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藝學院玩過的戲劇遊戲中,Status Game——地位遊戲是印象最深的其中一課。 遊戲是這樣玩的:兩名同學站在完全沒有布景的空間中,老師給你一個環境設定,然後再各給兩名同學由1至10其中一個數字,例如同學A是3,同學B是8,數字愈大代表地位愈高,知道自己的地位後,這兩名同學就在想像出來的環境中互動,把身負的地位演繹出來,過程中,老師有可能隨時更改你的地位指數,你也就要跟著新的地位指數繼續演繹。 那一次,環境被設定為升降機內,兩名同學的地位指數分別為2及7,後來地位突然逆轉,2升為8,7降為3,狹窄的升降機內演繹地位懸殊與及逆轉,過程相當有趣,同學不但要先為自己快速定一個身份,還要在過程中互動出一些狀況,好等各自能演出自己的地位特色,更過癮的是,地位突然逆轉的契機,也要即時合情合理地「撞」出來。 旁觀同學演出的我,突然驚覺,人世間所有關係,不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地位遊戲?眼前電梯內的兩名同學,地位指數3的是一名打工仔,地位指數8的是老闆,但突然之間,打工仔的地位急速上升,老闆的地位free fall式下墜,轉捩點可能只是因為升降機故障,也有可能打工仔突然發現自己中了六合彩;一直背負的地位指數形成了生活模式,也累積了舊恨新仇,更有趣的是,地位指數跟身份不一定成正比,皇帝照理擁有爆燈10的地位指數,但傀儡皇帝的地位指數可能只有2! 想知道自己處於甚麼運勢,不妨將你和愛侶、家人、朋友、同事,甚至和政府的關係化成地位指數,假如你無論在何種關係中都只擁有3或以下的地位指數,那錯不了,你正在行衰運!
在小店當店小二,和每個走進店裏的陌生人在短時間裏交流,其實是一件蠻有趣的事情。前天,一對夫婦走進店裏,妻子站在丈夫身後,閑閑地像有點事不關己,丈夫則有點焦慮地看著貨架上的酒瓶,我「伸出援手」問他,是要找些酒來配特定的食物嗎?男人仍然眉頭緊皺,但說出了想找配搭鮑魚的酒,我禮貌而親切地「依書直說」,配鮑魚,可以考慮幾種款式的白酒,配合鮑魚的鮮味,應該很不錯。 可是男人說,他想要紅酒,說的時候額頂依然像被一團雲壓住,如果要準確為他推薦,我應該再問他鮑魚是要清蒸還是紅燒?但他的神情表示不想再說甚麼了,於是我嘗試順著他的意願,給他介紹幾款紅酒,然而他好像被我的推介弄得更猶豫了,未幾突然吐出一句:「其實我不太懂,還是再想想吧!」 下班後和男生說起這宗做不成的生意,男生搖搖頭說:「不是你的推介有問題,是你不懂男人。」我不懂男人?嘿。男生續說:「男人要去買一件東西前,他會先把整件事計劃好,那位客人進店前,他腦海裏就想好要買一支紅酒來配他的鮑魚,但你『竟然』推介白酒,還說出理由,你這不就把他的整盤計劃打亂了嗎?」「我後來已經順著他的意思介紹紅酒啦。」「沒用了,你已經把他的腦袋弄亂了!你為他介紹紅酒時,他一定仍在想『難道我錯了?難道應該配白酒才對?』於是他必須離開,重新把整件事再計劃一次!」 《Yes》停刊了,曾被《Yes》捧紅的周慧敏,是我們唸書時代所有男生的女神,當時的男同學,舉凡愛上不像周慧敏般的女生,都會陣腳大亂,不停質疑自己愛錯了人,因為他們在未碰上愛戀對象時,已經「計劃好」要愛上周慧敏的倒模;所以啊,港女不要再說港男沒人生計劃了,男人的全套計劃,你懂啥? 周二、四刊登
有一種愛情問題是城市人常常遇到的,可稱為「追前追後兩個樣」。 為甚麼說這是城市人的愛情問題呢?因為只有城市人才會有「追逐愛情攻略」、「如何在愛情市場中定價更高」、「令自己35歲前成功嫁出」等等愛情市場學策略;城市人愛經營,甚麼都以市場學的方式來看待,市場學1.0著重的是4P (不是foursome) ─ Product、Place、Price、Promotion,其中Product一項,因為現今世界抄襲易如反掌,同時亦沒多少客人懂得欣賞,投放資源去成就一件真正高品質的商品,變得鳳毛麟角;大部分產品都是所謂的me-too product,別人有的特點就算自己沒有,也會以包裝手法(Promotion) 轉移視線,使得這商品看來具備競爭力。 