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劉慧卿接受港台節目《敏感時刻》專訪(圖),與主持分享她由記者走上從政之路的點滴。 劉慧卿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電視新聞學系,在學期間發生「水門事件」,《華盛頓郵報》記者揭露當權者的腐敗令其印象深刻,因此學成歸來後,她主動寫信到《南華早報》求職,展開其記者生涯。劉慧卿深覺機會應該自己爭取,其積極的態度亦用於發掘新聞。任職《南早》兩年期間,她曾揭發公立醫院和療養院醫護人員疏忽照顧長者和床位不足的問題。劉慧卿其後轉職到無綫電視新聞部,但感到記者普遍薪酬偏低。她感慨現時新聞從業員的待遇仍很差,但不少入讀新聞系的都是優秀的學生,他們在大學苦讀,畢業後卻得不到應有的待遇,為此她曾寫信到傳媒機構,要求改善記者的薪酬,可惜並未得到正面回覆。 狙擊民主黨者 不視之為同路人 劉慧卿自1991年起出任立法局議員,多年來在爭取民主路上耕耘,但在2010年,民主黨就政改方案與「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會面,被「社民連」指摘出賣香港人,其後「社民連」分裂出「人民力量」,並在2011年的區議會選舉狙擊民主黨,令泛民主派分裂越演越烈。劉慧卿強調,他們在2010年就政改方案的投票立場,乃不希望香港的民主政制原地踏步,但應事前讓公眾更了解他們的意向,承認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劉慧卿稱與眾多泛民議員,自2010年起每星期定時舉行「飯盒會」會議,大家保持合作空間,然而對於狙擊民主黨的人士,她不會視為同路人,因對方的行為已等同人身攻擊。 劉慧卿現時獨居,每天早上六時多便會起床,每每工作至晚上十二時才回家,有時只能匆匆吃過即食麵當晚餐。繁重的工作,令沒有男伴的她不感寂寞。被問到是否她的剛烈而令追求者卻步,劉慧卿自言是個和善的人,又非常喜歡小朋友,只是每每被傳媒捕捉到她「肉緊」的一面,令外界誤會她本人很兇惡。 香港電台第二台《敏感時刻》、主持:李敏、凌梓維 周一至五晚上10時至12時於播出,港台網站(radio2.rthk.hk)直播及節目重溫。劉慧卿專訪今晚播出。
前年一場「反國教運動」,令黃之鋒成為了家傳戶曉的名字,連帶由他擔任召集人的學生組織「學民思潮」,也成為社會運動的新標誌。黃之鋒接受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敏感時刻》專訪(圖),與主持李敏、凌梓維分享他投身社會運動的來龍去脈。 雖然黃之鋒只有17歲,但他在社交網站的個人專頁粉絲人數已超過13萬,有不少人追隨他在網上的發言,不過他強調,其「成名」之路實屬偶然。從2010年開始,一連串社會事件,包括五區公投、菜園村事件及反高鐵事件,都有不少年輕人參與其中,啟發他相信學生不只是讀書與考試,也有關心社會的角色,於是開始參與集會與遊行。直至政府推行國民教育科,他與10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才組織起來,一路走來不斷摸索,思考如何為社會發聲,但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成為公眾人物。 做讓自己快樂和有意義的事 黃之鋒自投身社會運動後,犧牲不少陪伴家人的時間,但他非常感激父母為他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強求他有非凡的學業成績,也非如其他家長般要求子女身懷十八般武藝,而是讓他選擇做自己快樂而又有意義的事。他自問在體、藝兩方面都沒甚天份,小時候學過3個月鋼琴便感沒趣,母親也沒有勉強,反而見他喜歡電腦遊戲與多媒體製作,便帶他去學寫程式。他沒甚麼物質上的追求,放學到旺角的茶餐廳享用奶茶和菠蘿油,已經是最佳的減壓方法。 爭取普選 無意選特首 黃之鋒為今年中學文憑試的考生,他希望能進入大學修讀社會學,但當下他並無計劃大學畢業後的發展,因為他的宗旨是做好現在應該做好的事,包括:一、作為學生,盡好讀書考試的責任;二、作為「學民思潮」召集人,希望跟一班戰友共同進退;三、做個好兒子,即使現正為爭取普選而努力,仍要多花時間陪伴家人。正因如此,每當有人問他將來會否參選特首,他都斷然回答「不會」。 香港電台第二台「敏感時刻」、主持:李敏、凌梓維 周一至五晚上10時至12時於播出,港台網站(radio2.rthk.hk)直播及節目重溫。 黃之鋒專訪今晚播出。
