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見網上秋官的真免佣廣告備受歡迎,可見大時代的影響力歷久不衰。當然,於現今科技發達年代,由於減少人手成本,投資者透過網上或手機落盤,均預期以較低手續費交易,且已慢慢接受該交易方式,當然,收費較傳統買賣渠道低為其最大賣點。投資者於部分網上交易平台認購債券基金,數年前已全免認購費。 雖然近年銀行認購債券基金的認購費有所下調,大約介乎1%至2%,即以100萬元投資額計,相比網上平台,藉銀行認購相同基金需多付1萬至2萬元成本。但就筆者所見,不少投資者仍傾向透過銀行投資。對於此「同錢作對」的心態,筆者亦摸不著頭腦。學秋官話齋,免佣等於「一買就賺咗個佣!」。相反,初始投資時代出較高的認購費,可謂「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對於精明的長線投資者們,無論是基金或其他投資工具,只要透過信譽可靠的分銷商,較低收費的平台必為長線投資王道。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英國公投支持脫歐,英倫銀行減息並加大買債規模,日本央行「直升機撒錢」預期落空,美國聯儲局加息若隱若現,環球匯市轉趨波動對基金投資者的海外投資帶來外匯風險。市面有不同貨幣計價基金,分別有對沖及無對沖成分,究竟怎選?先了解對沖與非對沖類別的不同。若一隻歐洲基金分設美元及歐元類別,一年後,美元兌歐元升20%,同期歐股升20%。如以投資額1美元計,同期美元計價基金NAV為1美元,歐元計價為1.2歐元。歐元單位表現雖似較佳,但如齊兌換成美元,則無論美元抑或歐元,其單位價值均為1美元(因美元兌歐元升值)。對本港投資者而言,其回報以港元計算均一樣。美元對沖類別按上例計,一早鎖定美元兌歐元匯價,一年後,上述基金NAV分為1.2美元(美元對沖類別)及1.2歐元,即美元對沖類別表現較佳。如看淡某隻外幣兌美元前景,但對其股市保持樂觀,應選美元對沖類別。反之?你懂的。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近日投資者好像對「中港基金互認」熱情突冷卻,記得年初不停有記者追問南下基金特點、上架進度及銷情等,至今鮮有提及近況,可見投資界真的非常「忘舊」。首批南下基金於去年底獲證監會認可後,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直至筆者執筆時,雖然敝公司為獨立網上基金分銷平台,仍只有7隻南下基金供選擇,其中6隻以A股為主的混合型基金,一隻為內地在岸債券基金。 但單就基金表現而言,不難理解為何南下基金被市場忽視。以去年正式登陸香港的兩隻基金為例,其年初至今回報有的逾兩成(以港元計算),表現之差可謂歎為觀止。但筆者研究部認為內地投機資金很可能在政府逐步調控下,將於年底前慢慢回流至A股。長線投資者應考慮增持A股基金作長線部署。就基金選擇而言,筆者認為藉南下基金,可借用內地基金經理獨有選股技巧,加上入場費低至500元人民幣,不妨考慮以小注初嘗內地基金經理的能力。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昨天內地官方與財新的製造業PMI出現有趣狀況。一直以來,財新PMI表現一直較官方PMI為差,但最新財新PMI竟報50.6,自去年2月起首次重回50以上擴張區間,反映內地製造業於7月再擴張。但同期官方PMI則報49.9,低於市場預期及重回收縮區間。兩者樣本存在的差異可理解為內地中小民企生產力回穩,但大型企業轉壞。筆者並非分析及為背馳的數據作解讀。官方PMI意外處收縮區間,A股明顯受壓,屬合情合理,但國企指數卻「出乎意料」升近2%。本欄早於兩周前指內地GDP反映經濟回穩,認為部分聰明資金已偷步入市,令港股於英國脫歐公投後穩步回升。