。我亦是其中一分子,那年我是新生,得到師姐的關愛特別開心和難忘。當年,常遇到Olivia的地方是排練室和圖書館,這位努力不懈、對戲劇藝術有抱負的師姐,在《油脂》同台演出後(Olivia演主角Sandy、我演Pink Lady即Chorus之一),相隔廿多年再有機會合作,實是難得的緣分。 3個演藝畢業生走在一起辦劇團,不是新鮮事。3個一直分道揚鑣、不是同班的演藝畢業生,畢業廿多年後,走在一起辦劇團,才算「新奇」。各自從不同領域累積了相當經驗,集合了3種不同但相通的思維模式,加上認識多年,作任何溝通都特別事半功倍。還是那句:「不是我選擇了戲劇,而是戲劇選擇了我們。」願業界朋友共勉之!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有喜歡到劇場的傳媒朋友提出,劇界已「發育」到需要換碼的階段,就像孩子開始步入青春期一樣,如再不換走中童衣服,有礙觀瞻事小,妨礙成長則不妙。當務之急是擴闊劇場觀眾的基數,而非擴建硬件。當真正拓展成可觀容量的市場時,相信一定避不過商業投資單位的敏銳觸覺。 香港人口到2014年底已達726萬,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場演出10場來計,需求觀眾量不到1萬4千人次,約佔本地人口的0.2%。以數字來看,要在500名香港人中,吸引1名市民入場觀劇,並非遙不可及的事。 然而,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有效將演出資訊適時接觸到潛在觀眾?現時,劇團宣傳都以分散模式進行,和業界協作的方式,極其量在其他演出的場刊落廣告,或者在其前台擺放單張,但兩者都有一定成本和限制。現況是,在演出前台放單張已出現名額限制,有場地更會向非同場演出的製作單位收取服務費。 傳媒朋友建議,可構建一個雜誌式的網上平台,以聯盟形式集合抱有相同信念的劇團,於平台上發布演出資料,惟結盟劇團需在其所有演出的場刊中,預留一版供這個網上平台的宣傳位。最理想是,於始創階級已有「大團」(泛指已有一定號召力的劇團)加盟,在各劇團均有不盡相同的觀眾層下,與其他中、小劇團產生協同效應;久而久之,便可建立這網上平台的認受性,養成想找戲看的朋友,都會上這平台瀏覽資料,打造劇場百花齊放的熱鬧勢頭。如欲將成本減至最低,面書專頁是不錯的選擇,第一步要用的開支是平面宣傳的設計費。個人認為,朋友的建議概念上是好,不過要落實執行,還有不少細則要訂好,否則運作不順、後繼不足,變成曇花一現。 在此將傳媒朋友的建議全盤分享,到底這是否紙上談兵,盼有心人一起思考,發展出這概念的可能性。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上回提到,有傳媒朋友對擴闊劇場觀眾基數作出些建議。在詳述之前,我想先分享,近期對劇場常發生情況的一些反思。 在面書收到劇場好友票房告急的私訊,心裡是十分樂意去支持的,於是立即回覆詢問演期,誰知答案卻是「後晚opening。」最後,我選擇推掉原來的約會去看戲,要花點時間重新安排時間表。明白劇團多數面對資源不足的問題,但無論怎樣缺乏人手,也要優先關注票房走勢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監製會安排在公演前4至6個星期開始公開售票,自此就該每天緊貼銷情。即使每人心中那把量度票房好壞的尺都不同,但首演前兩星期仍未達五成票房的,相信加大力度「推飛」,亦不是言之尚早的事吧!若拖延到首演前幾天才「行動」,就千萬別埋怨票房慘淡、收支不平衡了! 劇場人大多自我,「人做,我不做」是普遍的心態。