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前,大家還在熱烘烘地討論亞洲電視會否結業,與及銅鑼灣書店事件等等,怎料年初二旺角一場騷亂,被外國媒體改了一個極諷刺的名字:「魚蛋革命」,就將全香港的目光轉移過來了。年初一當晚至年初二的凌晨,除了在不同電視台的直播中看到現場情況及部分事發經過之外,也有很多身在現場的市民利用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互通消息,甚至有人用手機直播現場實況。這些現象在以前的社會運動中並不罕見,但經過上次有市民因佔中被捕的教訓之後,很多參與者也「學乖」了,盡量利用手機拍攝現場情況,用來紀錄自己或朋友的一舉一動,日後可以在法庭上以此舉證,為自己或朋友洗脫罪名,不過近日警方亦考慮採用隨身錄影機搜證,值得留意。事發當日正值農曆新年假期,很多紙媒沒有印報,也緊急召喚記者即晚到場採訪,以發布即時新聞,這種爭分奪秒的情況以前也比較少有。 我曾經不止一次指出,互聯網令這個世界更加透明,也改變了很多事情,但是「針無兩頭利」,消息加快流通,卻會造成不同的效果。在社交媒體的「篩選」後,一般用戶不期然只會與志趣相投的朋友溝通,久而久之,大家便只會活在自己理念的世界內,只能聽到相近的意見,很少會與其他的朋友「見面」,加速社會的兩極化。今次事件後網上輿論的兩極化,比佔中還要厲害上十倍,我視之為一個虛擬的警號。無論如何,今次很多香港人像在舊傷口上被灑上鹽一樣的痛,大家亦更加為香港感到難過,如何走出這個困局? 逢周二、三刊出。 http://www.francisfong.com
Tesla創辦人Elon Musk上周來港,在不同場合談及他的創業心得,他先後創辦了X.com(PayPal的前身)、Space X(商業太空運輸公司)、與及電動車先驅Tesla Motors,說他是一個成功的創業家,應該是毋庸置疑。Tesla電動車近年在香港雖然大行其道,但早前也遭遇了一點挫折。事緣Tesla 去年在汽車升級軟體時,加入自動駕駛(Autopilot)功能,這個系統懂得自動導航、爬頭、切線、盲點提示、緊急煞車、打燈減速及自動泊車等,可能Autopilot字面上令人誤會,有車主用Autopilot駕駛時嘗試雙手離開軚盤,差點釀成意外。運輸署很快便着令要求Tesla及車主為汽車回復舊軟體,停止在香港街道上使用自動駕駛功能。今次Elon Musk來港期間,說過15年來所有新車均可以自動駕駛,應該是順帶要給香港政府一點壓力,令這個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在香港重生。 其實現在的汽車已經有很多自動化系統,包括自動泊車、巡航系統與及自動煞車系統等。一些車廠例如Mercedes Benz的自動化煞車系統(Distronic Plus),能夠偵測前車距離,並可以在安全距離下煞車,在外國已經非常流行,但在香港因為某些原因而未有在香港推出(當中包括無線電頻率的問題),但各政府部門可否積極面對市場轉變,解決問題而不是墨守成規? 現在的自動化駕駛系統,除了利用GPS定位之外,也有採用360度鏡頭收集道路及環境數據,汽車電腦利用人工智能,分辨出道路上的每件事物,從而模擬真人駕駛的反應。也有利用Connected Car(聯網汽車)技術,令到路上的每一部汽車也能互相通訊,從而向其他車輛發出警告,避免意外發生。政府經常說要將香港變成一個智慧城市,但如果運輸條例仍然這麼落後,執法這麼保守,那便難成大器了。 逢周二、三刊出。http://www.francisfong.com
