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一個年輕女病人,眼紅將近半年,見過不少醫生,嘗試過多種眼藥水,但病情始終反覆,滴藥水好了幾天,過不了多久又再度翻發,一旦發作,兩眼的眼白上方布滿血絲,角膜上方會附著絲狀的黏性分泌物,並且疼痛難耐。經檢查後,我認為她患的是「上輪部角結膜炎」。這是一種慢性且局部的發炎疾病;發病位置為角膜輪部(limbus)上端,即上眼瞼覆蓋的角膜結膜交匯處,其特點為角膜上皮發炎,並令接觸到此處的上眼板結膜增厚及出現角質化病變。此病較常發於女性,兩眼會同時發生,但其中有一眼較嚴重,患者的不適常與臨床表徵不成比例,主要包括眼紅、嚴重的燒灼感、疼痛感以及異物感,也可能會有畏光或眼瞼痙攣的現象。 雖致病原因仍不明,但可能與免疫功能異常或上眼球結膜鬆弛,導致眼瞼反覆磨擦結膜,引起創傷有關。造成上眼球結膜鬆弛的因素,包括甲亢眼疾、上眼瞼緊縮、上眼瞼結膜結疤及眼球過度凸出等。在甲亢眼疾的患者中,約有3%的人會有「上輪部角結膜炎」,而長期配戴軟式隱形眼鏡的人,也偶爾會發生類似的症狀。 此疾病的治療一般需要合併多種藥物,包括滋潤人工淚液、硝酸銀製劑、肥大細胞穩定劑和環孢黴素等等;若是效果不彰時,可能還需要接受眼球壓力性包紮、熱燒灼術、甚至是外科手術去切除已變性的結膜。 作者為香港眼科醫院眼科專科醫生
唇瘡即嘴唇生瘡,是一種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而導致的小水泡。在水泡還沒有形成前,嘴唇會感到痕癢和痛楚,幾天後小水泡便會在嘴唇外圍,與皮膚相接的地方形成。有時,唇瘡亦會在鼻孔和臉頰生長。這些小水泡會慢慢地融合,而穿破後的水泡會變成潰瘍,並有液體滲出,最後慢慢結焦。當然,初發和復發的病情會有些不同。有些人過幾天便會改善,但有些卻要二至四星期才能完全康復。如果情況嚴重,病人會發燒、牙肉發炎、喉嚨痛和淋巴腫脹等。 唇瘡主要由HSV一型導致,當你一旦受到病毒感染,它便會隱藏在皮膚上的神經細胞內,每當受到刺激,它便會復發,例如其他病毒感染和發燒、疲倦、壓力、免疫系統或荷爾蒙失衡等。 此外,患有濕疹的人士和接受免疫系統治療的病人患病的機會較高。有時,皰疹病毒也會傳染到身體其他地方,例如手指會導致皰疹性指頭炎(whitlow),傳到眼睛會引起角膜炎(keratitis),如果傳到已經有濕疹的地方便有可能引發皰疹性濕疹(eczema herpeticum)。醫生一般可透過臨床便能診斷皰疹,而有需要時,醫生亦可檢取水泡內的樣本送往實驗室化驗確定。唇瘡一般會自己痊愈。抗病毒藥膏可減輕病徵和加速痊愈,但應盡早使用。如果病情嚴重,醫生會考慮口服抗病毒藥。為免疾病傳播,患者應避免與其他人皮膚接觸,不要共用碗筷和毛巾,並時常保持手部清潔。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
多囊卵巢綜合症是常見的育齡婦女內分泌疾病,主要是由代謝功能和女性生殖內分泌異常而導致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礙,出現閉經或月經稀發、多毛、肥胖和不孕等。由多囊卵巢綜合症引起的不孕症屬於中醫「不孕」、「月經不調」及「繼發性閉經」範疇。 多囊卵巢綜合症的基本病因是腎虛,腎精不足。中醫認為腎氣充盛是女性生長發育與月經來潮的先決條件,也是促進卵泡發育成熟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腎精是孕育胎兒的基本物質,是能促進生殖功能成熟的基本條件。 西醫治療方案可以促進卵巢分泌雌激素,又能提高排卵率,但是患者對激素治療依賴性較強,復發率也較高。中醫治療方案與西醫治療的西藥或者人工受孕有優勝地方,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中醫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口服中藥和針灸結合,雙管齊下,可以提高排卵率,顯著改善內分泌的變化。針灸取穴主要為三陰交、氣海、關元、子宮及足三里等,每星期一至兩次。中藥則根據月經周期和患者具體的症狀使用如二仙湯、壽胎丸等,輔以淫羊藿、黃精等藥物。 作者為該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潘咨遐醫師
