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最後一篇「新年好」系列,明天便是年廿九,相信各位已辦好年貨過年,若想在團年飯加餸煮髮菜蠔豉、煎金蠔或薑蔥生蠔,就最好到流浮山買蠔,該處賣的生蠔是不會縮成蠔仔的。 香港只有流浮山產蠔,原因是它位處鹹淡水交界,若水的鹹度逾十八度,蠔便會鹹死,另外鹹淡水提供豐富的微生物供蠔食用。話雖如此,由蠔苗養成蠔仔要用一至兩年時間,大生蠔要六至七年時間才成,養殖途中是有很多外敵,如魚、蟹會食蠔苗,故養得成是非常難得。蠔有多種食法,最好是食生蠔,但水質污染及蠔種不同,流浮山蠔是不可直接食用。首段說該處買的生蠔是不會縮成蠔仔,原因是開蠔時若不破壞蠔頭及肚,開後蠔仍然生存,若放在淡水裡浸一晚,蠔不停吸水後會漲大三分一,放在鹹水浸只會漲大少少,所以新鮮即開後煮的生蠔只會縮少少。生蠔最好煮薑蔥生蠔煲,放在滾水裡烚至半熟,後抹乾連同薑蔥煮,只需灒少少紹興酒,不需要落雞汁即可,食落鮮味肥美,蠔肚彈牙。過年最講意頭,蠔豉寓意「好市」,在團年飯中是必備的。蠔豉可選食金蠔,金蠔是把大生蠔曬兩日便成,三斤蠔只得一斤收成,隻隻肥大飽滿,最好是慢火煎後蘸砂糖食,若要煮髮菜蠔豉或煲湯,最後用中蠔及細蠔。蠔豉有分生曬或熟曬,熟曬是蠔出了蠔水後曬,由於蠔熟後是奶白色,曬出來是黃色,蠔味少,不好吃。相反生曬則沒有出蠔水,蠔水仍在蠔肚裡,愈曬愈黑,浸發後便會漲大,熟蠔就不會如此,烹調時蠔味香濃,放幾粒肴湯更可提鮮,最重要浸蠔豉的水不要倒掉,這是滴滴精華,兩者的價錢又差不多,當然要食生曬蠔豉。除了食蠔外,到流浮山要試試蠔水,蠔水由蠔肴出來的精華,只落少少鹽,沒有添加任何加工成分,顏色淺啡,近水狀,味極鮮,用來蘸芥蘭,海鮮或炆冬菇一流。至於蠔油有別於蠔水,蠔油加了豉油及麵粉,各位要小心選購(我介紹的亦稱「蠔油」,實為蠔水) 。 上兩篇我都問大家有否回想過去一年及展望來年,今篇則問大家是否「惜食」,由一班食家去提出「惜食」是很可笑(食家最不「惜食」) ,故在假期裡,籲各位適意隨食及適可而食。癸巳蛇年後再見,祝人人身體健康,恭喜發財。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acmilanfrance@yahoo.com.hk
承接周三的《維城食志》,今期去食盆菜。過年,氣氛熱鬧,不少家庭會選擇食盆菜,貪材料多,可以滿足各人的口味。今次介紹的盆菜,一盆是圍村傳統口味,一盆是深圳南山風味。 元朗一帶有很多自稱做了多年歷史的盆菜公司,而今次去的是有百年的圍村盆菜。最常見的盆菜是一大盆,而圍村傳統是「兩杉四缽九大簋」,材料分碟放,不是放在盆中。「兩杉」是兩大碟,有用南乳炆的六斤腩肉,三斤蘿蔔,一斤枝竹,一隻土魷及豬皮,「四缽」分四碗,包括用玫瑰露蒸的神仙雞,手打鮫魚豬肉丸,用神仙雞汁炆的原隻冬菇,及坊間極少見的炸門鱔球,「兩杉四缽」合共九款食物,便稱「九大簋」。圍村人非常講究,分碟食是怕各菜式獨特的味道混在一起,而他們更會先食淡味的「四缽」,後濃味的「兩杉」。