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立法會已經開始,最令人意外的是,代主席梁耀忠遇到難題情願拂袖而去,數十年苦心經營的刻苦形象光環,也一鋪清袋了,在史上留下污名。梁耀忠跑幾十年步,但上戰場打真軍還是一樣棄兵曳甲,說明跑馬拉松的人不見得比一般人更有毅力和堅持,人的個性是不會因跑步而改變。 入正題,元朗體育會上周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10公里賽事。香港封路跑步難若登天,特別是鬧巿中的馬路,渣馬只能在清晨時分跑彌敦道,及最後一段跑軒尼斯道,絕大部分路段都是偏離鬧巿的幹道;標榜跑街的街馬,也只能跑無人氣的觀塘工業區;元朗體育會(元體會)卻辦了一場真真正正的街跑,跑在元朗鬧巿的街道。 元體會成功,固然因為該會董事會有不少有勢力的強力人士,包括區議會主席沈豪傑、副主席王威信,以及橫洲公屋爭議的梁志祥,有他們撐腰支持街跑,政府部門豈敢不從? 最難得是這些強力人士都明白,跑步並不是擾民活動,也不只是運動競技,而是需要有觀眾、有風景、有社區參與,元體會的工作人員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向沿途商戶解釋封路跑步的意義,並得到商戶的支持和諒解,才可以促成一個有元朗特色的街跑。 不過,即使元體會後台如此強勁,據《香港01》報道,會方還是花了4年時間才成功申請封路,足見香港封路搞跑步,比勸政府放棄發展橫洲公屋更困難呢!政府部門講究先例,如今元朗已實行了,相信有助其他團體,在其他新巿鎮鬧市申請封路辦跑步。 目標是要跑街、跑鬧巿的街馬,雖然明年增設32.195公里的賽事,但仍然是以幹道、工業區和偏僻的地方為主,距離初衷甚遠。既然巿區難以成功,街馬可能試試轉戰新界,再辦一個跑新界鬧巿的馬拉松,總好過不斷在觀塘區撞牆而無出路。
橫洲公屋計劃未完,輪到體育界又爆危機,先是大球場的草地問題,再有政府擬收回傑志訓練場地作建屋之用。傑志其中一個話事人譚偉豪,一直是堅實支持政府的建制派,結果也落得如此下場,可見梁振英經過橫洲官商鄉黑勾結閹割公屋計劃後,矢志洗心革面,以鐵面無私態度,努力找土地建屋,可謂用心良苦。 奇又奇在,一個從來都不重視體育的特首,每次選舉都得到體育界選委全數提名及支持,體育界軟骨病入膏肓,又豈可怪政府? 香港政府不重視體育,已是回歸以來的傳統。政府只是以經濟效益、體育界選委利益分贓、但求有做、點綴施政成績表的方式,釐定體育政策、分配資源和推行,再加上催谷精英運動員的成績。提升健康、居住環境、生活質素,及推廣全民運動像只是口號而已。 在這種思維和制度之下,會出現很多奇怪的現像,例如香港單車運動員屢獲佳績,難得香港的單車運動打出名堂,推動單車代步理應事半功倍,減少馬路上的碳排放,也令更多人有興趣加入踩車行列,成為下一個李慧詩,但香港單車徑的發展和規劃卻是如此落後,交通政策從來照顧車主利益,只視單車為消閒,而不是代步的工具。 若在城巿內踩單車是如此艱難,又怎會有機會發掘下一個李慧詩? 最搞笑的是上月舉行的所謂單車節,一個由旅發局主辦,為了推廣單車遊的旅遊活動,賽道安排卻與馬拉松一樣偏僻,甚至要在凌晨五點半出發,因為要盡量減低對交通的影響,期間更要勸喻車手不要拍照。即使今年的細節及流程較往年改善,也無法改變單車節安排是「自相矛盾、自打咀巴」的本質。 事在人為,一切取決為於政者的意願,例如本周日舉辦的電動方程式賽車,便得以迅速撥款及封路推行,也不用凌晨五時半起步,中午前解封道路。若果政府有心推動馬拉松、推動單車,又豈會有封不到路的問題呢?政府要做一件事,豈會推說擾民、投訴及影響交通?