但只要你曾經打過工,必然看過產品「客前客後兩個樣」;大量生產的me-too product被小量地獨立包裝,貼上精緻的標籤,放進貼身切割的盒子裏,送到亮了石英燈照明的貨架上,標價就是成本的3倍,或更多;這些我們其實都明白,甚至理直氣壯地解說「世界就是這樣運作的呀!」「沒錢賺誰去投資生產呀?」「包裝也是一門高價值的商品藝術!」 所以啊,假如你能夠接受標價是成本3倍的護膚品,你便也應該接受那個「追前追後兩個樣」的男生,他是這城市大量生產的me-too product,把自己獨立包裝了一下,出現在你常到那些亮了石英燈的地方,讓你遇上;當你把他帶回家,拆下包裝使用,他就是名副其實的me-too product啊! 愛情市場就是這樣運作的呀! 周一、四刊登
六月初蔡東豪在網上節目輕鬆談到「主場」的花邊新聞,說有兩名「主場」blogger因為「主場」而認識,繼而相戀,終於開花結果,傳出婚訊,說時喜上眉梢,儼如半個月老。甫看了這一小段節目,我立即化身八卦的姨媽姑姐,WhatsApp好朋友:「喂,蔡東豪在網上節目爆了你和男友的故事啊!」然後嘩啦嘩啦複述我看到的小片段,朋友先回傳表示愕然的表情符號,繼而說:「不是說我們啦,我都不是blogger。」「哎呀,很肯定是說你們,老闆都是一知半解扮代表的嘛!」 好朋友明年初結婚,這段愛情,來自「主場」。 話說好朋友身子虛弱,所以對一切調理健康的資訊特別留意,在「主場」blogger地頭裏找到中醫師的文章,篇篇細閱,繼而留言發問,中醫師開始對這名讀者留下印象(該是認為這女生已經成為自己的粉絲吧),未幾一場網聚,朋友出席(該是打算免費看中醫吧),二人一見鍾情……「主場」未及兩年夭折,成就的愛情,就像在戰亂中倖存的生還者。 「主場」突然結束,網媒受眾一陣愕然;其實在香港,有幾種「中產行業」常常突然消失:出版社、雜誌社、小型報社、廣告公司,近年添上「網絡媒體」,這些行業的共同點,除了全屬傳播媒體外,就是全都是以人為本的,即是,成立的成本並不高,幾個有腦的人湊合在一起,然後賣idea,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是賣idea的黃金年代,可是idea在現今的香港已經不值錢了;無論如何,當這些產業消失的時候,總有一種說法,也總帶來一段短時間的猜度,然而一、兩個月後,也總被大家遺忘;浮面的永遠不是真相的全部,我們唯一還可以比較肯定的,只剩下握在手裏的小感情。 周一、四刊登
如果你身邊有無時無刻都眉頭緊皺,甚麼事到他手裏都變成問題的朋友,最初的時候也許你會盡力幫忙他兼開解他,有甚麼活動也會叫他一起來,希望給他一點「正能量」,但假如走哀怨路線就是這位朋友的選擇,久而久之,你要不對他各式各樣的問題習以為常,開始「左耳入右耳出」,要不,就會和他保持一段距離;並非因為你不想再替他分擔煩憂,而是你真的認為自己需要遠離這股「負能量」。 近十年八載,「正能量」這名詞被捧得高高的,正面思維的原意是鼓勵城市人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面對的問題,從而找出不曾想過的解決辦法。但商業社會的成功人士實在太懂得利用任何可以推動下屬不顧一切衝業績的契機,「正能量」這概念,很快就被管理銷售團隊的領袖包裝成萬能解藥──只要全天候懷抱著「正能量」,隨時可以打低幾隻怪獸!業績?梗係步步高升啦! 再推而廣之,只要你對一件事情抱持不樂觀的態度,就會被一堆人指責你「想法不正確」,真的是「指責」,而且是非常嚴厲兼連珠發炮般指責;例如你說現在香港的經濟政策傾斜至少數既得利益者身上,令貧富懸殊加劇至完全不合理的狀況(這已經毋須經濟學家給你解釋,只要你張開眼睛就可以看到),懷抱著「正能量」的人會立即打斷你說:「你這樣想就不對了!為甚麼你不努力加入有錢人那邊呢?」喂大佬,看過《飢餓遊戲》嗎? 《飢餓遊戲》就是放一堆人在一個沒有生路的環境裏,然後叫他們懷抱著正能量奮力殺死其他人,令自己成為少數不用死的勝利者,但大環境仍然是沒有生路,你不反抗大環境,你的正能量令你今天不用死,但下一round可能即死;這樣的正能量,叫「該死的正能量」!