「四缽」的神仙雞用酒蒸過,肉質嫩滑,滲有淡淡酒香,最重要是不肥。只用清湯煮的鮫魚豬肉丸,結實,少用粉,有濃濃豬肉香味,雞汁炆冬菇則味濃,冬茹肉厚軟滑,有微微酒香,最後是炸得香口的門鱔,坊間有用門鱔乾,甚至不用,惟獨屏山仍保留此傳統,肉爽彈牙,魚皮膠質極重,炸得不油膩。吃過「四缽」已很滿足,但還有主角「兩杉」,食「九大簋」,主角是「兩杉」的腩肉,用南乳炆過後便在煲裡焗數小時入味,瘦肉頗硬,肥肉則化,味道頗鹹,皆因圍村人食得較鹹,同時亦要帶起其他食物味道,蘿蔔淡而無渣,枝竹帶甜,豬皮無油溢,軟滑不散,三款索盡豬肉精華,土魷大塊爽口惹味。據知老店在大時節會在祠堂用柴火煮,一煮可做三四百圍,柴火炆的豬肉另有煙燻風味,有機會真要一試。 食過圍村傳統盆菜,便試試另一款深圳南山盆菜。南山盆菜特點在於用蠔汁炆腩肉、土魷、冬菇、枝竹及豬皮,同時有沙薑雞及煎鴨。用約一斤的鮮蠔仔熬成只約一湯碗的蠔汁,然後用來炆腩肉,非常軟滑。腩肉先烚,再炸、炆、蒸,肥肉極化,瘦肉不硬,入味鬆軟,正!其他食材也不錯,惟獨魷魚太細塊。其實,正宗南山風味會用鹽焗雞,但老闆改用沙薑雞,貪其更惹味,但不變的是保留煎鴨。坊間大多用燒鴨代替煎鴨,因煎鴨工序繁複,先蒸後煎,肉質較實,比燒鴨更香,不肥,可以一試。我知師傅跟足南山風味做法,加上在香港只此一家,連在香港的南山人也指定幫襯,各位真可比較南山及圍村盆菜有何分別。 如果要在年初二食盆菜開年,南山盆菜要在年廿七前預訂,圍村的則早在年十九前預訂,落單時必須叫「兩杉四缽九大簋」,菜單並沒有列明此款式。現在大快餐集團亦加入盆菜市場,餐廳小店亦相繼加入,但是水準參差,部分更全無特色,在價錢差不多的情況下,寧願光顧有特色的,一家人必吃得樂也融融。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acmilanfrance@yahoo.com.hk
上篇《我的選擇》首次寫西貢區食店,今篇亦是首次,寫日式料理店。香港人熱愛食日式料理,亦有眾多料理店,為何偏要介紹這毫不起眼的小店呢?原因很簡單,就是材料新鮮,價錢公道。經營食店,不是以這原則對待客人嗎? 小店藏在私人屋苑裡,裝潢簡單,座位極少,店舖名字看似只做外賣壽司,又有何特別?特別在小店師傅曾在日本學藝逾二十年,食材多用日本貨,而且每日換新貨,食材不隔夜。 食日式料理,當然要試試師傅手技,食壽司便可知其一二。一碟八件,夾雜帶子、北寄貝、魷魚及鮭魚等,帶子新鮮厚身,魷魚爽口,重要是飯保持冷感,握得不過實,不像某店的拳頭壽司,一口一粒,不錯。 食壽司會知道師傅手技,而刺身則知道小店用甚麼態度對待食材。刺身講求新鮮,若在碟上擺放得有層次便最好,而食刺身必由淡味開始,濃味結束。刺身拼盤有挪威鮭魚,北海道帶子及牡丹蝦,及店主稱在日本取貨的吞拿,鱆紅及油甘。先試帶子及牡丹蝦,師傳用檸檬夾帶子,用檸檬的酸提升帶子的鮮甜,可見心思,肉厚鮮甜;牡丹蝦大隻肉爽,蝦頭有少少膏,極甜!其他刺身同樣新鮮,而最近坊間傳聞,有食店販賣假吞拿,用其他魚染色冒充,但此店當然是真的。而吞拿魚看似不鮮艷的血紅色,帶少少暗啞反而是其特點。