園丁去年曾經寫過跑Tee過多泛濫的問題,原來坊間都有一些有心人,默默以螞蟻搬家的方式,收集過多的新跑Tee,轉贈給海內外有需要的人士,例如成立「跑Tee共享」的跑友阿裕。 從事社工的阿裕,高高瘦瘦、白白淨淨,原來馬拉松戰績相當彪炳。有幾勁呢?阿裕報紐約馬拉松是不用抽籤的,而是憑成績入圍,男子18-34歲組別的時間是2小53分,門檻比波士頓還要高足足12分鐘呢。阿裕笑說,幸好紐約馬拉松還可以靠半馬成績入圍,時間是1小時21分,他就是憑半馬時間達標,不用抽籤了。 阿裕今年已跑過廈門、渣馬、米蘭、赫爾辛基4隻馬,全都都是sub 3完成。他笑說,每隻馬的時間都退步一些,廈門最快、渣馬慢啲、米蘭跌穿2小時59分,到最後的赫爾辛基馬,更是差點跌出sub 3,幸好死跑爛跑之下力保不失,以2小時59分57秒成功抵壘。 最奇怪是赫爾辛基的終點,原來沒有掛上數字鐘。阿裕說,他連看錶的時間也沒有,只管一直向前衝,過了終點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成功sub 3呢。跑sub 3是很多業餘跑者一生的目標,很多跑友練到五勞七傷,為的也只是希望一世人做到一次咁多多,阿裕可以一年連續4次,雖然說起來是輕描淡寫,但也可以想像背後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跑齡10年的阿裕參加很多比賽,收到跑Tee大概十世人也穿不完了,所以才有成立「跑Tee共享」的念頭。他希望跑友拿到跑Tee時,先想一想自己究竟會不會穿,若果最多只穿一、兩次、甚至其實不想穿,就請不要拆包裝,把新衣服捐給身邊有需要的人,因為穿過的二手衣服,往往因衛生和尊嚴問題,捐也沒有人想要,最終也只能送去堆填區。 長遠希望,跑友能改變思維,不要抱著「報名費包送跑Tee」的心態,若跑友都樂意不要Tee,形成一股不要Tee的風氣,才可以改變主辦者和贊助商的做法。 阿裕年底會挑戰紐約馬,也是他本年最後一馬。園丁祝阿裕,紐約馬以2小時59分59完成,創下一年連續五馬sub 3的壯舉。 跑Tee共享的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areyourtees/
長跑與戰爭息息相關,馬拉松運動的起源,正正源自BC490,雅典與波斯的馬拉松戰役。每年的雅典馬拉松,由馬拉松鎮跑至雅典,就是紀念當年跑回雅典報喜訊,最後跑到斷氣而壯烈犧牲的士兵Philippides。 傳說Philippides並不只跑42公里,而是先由雅典跑二百多公里到斯巴達求援軍,然後再跑回馬拉松的戰場,再跑回雅典,前後跑超過500公里,怪不得氣絕身亡了。 現今與戰爭、軍人有關的賽事有不少,較多人熟悉的有南北韓邊境的DMZ非戰區馬拉松、美國華盛頓的海軍陸戰隊馬拉松,以及南非近90公里的Comrades超馬。翻越五大山丘的南非的Comrades超馬歷史悠久,為了紀念在一次世界大戰中,歷盡艱辛、攀山涉水的軍人而設。 香港於去年開始,亦有一場與戰爭、軍人相關的跑步活動。由民間發起的香港保衛戰紀念跑(Hong Kong Comrades Run),以紀念於二戰期間保衛香港而戰死的軍人。紀念跑今年踏入第二屆,雖然紀念香港重光的氣氛比去年淡了(去年臨時有一天公眾假期,抗戰結束七十周年),但參加紀念跑的人數增加了一倍,由五、六十人至過120人。 香港路跑活動的路線規劃,往往只為方便/受制於政府封路和湊夠比賽的路程,路線隨時可以因應湊夠里數而「搓圓撳扁」,路經甚麼地方,路線有沒有意義,盛載了甚麼歷史和回憶,從來不作考慮之列。紀念跑的意義則全在於賽道,沿途經過殘留至今的戰時遺蹟,例如戰時爐灶、機槍堡、高射炮台、彈藥庫、赤柱軍人墳場。 曾把日軍的手榴彈擲回,最後趕不及把最後一枚擲回而犧性的加拿大連長Osborn,其紀念碑雖不在賽道上,但也在方圓之內。賽道經過之地,是英聯邦軍抵抗日軍的路線,由日軍港島登陸上山之處,沿金督馳馬徑到黃泥涌的西旅總部,再南下淺水灣的大後方,至東旅總部兼重兵駐守、發生最後激戰的赤柱為終點。 搞手說,希望每年重光日前後,都會舉行香港保衛戰紀念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期望紀念跑有朝一日,可以做到南非的Comrades超馬般有名,成為香港的一大跑步活動,吸引外國朋友來參加。
