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奪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Graham Moore,他在台上一番真摯感人的發言,成為了今屆頒獎禮的一大亮點,Moore自爆16歲時曾經自殺,以“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保持古怪,保持不同)勉勵自覺古怪、跟世界格格不入的人繼續保持真我,不要害怕與眾不同,這番話正道出了《解》片主人翁——天才數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悲劇一生。生於一個不容「異類」的亂世、深受壓迫和歧視的他,時刻過著不被了解和認同的孤獨生活,「保持真我」對當時的圖靈而言,實在是遙不可及的事。 《解碼遊戲》故事講述二戰期間,劍橋天才數學家圖靈(Benedict Cumberbatch飾)奉英軍之命,執行一項秘密任務——破解德軍的情報系統「Enigma」密碼機,雖然他頭腦非凡、解碼了得,卻解不開自己的內心鬱結,全因他多年來也背負著一個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該片橫跨多個時空,以三線敘事講述這位人工智能之父,既短促又悲愴的一生,讓觀眾從他的解碼工作、童年歲月及情感世界等多方面,認識這位於二戰時期貢獻良多的無名英雄。 實至名歸的最佳改編劇本 誠然,《解碼遊戲》的題材是沉重的:二戰期間複雜的解碼工作,故事集傳記、戰爭與間諜元素於一身,而且包括世界對圖靈的虧欠,帶出對他的致敬之情以及價值的反思。該片編劇Graham Moore不但將上述嚴肅又繁多的元素編排得有條不紊和緊湊度十足,更讓故事趣味盎然兼娛樂性豐富,Graham奪獎實至名歸。劇本另一出色之處在於對圖靈的描述,觀眾不但對他性情孤僻、不擅交際及我行我素的性格特質留下深刻印象,更深切體會到這位天才脆弱和敏感的心靈。戰後多年,他因為被揭發是同性戀者而被入罪,勒令接受注射「治療」,看著藥物對他的摧殘和身心折磨,觀眾無不對他的遭遇感到傷痛和惋惜。而圖靈跟女下屬Joan Clarke(Keira Knightley飾)之間的一段情,同樣描繪得細膩動人,Joan跟圖靈一樣,都是當時社會中受壓迫的一群,儘管她是數學奇才,比不少男士更有能力,但在輕視女性的時代下,她不惜跟同性戀者假結婚,以換取工作和生活上的肯定和自主權。 男神演活孤寂天才 雖然英國演技派男神Benedict Cumberbatch於奧斯卡頒奬禮中飲恨,無法憑《解碼遊戲》贏得最佳男主角,但不少影迷早於2010年已被這位新一代的福爾摩斯迷倒。近年,他兩度榮登《時代》雜誌封面,入選為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更被譽為天才型演員。由於長相和氣質獨特,Benedict於過去十多年的演員生涯中,經常主演智慧非凡和具才氣的角色,今次演聰明自傲又不擅交際的天才人物,可謂駕輕就熟,以低調沉鬱的手法演活圖靈多年來飽受的壓抑和傷痛,當中的精湛演技毋庸置疑。不論奧斯卡的賽果如何,活躍於舞台、電視和電影,戲路縱橫、能忠能奸的Benedict,早已是支持者心目中的最佳男主角了!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因演出《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而廣為人知的美國男星積佳蘭賀(Jake Gyllenhaal),早前不但失落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更於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名單中名落孫山,而該名單也實在太令人跌眼鏡。縱然跟兩大頒獎禮無緣,但看過《頭條殺機》(Nightcrawler)的觀眾和評論界人士都一致認為,積佳蘭賀今回的演技教人刮目相看、驚嘆萬分,絕對是他從影以來最出色的演出。 《頭條殺機》講述雙失的Louis本為社會邊緣人,某夜他目睹突發記者的工作流程,靈機一觸,認為跑突發新聞有利可圖,於是他透過自學,在跌跌撞撞中學會如何成為一個有價值的自僱突發記者。Louis為了追訪獨家猛料,不惜危險駕駛、侵犯他人私隱及竊聽,做盡一切有違道德的事,拼死也要名成利就的他,其後更愈走愈歪,親自策劃一場滅絕人性的「好戲」,為的就是「爆」獨家大新聞。 劇本出色 觀看《頭條殺機》的確是個難忘的觀影經驗,先是過程中時刻感到如坐針氈,散場時那種不安和心寒之感,更是久久不能釋懷。該片能如此大力度地觸動觀眾神經,只因它的劇本實在出色,編劇將突發記者Louis的冷血和無恥,描繪得鮮明立體,加上積佳蘭賀為角色減磅的破格演出,更讓其喪心病狂的特質顯得份外真實和可怕。《頭》的劇本由開始到終結,一直不遺餘力地用心打造Louis性格的複雜性,就如電影第一幕,生活艱難的他為了維持生計而偷竊,被保安查問時,他表現得十分冷靜,其後我們看到他為奪取對方的手錶而傷害他,這開宗明義向觀眾呈現他的核心性格:為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其次就是展現了他善於偽裝、伺機進攻的陰森個性。積佳蘭賀曾說,他是以模仿土狼的動靜來演繹Louis,在我看來,角色更像一條帶保護色的蛇,因為他總能不動聲色地突襲「獵物」。再看下去,Louis更多的特質將逐一浮面,過程就像一個洋蔥被逐層「剝皮」,Louis向店員兜售偷回來的單車時,他滔滔不絕地講述參加單車比賽的事跡,展現了其驚人的頭腦和口才,聽者一不小心便會誤信謊言。在Louis投身突發記者後,其心思細密、喜怒不形於色的性格更見明顯,人前,他往往是一副冷靜專注的模樣,旁人很難看透其內心。有次,他因為跑輸了一單新聞而震怒,情緒失控的他更徒手打碎玻璃(積佳蘭賀因過分投入演出,受傷縫了四十多針),那場戲中的真實情感,正是角色一直在竭力隱藏的。 價值的反思 Louis憑著高超的學習能力和「踩界」的做事方式,總算在突發新聞界站穩腳,但利慾薰心的他,進一步抓著別人的弱點向上爬,最過火當然是他為名利而危害無辜生命。《頭條殺機》就是憑著對Louis一角的出色建構,讓觀眾看到了高度競爭、「人吃人」的駭人社會;而諷刺的是,如Louis般沒有良知和人性,置所有人生死於不顧,只著重個人利益的人,往往是這個商業社會的大贏家。