然而,這心態放於創作上是好的,但用在宣傳推廣上卻會成為絆腳石。有次,師妹給我一張近期某原創演出的宣傳單張,她除了演出外,亦擔任主創位置。單張設計簡約,圖文都極少,劇名很美,像詩,輔以一句文字優美的副題。如果說,這是一張舞台演出的宣傳單張,我倒更相信是誠品內發售的文具精品包裝紙。我看完又看,憑單張上的符號,我不了解這演出是甚麼類型和主題,在劇團的社交平台上,亦未能找到更多演出資料,我對這齣戲的初步印象,可說是十分模糊。就這樣,我提不起興趣立即訂票,到最後,清理案頭時「重遇」這單張,不過演期已過了,相信這情況在劇場是屢見不鮮的。尤其是中、小型演出,監製會跟你說,做一張亮麗美觀的平面宣材,單是設計已耗用了不少資源,更遑論花時間或請專人,去構思有成效及切合演出風格的宣傳文案呢?不過,現在網絡平台發達,只要肯花心思,預算有限亦是能做到有效宣傳的。只要「戲好」,觀眾便會自然送上門? 要擴闊劇場觀眾基數,劇場人就要好好思考上述兩種普遍情況。即使給你最強的宣傳渠道,也要劇團首先做好時間管理,和有效宣傳材料等基本準備。(待續)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這星期看了兩齣小劇場演出,「劇場工作室」的《皇上晚安》及「團劇團 」crossover 「黑目鳥劇團」的《一人無方》。前者是劇團培育本土生力軍的試點計劃,是編劇鄭思婷首個創作的劇本,由資深演員林娜及余翰庭主演,演繹細膩,給觀眾看的是「戲」;後者是年輕劇場創作演員郭翠怡的獨腳失戀自白,演出包含現場音樂及跨媒體元素,給觀眾看的是「概念」。 小劇場演出該是這樣,沒有太大票房及收支平衡壓力,不為迎合觀眾口味,題材可更多樣,從藝術家的心出發。 這正是小劇場的優點。 兩齣演出,每場觀眾座位由40至70位不等,惟觀察到兩場入座率均約不過七成。請容我再在這裡計數,若以《一人無方》的約70個座位來計,平均票價約$160,做12場,每場有八成入座率,70位 x $160 x 12場 x 70% =$94,080 (總收入,未扣城市售票網票務費用)。這預算對小劇場演出規模來說是不錯的,不過在扣除基本製作費及主創、演職人員等薄酬後,可用於宣傳推廣的預算就捉襟見肘,且缺乏資源聘請公關人手構思推廣角度及聯繫傳媒報道,更遑論有media money打廣告。 在有限條件內,可做到的有發eDM給曾填問卷或訂票的觀眾,在其他相熟劇團演出的前台放單張,或在場刊出廣告,還有利用成本較低的社交平台宣傳渠道。這也是本地劇場最常見的宣傳模式。 在消夜飯局上和辦團多年的友好閒聊業內種種營運困難,席間從事廣告創作的傳媒朋友,認為業界山頭主義甚為強烈,像幫了你會讓自己吃虧。我則不甚同意,認為由於中、小或獨立劇團基本上常常在嚴重缺乏人手的情況下運作,有時候,人力看來足夠,但由於劇團沒有理想的福利制度、沒有年尾雙糧,更常常要無償超時工作,於是流失率甚高,很多時往往要「1人頂3至4人工作」。試問在這「得閒死、唔得閒病」的生態下,怎有時間聯繫業界起來,磋商達致協同的可能性呢? 「當務之急是擴闊入場觀眾的基數,不同風格劇團的演出,有著不同層面的觀眾。A團有100個常規觀眾、B團有150個、C團則有200個,三者的觀眾群不會完全重疊;如果三個團聯起來做推廣,假設有兩成是重複的,亦可將訊息推送至360名潛在觀眾,這樣已……」傳媒朋友侃侃而談,更提供了好些方案建議我去做。(待續) Joyce Cheung 資深劇場監製 「神戲劇場」行政總監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主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