渣馬以「徇眾要求」為由,今年報名由先到先得改抽籤,引起一些跑友的強烈反彈,綜合網上的意見,不滿大約有以下幾點: 一. 報名要付出努力係好正常,名額應該留給最有心的跑友。但改抽籤,等於唔熱切想參加的,都有機會一齊報名,鼓勵不勞而獲,其實並不公平。 二.「徇眾要求」是藉口,究竟是哪些人的意見?田總這麼多年,何曾聽取跑友意見?批評這麼多東西,為何只改這項?一句「徇眾要求」難服眾。 三. 改報名制度,是否想留更多位給贊助商及田總屬會,削減給其他跑友的名額?可否公布究竟留了多少給贊助商及屬會? 四. 搞到跑步都好似買六合彩,實唔中啦! 五. 田總宣布太遲,渣馬的報名已經遲了,還要等抽籤結果確認,難以計劃行程。 如跑友話齋,田總忽然「徇眾要求」都幾怪哉,大概覺得賽道已嚴重擠塞,參賽人數沒有可能再創新高了;相反抽籤人數年年可創新高,對比賽的宣傳也很有幫助。 先到先得無法照顧那些很想參與,但搶報名時間要值班而無法上網的朋友,也浪費跑友網上排隊的等候時間,改抽籤也有其道理。相信渣馬是以本地人參與為主的賽事,不跑渣馬的也早已放棄了,只要限於本地人抽籤,估計最後入籤的人數,不會遠多於比賽名額,中籤機會應該頗高的,不會如倫敦紐約般難抽。 不過,改抽籤若沒有配套,製造的問題一定更多,單是以十萬、百萬計的強國人加入抽籤,既嚴重降低本地跑友比例,更可能掀起炒風,田總和渣馬是需要正視的。以下提出幾點,供各界參考: 一. 若要改抽籤,一定要提早抽,讓跑友預備。 二. 抽籤時一併提交信用卡號碼,以防抽中籤不報名甩底。 三. 抽籤的pool只限於本地香港人。其他國籍的跑友,請沿一貫做法,賽前一、兩天帶護照來即場報名。 四. 公布抽籤方法和可供抽籤的名額。 五. 讓忠實參加者得到保障名額(例如:連續10年參加/參加10次的跑友)。 渣馬月底會公布詳情,到時拭目以待啦。
入正題前,先談談「渣馬改道風波」。 上周有報道指,渣馬為了減低對交通的影響,將會改跑青馬大橋下層隧道,引起不少跑友及環團憂慮、關注及批評,這宗風波翌日隨渣馬澄清而平息。渣馬承認,賽道改動的確是為了減低對交通影響,只是青馬大橋的路段會縮短,而不是跑下層隧道。 其實縮短青馬大橋路段,究竟可以節省多少解封路段的時間呢?東京馬拉松明年也改道,原因是目前的終點在偏遠巿區,所以建議把終點設在東京車站及皇居一帶,希望讓跑友在巿中心衝線,增加賽事的氣氛;香港,繼續停留在跑馬擾民、影響交通的思維,田總也相當識做,自行宣布縮短青馬大橋路段,而主流跑友知道不用跑隧道後,就沒有甚麼大意見了。 真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夏蟲不可語冰。 在一個政府不重視跑步,跑友要求簡單的客觀環境。上次談的街馬跑道節,算是在眾多掣肘之下的新意思,盡可能令跑步more colourful一點。上周介紹過「敢動尊嚴跑」和「啤酒里」後,這次介紹跑道節另外兩個免費項目,「盂蘭跑」及「香港傻豬馬拉松」。 五公里的「盂蘭跑」,於農曆七月十四晚(8月16日)舉行。應節,賽道梗係跑中上環一帶與鬼神有關的景點啦,例如文武廟、壽衣店、紙紮舖、東華義莊等,讓跑友順道認識多些香港的舊區。 如果「盂蘭跑」變成每年都舉辦,甚至變成盂蘭節日地區文化活動之一,由店舖佈置些花燈或提供食物給跑友,或許日後可以申請封路,成為正式的收費路跑活動,說不定吸引很多人參與,成為吸引遊客的活動呢。 另一個免費項目,是8月20日持續一整天的「香港傻豬馬拉松」,以自助方式沿維港兩岸跑,由西環至西灣河,以及由鯉魚門至西九龍,大會則沿途設補給站。估計這活動的概念,源自超馬好手施性概(施Sir)牽頭,環遊新界九龍一圈跑的「癲傻220公里」(每年增加里數),跑者可自由隨時加入。 辦免費項目、在比賽增加其他娛樂元素,有助讓公眾明白,跑步不止局限於小眾的認真競賽,也不一定要快、要訓練很多才可以參與,而是人人都可以嘗試,不跑步的也可以打氣,享受相關的周邊活動,是可以讓全民投入的節日。當跑步不再是小眾的玩意,就有很充分的理由封路了。 要改變香港跑步的大環境、文化和跑友根深蒂固的想法,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正如ViuTV也很難改變TVB觀眾的口味。只能祝街馬好運,從過去的眾多試驗和錯誤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好好站穩陣腳。