「當然,對於只着眼短線資金流及平均線的分析員而言,對中港股市持續回升實在摸不著頭腦,但對筆者而言,相信這只是中港股市估值重估序幕,作為長線投資者的你,準備好上車未?」。近期港股表現支持筆者論點,不厭其煩問多句:「準備好上車未?」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近日全球熱捧的Pokémon Go正式登陸香港,社交平台即現人人分享捉寵情況,筆者所見,熱潮不只在社交網站,連中環街頭亦現極多低頭族,拿著手機四圍捉寵。當然,此遊戲早已於美國及澳洲等地推出,隨即令日本任天堂股價於近日大幅抽升,這款對金融市場及手遊市場同時帶來衝擊的產品,隨即風靡香港,筆者絕不意外。此手遊用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運作,將手機遊戲與地圖實體地標連繫,有別於一般O2O,此遊戲有效迫使Online用家主動走出去,造成大批主動追寵Offline群組,創造無限商機。如何創造?有報道指外國有餐廳買工具以吸引更多寵物小精靈,吸引捉寵一族主動光顧餐廳消費。可以想像有漸多商店以此為吸引顧客手段,未來或出現商戶向手遊公司支付若干「廣告費」後,顧客只要達到商戶特定要求如消費滿若干金額,玩家或可捕捉稀有小精靈。O2O營銷年代或將起飛,科技股熱潮或重臨。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內地第二季GDP增長6.7%,與第一季相若,但勝市場預期的6.6%。或許會問6.7%帶來甚麼啟示?先回帶到去年8月,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突將人民幣作一次性的2%貶值,加上內地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市場對中國硬著陸、資金外流、人民幣貶值、外匯儲備大降及壞帳上升等問題非常憂慮,成環球新興市場全線下挫主因之一。直至今年,有國內「權威人士」指中國將現L型經濟增長言論,但市場普遍存戒心。但第二季經濟增長為L型經濟增長帶來重要支持,筆者相信現時正是理想捕捉投資時機。中港股市受壓的估值往往受制於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悲觀看法,第二季GDP反映內地經濟正回穩,硬著陸概率急降,故部分聰明資金偷步入市,令港股於英國脫歐公投後穩步回升。着眼短線資金流及平均線的分析員對中港股市續回升實摸不著頭腦,但對筆者而言,相信這只是中港股市估值重估序幕,作為長線投資者的你準備好上車未?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經歷6個半月,恒指受去年底美國加息、年初內地熔斷、農曆年期間日股急挫及英國脫歐外圍消息影響,截至上周五,恒指今年仍錄6.2%跌幅,投資者或已有輸少當贏心態。但如能將目光放遠,則可能對今年投資回報有另一番看法。如以當地貨幣計算,今年表現最好三大股市分別為俄羅斯、巴西及泰國股市。俄巴兩國股市更錄超過兩成升幅。金價亦於今年升逾兩成,相關金礦股基金更錄超過一倍升幅,可謂相當驚人。 美國股市亦帶來不俗回報,標普500指數於今年升4.2%,道指及標普500亦於上周五以接近歷史高位收市,相信本周再創新高機會高唱入雲。筆者再介紹今年錄升幅的市場並非於港股損手的投資者傷口上撒鹽,而是希望投資者放眼全球。大家或會問如何能在港投資俄羅斯或巴西等新興市場,筆者認為投資相關零售基金實為最方便方法。又懶又想投資全球的投資者則可考慮有專人管理的管理組合。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筆者於上月初以六絕為題,指出「只要歐美出現與市場預期有落差的結果,「六絕」可能真的會出現」。最終,英國人出乎市場預期地選擇脫歐,令環球以致中港股市於上月最後一個星期紛紛下挫,所謂的「六絕」,似乎已經出現。 