上星期香港經歷了60年一遇的大寒流,罕見地出現零度低溫,早前有外國天氣網站預報香港可能會有降雪現象,令到大量香港市民也為之雀躍,希望在香港一睹雪景。很多香港人在外地可能已經看過雪景,但未必會知道嚴寒天氣對社會帶來的災害,但如果在嚴寒地方生活過的人,反而會對落雪的天氣嗤之以鼻。 意外往往是很多的巧合,極嚴寒天氣,遇上天文台天氣預報有落差,令行山比賽的主辦單位可能低估了天氣。路面冰封,令行人甚至到來搶救的消防人員也紛紛滑倒在地上,甚至有車輛可能因為路面結冰而衝下山坡,險象橫生,加上大量市民步行或駕車到各山頂觀看結霜,結果有行山人士及比賽運動員被困山上,花了兩天才能拯救所有人。 今次事件,給各主辦戶外活動單位上了一課,在極度惡劣天氣下,應該盡快腰斬賽事,而且也要事先做好通報機制,好讓選手及義工能盡快安全離開。消防處的裝備似乎有不足,也應該抓緊這個機會,向政府申請撥款,加添應付嚴寒天氣的搜救工具,因為嚴寒的天氣將會在香港再次出現。也有媒體報道天文台解說為何今次的天氣預報不準確,亦有媒體找來前天文台高官,叫大家不要輕信外國天氣網站的預報,但今次正正就是外國的天氣預報比香港天文台更勝一籌。我認為現在不是推卸責任的時候,天文台應該吸取教訓,查找不足,研究如何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度。我跟一般市民一樣,不是天文專家,但天氣預報準確與否,可以涉及很多人命傷亡,請有關當局萬事以市民安全為先。 逢周二、三刊出。 http://www.francisfong.com
早前有某大酒店集團懷疑被黑客植入惡意程式,有顧客的信用卡資料可能被盜用,此次受影響的包括集團旗下超過50個國家的250間酒店。被惡意攻擊的付款系統,主要用於處理顧客在餐廳、酒店櫃檯及停車場的收費工作,受影響範圍非常廣泛。據知此惡意程式主要記錄信用卡上面的資料,包括姓名、信用卡編號、信用卡有效日期及卡背的認證碼等。網上有資料列明該酒店那一間分支受影響的時分,酒店集團亦已發聲明說已經聯絡網絡保安專家,希望檢視系統漏洞,以免重蹈覆轍。 我剛巧在1月初曾經到過他們在三藩市的機場酒店,也在那裏用過信用卡,雖然使用的時候不在受影響的時段內,但很不幸,我的信用卡也恰巧給別人「嘗試盜用了」。還幸發卡銀行制止了交易,令我沒受金錢上的損失,但要更換過另一個號碼的信用卡,對於已登記此信用卡的網上服務,其實也是非常麻煩的。 不知大家是否有留意,在酒店櫃檯辦手續的時候,有時會發現,縱使是大型酒店集團,使用的酒店管理系統(Hotel Management Software),有些其實非常落後,這情況不論是酒店、銀行甚至大機構,也經常發生,信不信由你。可能因為成本的原因,大機構都不太願意更換或升級沿用的軟件及硬件,但這些電腦系統卻會被存放在公司的電腦網絡內,保安系統也因為沒有定時更新而變得過時及危險,黑客便可以從這些「舊電腦」的保安漏洞着手,除了攻擊公司網絡外,也可以盜取網絡內的資料來製造假的信用卡。 雖然自己的手提電腦及智能手機也做足安全措施,但今次乃酒店系統被黑客攻入,根本是防不勝防,所以除了大嘆倒霉外,也覺得地球是很危險的。 逢周二、三刊出。 http://www.francisfong.com
「澳洲旅遊局早前邀請四位主播方健儀、伍家謙、黃紫盈及柳俊江,以探索城市的角度出發,分別暢遊澳洲四大城市:悉尼、布里斯本、墨爾本及阿德萊德,主持旅遊短片系列《主播帶你遊澳洲》。此外,他們更將行程以博客的形式,在全新活動網站www.cityexplorer-aus.com 內分享遊歷,讓香港旅客可以找尋更多旅遊靈感,展開澳洲城市探索之旅。」 以上是澳洲旅遊局上星期推出的《主播帶你遊澳洲》旅遊短片系列的一段新聞稿,但整個計劃,其實是大概一年前,我有一次跟澳洲旅遊局的朋友在「腦震盪」時構思出來的。