舉辦大型馬拉松的城巿,跑步是橫跨三、四天節日,先是周四或五開始大型Expo博覽,大家去拿號碼布、逛攤位、鳩嗚購物、聽講座等等,然後周日一整天比賽,打氣和觀戰。礙於在香港跑步一直被各界視為擾民活動,盡可能盡快開始、盡快結束,比賽也只有跑步,沒有其他元素,難以帶起節日的歡樂風氣。 全城街馬去年在中環辦過5公里比賽,他們今年再走前一大步,於下月中、下旬舉辦連續一周的跑道節,每天舉辦不同主題的跑步活動,例如8月14日,4公里跑結合音樂會的「敢動尊嚴」跑、8月19日Happy Friday下班後的Beer Run「啤走里」及8月16日「應節」的盂蘭跑等,方便大家收工後參與,讓跑步融入日常生活。 8月14日的「敢動尊嚴」跑,與國際NGO Global Dignity合作,上半場先於黃昏在中環海濱跑4公里,下半場入夜後在核心內外圍有演唱會,表演嘉賓有陳奐仁及他邀請的音樂組合,讓年輕人的能量、汗水與跳躍音符的擊攘,於仲夏夜盡情狂歡。與其三五知己躲在冷氣房唱K,倒不如一齊約去跑步,參與這項大型的街跑 X 音樂會,出一身汗來得痛快。 至於8月19日傍晚的「啤走里」,則是引入源自美加的Beer Mile。傳統智慧告訴你跑步千祈唔好飲喝酒,但Beer Mile教你,跑步不單止要飲,而且要飲得多先夠high、夠好玩,而最爽的一刻唔係跑步過程,而係飲完high high哋之後,三唔識七都攬頭攬頸,一時間達到大同社會、We are the World之和諧。 比賽玩法一言以蔽之是「跑四圈,飲四罐」,每跑一圈之前飲一罐,4圈距離差不多係1里,唔好以為1,600米好容易跑,就連吃禁藥的單車好手Lance Armstrong也曾經中途頂唔順退出! Beer Mile原是美加地下小眾活動,但咁好玩的搞作,梗係個個都想試啦!Beer Mile發展至今日,已成為有正式賽規的活動,有官方網頁和各項世界紀錄。這股風潮近年傳到香港,不少跑友都自己圍內跑,玩法可能有少少差異,例如以汽水代啤酒等。據知,街馬亦於上周五在中環海邊辦一場試賽,玩完個個都話正,在FB推介跑友參加。 如果大家都想參加跑道節的活動,記住快快報名,唔好錯過難得機會!跑步節網站:http://roc.runningfest.hk/
做人如果可以做到王利民(主席)咁歎,人生真是死而無憾。既是上巿公司主席,又是大廚、運動人、專欄作者、電台節目主席人,而且相當敢言杖義,無論在政治上支持普選、還是體育上鞭撻TVB化的渣馬。他又贊助跑步比賽,支持正生書院的學生跑極地,絕非只顧PB、不問世事的離地跑友。 身為跑友,若果可以在主席的公司上班是相當幸福。聽聞有sub 3跑友,雖然戰績彪炳,海內外都贏過獎項,但不獲上司老闆支持,因為公司不是聘請運動員,而是聘請員工幫老闆解決問題!但主席的公司,應該是全香港最支持跑步的僱主了,該公司相當鼓勵員工外出跑步,絕對應該大力推崇。 主席今年把多年來的跑步心得,整理結集成《極地狂Run》一書,並在香港書展舉行「漫遊世界馬拉松」講座。雖然世上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機會去南北極,更沒有能力跑極地馬拉松,但透過主席筆下的文字、拍的照片和講座,讓嚮往極地神聖和寧靜的你,都可以神遊片刻。 與主席同場演講的,還有《馬拉松 歎世界!》的3位作者Edkin、莊曉陽和Frankie Kwok。