但正如筆者於上周的分析,當市場慢慢發現脫歐並未引發流動性危機,或造就難得一見的入市機會。未幾,環球股市反彈,港股升穿21,000點,可見已回復平靜。所謂「七翻身」,於今年發生的機會又如何?首先,筆者再次重申投資市場應以估值作為客觀的量度指標,而非以所謂的「民間智慧」分析市況,就客觀而言,英國脫歐與否對大部分企業的盈利影響輕微,因此,對於並未與英國有直接相關業務企業的企業盈利應不會被分析員大幅下調,因此,相關股價理應繼續反映今明兩年企業盈利走向,而所謂「七翻身」,亦只會出現於估值吸引的股市,那些市場估值吸引,中港及亞洲股市是也。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上周筆者指「脫歐機會應與英格蘭奪冠機會不相伯仲地低吧」,誰知脫歐勝出。大部分市場人士與筆者同樣無知地認為英國可順利留歐,令脫歐比率領先時,英鎊及亞洲股市應聲急瀉。 筆者認為市場出現劇烈震盪,或只屬突發事件的反射動作。程序上,料英國起碼於未來12個月仍能維持歐盟成員地位,因根據里斯本條約,英國需於兩年內與歐盟重新談判貿易、投資及移民等協議,但當中牽涉多個歐洲國家利益,相信兩年未必足以完成相關談判。客觀而言,雖脫歐導致股市急瀉,但英國及歐洲地區並未出現流動性緊張情況,亦即代表因英國脫歐而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機會不高,如市場因非系統性風險出現的調整,往往只屬短暫。學誠哥話齋,脫歐並非世界末日,當市場慢慢發現脫歐並未引發流動性危機,可能造就難得一見的入市機會。不過,無論如何,筆者應先補配跌破了的眼鏡。可能,英格蘭真的有機會奪冠。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本周四為英國公民對是否脫離歐盟公投大日子,市場對不明朗因素憂慮步入此階段尾聲。所謂「此」階段,因市場永遠存在未知數,如英國公投結果為脫歐,未知數為後脫歐時代英歐貿易稅務安排。如英國續留歐,市場又再聚焦美國聯儲局7月會否加息,同樣帶來不明朗因素。如投資者永遠擔心財經頭條的未知數而不停推遲投資決定,最終續成旁觀者。你或問現時應如何部署?筆者認為香港投資者往往過分短視,只見眼前問題部署,在長線投資中要成長線贏家,投資組合應由一開初已具備對抗不同未知數能力。如同時持股票及債券,即使因英國脫歐而現恐慌,資金流入安全資產,其債券部分能對沖部分股票下跌的影響。與其常問「應如何部署?」,倒不如構建一個無懼風浪,環球分散平衡型投資組合。與其擔心脫歐與否,倒不如看看英格蘭幾時於歐洲國家盃出局吧。筆者認為脫歐機會應與英格蘭奪冠機會不相伯仲地低吧。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近日分別有本地銀行背景證券行及前身為大企業與外地銀行成立的獨立理財顧問公司裁員,金融機構面對不同問題而被迫縮減部分業務規模。對證券行而言,證券行常現減價戰,加上網上投資愈來愈流行,傳統打地舖為主的證券行面臨低佣金、高成本問題,收縮分行絕對可理解。 至於網上投資趨勢,不單股票投資者改變,基金投資者亦對網上投資漸受落。傳統而言,基金認購費最高5.25%,即認購1萬元需付最多525元費用。以往銀行獨大令基金認購費居高不下,很多投資者誤以為基金收費高昂。但基金市場引入理財顧問及網上投資平台競爭,銀行無奈大幅下調收費。讀者或問銀行與網上收費差距真的明顯嗎?網上基金平台的股票基金及債券基金認購費分別低至0.6%及0%!筆者並非賣花讚花看,科技日新月異,智能手機成生活必需品,網上投資大時代勢將來臨。如閣下仍依賴傳統模式投資,快趁被淘汰前轉型吧。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筆者常收到投資者詢問所謂「五窮六絕七翻身」,今年6月會否現「六絕」情況?