儘管如此,我還是相信,現今社會仍有很多人選擇走正義之路,不為金錢出賣人性的人,良善和知足的心才是生命的瑰寶,是通往心靈富足和平安喜樂的道路。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剛過去的聖誕檔期,雖然不乏特技大片和合家歡喜劇,偏偏應節又「sweet到爆」的愛情片卻只得一部——愛情喜劇《親愛的,原來是你》(love,rosie),幸好它絕非影迷屈就之選,片中的靚人靚景、浪漫情懷、青春氣息以及輕鬆幽默的筆觸,作為一部佳節電影,實在「無得輸」! 《親》改編自《留給最愛的情書》(P.S. I Love You)原著作者Cecelia Ahern的第二部作品——同樣暢銷的《Where Rainbows End》。該片故事講述Rosie(Lily Collins飾)與Alex(Sam Claflin飾)是一對自小認識、無所不談的「非常知己」,這對青梅竹馬的男女,雖然深愛對方,卻偏偏因時間錯配、命運捉弄和性格使然,令彼此多年來也錯過成為情侶的緣分。它講述的年代橫跨了二十多年,從純真懵懂的孩提時代,到情慾高漲到青春期,再到分隔兩地的大學歲月和事業拼搏期,縱然各自經歷了人生的甜酸苦辣,如被迫輟學、婚姻失敗、失去至親及情感傷害等,兩人的生命仍然互相緊扣著,歷盡悲歡離合,在情路上兜兜轉轉後,他倆還能抓緊時機,認定對方為命中注定那位嗎? 性格決定命運? 《親》講述女主角Rosie經歷的種種愛與痛,相當能夠觸動女性觀眾,特別是看到年僅18歲的Rosie,因為意外懷孕而無法到波士頓升讀大學,人生計劃霎時大亂,無不替她惋惜,加上她是單親媽媽,單薄的身軀要肩負起照顧女兒的重責,實在不易。因為輟學產女,本來前途一片光明的她,其後只能任職酒店清潔員,而Rosie在舊同學面前,亦無法正視自己不「光彩」的人生。反觀Alex,他在波士頓豔福不淺且事事順境,住大屋兼有不俗的事業。Rosie和Alex本來可以一同到波士頓升學,成為羨煞旁人的一對,偏偏命運讓兩人天各一方、漸行漸遠。但仔細去想,他們做不成情侶,錯過了很多機會,並非單單因為天意弄人,彼此的性格行為同樣是關鍵因素。正所謂,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13:4),Rosie和Alex的愛尚算持久卻略欠忍耐,他們多次跟緣分擦身而過,也跟其愛面子、好逞強的性格息息相關。眼見Alex跟辣妹發生了關係,年少氣盛的Rosie也不服輸,找來型男一夜激情,為心愛的人守候和忍耐,彷彿不存在於他們的愛情觀中。多年後歷史重演,Rosie厭倦了無望地等待Alex,所以乾脆跟只有「女兒生父」之名,但沒有感情基礎的男人結婚,不難想像,這次嫁錯郎的賭氣決定,再次令兩人在愛情路上多走了冤枉路。 童話式結局 雖然Rosie經歷了很多不如意的事,但該片調子是正面樂觀的。她的人生依然滿有朝氣和盼望,意外懷孕和婚姻失敗,不等於她的人生就此完蛋,還有父母的愛和支援。她不但在苦澀中有溫暖的家作避風港,更得到父親無限量的支持,鼓勵她即使在人生低潮也不要放棄夢想。《親》讓觀眾看到的,不但是姻緣有take 2、真愛長存的童話式結局,更讓我們知道,不必懼怕滿有波折和苦難的生命,存有盼望、勇於克服難關的人,定能擁抱光輝的未來。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柏靈頓」故事源於1956年一個平安夜,英國作家Michael Bond看見一隻玩具熊遺留在貨架上,因為不忍它孤伶伶過聖誕,所以決定帶它回家送給妻子。他們當時住在柏靈頓車站(Paddington Station)附近,因此,順理成章將小熊命名為「柏靈頓」, Michael Bond其後更創作出一系列暢銷半世紀、家傳戶曉的兒童文學經典《柏靈頓熊》。今天,這隻討人喜愛又善良淘氣的小熊,終於在誕生56周年後首次被搬上大銀幕! 柏靈頓小熊自幼跟阿姨和叔叔居於秘魯深山,過著幸福簡樸的生活,由於阿姨和叔叔曾結識一位來自英國的探險家,所以他們多年來也對英國充滿幻想和憧憬,並渴望有朝一日能踏足倫敦,再會這位老朋友。一天,一場地震摧毀了牠們的家園,阿姨因而叫柏靈頓到倫敦投靠該名探險家,因為她深信,他定能給他一個新家園。柏靈頓戴著紅帽、拿著舊皮箱和一些橘子果醬,就這樣孤身展開勇闖倫敦的驚險旅程。《柏靈頓》中,主角的內心困惑、鬧出笑話,又巧遇布朗一家,跟他們建立出微妙而深厚的感情,以及如何逃出惡人魔掌等情節,都構成這部電影笑聲不絕、溫暖窩心又緊張刺激的豐富元素。 形象討好 性格鮮明 《柏》片主要講述小熊於倫敦的歷險之旅,故事主線雖然相對簡單,但戲內每個角色都形象鮮明,讓人印象深刻,而生動活潑和有血有肉的人物,亦令觀眾輕易聯想起身邊的親朋好友,頓時倍感溫暖親切。先說充滿好奇心的柏靈頓,他一開始因為不熟悉城市生活而鬧出的笑話(如「大肆破壞」布朗一家的浴室和大鬧地下鐵等)固然逗趣,但最討人喜愛的,還是他內心的純真和良善,縱然生於秘魯深山,柏靈頓卻是一隻操流利英語、彬彬有禮的小熊。牠眼中並沒有壞人,正因為這顆善良童真的內心,讓他誤打誤撞將一名賊人繩之以法;而收留他的布朗一家,有趣指數亦不遑多讓,布朗先生是一名對家人過分保護的緊張爸爸,他因為害怕小熊對家人構成威脅,所以起初十分反對收留牠,然而最終為了拯救柏靈頓,他付出了久違的勇氣和冒險精神,成功由驚青家長變身成為家人挺身而出的英雄。布朗太太是一名思想跳脫,腦袋滿是鬼主意的前衛媽媽,她同情柏靈頓的遭遇,不問情由地相信牠,她善良和堅定的內心,不但為柏靈頓帶來新家,亦令全家上下和睦有愛。女兒茱迪本是一名不善與家人溝通的孤僻女孩,但她跟家人的關係,卻因為柏靈頓的出現而起了戲劇性的變化。兒子祖拿芬個性活潑、熱愛冒險和創意無限,在拯救柏靈頓的過程中,他的天賦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說,柏靈頓加上布朗一家,已是趣味性十足的歡欣組合。 有愛就是一家人 《柏靈頓》透過柏靈頓融入布朗一家的過程,傳遞出愛和包容的重要,當布朗先生被家人感染,慢慢接受和願意幫助牠後,奇妙的事亦繼而發生。在收留和拯救柏靈頓期間,家人關係變得更緊密,彼此互相重建,布朗先生亦看到一些過去看不到的事情,如兒子的應變能力和創意、女兒驚人的語言天份,以及太太樂善好施的美麗內心等,而他亦在家人面前呈現出一家之主、勇於承擔的大無畏精神。布朗一家包容和幫助無助的小熊,最終反而令家人更團結有愛,這大概就是「做好事,存好心」的雙贏局面吧。