三位作者的FB Page「馬拉松 看世界/ Run the World」,專門搜羅介紹世界各地的比賽,近8,600 like當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澳門、台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愛旅遊和愛跑步的朋友,請記住「漫遊世界馬拉松」的講座時間:7月24日(周日)下午3至4時,地點為S222-223。 談到書展,可能主辦的貿發局都有留意,跑步風氣愈來愈盛行,愈來愈多跑步著作面世,除了「漫遊世界馬拉松」外,還有不少知名跑者的新書講座,例如全城街馬創辦人梁百行,就有一節題為「以跑步連繫世界」的講座。 梁百行既是跑遍世界的資深跑友,也是長跑比賽搞手,相信有很多深刻和獨到的觀察和體驗。他的講座於7月22日(周五)下午2時半至4時舉行,地點為S224-225,有興趣的朋友大概要請假去聽了。 教練馮華添也有新作推出,並於書展有一節題為「42.195.終點等待你」的講座。馮教練近年開始轉型,除了教人搏老命跑快啲,亦帶海外跑步團,帶跑友慢慢跑欣賞風景,介紹新書的講座於7月24日(周日)下午5時半至6時半舉行,地點為會議室S424。 有興趣聽講座的朋友,可到香港書展網站登記參加。 (編者按:上周四本欄《法國馬拉松周末》一文的作者應為孖九,謹此致歉。)
踏入初夏,歐美各地的越野跑賽事亦陸續開鑼,包括上周末舉行的《Western States Endurance Run》及《Mont Blanc Marathon》。《Western States》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100英里賽事,孖九去年亦在這專欄跟大家提過,今期想集中介紹後者。 《Mont Blanc Marathon》每年6月在法國小鎮Chamonix舉行。比賽名稱雖以馬拉松掛帥,但其實42公里只是上周末眾多賽事的其中一個項目。當法國攀山員Georges Costaz在1979年提出由Chamonix出發,繞著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白朗峰跑一圈的時候,賽事全長只有23公里。時至今日,《Mont Blanc Marathon》已經發展成有5場比賽、一連3日的越野跑嘉年華,它們分別為: 1. 80公里項目:這是全個周末之「最」——最新、最長、最多高度爬升(5,960米)和最先開跑。大會在2013年才加入這項新賽事,今年共吸引了1,200名跑手參加,平均完賽時間是20小時以上,難度可想而知。 2. Vertical KM:這是近年才在亞洲開始流行的比賽類別,特點是賽道短之餘「有上無落」,跑手需要在3.8公里內攀爬1,000米,心肺功能弱一點也不行。Vertical KM與80公里賽同樣在上周五舉行 今年一共有800名跑手參加。 3. 23公里和10公里項目:兩者均在周六舉行,吸引逾2千人參加。23公里賽事的累計爬升約1,700米,而10公里賽則是所有賽事中最「平坦」的一項,爬升只有約320米。 4. 42公里項目:賽事的重頭戲在周日上演,今年共有2,600人參加。由於這場非一般馬拉松的累計爬升超過2,700米,即使是精英運動員亦需要4小時以上才能完賽,想在此刷新馬拉松PB的朋友大可死心。 無論是10公里還是80公里,《Mont Blanc Marathon》的最大賣點自然是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法國旅遊局的資料顯示,坐落在白朗峰山腳的Chamonix人口只有1.4萬人,但每年遊客量達400萬人,而且是全球少數能夠在冬夏兩季保持同樣客量的市鎮。Chamonix對於戶外發燒友們的魅力不言而喻吧?下屆《Mont Blanc Marathon》將於9月開始接受報名,有興趣的朋友請到www.montblancmarathon.net。