反酸水,胸痛,吃的東西向上返至喉嚨或口腔,咽喉異物感,夜間胃中不適影響睡眠……這些症狀提示患了「胃酸倒流」。胃酸倒流是胃內容物向上反流到食道內,刺激食道,引起食道炎症甚至腫瘤的一種疾病。目前西藥以制酸藥對症處理為主,但一旦停藥,很容易復發。中藥治療以調和肝胃、疏通氣血,清解鬱熱,可收良效,因其為針對體質的個性化治療,停藥後往往不易復發。 正確的飲食習慣對本病的康復至關重要。規律飲食,既不能過飽,又不可過饑。盡量選擇清淡、柔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膩、煎炸及醃製食品。餐後不宜躺臥,晚餐宜在睡前3小時完成。都市人喜歡吃宵夜,但對於胃酸倒流的人,宵夜加大胃的負擔,更易致抵抗反流的食道下括約肌鬆弛,所以還需「忍痛割愛」。另外還有一些東西也是胃酸倒流不宜吃的: 巧克力:其中含有的黃嘌呤可降低食道下端括約肌壓力,從而加重反流。 油炸食物:會增加食道粘膜對酸的敏感性。 咖啡、茶:咖啡與茶中所含的茶堿及咖啡因可刺激胃酸分泌。 酒:過量飲酒會導致括約肌鬆弛,加重胃酸倒流。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作者為該學院一級講師馬劍穎博士
運動按摩治療結合不同的按摩手法,透過對運動員身體肌腱的評估,設計並進行適當療程。正確的按摩技巧可以有助減低肌腱過度繃緊所引法的痛症,防止受傷,改善體態。 長跑運動員常會出現的脛骨痛,即小腿前側疼痛,成因與小腿長時間受壓,肌肉勞損和過緊有關。於運動比賽前進行五至十分鐘按摩,可以有助改善情況。按摩時先以輕撫按摩手法(Effleurage),把按摩油推開至整個小腿上,輕輕按摩讓肌肉放鬆。其後以手掌和手指揉捏法(Petrissage),重複加壓於小腿肌肉,令繃緊的肌肉放鬆和增加血液循環。最後以輕叩按摩法(Tapotement)來喚醒肌肉,以快速按摩去增加肌肉的活力,減低受傷機會。 對於跑步、踏單車的愛好者,因重複進行單一動作,會令大腿外側連接著盆骨與膝蓋外側的筋腱不斷磨擦致發炎,構成外膝蓋痛,出現骼徑束症侯群。按摩時應先以輕撫和揉捏法讓表層皮膚和淺層肌肉放鬆,待肌肉適應後,可加大力度並以深層按摩手法(Deep fiction) 將筋膜的沾黏打破,促進組織愈合。完成後緊記以輕叩法放鬆筋膜,讓身體適應。進行運動按摩後,應飲用適量開水,但緊記運動受傷後48小時內不宜進行按摩,否則會加速血液流動,導致「傷上加傷」。 作者為於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實習學生林凱澄及周筠瑜
醫管局九龍中醫院聯網與九龍西醫院聯網,已於本月開始實施聯網重組的行政安排,重組後有助加強服務整合以減少跨網求診情況,並優化區內病人的持續護理服務。原屬於九龍西醫院聯網的黃大仙及旺角區,將會正式劃入九龍中醫院聯網,包括廣華醫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和聖母醫院,以及相關地區的服務單位,亦會在明日起納入九龍中醫院聯網。 行政重組主要涉及聯網身份改變、職能轉變,以及問責關係移交。相關醫院和設施的指示牌、徽號/標誌、網頁和信件設計均會作出相應改動。明年4月1日起,涉及重組的醫院及服務單位的非臨床支援服務,包括人力資源、財務、業務支援、設施管理與資訊科技將會由九龍西醫院聯網移交至九龍中醫院聯網。至於病人臨床醫療服務的重組,會在確保相關系統及支援服務已完全就緒後,才會分階段進行,以減低重組可能對病人造成的任何不便。 今次聯網重組是回應去年政府的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建議,重整九龍中及九龍西醫院聯網界線。醫管局特別成立督導小組,領導及落實整個聯網界線重組計劃。督導小組轄下就各主要職能及支援服務亦設立了專責小組,在相關範疇識別議題及擬定解決的方案,同時在聯網層面亦成立了工作小組,負責落實計劃的各項細節。