除了刺身外,還有剛剛推出的刺身火鍋,除了用刺身當火鍋生料,更有阿拉斯加長腳蟹腳、A5級和牛、帶子和牡丹蝦,分量十足。我對蟹敏感,不知蟹味如何,反而說這A5級和牛,我真試不出有何特別。老闆預先給客人看看一塊充滿油花的和牛,後角切,食起來除有濃濃牛味外卻非常韌,我寧願將之「片」成肥牛再蘸日式芝麻醬。而湯底味較淡,帶子及蝦頗鮮,此套餐最適合兩至三人享用,材料算是十足,惟湯底及牛肉要改善。 面對社會的不公,我們會用腳步來提出控訴;食店用取巧手段對待客人,必會關門大吉,但此日式料理小店,看得出師傅的用心及誠心,加上在品嘗途中聽到街坊熟客予以鼓勵,確實不平凡。 出前壽司刺身店 新界馬鞍山富安花園商場2A地下 電話:2795 7952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acmilanfrance@yahoo.com.hk
新一年首次和各位見面,祝大家食得自在,活得開懷,今次是我首次介紹西貢區美食。西貢予人的感覺是後花園及食海鮮之地,但今次的店舖同樣只開業個多月,款式市區少見,老闆都不是飲食業出身,單是這樣已值得支持。 開業約個半月的炸魚薯條店,老闆曾在英國留學,於是把此英國傳統小食落戶香港。的確,在香港沒有太多食店賣正宗英式炸魚薯條,薯條應該炸得不太香脆,因為要食到薯仔的質感,加上要粗身,與美式的脆、幼有別,老闆堅持保留此傳統,而魚柳則改用新西蘭青衣柳,比起傳統鱈魚柳更滑,更適合港人口味,炸漿混合了香料,十分香脆,魚柳非常厚肉,是一整塊魚柳,並不是機攪魚柳,有少少魚味和肉汁,粉薄,配上些微酸他他醬,好吃。食前落少少醋,減去油膩感,但用報紙船盛載,船底索了非常多油,要改善。除了炸魚薯條,還有炸Oreo餅及炸菠蘿圈也是不錯。炸Oreo餅是老闆知道美國德州有此炸餅比賽,試過是效果不錯,一咬,不太脆,餅已炸得鬆化,夾心醬已溶了,不錯,但很甜,有少少膩。相反炸菠蘿圈是較清爽,內裡仍保持菠蘿爽度及菠蘿汁,微酸。據知小店若在下雨天光顧時便減兩元,加上如漁夫海鮮籃也做得不錯,可以一試。 另一小店只開了一個月,所賣的腸粉是在內地很受歡迎,但在香港極度少見,這是刮刮腸,又稱為國畫腸。刮刮腸不同布拉腸,布拉腸是人手拉出來再捲,而刮刮腸是用刀片刮出而成,工序雖比布拉腸簡單,但師傅亦要在內地學師半年才成。一盒兩條,材料可選蝦米,叉燒、豬肉及雞蛋,落了蛋比沒有落的更香,腸粉頗滑,米漿濃厚,用料十足,比布拉腸更能食到一層層的質感,而且刮刮腸是一同落油蒸,比布拉腸食前落油的做法,減少膩感。小店雖在內街,但勝在用心經營,我相信定必有知音人懂得欣賞。 兩店同樣在星期三休息,兩店的老闆都是用心經營,誠心對待每樣食材。雖是小本經營,但總好過一些用地溝油,催生雞的食店,做飲食是要用良心去對待客人,賺錢當然是重要,但賺到食客的讚賞及回憶,那是比黃金更重要。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acmilanfrance@yahoo.com.hk