彰化田中鎮,一個連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地方,因馬拉松而響朵,就連香港的跑友也久聞大名,希望有機會跑這個被譽為台灣最熱情的比賽。過去幾年,田中馬一推出開始報名後,頃刻間名額全被秒殺搶光了,令很多向隅的跑友失望。田中馬拉松今年改了方法,台灣跑友抽籤報名,田中鎮民及外籍跑者有小量先到先得的名額(外籍報名於7月1日早上10時開始),希望盡量照顧各路跑友。 田中馬拉松詳情不贅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天窗出版社的新書《馬拉松 歎世界!》作者Edkin有詳細的介紹和報道。這次想介紹的,是田中馬創辦人鄭宗政先生。 鄭宗政是是田中鎮觀光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他希望把日本馬拉松的氣氛帶到台灣,於是著手籌辦田中馬,加入當地文化和本土元素。在鎮政府和鄉民熱情支持和配合之下,田中馬拉松成為台灣體壇、旅遊業及商業的奇葩,甚至鄉鎮復興的案例。近年來,台灣各個鄉鎮都爭相辦馬拉松,相信也受到田中馬的啟發。 有了成功的經驗,鄭理事長的田中團隊,去年在田中鎮旁的二水鄉,啟辦另一個特色比賽。聽鄭理事長說,為了紀念300年前的水利工程八堡圳,把濁水溪流引入農田灌溉,讓彰化一帶成為台灣的糧倉,二水鄉有跑水的傳統,所以二水馬拉松有一段會讓參加者跑進水裡,屆時可替換大會贈送的拖鞋紀念品涉水,而要競賽不想跑水的,亦可繼續跑陸路。(二水馬拉松已於月中開始報名,估計這刻已滿額了。) 鄭理事長原是開設紡織商的台商,但隨著生產成本上升,台商無可避免陸續外移,鄭家的生意也不例外,把工廠遷離台灣往東南亞。工業移出,休閒運動農村觀光等產業引入,也可說是產業升級,改變了小鎮的風貌。有了馬拉松觀光的基礎,鄭理事長還在田中試辦周末跑步訓練營、單車X農村旅遊、還有田溪水超馬X田野音樂會X BBQ饗宴,吸引各種遊客到田中。 同時間,鄭理事長亦爭取Asics贊助田中馬拉松,並成功遊說Asics把製作大會紀念Tee的訂單給當地廠商,讓當地的工業界也受惠。田中馬拉松揚名後,鄭理事長的下一步,就是讓田中升級為有認證的比賽,在體育專業方面得到認可。祝願鄭理事長的團隊,繼續努力、精益求精,創造更多田中的奇蹟。 PS:本欄於FB開設了「園丁跑步Channel」專頁,希望志同道合的讀者多多支持!
上周六新加坡舉行的Sundown馬拉松,絕對是高難度的挑戰,想起要在漆黑的煉獄中喪跑,猶如拜苦路式的自虐,真是不敢參加。不過,對很多本地跑友,難得新加坡較近,比賽又在周六間舉行,只花兩日一夜的時間,便可以拿多一枚外國比賽獎牌,簡直是儲外國馬的大好機會。 有些跑友,不知從哪裡得到的錯覺,誤以為Sundown馬拉松是當地盛事,大概有點像午夜Rave Party華麗燈光秀,對Sundown馬拉松有過多遐想,結果釀成淘寶網訂叮噹蛋糕的悲劇。就好像在Fitz寫Sundown的女跑友,落場之後才發現:建築物關燈、冇氣氛、攝影師欠奉、水站設計差、地圖誤導、補給不佳、看不到救護、遲了起步、取號碼布排長龍……引起不少迴響。 難得香港廣大跑友開始著重比賽氣氛,敢於力陳比賽的不足,而不是一味護短說:「真正認真跑步的人,是不介意沉悶的!」、「如果跑步要氣氛?你訓練時夠冇啦啦隊同你打氣啦!你要氣氛,咪自己搵人同你打氣囉!」、「嫌生蕉唔好食?補給品自備是常識吧?」、「跑步不是為了影相!」、「訓練唔夠就唔好跑,不要加重醫護人員負擔!」 只要對Sundown不滿的朋友,對渣馬都有同樣的要求,讓渣馬有壓力進步,而不是像大陸遊客一樣,出國就也文也武,回到國內繼續做習爺爺及彭嫲嫲的乖寶寶,香港馬拉松成為第七大指日可待。 若不想「憤慨」地跑Sundown,真係要調整心態和期望。Sundown的本質與香港渣馬冇分別,兩者都不是讓跑者好好享受比賽的過程,而是鍛練你的刻苦,考驗你在最簡單的補給支援之下,完成42.195公里的挑戰。 跑友更應該把Sundown當極地的比賽來跑——跑沙漠,報名費連旅費最少也要幾萬元,同樣是日日沙漠、風景單調、又冇氣氛;Sundown這個濕熱漆黑的無間地獄,連取號碼布也有「天降大任於斯人也」的磨煉,但報名費只收幾百元! 蔗渣的價錢,可以初體驗跑極地,你話係咪抵到爛?