新的一天能否擁有好開始,很多時都是由於微小瑣碎的事情─趕上還有座位的巴士、咖啡店的帥小子記得你的名字、老闆滯留大陸回不了公司和你開會,it makes your day。 前天早上出門乘短途的士到地鐵站轉車,車資$36.4,平常給40元,大概都只能找回3元,那天口袋剛好有些零錢,湊合後就請司機找回4元,這樣就剛好是$36.4,結果我一直坐在後座等待找續,等了很久,司機終於轉身把20個兩毫子放在我手中!不少人遇到這情況也許都會回罵司機一句:「你也真夠賤!」走進地鐵站途中,我心中泛起的,並非對這位司機的怨懟,而是突然覺得這個城市真的很不快樂,我那一天的開始,就因這件小事而變得充滿藍調子。接著整天無論是應付繁忙工作,抑或晚上飯局看著友人七情上面,責備我不懂得對有工作有瓦遮頭而感恩,反而說出贊同長毛「香港是個大監獄」的言論是多麼不對,我的靈魂都像離開身體一呎般抽離,接近午夜,注滿心頭的藍調接近沒頂,what a long day。 雖然這個「藍天」由遇上賤格的士司機開始,因實在太疲倦了,結束這一天,我還是選擇乘的士回家,路邊停泊了一列的士,撐著雨傘,我輕輕打開一輛的士車門:「請問去西環嗎?」司機轉頭說:「去,去!」他跟我說:「你是我今天遇上最有禮貌的乘客!」我一怔,然後他開始娓娓訴說他今天所遇上一個又一個無禮的乘客,而我也忍不住告訴他我今天的遭遇,夜更的士司機笑著說:「現在的香港啊,就是不折不扣的妖獸都市!日間的香港很可怕,所以我情願少賺點當夜更司機。」下車的時候,他送我一句:All the best! 我和這位司機叔叔都過了糟糕的一天,兩個陌生人因偶遇而得到一刻釋然;這個城市正急速變陌生,最後可以給你一點安慰的,已經不再是你曾經熟悉的人和事。 周一、四刊登
朋友40歲才第一次失戀,說連哭也哭不出,整個人處於完全呆掉狀態,不知怎辦好。「等時間過就會好。」我說,「我是失戀專家,信我。」另一邊廂,曾有一段短暫婚姻、樣子甜美可人、剛踏入輕熟階段的女朋友也甩拖了,「最近還好吧?」她在電話裡問候我。「還可以啦,慢著,應是我問候你才對啊!」「我還有甚麼問題?事情都塵埃落定,一點懸念也沒有,他都不再愛我了,難道還要為他浪費時間?床邊位置是留給真正愛我的人。」 過了半生才第一次失戀的朋友,壓根兒沒想過自己也會失戀,所以種種感覺對他來說陌生得近乎可怕;而在愛情路上屢敗屢戰的女朋友,當感覺到男朋友對她已經變成敷衍了事,就主動提出分手,「他只是不想說分手,那我替他開口好了。」 雖然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不及純科學來得那麼科學,但人在社會的各種行為,還是有一套模式讓人有跡可尋,否則警察就不能破解犯罪集團,營銷者也不能透過各種手法增加顧客消費意欲;而掌握各種行為模式,除了透過唸書外,就是靠經驗得來。經驗讓你能對「目標人物」的行為有一定預測能力,因而能作出心理和行為上的準備,當事情真如預期般發生,你就較能好好處理。在失戀這件事上,起碼你會知道做些甚麼可令自己快點度過低潮。 跟首次失戀的朋友說:「你沒失過戀,復原時間會比較長喔,可能需要幾年啦。」「甚麼?要這麼久?」「喂,你以為我們這些情場戰士的戀是白失的嗎?」 周一、四刊登
