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將盡,初秋正是為入冬作好準備的時節,而透過古人藉著觀察天象發明的天干地支系統,可為預測天氣提供不少線索,以防病養生。 根據「黃帝內經」有關天文與健康之記載,當中提到「天之五運,化生地之六氣」,意思是天上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和土)在太空中恆久不息的運行,會影響地球而產生6種有規律的氣候變化。十天干是用作代表天體運動所產生之能量,十二地支是表達太陽之熱能對地上之氣(六氣)的影響,黃帝內經便據此仔細記下每個天干地支所代表之天氣概況。 2016年為丙申年,亦為水運過多之年,黃帝內經對此有以下論述:「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上應辰星(水星)。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大雨至,埃霧朦郁,上應鎮星。」此意即水氣太過就會寒氣流行,儘管地支為氣候較熱的申,但被丙天干之寒氣所掩蓋,故全年仍將以寒為主。加上申之地支代表下半年較多風,而水氣過盛會引發土之濕氣,所以年底會較多雨濕。 故此,預測2016丙申年的下半年寒氣既盛,亦多風雨,大家應據此好好養生調理,以強健體魄為今年的寒冬作好準備了。作者為中大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專業顧問(名譽)及兼任導師(臨床)陳國正醫師
咳嗽無痰或痰量甚少,稱為乾性咳嗽,簡稱乾咳。乾咳是臨床常見症狀,大多數乾咳屬於過敏性咳嗽,也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或過敏性支氣管炎。如果乾咳的同時伴有搓鼻子、揉眼睛、打噴嚏、流鼻涕和鼻塞等過敏性鼻炎的症狀,那就可能是鼻敏感引起的過敏性咳嗽,也叫過敏性鼻—支氣管炎。 乾咳病因比較複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體質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患者本身體質是非常重要的。乾咳病情頑固,治療頗為棘手。也很容易誤診,誤診後導致誤治。既遭罪又辛苦,錢白花副作用還很大。中醫治療效果一般較為理想,認為乾咳主要是燥邪、陰虛、肝鬱導致肺失宣降而引起咳嗽,病位在肺,有時可累及肝。治療上,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在急性期,可予以滋陰潤燥,清肝理氣的中藥,常能切中肯綮,效如桴鼓。 日常生活中還應加強預防:1、積極改善居住的環境,避免過敏原,經常開窗通風;注意防寒避暑。2、飲食上,戒煙、戒酒。不食刺激性食物,少食油炸、醃製食物;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如:獼猴桃、無花果等,西瓜則清熱、利咽、消渴,是水果中的佳品。3、保持心情舒暢,遇事不要著急。4、生活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及時治療各種慢性疾病,保持每天通便,積極鍛煉增強自身抵抗力。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作者為該學院講師彭波博士
最近在報章上常有一些關於超級細菌的報道,這些細菌存有高度抗藥性,並對我們的健康帶來了重大威脅,而它們的形成與抗生素的使用是息息相關的。 抗生素是一類需經醫生處方的藥物,主要用作預防或治療因細菌感染而引致的疾病,如肺炎、尿道炎及腦膜炎等。 一種最常見的誤解是以為抗生素能醫治一切炎症。抗生素的作用是透過殺滅細菌從而紓緩因細菌感染而造成的發炎徵狀,這類發炎跟其他炎症(如關節炎)是完全不同的。此外,對於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傷風、感冒和腸胃炎等,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療或減輕症狀,反而會增加引起副作用及細菌產生抗藥性的風險,失去抗生素應有的療效。 大家也不應服用早前療程所剩下的或其他病人的抗生素,因抗生素種類繁多,醫生在診斷時會根據臨床判斷及細菌測試結果為病人選擇合適的藥物或抗生素,胡亂濫用抗生素除了會造就抗藥菌種的產生,更會增加另類感染的風險而令斷症更加困難。 即使你認為病況已好轉,也必須按照醫生指示定時服藥以完成整個療程。假若遇到抗生素引起的過敏反應,如皮膚發疹甚至呼吸困難,請立即告知你的醫生。對於藥物有任何疑問,也可向藥劑師查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系列之七)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朱幗珮