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列尼史葛(Ridley Scott)執導的《出埃及記:神王帝國》(Exodus:Gods and Kings),率先為12月的聖誕檔期打響頭陣,摩西率領希伯來人逃出埃及的故事,對不少人來說絕不陌生,因此,電影的焦點便在於,導演如何以超強特技和震撼的視覺效果,全新演繹這個耳熟能詳又氣勢磅礡的史詩式出逃故事。 《出埃及記:神王帝國》中,十災的呈現,幾十萬人連同牲畜跨過紅海,千軍萬馬的追趕,場面實在浩瀚壯觀和氣勢迫人,一心想入場看特技和大場面的觀眾,必定不會失望離場。然而,對熟悉舊約《聖經》中《出埃及記》的觀眾而言,則會發現,電影版的宗教色彩並不強烈,除了在部分細節上有別於聖經記載外,戲中亦沒有多談「神的愛」及「祂降十災」背後的警世意義,簡單而言,就是把電影版的重點落在摩西一人身上,以他被神選中並帶領希伯來人重返迦南的經過為故事骨幹,呈現他所面對的掙扎和矛盾。 十災的意義 《聖經》不論舊約還是新約,都多次談及「耶和華是獨一的神」,十誡第一條便寫到:「除了我外,你不可有別神。」(《出埃及記》20:3);另外,耶穌曾被問及誡命中哪一條最大,他回答道:「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馬可福音》12:29-30) 。」由此可見,「獨一的神」在基督教中意義何其重大,不同的是,當返回公元前1300年,即是出埃及記故事發生的年代,當時埃及人信奉眾多神明,希伯來人淪為埃及人的奴隸,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替他們興建一個又一個龐大的神像,以供他們膜拜景仰。英文片名《Exodus:Gods and Kings》中的Gods,意思大抵在說,埃及人所敬拜的多位神明與埃及的多神論,亦正正跟耶和華降十災有密切關連。先來看看何謂「十災」,它們包括尼羅河變血河、遍地青蛙、塵土變虱子、蒼蠅為患、牲畜染瘟疫、人和牲畜長瘡、落冰雹、蝗蟲處處、長達3天的黑暗及長子之死。災禍不但一個比一個嚴重,耶和華這樣「出招」,更在於要策略性壓倒埃及人所信靠的神明,如第一災打擊的是尼羅河的守護神,第二災是青蛙神,每一災皆有指定要「對付」的神明,而第十災長子之死,打擊的就是法老本人,因為他自高自大、自比為神。耶和華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向埃及人顯明,祂不但遠比那些神明偉大,而且是無所不能的真神。 法老剛硬的心 《出》片以摩西為重心人物,難免較少著墨於法老的內心世界,然而,這個看似不重要的地方,卻在《聖經》章節中建構出一個立體的法老形象。依據《聖經》,法老在十災的過程中多次剛硬了心,頭幾災的禍害均無法讓他放在心上,因為埃及行邪術的人也能使出類似「花招」,所以他起初對耶和華的能力不以為然,亦因如此,他每每見災禍緩和下來,便會硬著心腸不肯聽從摩西,不願守諾言。耶和華給予世人自由意志,祂會按著我們自身的選擇來回應,如法老多次以剛硬的心面對摩西和十災,耶和華便順著他的意願來行事,法老及後的硬心腸,其實是神的作為,所以才說是耶和華使法老的心剛硬(《出埃及記》7:3),神令他進一步剛硬了心,好讓他最終痛痛摔一跤,從而達到嚴厲管教的效果。所以說,聖經上所描述的法老,心理面向較為複雜,既要面子卻言而無信,在人民面前極具權威,但在耶和華前卻只微如塵土。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a,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由深町秋生的小說《渴望》改編而成的電影《渴罪》,是一部極力呈現人性醜惡的偏鋒之作,雖然幾乎片中所有角色都是惡貫滿盈、良知泯滅和人面獸心的敗類,但文本卻教《告白》導演中島哲也一見傾心。他寧可放棄執導大製作《進擊的巨人》真人版,也誓要將這部小說搬上大銀幕。該片充滿欺凌、搶奪、摧毀、嫉妒、憎恨、偽善及貪婪的電影後,但看後卻令人倍感人性美善,以及真摯的愛之難能可貴。 《渴罪》故事以前刑警藤島(役所廣司飾)為主人公,講述他因為女兒加奈子(小松菜奈飾)失蹤而四出搜尋,追查過程中,他漸漸發現女兒不為人知的人性面向,電影的懸念亦在於此:擁有天使臉孔的加奈子,到底實則上是個怎樣的人?她現在身處何方?她有沒有被殺害?另一邊廂,教人吃驚的是藤島愈發掘加奈子的魔性,愈覺得跟女兒的心靈更貼近,一種父女間的連繫頃刻接上,而兩者一脈相承的殘暴不仁和邪惡內心,讓電影充斥著令人不寒而慄的病態氛圍,意圖帶出兩代人的溝通失衡,以及道德和倫理崩壞的社會現象。 作惡源於孤寂 《渴》片主角藤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爛人,說他人格低劣絕不為過,他酗酒狂躁,凡事訴諸暴力,動輒就對人拳打腳踢,他甚至曾毆打和強暴前妻,依照原著小說所述,他更強暴了女兒加奈子(電影版拍得很曖昧,而有沒有強暴就要由觀眾自行判斷了)。他禽獸不如的行為固然令人髮指,而退一步要提出的問題是,是甚麼讓一個好端端的父親/丈夫,走向歇斯底里的暴力行為?呼應主題,就是源於一種長期無法滿足的渴望。藤島渴望與家人破鏡重圓,並得到她們的正視和認同,可是不擅溝通的他,誤以為大聲呼喊對方就能聽見,以為暴力才能彰顯能力,這些都令他跟妻女二人愈走愈遠,而他因為得不到家人的愛,更進一步走向暴戾和狂躁的惡性循環。除了藤島,片中還有另一個極度渴望被愛的悲劇角色,他就是迷戀加奈子、在校園經常被欺凌的「我」(清水尋也飾)。「我」在片中擔當其中一條重要的敘事支線,透過他的視點,我們看到了加奈子在校園清純的一面,她不但向清水展現天使般的笑容,更關心他以及與他聊天,讓處於黑暗幽谷的他突然感到人間有愛,但當清水以為人生有盼望時,卻正要掉進一個更可怕、萬劫不復的深淵。原來加奈子是惡魔的化身,她愛以美色和偽裝的良善來迷惑目標人物,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並以摧毀他們的人生為樂。清水不假思索就墮進美人陷阱,正好說明他內心空虛貧乏,長期被欺負而自我形象低落。他急切渴望被拯救和被重視,因而被女神出賣和欺騙,最終亦把心一橫化身施暴者,顯示出作惡的人,往往是那些長期被忽視和忍受孤單的弱小心靈。 家中灌輸的愛 小說《渴望》的電影版,為了加添女主角加奈子的神秘色彩,因而沒有詳述她的性格特質和成魔之路,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了父母活出的模樣,對下一代的是有何等影響。