開了一爿店的朋友幾個月來都請不到店員,她說自己一點也不苛求,年輕的也好,成熟點的也好:「似個人就得!」結果,我在周末當起小店員來(我怎看也似個人吧?) 傾談之間,另一位朋友說起有廿歲「大好青年」堅持一周頂多工作4天,因為這異於常規的堅持,他只能打散工;對於下班後仍然查看公司電郵、老闆一個whatsapp就自動波工作的大部分香港上班族眼裡,除了聯想這類人要不是「老竇大把」就是毫無上進心怕捱苦之類;當然,也會有少數人羨慕他夠guts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我呢,就想起《敗犬女王》裡的打工達人阮經天,啊,想太多了。 不過就算帥如阮經天,打散工在社會上幾近無可能得到任何地位;同樣態度放在愛情結果就截然不同,堅持不對任何一段關係忠誠的拍散拖一族,只要有點包裝─我是一隻沒有腳的小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我是不婚主義者、你值得更好的、這是只屬於我倆的美妙插曲,將會記在我們心裏一輩子……他的每份散工,不,是散拖,都可以寫成一本愛情小說,而他的散拖對象都會珍而重之地在心裏挑一個角落供奉這段回憶。 再crossover一下,作為女生,你情願心儀的他對愛情忠誠卻是散工一族,還是情願他事業光芒四射卻只願意和你拍散拖?事實上,無論你是前者還是後者的女主角,你都會感覺痛苦。想在「散字派」關係裡愜意地生存,只有一種辦法:自己也成為拍散拖一族,你便不會太介意他只是和你拍散拖,而既然只是散拖,他是否散工一族你亦不會太在意。你可以說這是愛情歪理,讓我包裝一下吧,這叫捨命陪君子啊! 周一、四刊登
當麻瓜界的世界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寫這篇稿的時候,巴西正讓德國放題式入球),原來巫師界也正舉行魁地奇(Quidditch)世界盃,根據巫師界的生果日報《預言家日報》報道,巫師界的名人全聚集在巴塔哥尼亞沙漠,為了能在貴賓包廂觀看比賽,有些巫師甚至拿出魔杖,使出「搭橋魔咒」務求霸佔靚位! 以上是JK Rowling最近的小作品,刊登在哈利波特的粉絲網站。《哈利波特》系列裏令巫師們瘋狂的魁地奇球賽,是足球的變種,跟Rowling是英格蘭球迷絕對有直接關係;《哈利波特》系列完結七年,Rowling不時技癢,巫師世界其實是英國社會的縮影,我們的世界盃開鑼,魁地奇世界盃也相應開賽;不過Rowling想寫的並不是那一國的巫師最終贏得魁地奇世界盃,而是哈利波特在彈指之間已經34歲了。 這篇有關魁地奇世界盃的短文,以巫師界八卦小報《預言家日報》那乞人憎記者Rita Skeeter的第一身來撰寫,全篇文章都以狗仔隊口吻對幾位主角捕風捉影,他們對哈利的興趣,不再是他是否拯救地球的「The Chosen One」,而是他的太太金妮並不在他身邊,兼且右臉頰上有一道傷痕——難道他們的婚姻出現了危機?另外,狗仔文亦指妙麗繼續平步青雲,已是魔法部法律執行司副司長;至於榮恩,則已出現髮線後移頭髮變稀薄的中年危機,真陰功豬。 不過,哈利波特粉絲都知道七成《預言家日報》的報道都是灑狗血式的;大概Rowling還未想好他們仨究竟要成長為怎樣的大人吧?不過要狗仔隊只八卦他們的婚姻與髮線問題,前提是世界真的要很和平,佛地魔之流沒有再出現……假如某天香港的報紙只能寫誰誰誰的婚姻和髮線問題,那我們的佛地魔應該終於被消滅了。 p.s. 總感覺Rowling心裏的哈利波特三人組,已經跟在電影中飾演這三個角色的演員分不開;所以妙麗平步青雲,正如Emma Watson剛任聯合國婦女署親善大使;Rupert Grint不修邊幅,榮恩就變中年阿叔;而哈利波特,正如Daniel Radcliffe,總是有點踩界。 周一、四刊登