不少人愛趁假期隱在家中休息,亦有很多茶座隱藏在城鄉裡默默經營。茶座是歎茶淺嘗的好地方,各位不如趁假期出外發掘屬於自己的隱隱茶座,而我介紹的兩間正是大隱隱於市的抖氣點。 先去遠些的榮昌茶座,一邊食,一邊望著高爾夫球場的大草坪,加上人煙較少,那是在城市裡找不到的。 小檔在1952年開業,名物是遐爾馳名的豬扒包。老實說,我從未食過澳門大利來記豬扒包,據知將在中環開分店,到時定必試試。但榮昌的豬扒包確是一流,用上新鮮有骨豬扒,比無骨大塊,即煎,一食有肉汁,不黐牙,腍而不是落梭打粉醃的死腍,有豬扒香味,正!配菜是即炒洋蔥,剛熟微爽,有汁,有少許燶邊,加上索了煎豬扒的油香,好食!包是普通豬仔包,搽了少許牛油,烘得外脆內軟,不像坊間的死硬,三者配合得剛剛好,寒風下食暖暖豬扒包,真是無得彈,若把洋蔥豬扒配上即食麵,質素可能拍得住上環永合成。除豬扒包外,比得包又是好選舉。很少食店有供應比得包,小檔把烘香的比得包夾番茄,西生菜及煙肉,食落清新爽口,比得包包身乾爽,有少少煙韌,可以一食。據知小檔的名物還有煎雞尾包及煎菠蘿包,每天各限賣一百個,有機會定必要試試。 隱藏的還有尖沙咀的合香園,位處名店區,當然要有名物,其名物是新嘢多士。多士本是普通之物,小檔以厚切麵包頭取代普通白方包,切成四小塊,每塊搽上牛油及花生醬,這真是名副其實的新嘢多士,因為我從來未食過這樣的多士,一咬,醬、油香濃,但不知為何有少少酸味,由於多士是厚切關係,不太脆,實身,有嚼勁,雖是「膽固醇萬歲」,但確特別,可以一試。配多士少不免有杯奶茶,茶膽香濃,配黑白奶,飲落頗滑,但問題在紅茶煲得過火,有少少燶味,而沖茶袋不太乾淨,杯底有茶碎,若能夠改善,定必更佳。 四處尋食,連隱隱食店也告知予各位,目的只想給予各位在飯桌上多些歡樂,多些生趣,瞬間此篇是本年度最後一篇,祝各朋友新一年身體健康,大飽口福,飲和食得,明年再見。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acmilanfrance@yahoo.com.hk
記得在今年五月曾到過沙頭角搵食,但當時真是餐風兩宿。事隔數月,重臨故地,終於讓我找到一些風味美食,尤其是那碟荔芋扣肉及正宗客家鹽焗雞,真是一試難忘,滋味十足。 沙頭角禁區現只開放到担水坑村,故由此小村出發。近在路邊,有間剛開不久的茶座,剛巧有少少餓意,試試吧。下午茶多是大路食物,惟獨有款名為芝麻厚多士,配油占、奶醬是常見,配芝麻醬真是罕見。一上枱已嗅到麻香,用黑芝麻炒成醬,揸上脆如餅乾的厚多士,好食!但略嫌麻醬乾身,一粒粒碎在碟上,若醬有少少油份致軟身,定會更好。據知小檔的勝瓜炒魚鰾及客家薑醋鴨乃是名物,有機會要試試。 離開小檔,沿着小路往村走,看見一檔賣正宗客家鹽焗雞,心想又是把鹽水雞當鹽焗雞,但一試,無得彈啊!容姐是正宗客家人,做出來的味道,食材的選擇都是正宗客家風味。用來自深圳的走地雞,鹽是附近曬的粗鹽,先把雞宰後吊乾數小時,要用約半小時大火炒鹽,後把雞放在鹽裡用中火焗半小時便可。雞油多滲在鹽裡,雞皮食起來脆口彈牙,未知是否走地雞的關係,肉質結實,少脂肪,非常鹹香,回家後把下欄煲粥,正!