片中的加奈子被問及家庭狀況時,竟有這樣一句驚人對白:「父親走佬中,母親勾佬中,我在墮落中。」被父親施暴,母親外出尋歡,生在一個父母無休止爭吵的家庭,孩子又豈能學懂愛和分享呢?她未成年已販毒、吸毒、賣淫及逼良為娼,壞事做盡,父母實在難辭其咎,所以說,父母建構一個和睦有愛的家,便是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明知「強勢回歸」四隻字很老土,但仍要以它為標題,只因它的確能反映本人看完《殺神John Wick》後的振奮和激動之情。奇洛李維斯(Keanu Reeves),這位20年前憑《生死時速》(Speed)走紅,再以《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系列奠定一線男星地位的型男,近10年星運可謂每下愈況,除了2005年的《魔間行者》(Constantine)口碑與票房較好外,其他作品成績也未如理想。今次,他化身富神秘色彩的傳奇殺手,狀態大勇得教人不禁高呼:「奇洛李維斯終於回來了!」完全理解權威雜誌《Entertainment Weekly》何以封《殺神John Wick》為他從影以來的第二佳作。 故事講述奇洛李維斯飾演的John Wick本來是一名神級殺手,因渴望跟妻子過平靜生活而退隱江湖,奈何一心金盆洗手的他卻遭黑幫挑釁。他們不但半夜入屋偷襲John,更奪去他珍愛的東西,怒不可遏之下,他誓要手刃仇人、血債血償! 細節顯心思 由於「隱世高手被迫出山」的復仇故事,已多次出現於動作片中,所以一直以為《殺》片只不過是另一部舊酒新瓶的典型動作片,在沒有太大期望下入場,結果卻驚喜萬分、喜出望外。該片故事雖然簡單直接,談不上具懸念,但勝在動作場面絕不欺場,槍戰、飛車、爆炸及埋身肉搏樣樣齊,更難得的是,多場乾淨利落的動作場面,並非靠快速剪接而成,而是一鏡到底的高難度拍攝,場面有實感之餘,觀眾還能見到奇洛李維斯的真功夫和矯健身手。除了絕無冷場的動作場面,該片驚喜還在於細節上的雕琢和鋪排,例如加入了殺人後的「清潔服務」(其實是處理屍體)、供殺手入住類似安全屋的懷舊酒店,以及殺手界中那些盜亦有道的規條,把這些看似無關痛癢的有趣元素綜合起來,便令這部電影成為一部充滿黑色幽默,又趣味盎然的非典型動作片。 戲如人生 論趣味,John Wick的角色設計也不遑多讓,他雖然殺人如麻,卻不是濫殺無辜的冷血之徒。他只對付要取他性命的人,至於不相干的,他一概給他們一條生路,而這個有原則和道德的殺手,同時是一個用情極深的男人,他先為愛妻淡出江湖,再因痛失所愛而不惜一切進行大復仇。奇洛李維斯將角色的悲慟以及憤慨作如斯細緻的演繹,讓人不禁將他本人飽歷分離的苦澀人生,跟這角色連繫起來。來自破碎家庭的奇洛李維斯,自幼與母親過著顛沛流離生活,經歷父母離異的童年傷痛,長大後又經歷多次好友和家人離世,先是圈中最友好的River Phoneix於1993年死於吸毒過量,之後是他跟女友Jennifer Syme在1999年所生的女兒,出生時已是個死胎,18個月後,Jennifer不幸死於車禍,而一直跟他相依為命的妹妹Kim Reeves亦於2009年因病逝世。他在10年內痛失3位至親,打擊之大不言而喻,這些年來也形單影隻,多次被拍下穿便裝坐地鐵,或神情落寞地獨自在公園吃三文治,其身心健康情況受到影迷高度關注。今天看到他走出陰霾,重新振作以最佳狀態演出《殺神》,電影獲高度評價,實在替他高興。 奇洛李維斯除了以不從俗和我行我素見稱外,其樂善好施、熱心助人的性格也為人廣傳,他當年將《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系列的巨額片酬分給工作人員,此事至今仍教人津津樂道,祝願這位淡薄金錢和物質的平民巨星,能在往後日子為影迷帶來更多佳作,過著美滿愜意的生活。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編按:因手民之誤,上周《笑笑小家庭》影評圖片有誤,敬希垂注。
隨著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於亞洲大受觀迎,「怎樣當爸」、「何謂好爸爸」近年成為熱烘烘的親子議題,令一向在家庭關係中較為「低調」的父親,一子下成了焦點。美國獨立電影《笑笑小家庭》(Wish I Was Here)以兩代的父子情,讓觀眾正視和反思,當父親是無比偉大又極度艱難的事,並道出他們的追夢之路,在現實中是相當不易走的。 《笑笑小家庭》講述35歲、已為一子一女之父的Aidan(Zach Braff飾),從未放棄當演員的夢想,為了爭取演出機會,不間斷地四出試鏡,由於他沒有穩定收入,賺錢養家的責任,不得不由妻子Sarah(Kate Hudson飾)擔當。為了追夢,Aidan除了依靠妻子「撐起頭家」,連子女高昂的學費,也得依賴年老的父親支付。某天,Aidan的追夢之路忽然有了變卦,其父因患重病而無力再支付孫兒的學費,而妻子亦向他透露,多年來獨力養家承受了多少壓力和艱辛。晴天霹靂之下Aidan猛然醒覺,發現自己多年來只看重個人夢想,不但逃避了很多應該肩負起的家庭責任,更忽略了家人感受,電影旨在說出Aidan如何彌補家庭關係的缺口,以及在夢想和現實中作出妥協和取得平衡。 外強中乾的父親形象 片中的男主角Aidan醉心演藝事業,在子女面前大方承認自己缺乏賺錢能力(即使女兒向他提議向校方借錢交學費,亦無法傷害他的自尊),妻子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也是這個家的「公開秘密」,觀乎他跟子女有說有笑,以及打成一片的相處和溝通,便可清楚知道他並非具權威、高高在上的嚴父,反觀Aidan跟其父的關係就充滿隔閡和疏離。傳統社會賦予男人的形象,都是堅強不屈和勇於承擔,在家庭關係中,父親或丈夫理所當然的成為一家之主,亦是家中的「阿頭」,他們往往被投射為力量和才能的化身,正因父親角色一貫地「強大」,很多時候,他們不願在家人面前,顯露自己的脆弱和不足,因而令內心的真實感受得不到適當的抒發。