少女時代總會對婚禮諸多幻想,大學畢業後同儕開始結婚,一次又一次當伴娘、姊妹或單純飲喜酒,漸把曾經的幻想瓦解。 港式婚禮摻雜中式傳統+西式禮儀+本土創作,既要穿裙褂下跪給長輩奉茶,又要穿婚紗切西式蛋糕,還要玩新郎索開門利是,穿插簽婚書儀式,尾段加入宴會表演。重點是,這種大製作的主辦單位(新娘子)和協辦團體(姊妹團)都不是這方面專才,拉雜成軍難免手忙腳亂,可新娘總放不開「一世人一次,定要最完美」的想法,結果姊妹團變成怨婦團! 早前Facebook流出一對為搞婚禮而反目的姊妹的對話,在旁吃花生的我們驚覺原來除了做人情有公價外,連開門利是也有公價!然而當姊妹的真太市儈嗎?唉,只要當過要求完美的新娘的姊妹,就明白一廂情願兩脇插刀,結果變成丫鬟的鬱悶,本來數百元無傷大雅,氣上心頭就轉化為友情考驗。 我們都需要友情,但只要活得久一點,就明白人和人之間的感情考驗其實有配額,豁達一點或少一根筋的人給予你的配額可能多一點:唸書時借功課你抄考、知道和你喜歡上同一男生會自動退出、在活動中總讓你當風頭躉。有時我們太習慣這種支援,事無大小都動用友情配額,直至某次驚覺再無法從友情提取機提取友情代幣。 準備結婚的當下覺得天底下沒一件事比得上自己的婚禮,3年後卻發現替孩子拉關係進名牌幼兒園比難忘婚禮更重要。再3年,以為一生一世的婚姻出現危機(啋啋啋),沒朋友讓自己傾訴比死更難受……還是留些友情代幣日後慢慢使吧! 周一、四刊登
很多人都懂得說,一段健康的情侶關係,二人必須擁有相同的價值觀。不過從前的香港,所謂價值觀對一般人來說不外是理財觀,最普遍的分歧就是小男生認為應該及時行樂但早熟的女生卻說為了彼此的將來必須積穀防饑;又或男人認為要累積財富就要「刀仔鋸大樹」,炒窩輪炒期權、賭一場波都是為了致富,但女人說這明明就是賭博!已婚後,價值觀的爭論也頂多止於如何教育子女,為人母的說要「贏在起跑線」上,為人父的卻只想把孩子當娃娃玩…… 但住在象牙塔的日子已經完結了,今時今日,香港情侶之間的價值觀分歧,無可避免包括政見分歧;其實價值觀廣義來說,就是人生觀,只是以往大部分香港人的人生觀,都只圍繞著賺多少錢,直到現在,當賺錢必須面對矛盾掙扎,我們才迫著自己想清楚自身和所屬地之間的關係,形成屬於自己的政見。 我身邊雖然沒有一對情侶是一個支持民建聯,另一個卻支持社民連,但不少是一個支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泛民主派,另一個卻認為和平理性非暴力是好傻好天真;又或一個對勇武抗爭蠢蠢欲動,另一個則說「我唔會去保釋你㗎!」 政見分歧對香港情侶們還是挺新鮮的,在美國卻是老生常談,很多美式笑話都恥笑情侶之間的矛盾為共和黨和民主黨的角力;在台灣,也有總統大選時,丈夫怕支持國民黨的太太會在投票日偷去自己的身份證令支持民進黨的自己無法投票而把身份證藏在內褲裏的花邊新聞……情侶們,不要怕說出自己的政見,趁我們仍然可以因政見分歧而大大方方吵架的時候說出來吧,也許下一刻就沒機會了。