若各位想試試,記得預約,還有,雞已焗得入味,正宗食法是不蘸醬的。 再走上上村,又一檔賣客家荔芋扣肉,檔主芳姨又是客家人,更是正宗香港人。她選用當造的檳榔芋,配上已拉油的腩肉,用八料七味蒸,芋頭極粉,腩肉肥而不膩,芋頭及腩肉完全入了八料七味的香味,好!此菜式要在蒸好後隔日才最惹味,而在只在中秋節後到農曆新年才供應,最好在假日來買,閒日要預約。容姐有鹽焗雞,芳姨有鹽水雞,將新鮮雞放在鹽水裡用慢火浸一小時,雞肉幼嫩,比起鹽焗雞又是另一番味道。另外有售不落老抽的臘肉,用生抽和玫瑰露等浸,生曬兩三天便可,食起來肥肉較少,但請記得此又是只在農曆年前供應。 有看我周五文章的讀者,定會發現近期的介紹集中在新界東西北,因為我想讓社會知道該區有獨特的生活風俗,飲食文化,如担水坑村,村民賣的是客家傳統食物,若又有連鎖店進駐,有何特色呢?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acmilanfrance@yahoo.com.hk
蒸魚、煲仔飯、油菜、腸粉等,都靠不同味道的豉油才可帶出當中鮮味,但是總離不開如何由一粒黃豆變成提鮮的豉油,過程看似簡單,而香港釀製豉油的前景,已到了最後歲月。 做豉油的材料是黃豆、水、麵粉及鹽,以中國黃豆質素最好,膠質高,做出來的生抽能「掛杯」,然而日本於二十年前大量收購中國東北黃豆致無法供應,所以現在用的都是加拿大黃豆,質素始終較中國黃豆遜色。揀好黃豆後,以沸水煮至軟身,俗稱「烚璜」,把烚好的黃豆撈麵粉,放在箕上發酵四至五日,俗稱「撈璜」,發酵後放在缸內,注入鹹度約十八度的鹽水,在陽光下曬足半年,讓黃豆繼續發酵,稱為「曬璜」,曬至「散水」後才可抽油,隔渣後便是俗稱的「頭抽」。抽過一次後加水,便是「二過」,抽過兩次再加水,便是「三過」,俗稱「樓面抽」。由於抽三次後豉味轉淡,沒有「四過」,而在缸底的黃豆,便是俗稱的「麵豉」,亦稱「原油豉」,此食法及用法多變,下段再說。豉油的工序大致這樣,為何有些賣幾蚊支,有些賣幾十蚊,甚至過百呢?大工廠是用蒸氣日夜烘焙,省卻用日光曬的時間,但豉味不重。天然日曬,時間雖長,生產量低,惟豉香味濃,貴一點也是值得。 先前說豉油的製法,現說豉油的煮法及用法。「頭抽」豉味最香濃,最濃,煮豉油雞最好,蒸魚則要加糖溝淡鹹度。「二過」是家中常用的「生抽」,鹹度適中,蘸煮皆宜。「三過」多作蘸腸粉,糯米飯等,有色,豉味淡。以上三款是生抽的分類,而老抽是用「二過」加糖,水煮至「老身」,才成老抽,煮的過程加入其他味道,便成草菇老抽或蝦老抽,而老抽多作調色之用,用法比生抽少。「原油豉」豉香極濃,亦極鹹,可用來蒸魚或蒸排骨,把「原油豉」加糖、水磨滑,成為炆牛腩的磨豉醬,加些香料在磨豉醬,便成柱侯醬,而「原油豉」亦可製成甜醬及海鮮醬等,在日式料理中常飲的麵豉湯亦是「原油豉」變化出來的。 由於香港經濟急促發展,加上「曬璜」要用大面積平地,醬園由一九四五年起由土瓜灣搬到葵涌,由葵涌搬到古洞北,現在政府建議發展古洞北,醬園已無路可退。真不願這傳統行業成為城市發展的犧牲品,本地生曬豉油,始終是較有保證。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acmilanfrance@yahoo.com.hk