他們希望跳出傳統旅遊節目的框架,用非一般的手法宣傳澳洲,因為現今的旅客都會上網搜尋目的地資料,所以今次邀請4位名主播,發揮他們記者的本能,度身訂造6日4夜的行程,然後分享他們遊盡四大城市,食、買、玩的獨特體驗。在社交媒體爆發的年代,甚麼也講求互動,這幾位主播的專頁加起來已經有超過二十萬粉絲,他們加起來的爆炸威力當然不能小覷。 去年我曾經到澳洲旅遊,除了愛上風光如畫的景色之外,也體會到去澳洲絕對不是難事,但太多人認為到澳洲需要很多時間和準備,所以今次的計劃的行程大多集中在市區內,好讓大家知道,其實就算只有幾天假期,也可以考慮去澳洲一趟,吃喝玩樂、購物消閒,總之是「澳洲盡是不同」的。 在此要多謝幾位名主播拔刀相助,及澳洲旅遊局的支持和信任,看到他們4位「真。主播」成功拍攝回來,在網上的短片幾天已經有過百萬人次觀看,作為「幕後黑手」,真心感恩。 逢周二、三刊出。 http://www.francisfong.com
香港有一個商家,在經營生意的時候,往往不會只依循遊戲規則,而是會花多一點心思去動動腦筋,務求找出市場生存的空間,這個人便是王維基先生。多年前,當城市電訊開始營運的時候,他便想到利用回撥的方法做IDD長途電話的生意,當年我也是其中一個用家。因為收費相宜,所以大行其道,跟着也有其他公司爭相模仿,當然也惹來同業的不滿,但對用家來說自然是慳錢至上。 做了這麼多年電訊業,王先生又跑去開辦電視台,免費電視牌照申請雖然因為種種原因落空了,他便跑去嘗試做網絡電視。雖然香港電視拍攝的高清節目,本來並不是為了在網絡上廣播,但港視拍出來的高質素節目,卻證明了在網絡上推出網絡電視,除了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之外,只要節目質素優越,一樣有很多觀眾捧場。這也令其他國家的網路電視內容供應商,例如Netflix及樂視等,知道香港這個市場已經成熟了,於是乎便大舉進攻。 還有另一個例子,就是網上購物,以往我們經常說,香港的網上購物完全不成熟,因為香港的地理環境狹窄,市民很容易便在商場購物,無需要冒太多風險去網購。但當商場租金有加無減,通脹加劇但旅客減少,再加上競爭條例出台,小商戶已經難有太多的生存空間,網上購物便是其中一種最好的出路。因為沒有了租金的壓力,小商戶便能夠多賺一點利錢。不知是湊巧還是有意,香港電視這兩年來不斷地推廣網上購物,看來真的有點成績了,於是乎其他國際性的平台也已經蠢蠢欲動,例如雅虎香港已準備正式推出Yahoo!商店,便可以證明這一點。 做生意時只要多動腦筋,打破市場定律,除了可以一本萬利之外,原來也可以絕處逢生。 逢周二、三刊出。http://www.francisfong.com
毛記電視上星期舉行第一屆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我無緣到現場,但有在網上看直播,社交媒體上也有圖文並茂地瘋傳典禮盛況,有看過的也應該知道分獎典禮有多成功,香港人有多「被感動」。然而,當大家看完分獎典禮,開心過、「自high」完、發洩後,有沒有想過明天要開始甚麼計劃,去令香港回復昔日的樣子,不用再受苦受難?看著貪官污吏、無知議員充斥於香港的社會,大家笑過罵過後還是要繼續忍耐?不要只顧上班拼搏,等社會有重大議題才去遊行然後又回家等消息,香港人時常說受壓迫,但卻又說政治生態很污濁不願沾手,但你越怕,這些貪官污吏只會越迫越近,令大家透不過氣來。 要改變香港,便要親力親為,由今天做起!可以做甚麼?你登記了做選民沒有?投票日有沒有身體力行?有些人嫌投票不夠力量的話,可以選擇去參選,直接衝擊建制,打破困局,未來的一年多還有多個大型選舉,有心人不妨考慮一下,不要讓香港變到最後窮得只剩下錢之後,大家不斷在說有種無力感,但時代的巨輪卻已經把你吞下了。 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舉行的時分,正值版權條例修訂正在二讀卻又不停流會之際,真的是何其諷刺。真心希望下一年大家再有機會收看分獎典禮,在享受之餘,又不用午夜夢迴時再呼天搶地。正如司儀東方昇完場時說,希望明年約定大家,不希望少了當晚在座的任何一位觀眾,也不希望少了毛記電視的任何一位成員。各位毛毛,請大家不要學「飛虎出征」的劇情,坐船去洗頭,其實是很危險的。逢周二、三刊出。 http://www.francisfong.com