日常生活中, 牙刷是一樣重要的口腔健康護理工具。現在我們來學習一下如何選擇和保養牙刷。首先,我們應該選擇手柄長而闊,牙刷頭小,牙刷毛柔軟的牙刷。而使用電動牙刷比較快速方便,尤其適用於不方便使用手動牙刷的人士。使用電動牙刷時,不要用力將牙刷壓在牙齒上;應輕輕將電動牙刷放置於牙面上緩慢移動。10歲或以下的兒童需要在監護下使用電動牙刷。當刷毛磨損用舊了,就應該更換牙刷,約每隔3至4個月換一次。在刷牙前後應洗淨雙手。刷牙後,徹底沖洗牙刷並用漱口水浸透牙刷。不要與他人共用牙刷。刷牙後,將牙刷垂直放置並自然風乾,不要將牙刷放於封閉的容器中。 作者為該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臨床教授朱振雄醫生
風疹,又稱風痧、隱疹,是小兒的一種出疹性疾病。中醫認為其發病外因是由於感受了發熱毒之邪,鬱於肌表,發於皮膚;內因則是有過敏體質導致。 風疹常流行於冬春季節,以5歲以下的乳幼兒發病為多。發病時以發熱、咳嗽、全身出現細小的淡紅色皮疹為特點,伴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治療風疹,一般以疏風清熱、解毒涼血為主。所以,風疹並不單純是受風而起。 風疹病兒有一定的傳染性。建議隔離病人至出疹後第五天。病兒患了風疹要注意多休息,飲食要清淡,不吃煎炸油膩食物;內衣要清潔柔軟,以免刺激皮膚。 中藥對風疹有較好的療效,可服食以下湯方以減輕病情:桑葉6克;菊花6克;蟬蛻6克;牡丹皮6克;甘草6克。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該學院臨床部訪問學者趙春玲
間質性肺病是指發生在肺部間質(即肺泡與微絲血管之間的組織)的病變,主要症狀是因發炎形成瘢痕從而導致呼吸困難。間質性肺病成因有很多,如自體免疫性疾病、癌症、藥物引起,或吸入有害物質、輻射和某些肺部感染所誘發。最常見的徵狀是呼吸急促和乾咳;而其他相關徵狀如皮疹和關節疼痛則取決於原本發病的起因。 如懷疑患上間質性肺病,患者可進行檢查以確診及評估病情,包括血液檢查(如自體免疫標記)、胸部X光和高分辨率電腦掃描、心電圖(以評估心臟功能)和肺功能測試(以測量呼吸系統功能的好壞)。醫生會按上述檢查的結果再為患者進行其他檢查去評估病情進展,如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和/或外科肺活檢 (Surgical lung biopsy)。 間質性肺病的治療取決於其發病成因。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補充氧氣、進行「肺康復計劃」,甚至注射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製劑。對於某些特發性間質性肺病,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患者,上述治療的療效不大;而最近在市場上出現的兩種新藥物,包括可抑制瘢痕形成的Pirfenidone及標靶治療藥物Nintedanib則有助減慢病情進展。而在最壞的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考慮進行肺移植去治療間質性肺病。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認識呼吸系統系列之三)作者為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譚子雋醫生