篇目看似似曾相識,沒錯,今年三月為香港仔謝記寫一首輓歌,無奈地到十二月為筲箕灣金記再寫一首輓歌。周五文章首次介紹東區食肆,加上在普天同慶氣氛下應該是感到高興,可惜要在月尾和有四十五年歷史的老朋友說再見,實在教人依依不捨,望老闆陳伯在退休後福壽康寧,身體健康,我亦不願寫第三首輓歌。 金記只是一間普通的老舊冰室,到底有甚麼值得介紹呢?老實說除食物的質素好外,亦勝在有一份在商業社會慢慢褪去的人情。老朋友叫杯奶茶,茶膽濃香,飲落細滑,老店指定用黑白淡奶,啊!奶香真比其他濃,最重要是紅茶煲得不過火,飲到最後只有少少茶碎,而我愛飲唂咕,唂咕像濃縮朱古力,但沒有朱古力那麼甜,可可味更重,現只有舊式冰室才有,金記的唂咕比其他沖得更濃,正!一邊飲,怎可沒有多士相伴呢?金記沒有我愛的油央,但可選擇食麵包頭多士,搽些油占,麵包頭比用麵包更厚,更脆,一碟有四件,該款沒有在餐牌寫上,要叫「油占麵包頭多士」。一邊食,和老朋友談些往事,坐在綠色木製卡位,真不知時光流逝。只食多士好像不夠喉,便叫了火腿通粉,牛肉湯意及火腿奄列,三款是冰室常見食物,通粉及意粉煮得很腍,非常適合老朋友食,事實上有幾多人在家煮到爽口彈牙呢?金記煮的和在家食差不多,湯底只有少許雞味,沒有味精,飲落不涸喉,牛肉雖腍得過分,但亦有牛肉香味。老朋友和我吃得非常滿足。且慢!還未點奄列!吃奄列,真要到冰室,因家中的爐火不及食店那麼猛,煎出來不夠香,老店即叫即煎,蛋煎得燶邊,內裡的蛋漿仍保持嫩滑,火腿絲非常足料,雖油份較多,但真材實料,好食!食得飽到捧腹,價錢亦是三十多塊,抵食!和老朋友分道揚鑣,真不知有沒有機會再聚。 還有約二十日,老朋友便正式退休,有不少人客在宣布後才來光顧,現在要排隊等位,往時寥寥可數,真諷刺!老店不敵商業化的殘酷,但人決不可埋沒人情,幾十年的人情及回憶是不可用金錢衡量。最後向老朋友說:「時光雖流逝,人情卻日添,餘韻記舊事,不知何再見。」 金記冰室:香港筲箕灣筲箕灣道261號後座 電話:2560 4073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acmilanfrance@yahoo.com.hk
「田園禾稻輕輕擺,遙遙看似浪濤動」,歌詞的意境已在香港消失了逾二十年,幸好在鶴藪仍可尋回香港種的白米,香氣及軟硬度雖不及外地入口,但可證明香港不像某些人所說缺乏內地變空城,香港米,食落有感情。 種香港米,要好地好水,並要有機。泥土是沙質土,水源用鶴藪水塘水,肥料用雞屎,炸過花生油的花生麩,用魚骨、牛骨及海藻溝成的骨粉,有了以上的條件,才可種出一年兩造的絲苗雜優米。米有分為早、晚造,早造是春天收割,晚造是秋天收割,老一輩認為晚造較好食,因春天潮濕,早造較軟,晚造較乾身,有飯香。一嗅,香氣較少,摸落較糙身,因是新米關係,只落一比零點八水煲已足夠,食落軟,不太香。煲飯 好像不太特別,但煲粥真是一流,綿滑,好正!