上星期說道,隔了一年沒有到CES,實是萬分期待,相信大家已經見到很多報道,說有甚麼新產品在市場推出。其實不同的人到CES,也有着不同的盤算,有人想試試新產品,有人想看看新科技,也有人想探一探市場脈搏。但是我看到的,似乎比較悲觀一點。智能裝置充斥市場,但仍舊在鬥規格、鬥薄、鬥快,還有最愚蠢的是,鬥便宜。性價比當然是一眾用家所追求的,但一間公司要有適當的盈利才能健康地成長。可是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各競爭對手開始鬥價錢而忽略增值的最後結果,就是裁員潮又開始了。看看魅族剛說要裁員5%,蘋果iPhone的銷售下滑,導致他的供應商也受牽連,這個科技的泡沫,看似又像二千年的時候,一刺即破。 甚麼是科技樽頸呢?好像我們在科技1.0的年代,互聯網面世,可是網速不高;當突破2G的年代進入3G及固網寬頻,科技便踏入了2.0的年代,但隨着智能裝置氾濫,除了社交媒體在不斷增長之外,硬件方面就正如我上面所說,鬥過沒完沒了,卻見不到有新突破。虛擬實境不算突破嗎?其實虛擬實境在二十年前已經存在,如果你以為電影Matrix當年的VR情節是虛構,便太過孤陋寡聞了。 還有更糟糕的是,當大家不斷希望創新科技,卻沒辦法改變現有景況的時候,這些被製造出來的新科技,卻一直在侵犯你的私隱,污染現在的環境。試想想你有多少科技產品,只用過一會兒便被棄置於一旁?你可知道地球病了,其實你和我也是幫兇? 逢周二、三刊出。 http://www.francisfong.com
Netflix上星期在拉斯維加斯的CES終於宣布,他的網路電視服務網將擴展至全球逾190個國家,當中並不包括中國。除此之外,他們的劇集也支援其他十七種語言,當中還包括了繁體中文,對香港人來說真是一大喜事。還沒有裝Netflix的用戶,只要上網作一個簡單登記,一個電郵一個密碼,加上付款資料,便可以開始收看,就是這麼簡單。收費方面有三種,主要是標清、高清和超高清(4K)及可用於多少屏幕來釐定,第一個月是免費收看,在香港正好可以用來做壓力測試,去調校一下網絡的接駁速度。 Netflix看似在一夜間按了一個鈕,隔一個晚上便全球可以收看,看似非常神奇,背後當然做了很多與當地網絡供應商相關的技術上調整,才可以完成。但對比起傳統的電視台,如果要將自家劇集在外地廣播,除了自己要在當地開設電視台之外,就只能將劇集賣埠,但一旦將劇集賣埠,很多事情便控制不了,收益當然也不會比自己廣播為多。再者,傳統免費電視台一般只靠廣告收益作為收入,而傳統的收費電視台就主要靠每月用戶收費作為收入,但兩種電視的網絡電視費用,與及入場的法例規範就比較複雜。 然而,當互聯網成型,網速亦足夠之後,網絡電視便可以利用OTT技術在網上廣播,至於要在全球廣播有沒有版權問題?自家拍攝的劇集基本上沒有甚麼版權問題,但在有內容審查的國家,例如中國的話,就另作別論。樂視在中國大陸也是依循類似Netflix的模式在快速成長。這個電視行業最終會鹿死誰手?其實當然是用家主導,內容是王道(Content is King)的理論永遠受用。 逢周二、三刊出。http://www.francisfong.com