一位剛退休的男士,從忙碌的工作退下火線後,他便展開人生另一階段的工作,全心照顧家庭及患上精神病多年的太太。這名男士只每天陪伴太太,從沒有半點怨言,但上天往往會於平淡的生活中加點考驗。 一天,這名男士張開眼睛,發現自己已躺卧在病床,左邊身體動彈不得,需要以鼻喉進食及氣管造口協助呼吸,看着太太和大女在旁,儘管有千言萬語想與家人傾訴,卻不能說話。他知道自己中風了。女兒看著父親飽受疾病困擾感到非常難過,但仍沒有放棄,每天都到醫院探望及鼓勵他,他也漸漸地適應下來,其氣管造口亦可除下了。 不經不覺,這名男士已住在醫院半年了,家人一直替他安排針灸及按摩,加上在醫院的物理、職業及言語治療,康復的進展仍然未如理想,家人亦開始焦急了。正當醫務社工與女兒一步一步地計劃出院的照顧及安排,這名男士的太太突然選擇終結自己的生命。可幸的是,消息沒有令女兒絕望,反而讓她變得更堅強。她頓時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回想起與母親在出事前一晚傾談的每一幕,也許,她忽略了看起來心情平靜的母親,原來亦飽受着壓力的煎熬。 也許,爸爸也累了,女兒決定獨力地安排爸爸出院。這一刻,她也接受了現實,明白爸爸的病是不能好回來。看著爸爸快樂地在老人院生活,看著老人院的職員全心全意的照顧,她不禁流下了遲來的眼淚。她下定決心,要好好照顧自己、家人、以及她身邊愛的每一個人。 (轉載自醫管局內聯網「動人故事」欄目) 東華醫院醫務社工曾仲文
曾有西醫跟我打趣的說,遇到病人有傷風感冒,整個治療最有用的部分其實是那一張病假紙,藥物一般主要是舒緩作用,要痊愈主要還是靠自身的抵抗力,而回家休息便是最有效的。 那麼在牙科治療方面,哪一部分對病人才是最重要的呢? 不時在醫院碰到很多需要蛀牙並補牙的病人,補完又蛀,再蛀後再補,最後還是要杜牙根或把整顆牙拔掉,有病人索性放棄補牙。這種情況其實同患傷風感冒的情況相似,若自身的飲食習慣、刷牙方法或氟素的使用都沒有改變,蛀牙的風險還是沒有減低。 事實上,主要牙病如蛀牙及牙周病都是可預防的,所以在制定牙科治療時,預防的環節其實是最重要的。牙醫會因應病人的不同口腔情況,作出適當的計劃。可惜全世界大部分地區,包括香港,牙科的收費模式都是按治療逐項計算,因此,預防部分雖然重要但通常都不能收費太高,病人亦不理解其重要性。 結果,在以上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補了的牙可能要重補,牙周病治療後又會再復發,鑲了的牙過了若干時候又要重鑲。香港牙科治療要走出這個困局,不單要不斷教育公眾預防的重要性,或許也是時候檢討收費的方向和模式! 作者為該學院口腔復康科臨床副教授鮑浩能醫生
香港民間習俗產後(包括小產)要煲生化湯,生化湯是調理產後病的好方子,但不是每位產婦都需要飲。 生化湯有養血祛瘀,溫經止痛功效。適用於產後小腹冷痛,用熱水袋熱敷小腹疼痛可減輕,惡露量少,色紫黯,有血塊,血塊排出後腹痛可減輕,身體惡風寒,怕冷的產婦。因婦女產後,血虧氣弱,寒邪易乘虛而入,導致寒凝血瘀,故惡露排出不暢量少;瘀血阻胞宮,不通則痛,故小腹冷痛。生化湯適用於產後血虛寒凝,惡露量少,小腹冷痛之人。但不是惡露量少就要用生化湯,因為惡露量少都有不同原因,或是氣血不足,或是氣滯血瘀,或是寒凝血瘀等。 生化湯禁忌症:對於產後血熱,惡露量多者,則絕對不能用生化湯。對於惡露正常的產婦,都沒有必要飲生化湯。 產後是否飲用生化湯,最好在產後及時諮詢註冊中醫師。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 李曉光