除有白米外,還有糙米,我最討厭食糙米,嚡口,又硬,要煲糙米飯需把糙米浸水四小時,煮出來才軟身,若煲粥則不用浸。若大家想食香港唯一有機米,可在星期日到美孚的太古坊農墟,而油麻地街市是每天出售。我們所食的白米,是有多少個程序由秧成飯呢?首把秧插在已灌了水的田內,水田內是有不同的生物,有水蛭,田雞,黃鱔及泥鰍。待水退卻後,看見有禾穗長出,便立刻用網蓋上以防雀鳥偷食。禾穗垂下,顏色由綠色變金黃便是成熟可收割。打穀後,便要把穀放在陽光下曬三天,後放在打穀機把雜質除去。把穀磨開後成糙米,再把糙米上的黃衣除去才成白米,煲後才成飯。以上的工序缺一不可,內裡已省卻了翻土,防風的更艱辛工作。剛才說過割下來的禾稈草,曬乾後可以生火,修補屋頂,更可作肥料之用,而穀殼更是養飼家禽的主糧,所以種稻是全不浪費。場主表示,現種植聞名的鶴藪白菜,肉厚,粗大,爽甜,無渣,兩年後便重歸市場,他說得那麼特別,真是很期待。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期待的還有元朗絲苗,但場主說,種子已在幾十年前消失了,可惜。幸好目前香港仍有稻田,把握現在收割時節,體會做農夫的艱辛,知道每一粒米的可貴,領略新界東北的好風光,感受城市化後失去的好氣息。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acmilanfrance@yahoo.com.hk
剛出席了在西九舉辦的美酒佳餚展,場內的各國美食及美酒的確使我獲益良多,但始終是片面風光,內涵難賞,反而隱在鄉村的餅家,食塊餅,聽聽他們的故事,倒使城市人知道他們已有的一套生活方式,強要接受,需要嗎? 大部分人不知仁利餅家,但他們的柴火月餅是遐邇馳名,而小店所做的唐餅,不單好食,還有一份純真。仁利開了五十一年,做餅師傅做了四十多年,雖已近半退休狀態,但仍每天做限量的芝麻餅、雞仔餅及合桃酥。現今年輕人愛吃西餅,不愛食唐餅,其實只要踏出一步嘗試,便知道好味道。 薄薄的芝麻餅,簡單用麵粉,糖撈炒香的白芝麻,一咬,爽脆可口,芝麻味超香,焗得不過火,配盅最愛的菊普,一邊聽唱戲,快樂。芝麻餅是貪其爽香,雞仔餅是愛其軟香。我最討厭食一早入盒的雞仔餅,這些是硬如石頭,難食。仁利是按照傳統做法,用肥豬肉、南乳混麵粉焗,南乳香十分惹味,食落油香四溢,不肥膩,最重要是餅面沒有油份,證明師傅包得好。潮流愛健康,肉心餡是我的至愛,若沒有肉心,我寧願不食。先兩款是獨有特性,第三款合桃酥是好其鬆化。別誤以為合桃酥有合桃,錯!合桃酥是沒有合桃,只是外貌,鬆化像合桃,最多有欖仁在面。鬆化的合桃酥,有絲絲的蛋香,一咬已碎了,能夠做得鬆化是加了豬油,沒有豬油,做出來是死實,不鬆化,這樣如何叫酥呢?開首說仁利的餅是有一份純真,純真是做出來的餅不賣花巧,老實做餅,師傅還老實說我們的工場是最清潔,心想,這思想在城市差不多消失。 上篇說過到元朗舊墟散步,墟內亦有一間開了逾五十年的餅家,現只做方包生意,但老店的方包比起大公司的更有麵包香味。 麗香每天製造新鮮方包,以往方包因要散水氣,所以食的是隔夜麵包,但小店卻開風扇吹,保證即日做,即日食,一吃,麵粉香氣極濃,極軟身,沒有麵包碎,雖有少少水氣致不太鬆,但是食得出真正的麵包味道,而且我最討厭食的麵包皮是可輕易搣開,好食。麗香和仁利一樣,簡單地把食物的原味保存下來,不致要在博物館才可尋回。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acmilanfrance@yahoo.com.hk