片中,Aidan年老的父親正是這類父親的範例,當教授的他理所當然對兩個兒子的成就充滿期望,偏偏一個立志要當他瞧不起的演員,另一個兒子則是憤世嫉俗的宅男,父子間的距離因為這種的期望落差而愈走愈遠,加上多年來也把跟兒子溝通的責任交給妻子,自己則專注在外打拼,但當其妻離世後,他便在父子關係上頓失依靠,可說是完全不曉得跟兒子相處;然而,愛面子和滿有自尊的父親,卻不願向家人流露困惑和不安情緒,直至自己患重病,才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向家人坦露脆弱一面。其實父親也不過是個正常人,他們也需要關懷和鼓勵,看Aidan的父親卧在病床,聽著媳婦讚揚他多年來在家庭的付出和成就時,他所展露的笑容,便知道父親其實跟母親一樣,需要家人的認同和愛護。 珍惜所愛 在現今個人主義抬頭的世代中,年輕人就如片中的Aidan一樣,不但以追求自己渴求之事為首,更視家人無條件的支持為理所當然。能毫無顧慮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固然是恩賜和福分,但絕不是必然的事,如果擁有這般愛錫自己的家人,定當要好好珍惜,加倍愛護。「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是日本大師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經常帶出的訊息,在匆忙的生活中,勸勉大家不妨放慢腳步,關心一下身邊已徐徐老去的家人,免得讓生命帶有遺憾。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當今電影界,有兩位擅於掌握和控制觀眾情緒而聞名的導演,他們是兩奪康城金棕櫚大獎的奧地利導演Michael Haneke,他的電影平靜中帶有暗湧、不安的氛圍,總教人如坐針氈,久久不能釋懷;另一位是心理懸疑片高手——美國導演David Fincher,他執導的《社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單是唇槍舌劍已營造出叫人喘不過氣的緊湊度和壓迫感,更曲折、奇情的新作《失蹤罪》(Gone Girl)亦是一部教人意想不到、震撼力十足的懸疑片。 Nick和Amy是一對羨煞旁人的中產夫妻,但妻子Amy卻在結婚5周年紀念日突然失蹤,而種種跡象顯示,Nick很可能就是殺妻的頭號疑兇,在媒體的報道和詮釋下,Nick成為世紀賤男,而Amy則是深得人心的可人兒,到底Amy因何失蹤?她是否如媒體猜測般被丈夫所殺?整件事上,Nick是無辜還是罪有應得?該片不但讓觀眾苦思「誰是真兇」、「真相是甚麼」,更赤祼袒露了婚姻關係中一些讓人不寒而慄的面向,如不忠、欺騙、偽裝、仇恨以及情感操控等,導演當然也不忘借美國傳媒在事件上的角色和介入諷刺時弊。 別出心裁的敍事鋪排 看《失蹤罪》猶如在花園努力地跑了好幾圈,也找不到出路,最終發現原來被花園主人耍弄了一場。因為一切一切皆是David Fincher和編劇GillianFlynn的悉心安排,他們一開始就刻意向觀眾指示不正確的路牌,讓他們朝既定方向橫衝直撞,卻在適當時機讓他們發現前無去路,不得不再另覓出路。要有效令觀眾的思緒路向不停轉向和擺動,就得靠別出心裁的敍事技巧,《失》片的故事主要透過妻子Amy之口朗讀日記,向觀眾呈現現在與回憶的片段,觀眾起初對Amy之言深信不疑,全因她樣子漂亮、形象討好,有趣的是,我們漸漸發現敍事的角度並不止Amy一人,電影也給予Nick發言權,讓觀眾看到兩個迥然不同的觀點,在同一事件上,夫妻各自的解說大相徑庭,百思不得其解的觀眾,經過再三細味和審視事件脈絡和因由後,自會對誰是說謊者略見端倪。 相處之道在於坦誠溝通 「婚姻很難捱」是《失》的其中一句對白,道出了該片的核心思想,甘苦與共在一段關係中知易卻難行,Nick和Amy的婚姻因為金錢出現危機,好端端的一對中產夫妻,因為失業而產生摩擦,因為生活質素下降,大挫雙方的自尊心,令昔日的消費模式,以及相處之道一下子不管用。另一個錢作怪的因素就是,Amy動用了個人基金的錢來解決父母的債務危機,此事令夫妻間存有心病,並因為錢財而看見彼此間薄弱的信任。他們的婚姻,之所以在逆境中輕易看見千瘡百孔,只因他們的關係,一開始已不是建基於坦誠和互信,丈夫對妻子的過去所知不多,更談不上能摸清她的真實「面貌」,妻子滿足於丈夫按她的意願來扮演乖巧情人和丈夫,但日子久了,丈夫漸漸流露妻子無法接受的真性情,他們的關係本來就充滿偽裝和不真實的交流,生活如意時,偶爾偽裝一下以討對方歡心,當然不成問題,但在逆境下,種種虛假的形象建構會瞬間瓦解,簡單而言,一段無法接受對方原形畢露、坦蕩蕩展示優點與缺點的關係,亦難以長久和幸福。婚姻當然不像打得火熱的戀人關係,它包含了甜酸苦辣,兩個人能走在一起絕不容易,一旦找到願意為自己作終生承諾的人,定當要坦誠溝通,努力維繫兩人合為一體的身心靈親密關係。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能編能導的南韓導演姜烔徹先後憑《極速緋聞》(2008)和《陽光姊妹淘》(2011)兩部叫好叫座的電影,一躍成為近年炙手可熱的導演。事隔3年,姜烔徹於最新作品《千術之神》中,找來天團BIGBANG成員T.O.P(崔勝鉉)擔任男主角。賣座導演加上超人氣巨星,令電影一如所料成為南韓開畫票房冠軍,然而,《千》不止是一部滿足粉絲的偶像片,更見證了姜烔徹的一次自我挑戰及進化過程——以更成熟的敘事技巧,成功挑戰集合喜劇、動作和犯罪元素的全新片種。 《千術之神》講述具賭博天賦的大吉(T.O.P飾)因一次意外,不得不離開家鄉逃到首爾,臨行前,他向一見鍾情的美娜(申世景飾)許下承諾,盼日後能娶她為妻。於首爾地下賭場打工的大吉,因為賭技非凡而漸受老闆重用,事業得意的他更跟性感寡婦禹社長(李荷妮飾)打得火熱,一頭栽進溫柔鄉,甚至忘掉與美娜的誓言。本來愛情事業兩得意的大吉,在一場賭局中被設局,因而欠下巨債,在一無所有之際巧遇千術高人光烈,並在他身上深受啟發,重新振作的大吉誓要向加害他的人進行大反擊。 T.O.P從內到外突破性的演出 不錯,一向極少「露肉」的T.O.P於《千》片中慷慨地騷肌露點,確是該片一個很強的賣點,更重要的是,他赤裸上身的戲份還不止一場,畫面之長足以滿足每位飢餓影迷。