很多年前,應該算是香港黃金年代的尾聲吧,一次大學同學聚會裏,其中一位同學發表了他的「繃繃緊」置業計劃︰「嗱,人工只會加唔會減㗎嘛,仲未計轉工呢,一轉工至少都多20%啦,咁死掂首期之後,只係開頭兩年供得辛苦啲,之後就冇乜問題㗎啦!」我這名同學的「豪言」有三個假設,一.薪金非但不會原地踏步,更只會升不會跌;二.這個社會將不斷有工作機會讓他一直幹下去兼適時跳槽;三.轉換工作必定會帶來薪金大躍進。 以上假設當然很快便被證實是傻豬假設,過去十多年香港經濟歷劫幾番低潮,躊躇滿志頻密跳槽的青年人,轉眼變成N年沒職升也不敢哼一聲,唯有鬥長命死守下去的中年人,人生過了大半卻原來是一場大悶局,應該怪誰?怪政府?嗯,但能不怪自己嗎?人生本來就應該充滿各種可能性,但「慌死蝕底」的人卻早早把可能性抹掉,只容許自己走一條沒風險的路,結果這條沒風險的路成了最高風險的路——因為只剩下一條路,出現任何狀況就變成無路可走。 錢必須愈賺愈多、地位必須愈來愈高,甚麼不進則退、三十歲前不這樣那樣、四十歲前不如此這般就好去撞牆死等等,都是令自己無法過第二人生的傻豬前設;一直為了做忠於自己的事情而經歷收入時高時低時有時無的人為啥比在大企業當奴才的人還感覺踏實,就是因為沒收入保障的人反倒懂得隨時重組人生。 如果最後香港果然如現在的走勢般過不了第二人生,就是因為有一大堆傻豬做了一大堆前設,以為選了一條沒風險有保障的路,這條路雖然愈走愈窄,但這堆傻豬寧願跪著走,也不願意走另一條路。(完) 周一、四刊登
二、三十年前當香港只有港大和中大兩所大學學府時,兩間大學最大分別是學生沒得回頭和可以回頭。 港大承傳英國精英教學理念,學生在入學時選定主修科,就要在往後3至7年專注成為此學科精英。即學生在18歲左右就決定人生要怎樣走,要成為建築師還是大律師?抑或醫生、工程師?還是從商去?中大,則以美國通識教育理念為本,美國當然也有律師、醫生等等,但視大學教育為人民基礎教育,學士學位以學分為單位,例如需要120學分才可畢業,其中80學分可以是任何科目,餘下的40學分只要屬於某一學系,就可以這學系為主修畢業,而修畢的學分更可「自由行」,轉到另一所大學繼續學業。 因為亞洲人喜歡「贏在起跑線上」,不少亞洲學生利用這制度修成「雙主修」;但無論這名學生擁有甚麼主修學位,在美國要成為律師、工程師、醫生等,都要在修畢學士學位後,再入讀法律學院、工程學院諸如此類。 換句話說,美國教育給予青少年思考人生的時間,體驗過、想清楚才決定人生路向。中大以這概念為本,要求學生在4年間修讀一定數量「九唔搭八」通識教育之餘,跟港大最大分野是容許學生在三年級前轉換主修學系。 只得兩所大學的年代,只有少於2%預科生能成為本地大學生,但不少尖子考進港大卻發現錯選主修科。這打擊非同小可,要修正錯誤只能退學、再考一次A Level、等放榜、再選主修、等港大放榜。確有人非常有guts地冒這個險,但更多人選擇認命,安慰自己說:「袋住個學位先啦。」結果轉眼人到中年,驀然回首,「我還有機會過第二種人生嗎?」(待續) 周一、四刊登