筆者一直認為投資市場應以估值作為客觀量度指標,而非以所謂「民間智慧」分析市況。但有別於過往的6月,今年不明朗因素的確較往年多。原本筆者認為美國聯儲局於6或7月加息應無懸念,但上周令人震驚的非農數據,加息與否即難以捉摸。筆者雖仍認為聯儲局將於7月加息,但以美國利率期貨及美匯走勢而言,市場似已排除加息可能,令環球匯市呈現一輪的震蕩。 此外,本月底英國脫歐公投亦左右英鎊及風險資產的走向。根據最新民調,支持脫歐比率於近月首次超越支持留歐比率,令市場憂慮英國脫歐風險正升,導致英鎊急挫。明顯地,本月英美消息續影響大市,所謂風險等於不明朗因素,相信環球市場將於月底英國公投結果公布前繼續波動,只要歐美出現與市場預期有落差的結果,「六絕」可能真的會出現。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近日有關巴西新聞熱烘烘。首先巴西眾議院通過對現任總統羅塞夫的彈劾議案,令當地政局問題再成全球焦點,當地股市今年第一季大幅反彈,成為表現最好的市場(以當地貨幣計算)。 巴西貨幣雷亞爾兌美元亦大幅回升。但5月當地股匯明顯回吐。除政治問題外,即將舉行的夏季奧運應否如期舉行亦成焦點。巴西受財困影響,對奧運場館能否如期完工信心已不高。寨卡病毒令醫學界對應否押後或更改地方現分歧。有醫療衛生專家指奧運期間湧入巴西遊客勢加速病毒傳播,擔心全球爆發。但世衛拒以公共衛生名義促奧運押後或改地點。筆者非醫學專家,但對相關專家「神邏輯」有保留。世衛認為巴西只是60個寨卡疫情地區之一,有專家更指世界旅遊貿易往來頻繁,奧運風險如一滴水落入大海!筆者慨歎「明知山有虎」。如不幸事發生,健康護理基金應可看高一線。經歷沙士的港人相信如筆者般希望此投資機會落空吧。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iBond慢慢成港人一年一度「盛事」,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將於本月31日至6月8日發售,額度同為100億元,年期為3年,票息為香港消費物價指數6個月平均數,最低1厘。此由港府發行的債券被視為近乎「零風險」投資產品,相信大家不會反對。據過往經驗,每人獲iBond應一手起兩手止,就算息率3厘,一年僅600元利息,實為「賺餐茶錢」而已。 有別往年,今年港府將推專為65歲或以上本地長者而設的「銀色債」,實際與iBond無異,分別只是其包底利率為2厘,較iBond1厘息高,且不設二手市場,若想賣債券則須售予政府。自雷曼事件後,監管機構對金融中介公司(包括銀行)對其客戶於投資前「合適性評估」要求漸趨嚴緊,65歲或以上投資者或被視為「需要特別照顧」客戶。正當財爺鼓勵業界開發潛力龐大的銀色市場時,業界亦要符合監管漸緊要求,最終認購反應相信只有孔明才知。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對很多投資者而言,債券或較陌生及被視為較悶投資產品。但新一輪iBond將出爐,市場再對債券產生興趣。筆者FSM平台於網上分銷企業債券,觀察香港投資者對債券興趣日增,普遍對較高收益的企業債較感興趣,即評級屬BB+或以下債券,屬非投資級別或被稱為垃圾債券。當中以在港上市中資內房企業債最普遍如恒大地產(3333)及瑞安房地產(272)等。短債收益率高達7%或以上,雖然高收益率代表較高違約風險,但仍受「追息一族」追捧。有別於熱賣的債券基金,直接認購單一債券入場門檻較高,一般最少20萬美元或100萬元人民幣。債券價格隨市場利率、信貸環境、流通風險及發行人還款能力等因素波動。如買入債券後債價升,可考慮在二手市場出售賺差價兼從中收息。如買入後債價跌,只要「守」至到期日而發行人無違約就能穩袋票息兼收回本金。債券除有穩定債息,亦為「進可攻,退可守」投資工具。 作者為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