5月初的連續兩個周日,有兩個跑友自發參與的活動。5月1日有第二屆「葉伯紀念跑」,5月8日則有「熊本地震支援跑」,兩個活動都有幾百個有心跑友參與,是本地跑界的兩件美事。 「葉伯紀念跑」由葉伯生前友好、縫製旗袍的大師盧松昌先生牽頭主辦,全靠各位人士捐贈、義工出力、兼盧先生親自補貼才能夠成事。第二屆成功舉辦後,可預計「葉伯紀念跑」將成為每年跑界恆常活動,承傳葉伯活到老、跑到老的精神,也讓年輕一輩的跑友認識香港最傳奇的跑者。 「熊本地震支援跑」由FB專頁「馬拉松 看世界」的RTW編輯部吹雞,可能一般人覺得,很多地方比日本更需要幫助,例如同樣發生地震的厄瓜多爾,但日本是讓跑友有牽絆、有感情。對於「快腳」跑友,日本是馬拉松的「聖地」,溫和的氣候、專業的組織、到位的補給,都有助爭取佳績。 對於一眾「慢腳」,很難不被日本人的愛與熱情感動,每個日本的比賽,都是生命中美好的回憶。落力的打氣、路上的各項美食、認真又專業的打氣團隊,把賽道變成一個超現實的世界,讓你甚至不想結束比賽。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熊本地震支援跑」正正是一次機會,讓香港跑友,特別是曾經在日本參賽的跑友,好好回饋善良的日本人了。 原本打算頂多是三、五百人的快閃吹雞群跑,在眾多有心人及機構協助之下,變成了七百名有香港人、也有日本人參與的慈善跑步(以捐款收據當報名費),還請了日本國駐港首席領事井川原賢先生主持起步鳴笛!井川原先生更全程在終點前與跑者擊掌打氣。 短短兩個星期內,選地點、設計號碼布、張羅各種物資、向警方申請活動、向紅十字會申請急救服務、找日文翻譯、向HKTV及熊本縣香港代表事務所借熊本熊,還想起用認捐「靚冧吧」的籌款方法,讓願意捐多些的跑友,可以自選喜歡的號碼。過程雖然複雜,但拿了「靚冧吧」的跑友開心,更可以籌多一點款,倒是相當值得做。 有跑友說笑留言:「希望年年都辦就好了。」當然不是希望年年有災難啦!而是希望未來都會有具意義的跑步活動,讓跑友成全更多好事、美事。
最近有不少關於馬拉松與旅遊的精彩著作推出,例如年初出版的本地著作《馬拉松 歎世界!》。三位作者重點介紹十一個日本、台灣、美國、法國、澳洲、西伯利亞和古巴的比賽,讓讀者足不出戶,便可以神遊世界各地的馬拉松賽。 不過,今次想跟大家介紹的是另一本著作,台灣跑者John Fang所寫的《菜鳥跑者的七大洲馬拉松》。菜鳥是台灣潮語,是指經驗欠奉的新手,John跑過的馬拉松還不到十個,相信很多讀者比他有更多經驗,不過John真是非一般的新手,不單有勇氣挑戰七大洲的比賽,還要以cosplay的裝束挑戰極地。 這本書,記錄了他跑過的八個馬拉松,都是指標的大賽(夏威夷檀香山,雖然嚴格來說,夏威夷並不屬於北美洲;雅典馬拉松及東京馬拉松),以及非一般的小眾口味,例如少於一百人參與的南美Patagonia馬拉松、近年才開放給業餘跑者的北韓平壤馬拉松、圍著Uluru紅石跑的澳洲Outback馬拉松、阿爾及利亞的撒哈拉馬拉松及南極馬拉松。 跑沙漠、跑南極,已經是極大的挑戰,但John實在是太誇張,竟然把自己包成一隻北極熊挑戰撒哈拉沙漠。不明就裡的人,以為他是黐線的,甚至有自虐的傾向,但原來他樣做,只是因為這場西班牙人辦的比賽,是一場為了協助西撒哈拉的難民的慈善賽(西撒哈拉目前被摩洛哥佔據),參加者於比賽後還可以住進難民營一周,了解當地難民的生活。 他扮北極熊,就是為了逗當地的小孩子快樂,而北極熊出現在沙漠,正如難民在沙漠中居住一樣,本來就不應該在沙漠中出現,這些難民是應該回到自己的家,有合適的居住環境。北極熊的裝扮,為他贏得比賽有史以來,第一個最佳造型獎,連西班牙版的《Runner’s World》雜誌也有專題報道。 南極馬拉松,他更提著關刀扮關公跑。究竟這位現代關二哥,在連赤兔馬都頂唔順的嚴寒雪地下,如何過五關斬六將跑42.195km?若大家想知道,就去書局買這本書看看啦。