其實除了fit爆身形和俊俏臉蛋,同樣值得注視的,還有T.O.P的演技躍進,曾於上年憑《同窗諜影》奪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獎」的他,活脫脫證明自己除了能演性格沉鬱的北韓特工外,更能演活《千術》中那位起初年少氣盛,後來遭遇挫折而意志消沉,最終上了寶貴一課而重新振作的年輕賭博奇才,要把當中複雜的心理轉化拿捏到位絕非易事,如初段T.O.P以頭髮蓬鬆襯花恤衫的造型來呈現大吉的鄉土味,在行為和神態上,充分表現出角色未受過挫折時的單純和自信(不論是賭博抑或追女仔,他也充滿信心和衝勁),後來離鄉別井、於首爾這個花花世界打滾的大吉,則變得西裝筆挺和頭髮貼服,賭枱上自信依舊,言談卻洗去昔日的稚氣;而最難演繹的,算是他被設局「一鋪清袋」的落難時期,先是輸錢時流露的忐忑和惶恐,後是慘被信任的人出賣,以及被割器官抵債於心靈和肉體上的創傷,所以T.O.P在《千》中的內心戲可謂相當頻繁,而他出色的演出,已教觀眾看到他的演技昇華與多變。 脈絡清晰 角色鮮明 導演姜烔徹一向以敏銳筆觸和細膩洞察見稱,《千》片除了把T.O.P的喜劇天份充分發揮外(求婚後展露窘態一幕相當傻氣),更貫徹其鮮明的角色塑造,即使角色繁多,他也有能耐把故事有條不紊地說出來,看《陽光姊妹淘》中七姊妹立體的人物性格便一清二楚。《千》牽涉的角色不少,先有地下賭場的老闆和幾個老千,再來就是性感尤物、隱世高人、幾個小混混和終極大奸角,即使經過多番局中有局、千算萬算的情節,完場時,觀眾也不會對當中角色感到印象模糊,更難得的是,全片雖然大玩南韓地道「花牌」,卻讓一竅不通的觀眾同樣感受到賭奕時的緊張氣氛和生死一線,這全賴電影節奏明快、剪接出色,以及別出心裁的鏡頭運用和場面調動。姜烔徹以拍喜劇聞名,今次初拍犯罪片亦不忘加入最擅長的喜劇元素,讓電影再次成為輕巧跳脫、賞心悅目的佳作。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我不知道,當這篇文章刊登的時候,香港尚有多少戲院在放映《唱Opera的保羅》(One Chance),它是根據《全英一叮》(Britain's Got Talent)第一季的勝出者Paul Potts的事跡改編而成的勵志小品。可惜此類沒有俊男美女或大明星作華麗包裝的電影,往往在港淪為映期極短的小眾之選,所以,「識貨之人」也要「想睇趁早」。 《唱Opera的保羅》由James Corden這位多才多藝、喜劇感十足,笑起來很傻氣,兼極具親和力的英國胖子來扮演Paul Potts。《唱》講述天生有一把好嗓子的保羅自小熱愛歌劇,可是他對歌唱的投入和熱誠,卻換來周遭小孩對他的嘲笑和戲弄,令他在讀書時期飽受欺凌;他長大後繼續追逐歌劇夢,辛辛苦苦儲夠學費遠赴意大利學藝,並有機會在偶像巴伐洛堤面前獻技,卻因緊張而失準;大受打擊的他回到英國面對殘酷的現實,先後當過煉鋼廠工人和手機推銷員。曾錯失多次黃金機會的保羅,在機緣巧合下參加了《全英一叮》,因唱了普契尼的《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而一夜成名。 生命中的天使 《唱Opera的保羅》動人之處,不但在於主角充滿戲劇性的前半生經歷(如他多次與大好良機失之交臂),還有給予他無限支持和鼓勵的兩位女士——他的媽媽和妻子。縱然父親對保羅熱愛歌劇嗤之以鼻,並對他說:「與其終日發白日夢,不如踏踏實實於煉鋼廠打工。」但母親對保羅追夢一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她在說話和行為上,給予兒子極大的支援和愛護,使他沒有因為遭受白眼和打擊而放棄夢想。而保羅最終能踏上《全英一叮》的舞台,最大功臣亦莫過於對他不離不棄的妻子。婚前,這位天使般的女孩,鼓勵保羅到意大利學藝,對他的才華深信不疑;婚後,保羅因為遇上交通意外而無法工作,經濟陷入困境,他的妻子不得不打兩份工來撐起整頭家,即使工作疲憊,回家看到丈夫躺在地上無所事事,她亦不曾抱怨,做到真正的共患難和同甘共苦。具備非凡才華,擁有堅毅鬥志在追夢的過程中固然重要,但最終要實現夢想,還是需要一位在漫長人生路上給予支持、鼓勵和正能量的同行者,而保羅就幸運地有著兩位愛護他的女士。還未遇上生命天使的人亦不必氣餒,不妨先透過自己的經歷,去祝福和造就身邊的人,有時候,一些看似微小的讚美和鼓勵說話,往往能發揮意想不到的連鎖正面作用,最終達到利人利己的雙贏局面。 生命中的不如意 保羅當年踏上《全英一叮》的舞台時,年屆三十七,在一夜成名前,他多年來經歷了許多不如意事,這些事不但令他離歌劇夢愈來愈遠,更為他帶來傷患和財困,諷刺的是,若不是因為經濟困難,他亦不會有如此大的動力去參賽。他參賽是為了贏取獎金,這是基於現實的考慮,結果他不但贏得10萬英鎊,更一圓當歌手的夢想,可謂超額完成!所以,當遇到種種不快和不如意時,先不要怨天尤人,想想如何裝備自己,靜待和把握下次機會的來臨。苦難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將不如意的事情,轉化為動力和人生的歷練,跨過了,你就能笑著道出自己精彩的故事。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兩年前,僅4千萬美元製作費的《逃學黐孖咇》(21 Jump Street)成功刀仔鋸大樹,勁收全球逾兩億美元票房;儘管成績奇佳,但該片當年只在港發行影碟,無緣在本地正式公映。近年,兩位主角Channing Tatum和Jonah Hill,因為分別主演了大片《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和票房大收的《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而為本港影迷所熟悉,續集《囧探出更》(22 Jump Street)亦終於有幸在港上映。 《囧探出更》故事與上集一脈相承,講述Jenko(Channing Tatu飾)和Schmidt (Jonah Hill飾)這兩位「半桶水」警察繼續孖住上,潛入校園當臥底,偵查毒品案件。不同的是,今次不再是潛入中學,而是玩得更癲、更喪的大學校園,所以今集的笑料不但比首集更多,瘋狂程度更加倍放送。 看《囧探出更》這類瘋狂動作喜劇,重點當然不在於查案過程的精密程度和複雜指數,而是這兩位外形、容貌和性格都有著高度反差的肥瘦孖寶,在日常生活的交流和查案時的離離合合所擦出的奇妙火花。看過第一集便知道,Jenko和Schmidt在中學時代不但當不成朋友,有型有款的Jenko更愛取笑Schmidt是肥胖的書呆子,令有社交恐懼的Schmidt在中學時代過得相當不愉快。但兩個各不相干的生命,竟然於警察學堂相遇,Jenko雖然體格健碩、身手敏捷,但腦袋不靈光,考試經常肥佬;相反,Schmidt雖然肥肥矮矮、笨手笨腳,卻滿有智慧,輕易地在考試取得高分。