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疾病最常見的一種,其中以膝關節炎最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及僵硬。根據2008年衞生署的數據顯示,本港70歲以上人士中約有四成患有此症。 根據美國風濕病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的用藥指引,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先試用撲熱息痛(必理痛)紓緩痛楚感覺;若效果不佳,可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物控制炎症及痛楚。患者可到藥房購買藥物,但由於市面上有多種藥物均含有撲熱息痛成分,患者服藥前要留意是否有同時服用其他含有相同成分的藥物;另外,患有哮喘、腎病、高血壓及胃出血的患者在使用非類固醇藥物前,應先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是否適合。除了止痛藥外,葡萄糖胺是坊間常用以修補軟骨的保健產品,但暫時研究結果仍是正反參半,因此英美均沒將葡萄糖胺納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指引中。 葡萄糖胺是否能有效治療關節炎仍有待證實,患者如欲試用,可向醫護人員查詢,服用適當分量三個月後再作評估。 除了藥物及保健品外,改變生活習慣亦有助改善關節炎症狀。低負重運動如游泳可增加關節的肌力和柔韌性;輔助儀器如拐杖亦能減低對關節的負荷。另外,肥胖人士亦可減重來紓緩關節的負擔。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系列之六)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譚宛婷
近年素食成為時尚,有些人因為宗教,有些人為了環保,也有是為了身體健康。無疑,素食對眼睛健康確有相當大的裨益。例如,胡蘿蔔、甘薯、馬鈴薯、南瓜、黃綠蔬菜及黃色水果如木瓜、芒果等都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beta-carotene),能夠在人體內轉化為活性的維生素A,維生素A能幫助視網膜中的感光視紫質(Rhodopsin)再生,視紫感光對夜間視力特別重要,如果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夜盲症」。 另外,不少人都聽過藍莓有助眼睛健康,這主要是因為藍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Anthocyanin),花青素同樣能幫助視紫質再生,促進視覺敏銳度;花青素也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物,能夠保護微血管不受自由基的破壞,增強血管彈性,促進眼睛中視網膜及視神經的微血管循環。 除了藍莓以外,原來花青素亦廣泛存在於不同類的植物中,尤其是紫色的食物如紫薯、紫葡萄、紫色洋蔥、紫菜海帶及茄子等等。下期續談素食對致盲眼疾「老年黃斑點病變」的好處。 作者為香港眼科醫院眼科專科醫生
一些研究發現經常吃紅肉的人會較容易患上發炎性關節炎。素食對於一些還有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也有長遠的幫助,這可能是跟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有關。此外,由於長期發炎會容易導致心血管病,從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所以健康飲食和控制膽固醇很重要。 如果你選擇素食,那當然十分好,但也要注意不同營養的平衡攝取,尤其是鈣質、維他命和微量元素等。鈣質對於骨骼健康十分重要,缺乏鈣質會增加骨質疏鬆的機會。 由於長期炎症、缺乏運動和類固醇的影響,風濕病的病人會較容易患上骨質疏鬆。奶類製品,例如芝士、乳酪等,加鈣豆漿和麥片,都是很好的鈣質來源。鈣質是需要維他命D的幫助才能有效吸收和處理。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發現缺乏維他命D會加劇關節發炎的惡化。讓手腳每天接觸陽光15分鐘,我們的皮膚便能夠製造足夠的維他命D。此外,某些研究發現人體缺乏維他命C和硒(selenium)有可能會令關節發炎惡化。我們可以從蔬菜和水果補充維他命C,而硒這種微量元素可以在巴西果中找到,但要注意不要過量服用。雖然,一般蔬菜水果並不含有維他命B12,但蛋類、牛奶、紫菜、豆芽和酵母卻含有不少維他命B12。素食對於關節炎以至整體健康也有幫助。 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