「第二人生」這名詞應該是來自台灣,類似的字句還抱括「換條跑道」、「砍掉重來」等等,都是用來鼓勵活得不如意的人離開現有環境重新開始,近來香港也有「要勇於離開comfort zone」的說法,其實呢,一個人為啥無緣無故會去思考是否要離開身處的舒適環境?難道真是廣東俗語的「XY痕」嗎?會生出這種想法,不就是因為舒適環境其實並沒有那麼舒適;也許身體舒適了,心靈卻不舒適,又或倒過來,心靈舒坦,但身體卻感覺不安全。 追求溫飽是本能,先搞定存活問題,再追求靈魂滿足,在講求獨立不負累別人的現代文化裏絕對天經地義;八十年代投身社會的香港人,活到今時今日差不多六十歲了,人生字典裏從來沒有「換條跑道」、「離開comfort zone」這些言詞,因為當他們需要解決存活問題時,社會提供了各種跑道,有些看來像康莊大道,讓人毫不猶豫就踏出第一步,有些像小路,但沿路風景還不錯,更重要的是,這些跑道都可以讓跑手跑二、三十年,當你一直處於跑的狀態,就不會有閒暇思想要不要「換條跑道」。 台灣生活文化雜誌《小日子》今年的春季專輯,走訪了25戶小店,東主都是「換條跑道」,在過「第二人生」的前中產階級,不少在其「第一人生」的十多二十年裏,是從事廣告、傳媒、策展等等「賣腦」行業,這些在八、九十年代讓從業者「走路都有風」的有型行業,早已在千禧年科網股爆破後這十多年間,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夕陽工業,正如其中一位被訪者說:「大環境不如從前,讓我從忙碌工作中,停下來思索——不少人逐漸從原本只在乎成功與否的A人生觀,轉變為關切自己過得好不好的B人生信念。」香港面對同樣狀況,我們沒趕得及在八十年代投身社會,今天身體還在可以跑的狀態下,卻面臨跑道愈來愈少,也愈來愈窄的景況;不要動輒批評年輕人沒理想沒幹勁,八、九十年代的生存法則,在今天根本不管用!(待續)
身在辦公室的你,是否知道辦公室政治最常發生在那三個部門?說的辦公室政治並非那些「見同你friend,petty cash就快啲醒俾你啦」或「公司同事夾份團購,預埋你呀,唔好話俾XYZ知」這些微絲細眼的是非之爭,而是需要部署,目的是逼宮奪權的辦公室政治,在行政、人事、財務、會計、市務、銷售及物流等等部門中,有三個部門,是辦公室政治鬥爭的必爭之地。 答案是財務部、人事部和市務部——The Money,The People and The Message。你可能會反駁,為甚麼不是銷售部?銷售部是公司的「麵包和牛油」,掌握銷售部,不就掌握了公司的命脈?仔細想想銷售人員的性格是怎樣的吧,社會公認為典範的銷售人員,就是目標清晰、認錢不認人的賺錢機械,機械是最乖的,根本毋須特別花力氣去收買或剷除,只要賺錢機會仍在,銷售人員自會乖乖去賺錢,辦公室政治關我屁事?我最討厭政治!你不要阻礙老子我做正經事! 所以識得玩,梗係玩財務部、人事部與市務部;財務部掌控如何分配(由銷售部賺回來的)資源、人事部支配甚麼人坐甚麼位置,定義每個職位的責任,市務部則是公司的發言人,將公司的行為以動聽的言詞、描述成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撫平公司內部以至公眾對動盪不安所產生的焦慮,最終認同一切都是為了更美好的將來。 你身處在公司裏哪個部門?是最討厭政治,只想做正經事的一群嗎?那你賺來的錢,是否已經成為處心積慮奪權者的籌碼?還是身在財務、人事、市務部,面對著奪權者,猶豫著是否只剩下迎合他這一條路可走…… 周一、四刊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