濕疹(Eczema)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常發於面部,亦有機會從多方面影響眼睛。首先上下眼皮位置的皮膚有機會發紅疹、乾燥和持續痕癢,如患者忍不住反覆磨擦眼皮,將導致眼皮腫脹,眼眉毛或眼睫毛掉落。部分患者除了眼皮受到影響,眼睛的粘膜組織,即結膜,也有發炎情況,令患者眼部痕癢、流淚、持續有分泌物,瞼板上的結膜會有鵝卵石般的發炎顆粒(見圖),令患者持續不適,妨礙佩戴隱形眼鏡,嚴重的甚至會壓損角膜,造成角膜潰瘍。此外,持續用力地捽眼,也有機會令到角膜變形,影響角膜弧度,增加患錐形角膜的風險。長時間的濕疹更會增加患者出現白內障的機會,約一成的濕疹患者會提早出現白內障,通常兩眼都會受到影響。除了白內障,嚴重濕疹的患者亦較高機會出現視網膜脫落的問題,手術預後亦較差,手術後視網膜再脫落的情況普遍,有機會需要進行多次手術,因此濕疹患者一旦發現有視力問題,應盡快向眼科醫生求醫,及早治療,以保全視力。 作者為香港眼科醫院眼科專科醫生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生理時鐘,而這是跟身體內的褪黑色素(melatonin)有關。當科學家在逾50年前發現這種物質時,將它命名為褪黑色素,因它有褪黑的功能。青蛙吃了豬隻松果體的提取液後,皮膚的色素會退掉而變得透明。後來,皮膚學家發現這種物質,能夠影響皮膚上黑色素顆粒的特性,從而令皮膚變白。可是,褪黑色素只能影響部分動物的皮膚顏色。 在人類,褪黑色素卻有調整生理時鐘的功能。上期提到,坐長途飛機的旅客受時差影響,而令體內的生理時鐘失去原有規律。02年的一份薈萃分析,綜合了10份相關研究後提出以下結果:若旅客在目的地的睡眠時間(即晚上10時至12時)服用褪黑色素,能有效減輕時差。服用0.5mg或5mg的褪黑色素效果相若,只是服用較高分量者會夠快入睡。此外,服用逾5mg上並不會有更佳效果。每兩位接受治療的人士便有一人會有效果。跨越更多時區的旅客,後果似乎更明顯。服用褪黑色素的時間很重要。若在不當時間服用,如早上會令人產生睡意,並延遲對時差的適應;當然,褪黑色素也有其他功能。故此,讀者服用前宜先徵詢醫生意見。 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
上篇文章提及到中醫認為痛經的發病機理和針灸能迅速治療痛經的痛楚。現繼續分享一下中醫對痛經的角度和調治痛經的方法。 現代醫學則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多見於未婚婦女,繼發性痛經是在青春期無痛經發生,育齡期婦女較多見,一般認為跟子宮發育不全、經期子宮呈不規則痙攣性收縮和情緒有關。婦女大多有子宮腺肌病、盆腔炎和子宮內膜異位病史、子宮內節育環或手術等而造成女性生殖器炎症、粘連引起的痛經。 臨床上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性質,結合月經的周期、量、色、質,舌苔、脈象辨證論治相結合。一般分為氣滯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濕熱瘀結型、氣血虛弱型、肝腎不足型。臨床上則以理氣化瘀、溫經散寒、清熱除濕、益氣養血,滋水涵木等治法以及中藥如香附、玄胡、白芍、赤芍、烏藥、紅花、桃仁等,以收調經止痛之效。 痛經護理主要是在月經期間應少食用生冷、寒涼和辛辣的食物,患者應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培養出規律的生活,適當的休息調節自己的心態和壓力。月經期間,避免劇烈活動。作者為該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潘咨遐醫師