全國政協常委,前政務司長唐英年於2012年參選行政長官,與對手梁振英的唇槍舌劍成為全城焦點,其後爆發的僭建風波更令其民望受挫,最終他於選舉中落敗。唐英年直言當時大宅被「吊雞車」包圍的情景,在全世界選舉中可謂史無前例,這些「吊雞車」到現在還不時出沒,但他明白這是傳媒的工作。他自問已在選舉中盡力,雖然落敗令他出乎意料,但也問心無愧,而且這經歷令他與家人更為團結,而太太更是情義兩全。 唐英年最欣賞的政治人物為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他認為李光耀在團結精英、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方面,為新加坡貢獻良多。他的成功之處在於擁有個人能力和遠見之外,更懂得提拔人才,並跟世界各地的領導亦保持友好關係,可見一個人即使能力再強,也必須有出色的人才團隊和朋友的支持,方可成功。唐英年又特別推薦李光耀的最新著作《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2圖),從中可學習李光耀的成功之道。 富豪出身 毅然投身政治 出身紡織世家的唐英年,年少時並無計劃繼承父親的生意,大學按個人興趣修讀心理學,即使由1991年起投身政界,父親亦無反對。他不認為作為富豪後代而感到壓力,認為每個人無法選擇出身,卻可以選擇要走的路。不過他也告誡子女做人要謹言慎行,並說笑謂如果子女行差踏錯,他知道自己必定會見報。 香港電台第二台《敏感時刻》、主持:李敏、韋莫森、凌梓維(周一至五晚上10時至12時,唐英年專訪今日播出)
現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接受=港台節目《敏感時刻》訪問,剖白從政心路歷程。 曾鈺成主持立法會會議,經常與長毛梁國雄議員交鋒,「拉布」對「剪布」之戰,引起社會不少爭議,不過原來曾鈺成自己亦有「拉布」前科。1999年,立法會討論「殺局」(即當時的「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時任民建聯主席的曾鈺成早表明該黨反對「殺局」,但政府請曾、譚二人在二讀時利用每人15分鐘的發言時間「拉布」,好等已表明將投票贊成「殺局」的另外兩位議員趕返會議廳,可是二人「拉布」後仍未等到該兩名議員,政府官員唯有在表決前把他和譚耀宗拉到會議廳外,痛陳政府已就「殺局」後成立的新部門準備就緒,若果「殺局」不成,後果將不堪設想。曾鈺成憶述,二人唯有硬著頭皮,在表決時「轉軚」,結果通過「殺局」,但民建聯卻在當年付上非常嚴重的政治代價。 在屋邨被「師奶」教訓 外界看曾鈺成位至立法會主席,政途順遂,他卻表示從政之路並非一帆風順。1995年,曾鈺成首次參加立法局直選,落區到某屋邨時,給一位「師奶」指著心口說:「曾鈺成,你想要我的選票,你就要聽我講。」其時他對這位「師奶」的態度甚為抗拒,以「你怎樣投票,你自己決定」作回應,且轉身就走。結果該次選舉他敗給唯一對手,即民協的廖成利。 從政者要使民心歸向 李敏與曾鈺成討論極富爭議的政治哲學著作《君王論》(The Prince)。作者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主張作為領袖者,若二者不可得兼,則寧被人懼怕,莫被人愛戴。不過曾鈺成並不認同這種看法,還舉出儒家思想主張仁政為例,領袖若得民心歸向,就不怕被人民所反。 香港電台第二台《敏感時刻》、主持:李敏、韋莫森、凌梓維(周一至五晚上9時至12時,曾鈺成專訪今日播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