如果大家有印象,本欄於去年曾介紹日本「東北風土馬拉松」,這一個為復興地震災區而辦的馬拉松比賽,去年吸引了近五十名外國跑友參加(絕大部分為香港跑友),是少數以香港人佔外籍跑者大多數的日本比賽。有一群香港跑者特別製作了一條寫上「東北復興を応援します」(編按:意思為「支持東北復興」)的黃色橫額,贏得了不少當地人及日本跑者的好感。 由於跑者的口碑不錯,加上賽事的宣傳設計討好,又贏得日本的設計獎項,據知,今年4月24日舉行的「東北風土馬拉松」,跑者數目由三千多增加至五千左右,報名參加的外國跑友已有過百人,當中以香港和台灣跑友佔大多數,包括十多名社企「全城街馬」的員工,他們亦會在賽前一天,參加大會安排的探訪團,到幾乎被海嘯夷為平地的沿海小鎮南三陸町,了解災區重建的情況。 「全城街馬」每年都有公司旅行,一同參加一個馬拉松,去年他們便跑了韓國首爾馬拉松。帶隊的街馬創辦人梁百行說,希望公司建立健康的企業文化,所以每年都希望選一個外國比賽,待春季的觀塘街馬結束後,跑季的工作告一段落後,鼓勵全公司同事都出去跑。 原本街馬是打算參與「雲南香格里拉山賽」,但梁百行說,當知道4月底有「東北風土馬拉松」後,明白到比賽有復興災區的特別意義,所以希望同事再三考慮,最終大家同意改去「東北風土馬拉松」。 到現在,很多香港人仍怕到日本東北旅行。當然,決定去參加比賽的跑友,都不會擔心這問題,更希望為當地出一分綿力、一點支持,好好享受這一場有各種東北日本農產品作補給的美食馬拉松,也讓當地人感受到外國人的支持。 街馬這次也會帶寫上「東北復興を応援します」的同一條黃色橫額去日本,歡迎有參賽的其他香港跑友,到時一同加入拍大合照!
台灣近年跑步產業的發展一日千里,跑步大有機會如日本一樣,成為全民的運動,特別是台北,豐富的程度早已遠遠拋離香港。差不多每個禮拜都有路跑比賽,有各種形形式式、FB Like數過萬的跑團,也有各種跑步為主題的場所和餐廳,既讓跑者多了聚腳的地點,也讓練跑變得更輕鬆、更容易,例如成立了不到半年的「森林跑站」。 簡單來說,「跑站」對跑者提供像「家」一樣的服務,通常設在熱門緩跑路線的附近,例如日本的皇宮一帶,讓跑者寄存行李、更衣、甚至出租各種裝備,結束訓練的跑者,亦可淋浴、歇息、看看書和雜誌,吃些東西,然後回家,大大方便下班後練跑的跑者,特別是女跑者,讓大家不必先回家更衣,便可以到處街頭路跑。 台北的「森林跑站」,則設在大安森林公園旁邊,相當方便到森林公園練跑的朋友。我有幸認識創辦人蔡宜玫,她是一個年輕又愛跑步、充滿活力的女生,在東京見識過跑站的方便後,便萌生在台北開跑站的念頭,於是辭掉工作,全副精神投入開跑站。 「森林跑站」成立不到半年,已成為台北跑者熱門的聚腳點了。除了淋浴、寄存行李、閱讀休息間外,還有餐廳提供以世界六大馬拉松的主題簡餐、足浴讓跑者泡泡腳、舉辦講座、瑜伽、健身訓練班的多用途活動室,以及寄售一些特別的跑步產品,據知有香港跑者特別到「森林跑站」購買儲存獎牌的半透明防潮箱! 為了方便跑者晨跑,跑站早上6時半開始營業了,直至晚上10時半,寄物淋浴泡腳的價錢也實惠。宜玫建議說,大安森林公園晨跑的感覺很棒,若香港跑者來台北旅行,可以清晨來去公園跑,然後到跑站洗澡吃早餐,又或晚上過來體驗夜跑也可以,試試在台北跑步的感覺。 在香港,始終地價租金實在太貴,令跑站這門生意無法出現,除非有愛跑步的業主,不介意賺少一點。所以香港的跑步路線,多是在運動場、跑馬地繞圈,再看看附近有沒有政府運動場提供儲物櫃等,香港跑者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了。 希望有一天,香港都有跑站,讓跑者多一個聚腳處。 森林跑站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unbasetw/ 森林跑站地址:台北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60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