腎虛是中醫名詞,腎虛並非都是腎臟出了毛病。腎虛分成廣義腎虛和狹義腎虛,目前社會上常說的「腎虛」,多為狹義的腎虛,如遺精、陽痿、早洩、不育、不孕等。廣義上的腎虛是指中醫證型,常見症狀有腰痛、腰痠、倦怠乏力、神疲健忘、耳鳴耳聾、頭暈眼花、夜尿頻多等。 腎病一般指的是慢性腎臟病,為西醫名詞,包括腎臟的結構或是功能出現病理改變,且時間超過3個月,如腎炎、腎衰等。 西醫沒有腎虛一說,西醫所說的腎病與中醫腎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腎虛者不一定有蛋白尿、血尿、腎功能下降等;但腎病患者臨床上可有腎虛表現;但不是所有的腎病都是腎虛,有的病人可表現為濕熱、濕濁等證候。 曾有一男患者犯腰痛好幾年,自認為腰痛是腎虛,就去藥店買補腎藥服用。幾年下來腰痛時好時壞。後來因頭暈、水腫入院檢查,結果發現腰痛其實是由腎結石引起的,且由於多年腎結石沒有得到及時恰當的治療,引發大量的腎積液,在此基礎上發生了慢性腎功能衰竭,併發高血壓等。 因此不能把因腰痛、夜尿多與腎虛混為一談,妄投補腎壯陽藥物。根據中醫理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如患者屬於虛實兼夾則,則採用扶正祛邪法治療。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作者為該院臨床部高級講師 – 徐大基博士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及支氣管擴張(Bronchiectasis)都是香港常見的慢性氣管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由吸煙引起,煙民中約有百分之廿五患有此症。此症的次要危機因素包括職業性暴露、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及家族病史。患者氣管因發炎變得狹窄、肺組織受破壞。典型症狀是慢性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亦有機會出現併發症如急性病發、肺炎、肺癌等。另外,它和心臟病、骨質疏鬆症及肌肉骨骼疾病等病症都有關係。診斷COPD最基本就是看患者有沒有高危因素史、症狀,再透過肺功能檢查去確定及測定出氣流阻塞的程度。COPD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預防方法主要就是戒煙以及遠離危機因素。氣管紓張劑是主要的治療藥物,而吸入式類固醇則適合部分病人。 至於支氣管擴張主要是因慢性細菌感染導致氣管破壞及永久鬆弛而發病。鬆弛的氣管會長期積累痰液,有機會痰中帶血。患者需要恆常進行氣管清理,病發時要服用由醫生處方的抗生素。 疫苗注射、運動訓練、營養補充和心理支持對治療慢性氣管病非常重要,而氧氣治療或呼吸輔助儀器適合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認識呼吸系統系列之二)作者為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雷美詩醫生
運動治療或物理治療師常用運動貼紮(Sports Taping),有助防止關節扭傷並保護韌帶,具預防受傷功效。運動貼布主要分為硬性和彈性貼布(肌能系貼布):硬性貼布限制關節活動幅度,固定關節效果較佳,例如預防足踝內翻扭傷,治療師會採用硬性貼布保護足踝關節(如圖),這種貼法可以令足踝處於置中位置,避免過多的內翻,保護關節和韌帶。 相比硬性貼布,彈性貼布具良好的延展性、回彈性和透氣性。主要用於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恢復,促進血液循環,但又不會影響關節活動幅度。彈性貼布可減輕肌肉拉傷後的腫痛,例如阿基里斯腱(俗稱腳筋)拉傷,彈性貼布貼到肌腱受傷的位置,可讓該位置的血管和淋巴管擴張,排走血液和淋巴液,減低受傷位置的腫脹。 總括而言,硬性貼布和彈性貼布可應用於不同傷患,讀者應小心選擇治療方法以保護肌肉和關節。另外,若傷口屬開放性、涉及惡性腫瘤又或皮膚對膠質過敏等,都應避免使用。若對運動貼紥有任何疑問,應先諮詢物理治療師或運動治療師。 作者為作者為該會實習學生李健安及林思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