許多人以為只有晚上無法入睡才算是失眠,其實從中醫角度,難入睡,容易醒或多夢以致醒後仍然感到疲累,亦可同視為失眠。事實上,導致失眠的因素眾多,除了最廣為人知的情緒、壓力等因「情志所傷」而引起的失眠外,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飲食不節、經常過飽或過飢,病後或年邁所引致心肝脾腎的陰陽失調、頸腰背痛、肌肉勞損,導致氣血失和等,亦可影響睡眠質素。 若是初起的偶爾失眠,可用廣藿香、肉桂、首烏藤等作足浴,讓藥物透過熱力從足部通達全身,疏通經絡,改善失眠;睡前避免飢、飽,飲濃茶、咖啡等,睡前保持情緒平和,建立正常的日常作息,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等,都有助改善失眠問題。 然而若是長期失眠的患者,中醫會因應患者的不同證型處方中藥,有助安神的炒酸棗仁、人參、首烏藤、蓮子、龍眼肉、遠志、珍珠粉,解鬱的素馨花、玫瑰花等,可有助患者入睡,而情況嚴重者,更可配合針灸、推拿或拔罐等手法,應可舒緩失眠情況。 由於受嚴重失眠困擾的人士,所需的治療會較多,療程亦較長,因此建議受失眠困擾的人士應盡快求醫,及早解決失眠問題。 作者為中大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洪雙雙醫師
咳嗽如果不注意飲食調理就會導致病情加劇,嚴重時會引起肺部疾病,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忌口防止咳嗽的加劇或遷延呢? 一、忌冷、酸、甜、辣食物 冷凍、辛辣食品會刺激咽喉部,使咳嗽加重。患「過敏性咳嗽」的孩子更不宜喝碳酸飲料,以免誘發咳嗽發作。酸食常斂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難愈。甜的食物會助熱,不容易使炎症好轉。咳嗽患者在平時生活中應該盡量少吃甜酸食物。 二、不食或少食煎炸食物 咳嗽時胃腸功能比較薄弱,油炸食品可加重胃腸負擔,且助濕助熱,滋生痰液,使咳嗽難以痊愈。 三、忌花生、瓜子、橘子、芫荽、巧克力、橘子等。花生、瓜子和巧克力等食品含油脂較多;橘子、芫荽、芹菜、韭菜、洋蔥、蔥、薑及蒜等,這些是辛味發物,食後易滋生痰液,使咳嗽加重。 四、忌魚腥蝦蟹 常見咳嗽在進食魚腥類食品後咳嗽加重,這與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對魚蝦食品的蛋白過敏有關。過敏體質者咳嗽時更應忌食上述食物。 五、忌補品 不少家長給體質虛弱的孩子服用一些補品,但孩子咳嗽未愈時應停服補品,以免補品留邪,使咳嗽難愈。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作者為該學院臨床部講師 彭波博士
兒科可謂芸芸眾多醫學專科中最與眾不同的,因為由診斷到用藥都必須為患者「度身訂造」。兒童絕不是成人的縮小版,他們的體重及肝腎功能均有別於成人,藥物進入體內後會有不同的代謝反應、敏感和副作用,所以用藥劑量必須十分準確。 為病人診症開藥是醫護人員的責任,但家長角色同樣重要。家長於餵藥時,應遵照標籤指示給予病童適當劑量;家長亦應使用適當的藥匙量度藥物劑量,切勿使用家用湯匙,否則可導致用藥過量;而且亦應盡量避免同時服用藥物及人奶或果汁,因為可能會降低藥效。 服藥後,家長應注意兒童對藥物的過敏反應。藥物過敏常出現於首次使用藥物後,症狀包括出疹、身體浮腫及呼吸困難等。兒童或不懂表達自己的不適之處,因此家長應細心觀察小孩服藥後的反應。 家長亦應留意儲存藥物的方法。兒童大多不懂吞藥丸,因此兒科藥物多以藥水為主。但藥水較藥丸容易變壞,導致藥物失效,因此家長應嚴格遵從藥物標籤的指示儲存藥物,並緊記勤檢查藥物的有效日期,減低用藥失誤的機會。 兒科絕不「小兒科」,無論是藥物或劑量的選擇,微小的錯誤都可導致嚴重後果。如對藥物有任何疑問,家長應先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系列之五)作者為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譚宛婷