去年因公事錯過了一年一度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所以今年非常期待。每年要到拉斯維加斯,由香港出發,再到三藩市或羅省轉機,其實差不多要花一整天的時間,到達的時候真的是身心疲累,不過這個展覽確實能夠令你十分興奮,蓋過一切的疲倦。 智能手機仍然是市場焦點,但這幾年除了幾個國際知名品牌之外,大陸的手機品牌市場份額亦不斷上升。不過,如果今次想在CES看新手機的話,可能會令大家失望,除了在高通的發布會上,公布樂視會用他們最新的Snapdragon 820晶片外,暫時沒有見到最新的智能手機,可能要等到2月在巴塞隆拿舉行的Mobile World Congress才會現身決鬥。 Samsung跟LG這兩間韓國大廠在平板電視機上繼續鬥過你死我活,Samsung今年推出了8K SUHD Quantum Dot電視,強調無論在畫質、顏色及反差上也跟傳統的電視有很大的改進。而LG則推出8K 98吋Super UHD電視,雖然畫質非常細膩,不過在4K電視也才剛開始有4K電影支援的情況底下,我覺得8K電視要普及還是言之尚早。 Samsung也推出了一部新的平板電腦TabPro S,以Windows 10為作業系統,12吋Full HD 2K屏幕,採用Intel Core M中央處理器,4GB Ram加128GB SSD,還內置4G LTE Cat 6數據裝置,看規格當然是衝着Microsoft的Surface Pro系列而設。 智能手錶方面,Samsung為Gear S2推出兩款新色(Rose Gold及Platinum),而且亦第一次突破性地宣布Gear S2將會支援iOS。另外,Casio生產了這麼多年電子錶,終於望穿秋水推出智能手錶,新智能手錶WSD-F10採用Android Wear為系統,主打在戶外運動時使用,例如行山、釣魚及踩單車,當然亦有一大堆軟件用來配合在戶外活動時與智能手機一同使用的。不知道也生產計數機的Casio,會不會再推出智能手機呢?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似乎也是今年的市場重點,除了三星早前推出第二代Gear VR之外,還有各大廠商都在CES利用VR裝置推銷,包括Sony PlayStation Vue,也是重點推介之一,不過虛擬實境的市場有多大,對我來說,始終是一個謎。 Nikon 今年推出了兩款新的DSLR,包括D5及D500,旗艦機D5重點包括高達ISO 3.28M感光度、每秒12幅高速快拍、3.2吋輕觸式LCD與及4K攝錄等,專業影相人士見了一定為之心癢。 BMW配合Samsung在i3電動車上連接上智能家居系統,務求令你在離家時,或者回家前,可以利用智能家居系統為你打點家居裏的一些事務。Volvo也在新推出的XC90上加入半自動駕駛系統,看來無人駕駛汽車的年代在各大廠商力推之下,應該很快便會蒞臨。
如題,消費電子產品時常走在時代尖端,為着是要「打劫」你的荷包,2016年有甚麼產品會令你心動? 1. Apple Watch 2:Apple Watch 開賣時頭威頭勢,但銷量不似預期,未受到果粉們的「全力」支持,有指Apple Watch太過倚賴iPhone,所以不能獨立使用,全球銷量更被Fitbit比下去,只排全球智能手錶的第二位,所以新一代Apple Watch 如何力挽狂瀾,將成為市場焦點。 2. VR裝置:Samsung推出第二代Gear VR,HTC也高調地推出了Vive,明刀明槍直指虛擬實境市場,加上Facebook及Google全力催谷,2016年將會是VR發展關鍵性的一年,VR軟件開發商也佔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軟件多寡及普及化可以將VR推向另一階段。 