Jenko和Schmidt因而走在一起,在學堂中互相幫助和扶持,成為一對互補不足的好友。 戲謔公式化元素 今集《囧》講述Jenko和Schmidt在性格和才能互補的篇幅較上集少,取而代之的是,兩個大男人之間充滿曖昧「基味」的男性情誼。此類將兩位男主角的密切關係和獨特情誼描繪得曖昧、「基味」甚濃的手法,於近年的荷李活電影可謂屢見不鮮,如《變種特攻》(X-Men)內磁力王和X教授亦敵亦友的複雜關係,以及《神探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福爾摩斯和華生,好一對出生入死又互不相讓的好兄弟。《囧探出更》今次就大玩這種男男曖昧元素,運動健將Jenko為查案而加入大學的美式足球隊,他跟四分衛Zook一見如故,發展出一段混合汗水和喝采聲的澎湃友情,Jenko因為經常練球而「冷落」了拍檔Schmidt,Schmidt亦因而醋意大發,埋怨Jenko讓他「獨守空房」,令電影笑料百出。 《囧探出更》的聰明之處就是,它從不掩飾自己有多胡鬧和兒戲,該片吸引觀眾的要素相當簡單:喜歡Channing Tatum和Jonah Hill這對「肥瘦配」的人,自然會深深愛上這套電影。更難得的是,電影滿有自嘲成分,如兩人潛入校園扮學生,不停被其他學生嘲笑長得老相。而最到位的,亦莫過於諷刺荷李活開拍續集成風,兩人的上司(Ice Cube飾)交代他們的新任務時,不下一次說出這句對白:「跟上次一樣,做同樣的事!」,即是再次「混入校園,找出毒品拆家」,而這個任務綱領,相信《囧探出更》拍到第三或四集,甚至第N集亦不會變,用這個自嘲手法,來諷刺荷李活的公式化和食老本,觀眾笑得開懷亦理所當然吧。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雖然《罪惡城》(Sin City) 與一系列賣座超級英雄片一樣,是由漫畫進化成的電影,但不同的是,在這個政治黑暗、警察腐敗、滿街流氓和妓女的九反之地,非但沒有具異能的救世英雄作正義化身,暴力、色情和人性醜惡更俯拾皆是。於絕望和冷漠的罪惡城中,情與慾成了硬漢、梟雄的唯一依靠,為了心愛的女人,他們打生打死、無怨無悔,可是,「愛情」作為亂世救贖的同時,亦讓人直墮萬劫不復的深淵。 《罪惡城2:蛇蠍情人》(Sin City:A Dame to Kill For)故事呼應首集《罪惡城》(Sin City,2005)的恩怨情仇,於上集逃出魔掌的Nancy(Jessica Alba飾),繼續化身為火辣的艷舞女郎,誓要替喪生的正義老差骨Hartigan(Bruce Willis飾)復仇,上集迷戀神秘女子Goldie的狂人Marv(Mickey Rourke飾),來到今集不談情,只充當江湖救急、勇救弱女的硬漢;型男Dwight (Josh Brolin飾)依舊做護花使者,義無反顧地為愛付出;而新加入的賭徒角色Johnny,則由甚有觀眾緣的俊俏小生Joseph Gordon-Levitt飾演,決心要跟罪惡城的頭號惡人Roark在賭枱上決一死戰。 貫徹前集主題風格 《罪惡城2》延續首集的獨特風格:黑白構圖中帶局部的鮮艷色彩、每個章節以獨白來敍事、對白帶自嘲和諷刺意味、動作場面依舊凌厲和具荒誕喜劇感,故事上亦貫徹了上集的主題:在殺戮連連的黑暗國度裏,幾個大男人皆為心愛的女人賣命,女性柔情不單是他們熱切追求的心靈慰藉,更是他們生存的動力。上集Marv為了心中的女神,被車亂撞、捱打,甚至上電椅也在所不惜,Dwight為了保護女友而大開殺戒,以致自己身陷險境。今集Dwight繼續當情聖,他為了性感美艷的舊情人Ava(Eva Green飾)而不能自拔,死心塌地任由她操縱靈與慾。 黑色電影元素 Ava的角色不難令人想起黑色電影(film noir)的典型「蛇蠍美人」(femme fatale)形象:身材火辣的絶色美女、眼神懾人、撲朔迷離、深不可測、滿腹陰謀詭計,卻裝成惹人憐愛和極度需要男士保護的弱者、懂得運用美色來迷惑男人,利用他們達到不同目的後,再將他們剷除。Ava正是誘騙Dwight殺死其夫,再獨吞他的家產,此類以甜言蜜語和性愛來玩弄和操控男人、具無盡貪念的女性,亦可見於多套經典的黑色電影內,如Billy Wilder執導的《殺夫報》(Double Indemnity,1944),Barbara Stanwyck飾演的金髮美女,就為了保險金而聯同保險調查員謀殺丈夫,又如《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46)內的人妻Lana Turner,因戀上John Garfield而合謀殺死年老丈夫。為錢財或情慾而聯同奸夫謀殺親夫的女性角色,在四十至五十年代的黑色電影中實在不計其數,當時黑色電影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男主角往往是具雙重人格的失意男,他們相貌堂堂和衣冠楚楚的背後,盡是貪婪和迷戀女色的真實面向,看《日落大道》(Sunset Blvd.,1950)內演編劇的William Holden,以及《夜長夢多》(The Big Sleep,1946)內的Humphrey Bogart便會一清二楚,《罪惡城2》亦不乏此類表裡不一的偽君子,那個被Eva Green色誘而背叛妻子的警員就是最佳例子。 除了蛇蠍美人和「為女賣命」的鐵漢,導演Robert Robriguez於《罪惡城2》亦不忘個人發揮所長——塑造女性角色:甜美外表下擁有剛烈個性的女英雄,艷舞女郎Nancy擺脫被保護的弱女形象,她為了報仇,不但苦練槍法,甚至自毀美貌!妓女首領Gail繼續手持重型武器保護舊城,做個敢愛敢恨的強勢話事人,大耍東洋劍的Miho手起刀落、臉無懼色,出手快狠準。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根據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以患癌少女Hazel的經歷,探討生與死、苦與樂等沉重議題。雖然故事命題嚴肅,電影卻洋溢活力和青春氣息,而且散發正能量。表面上,《生》片只是一部普通的絕症愛情片,但骨子裏要述說的卻是成長的歷練,以及以有限生命活出無限豐盛的人生哲理。 《生》片講述16歲的Hazel(Shailene Woodley飾)因患上甲狀腺癌而需要時刻戴著氧氣筒幫助呼吸,自知命不久矣的她,每天過得沒有朝氣和盼望。直至某天,她在癌症支援小組中認識了18歲的陽光男孩Gus(Ansel Elgort飾),兩個生活態度截然不同的人,交換對生命的希冀和恐懼,在互相扶持下,經歷了一段相知、相惜、相愛的動人成長之旅。