根據社區體質測試計劃調查,顯示香港有超過六成長者(60至69歲人士)屬於過重或肥胖,當中涉中央肥胖超過四成,另有約37%長者患有高血壓,可見長者健康不容忽視。 大多長者都相信「行得走得食得」就是健康,但其實暗藏健康陷阱,故建議讀者應為家中長者作簡單的身體健康測量,量度體重(kg)、高度(m)後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公式為重量(KG)/高度2(m2),(BMI<18.5為過輕,18.5≦BMI<24為正常體重,24≦BMI<27為過重,BMI≧27 即為肥胖)。此外,可為他們量度腰圍,如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女性超過80厘米的長者則為中央肥胖。 長者們應建立恆常運動習慣,有助強身健體,改善心肺功能,保持健康體重。運動亦能預防或改善不少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中風及心血管病等。建議活動能力良好的長者,應每星期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體能運動,最理想可達300分鐘。此外,每星期兩次的肌肉力量訓練,有助減低肌肉流失及控制體重:而活動能力較弱的長者,應先進行改善平衡力和防跌倒的體能活動。 若長者未有運動習慣,可建議家人陪同長者一同運動,或幫助他們參加社區內合適的運動班,建立健康的同伴網絡。要享受愉快晚年,運動是必不可少的,故必須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作者為該會二級康樂及體育主任兼體適能教練蔡偉傑
小秉叔患上末期腸癌,並已擴散至多個重要器官,一切治療方法都不適用。小秉叔入院後,他的太太提出了一個很特別的要求,就是要向一個剛入院的病人隱瞞小秉叔住院,而這個病人竟然是小秉叔的哥哥。大秉叔患了口腔癌,入院是要接受電療。 小秉叔患病的事情唯獨大秉叔一人被蒙在鼓裡。這是小秉叔的意思,因為他不希望哥哥為他擔心,於是訛稱自己已回鄉養老。在一個多月裡,兩兄弟分別進出同一醫院不同的病房接受治療,幸好一直沒有遇上。 當我知道了整件事後,心裡實在感到焦慮。因為小秉叔的神智已陷入間歇性混亂的狀態,生命亦已步入了倒數的階段。究竟我們應否繼續尊重小秉叔的意願,避免兄弟二人見面而造成日後的遺憾?還是鼓勵他們珍惜時間相聚? 我們鼓勵小秉嬸去和小秉叔傾談,讓他說出未了的心願,原來小秉叔心裡仍是渴望見哥哥一面。最後由我婉轉的向大秉叔說出真相,並安排兩兄弟在會客室相見。當時小秉叔的身體已很虛弱,對於大秉叔的問候根本已不能回應甚麼,十多分鐘的相處,沒有熱淚盈眶,卻觸動人心。 第二天的中午,小秉叔終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詳地離開這個世界。舒緩治療科是團隊工作,每個隊員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工作不只是替病人舒緩身體上的不適,也要把握時間,幫助病人或家屬抓緊生命中最後一刻的意義。 (轉載自醫管局內聯網「動人故事」欄目) 作者為沙田醫院內科及老人科資深護師潘來珠
活動牙托屬於一種醫療裝置,用來修復缺失的牙齒和相關組織,並恢復生理功能,例如咀嚼功能。活動牙托不能視為永久裝置,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是需要更換的。 活動牙托的壽命受多項因素影響。脫牙後,無論配戴牙托與否,牙肉及牙槽骨等軟、硬組織都會有變化,例如牙槽骨收縮。一般來說,缺失牙齒的數量越多,相關的組織的變化越明顯。此外,活動牙托因使用而有損耗,如人工牙磨蝕、牙托組件崩裂甚至變形。因此,牙托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會變得不合身、欠穩定和鬆,又或外觀變得不佳,咀嚼功能減退等。 另外,脫牙後或牙齒修復後都會使原來的牙托變得不再合適。長期配戴不合適的牙托,會導致牙槽骨加速收縮和牙肉受傷發炎。 此外,牙托膠的部分表面其實充滿很多微細洞孔。這些微細洞孔是細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溫床,一般常用的清潔方法不能把它們徹底清除。一些免疫力較差的病人,吸入這些微生物可引致肺炎等嚴重後果。 遇到活動牙托變得輕微不合身,或者有其他小問題,牙醫會按情況作出調校和修補;但假若牙托有多項問題,或者問題嚴重至不能調校和修補,尤其是已使用一段長時間的,如5年,就是時候考慮更換了。作者為該學院口腔復康科臨床副教授梁超敏醫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