3. AR 增強實境:除了VR外,AR裝置亦隨着Microsoft Hololens即將推出,及市場關注到底Google 會否推出Google Glass第二代,把增強實境在市場的應用推至另一境界,但要全面普及,我相信仍然為時尚早。 4. Tesla Model X:SUV 的市場炙手可熱,Tesla已經公布了明年會推出Model X攻打SUV市場,但對手如Mercedes-Benz及BMW除了有強大SUV陣營外,也有混能及電動車專攻環保車市場,其他廠家例如Lexus、Audi及Volkswagen也不容忽視。 5. 智能手機:我時常說,智能手機競賽已經到了樽頸,不外乎是鬥快鬥薄鬥慳電鬥性價比,但如果有朝一日,一部六吋屏幕智能手機能揭開變成一部平板電腦,你會有興趣購買嗎?。 逢周二、三刊出。 http://www.francisfong.com
跟他本來並不熟絡,只是他偶爾會致電給我,為一些新聞議題做電話訪問,直覺他是位個性穩重兼經驗豐富的新聞人,提出的問題也是簡單直接,會給你空間之餘也會幫你打圓場,不過對他的印象,也只是從電話中談過幾趟及一些以前在電視中見到他而堆砌出來的形象而已。直到幾個月前的一天,他又客氣地致電給我,說要做電話訪問,我剛巧又在附近,便說我不如直接到電台錄音,他便很開心地說:「如果不麻煩你,那太好了。」 我到了電台,他邀請我到錄音室,然後他很小心地調校錄音器材的音量,反複測試了幾遍,然後又邀請我試一次錄音,他再聽一遍,沒有問題,才開始錄音;節目錄完了,他又翻聽了一遍才禮貌地送我離開。我以往也有在電台做過幾年節目,也有請嘉賓做直播或錄音節目,卻很少這樣大費周章地調校儀器,但這樣做可以避免在播出的時候,有甚麼技術上的問題出現。專業地做好一件事、一份工,便要每一個方面都照顧到,他這樣專業又盡責,其實當時真的令我非常慚愧。 對不起,很少在專欄寫一些「生活瑣事」,但自從在平安夜的早上聽到這消息,這個錄音室的片段,便在我腦海裏不斷地重播,直至執筆的這一刻。如果我們可以將聖誕節的歡樂,不論是物質或心靈上,都分一點給其他有需要的人,便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無論如何,景輝,在今年的聖誕節,雖然聖誕的燈飾也因為你的離去而暗淡,但我仍然衷心地祝福你在天家,早日安息。 逢周二、三刊出。 http://www.francisfong.com
上星期與一位新聞界的前輩,在晚宴中偶遇,席間談起近年傳媒的起起落落,不勝欷歔。以前跑新聞,不管報憂或報喜,只管做好自己的本份,做好新聞便可以了。現在的傳媒,新聞的質素固然重要,但新聞「吸睛」與否,也是考慮的一環,因為這樣才會吸引讀者及廣告商。有質素的新聞不就已經吸睛了嗎?只答對了一半,有些新聞可能質素一般,但「關鍵字」卻令到這段新聞有更多人瀏覽,在新媒體的界定下,也算成功。 其實互聯網催生的新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多年來的運作,以往整個媒體的質素,往往取決於編採人員的功架,當然傳統媒體也會定時做一些讀者意見調查,但在新媒體的年代,卻每天也可以做這些調查,甚至每篇文章的瀏覽量,瀏覽的時間, 都一目了然,那麼新媒體的取態,有時便會更偏重讀者的口味,但是否變成沒有「報格」?則要看編輯們的功力了。 也許因為這樣,有些本來質素不錯的媒體,卻可能因為趕不上潮流,因而要縮減人手,甚至乎結業, 而向來「不賺錢」的新聞部門,便會首當其衝。可能我思想很保守,仍然覺得新聞質素是最重要,可是新一代的即食文化,卻未必容得下一篇有質素但冗長的新聞,世界這樣再發展下去,十年後的媒體會變成怎樣,真的不敢想像。無論如何,也請各位新聞工作者,作為傳媒一分子,守護自己的底線,不偏不倚地做好每一篇報道,給下一代一個好榜樣,好讓他們接棒的時候,也是一個尊重傳媒道德的新聞工作者,即使這個世界有一天只剩下新媒體。 逢周二、三刊出。http://www.francisfong.com