以患重病的人為故事主人翁,《生》片少不免帶有生離死別等傷感元素,可幸的是,電影並不像一般絕症片般,過度煽情和刻意渲染痛苦和哀傷,反而滿載輕鬆跳脫和溫馨浪漫的情節,當中真切細膩的情感處理最能打動觀眾,但該片最難得的,還是它透過不完美、甚至有缺失的人生,來道出思想積極所結出的奇妙果子,以及生命與生命之間,是如何互相影響的微妙關係。 生命在互相影響 Hazel因遇上開朗樂天的Gus而令生命得以改變,她跟其他少女一樣,對愛情充滿好奇和憧憬,雖然內心渴望被愛,卻因罹患重病而不敢去想情愛之事;面對生活,她亦沒有多大的投入感和承擔,全因她已準備隨時離開人世,只想淡然離開,免得為愛她的人帶來傷害。每天在對抗癌魔的Hazel,「抗癌」成為生命的全部,她亦理所當然認定自己離戀愛、喜樂、幸福和夢想很遠。同樣患病但思想積極樂觀的Gus,扭轉了她消極被動的想法,他教Hazel敞開心扉、勇敢去愛,儘管生命短暫,也要時刻盡情感受其氣息;他甚至協助她實現夢想,一同踏上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旅程,這次經歷讓一向被父母過分保護的Hazel,初次離開家庭護蔭,突破「病人」的身分限制,深切地體會成長道路上的喜悅、跌宕、失落和期望落差。片末,經歷了各種悲歡離合和人生歷練的Hazel,抬頭望向同一片星空,所見的景致已不盡相同,Gus的正能量以及對生命的熱誠深深感染了她,讓她學會以正面的態度看待世間的種種不如意,並力圖將人生的缺失化成璀璨星星,讓自己過得有意義、閃閃生輝之餘,更能為他人的生命發光發熱。 愛的傳承 除了Hazel跟Gus的生命緊緊扣連和互相牽引外,Hazel的母親亦因女兒患病而活出不一樣的生命,她希望將照顧患病女兒的經驗,分享予更多病人家庭,讓有需要的人得到心靈支援。戲外亦可見這種愛的延續,《生命》原著作者John Green受到16歲患癌少女Esther Earl正面樂觀的態度深染,從而啓發此書的創作靈感,然而,從Esther身上得到鼓舞的不止John Green,Esther雖然早於2010年離世,但她的父母至今仍不斷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問候和捐款,《This Star Won't Go Out》不但是一本以她的經歷寫成的勵志書,而且是她的父母為紀念她而成立的癌病基金會名稱,該基金會至今已幫助不少癌症兒童度過經濟難關。Esther讓我們看到「以有限生命活出無限價值」,而她的正面思想所帶來的影響力,相信已遠超她的所想所求。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何以一向反主流、風格獨特的美國獨立電影導演占渣木殊(Jim Jarmusch),竟會湊熱鬧拍起殭屍片來? 占渣木殊其新作《永生情人》(Only Lovers Left Alive)雖然以一對感情深厚的殭屍愛侶為故事主人翁,但該片謝絕過往殭屍片的公式化元素,它既沒有感情上的你爭我奪,也沒有教人熱血沸騰的連場動作和超強特技。 原來占渣木殊不過是借這對活了幾百年、極具文化藝術修養的殭屍愛侶,來諷刺現今社會的道德淪陷和文化凋零,當中對現代人不愛惜地球、破壞環境的指責更見一針見血。所以說,《永生情人》絕對是一部寓意深長的非典型殭屍片。 一貫風格化處理 《永生情人》講述阿當(Tom Hiddleston)和夏娃(Tilda Swinton)是一對分隔兩地的殭屍夫妻,男的住在美國底特律(Detroit),女的則住在摩洛哥丹吉爾(Tangier)。這對甚有文化修養的高檔次殭屍,並不需要咬人啜血來維持生命,他們各用不同的方法來取得血液,阿當從一位相熟的醫生手中,購入醫院血庫的鮮血,夏娃則透過密友,定時向她提供無污染的血液。《永生情人》就是以兩人找尋純淨鮮血的過程,以及他們談笑風生的生活點滴為故事骨幹,它貫徹了占渣木殊過去作品的種種特色:故事結構和人物設定相對簡單、電影不具很強的故事性、節奏較緩慢、著重配樂和對白,以營造氣氛和風格為主。 型格演繹隱世殭屍 像《永生情人》這類重氣氛、講感覺,戲中人時刻要型要酷的電影,選角因而成了電影成敗的關鍵。而找Tom Hiddleston和Tilda Swinton兩位來演這對脫俗的殭屍夫妻,實屬不二之選。片中的阿當熱愛音樂,他是底特律的地下音樂人,終日埋首創作音樂,擅長多種樂器的他還愛收藏古董結他,只需指尖一掃,他便能得知結他的出產年份。但性格憂鬱的阿當,同時十分討厭淺陋庸俗的人類,他更稱這些文化水平低、不學無術的人為「喪屍」,而人類的低劣亦令他愈來愈厭世,他更因此為自己訂製了一顆木製子彈以便自盡。 因在《雷神奇俠》(Thor)中演反派Loki而搶盡風頭的英國男星Tom Hiddleston,早就被封為上位的性感男神,在《雷神》系列,其蒼白瘦削、狡詐中帶陰柔之美的造型,跟雷神的粗壯力量形成強烈對比,以他俊俏、冷酷和具氣質的臉孔來演極具才華,但高傲沉鬱的厭世音樂人,實在適合不過。更難得的是,Tom擁有的氣質,並非單靠長相和外形,其亮麗的學術背景和音樂造詣,亦令他的演出甚具說服力,劍橋大學畢業的他主修古典文學,加上本身精通鋼琴和結他,要入型入格演活個性複雜的天才音樂人,實在難不到他。 而Tilda Swinton演的夏娃,則精通多國語言、飽覽群書的知性型女殭屍,無獨有偶地,現實生活中,Tilda跟Tom也是劍橋大學畢業生,Tilda當時修讀英國文學,所以戲中兩位主角可算是皆具備豐富深厚的文學底子。Tilda一向帶中性冷艷,今次演對別人滿有愛和包容,對生命仍存希冀和盼望的善良殭屍,則散發出似曾相識卻又不一樣的氣質。他跟Tom雖然年齡相差廿載,但合演一對學識淵博、高貴優雅和生活講究的夫妻時,卻絲毫不覺突兀,這大抵是因為內在涵養和才華氣質的相通。 占導多才多藝 除了片中兩名演員,論多才多藝的,其實還有導演占渣木殊,他本身就是一名型格band友,精通多種樂器,曾推出兩張唱片,他組成的新樂隊SQURL就包辦了《永生情人》內多首歌曲,占渣木殊的電影並非人人懂得欣賞和喜愛,但他的電影的原聲大碟,卻往住能觸動人心,不信?就先來聽聽電影主題曲《The Taste of Blood》吧。 「光影人文館」 金巴利 [email protected] 文化研究系畢業的電影工作者。追尋電影的人文關懷和藝術視野,透過影像走向世界、探索自我、反思人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