《競爭條例》上星期剛生效,因為條例內指明日後商業機構不能再「合謀定價」,建議零售價隨即鬆綁。大家上星期應該見到手機及波鞋這些價格敏感的產品,零售價格突然大幅下調,甚至有兩至三成的跌幅。用家當然拍爛手掌,零售店也說這些現象十年難得一見,減價的產品也不是一些過時產品,而是一些熱賣的新產品。不過大家如果有留意,其實減價的都是一些連鎖商店,他們不論來貨價錢,店舖租金以至銀行及信用卡收費已經比一般中小企商店來得優惠,中小企在近日各大商店「割喉式」的減價後,紛紛表示生意一落千丈,擔心未來如果割價式減價潮持續,他們便生計也不保。 其實我是非常贊成公平競爭這概念,但《競爭條例》出台後,不但未能保護中小企的生計,反而將他們推向結業的邊緣,我想這是因為每一個行業的潛規則已經運作了幾十年,今天突然解放,但在營商環境還是偏向大企業傾斜,例如零售租金及銀行收費,中小企被迫在經濟下滑的苦況下再被《競爭條例》在背上加上一刀,黃台之瓜,何堪再摘。競委會主席胡紅玉說小店要改變運作模式,例如集體採購,但競委會現在需要監管的行業,包括香港各行各業,他們對每一個行業有多了解?我是非常有保留,但說一句中小企要自己想辦法,未免太不負責任了。至於根據第二條例,一些大企業利用市場權勢令中小企無法競爭,亦屬違法,但競委會說要調查比較難,也需要有人告密,我想這類案件就算真的能成案,調查及起訴也最少要拖一至兩年,中小企有能耐等待這麼久嗎? 逢周二、三刊出。 http://www.francisfong.com
中型SUV市場,因為近年Toyota Harrier、BMW X3及Audi Q5等車種大賣,已經發展成另一類熱門的車種。Mercedes-Benz以前也曾推出過中型SUV GLK,雖然只有左軚版本,但據聞在外地銷售業績不俗,可惜在港緣慳一面。今次Mercedes-Benz重整車系名稱,GL代表越野車種,GLC即C-Class的SUV,那大家便容易點明白GLA、GLE及GLS代表甚麼檔次。雖然說GLC是用C-Class底盤的SUV,內籠的配置跟C-Class大同小異,但因為車身升高了,座位空間就比C-Class闊落得多,頭頂空間亦非常充裕。 如果閣下覺得GLK外形太方角,GLC的設計便圓渾得多,亦令風阻減低,高速行車時更加寧靜。配備了4Matic四驅系統的GLC,高速劈彎及過線便穩如泰山,一般駕駛者開四驅車不一定是翻山越嶺,但行車的穩定性就會令駕駛者倍感安心,尤其是在天雨路滑的情況。GLC採用2公升Turbo引擎,GLC 250馬力為211匹,350Nm扭力在1,200轉已經悉數輸出,GLC 300則有245匹馬力,扭力為370Nm,但個人認為,以香港的路面速度,超過200匹馬力的GLC 250已經在公路上遊刃有餘。 如果閣下真的希望開GLC去翻山涉水,其實GLC的越野功夫亦非常到家,只要大家在訂購時加上Off-Road套餐,配合Air Body Control系統,利用液壓懸掛去調校車身高度,GLC便可以克服崎嶇不平的路段,早前Mercedes-Benz在中環舉辦了一場越野大賽給大家試駕,就是希望證明GLC的實力給各位知道。 來年BMW X3及Audi Q5將進入轉款周期,看到GLC 250不到港幣50萬元的訂價,各車廠都應該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逢周二、三刊出。 http://www.francisfong.co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