秋高氣爽,有時候到新界散步,比留在市區令我身心暢快。有朋友指我曾介紹過元朗及大澳幾次,是不是沒有其他地方作好介紹,故今次我們去屯門及錦田,兩區同是在元朗附近,把三地食玩串連,定不會浪費秋日好時光。 早上先到屯門走走,我平日較少到這區,幸得有班屯門老友介紹去食巷仔「嗱喳麵」。「嗱喳麵」即是車仔麵,「嗱喳」是形容以前在街邊食麵,食材及食具好像不太衛生,但我獨愛此風味,在酒店食蛋糕反而令我周身不舒服!啊!小店地方淺窄,我又不嫌排隊,只為吃牛腩及雞翼尖。一入門已聞到強烈的牛腩濃香。這裡的柱侯牛腩腍得來不是死腍,入味,不太鹹,不黐牙,有很香的薑味及陳皮味,雖不是燜得軟香腍滑,但那啖陳年腩汁已值回票價。 食「嗱喳麵」,我很少叫雞翼尖,因我只會食下環榮記的翼尖,但看見食客多叫便試試,一吮,骨肉分離,有豉香、酒香,完全辟走討厭的雪臭味,有榮記的八成水準,好食!我食「嗱喳麵」必叫粗麵,覺份量多一些,腩汁的濃香掩蓋了鹼水味,但奇怪是小店沒有咖喱汁或沙嗲汁供應,若有定必更惹味。食完麵到市內走走,後到元朗舊墟懷緬昔日時光,看看天色漸昏暗,記得在幾年前去過錦田食晚飯,今日又可回味。 搭54號巴士到上村總站落車,行幾步便到金壘餐廳,微微清風,坐在户外吃著名物芥辣焗豬手,加碟炸魚薯條,確是寫意。食豬手多是黑椒焗,用芥辣焗又是另一番味道,用辣味稍濃的英式芥辣焗,只用少少力已可把豬手切開,肉香四溢,肥瘦甘美,辣味不濃,但食得多較膩口,碟底的酸菜及配菜有解膩之用,不要浪費。炸魚薯條是普通之物,但那碟自製他他醬卻是好味之選,有絲絲香草香味,魚柳及薯條也是即叫即炸,保證脆口。你會問兩人食兩碟足夠嗎?兩碟足以令我們飽肚。 看過今回的介紹後,請朋友不要說我只懂去元朗食嘢,新界西還剩下葵青區沒有留下太多足跡,定要趁著好天氣下細心發掘,而各位朋友亦要好好享受一下,好天氣的日子不多,難道喜歡在黃梅天才去散步嗎?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買腐竹都要排隊?仲要一排有二、三十人?若在初一十五煮齋日,人龍排到街口,究竟是甚麼名物?這是屹立於深水埗逾六十年的樹記腐竹,多年來只做腐竹一物,第二代負責人孔先生表示,因工序不同,只做腐竹一物,但時代轉變,除腐竹外,還有其他腐竹製成品。 樹記腐竹用加拿大黃豆,磨漿蒸成腐竹,由於工序不同,腐竹店是沒有其他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出售,豆腐店同樣如此,故樹記只做腐竹。其實磨漿蒸成的第一層皮是腐皮,大圓形狀,用作蒸雞扎或炸腐皮卷,用之前最好先微炸,包起來更堅挺。第二層皮是腐竹,腐竹亦有枝竹及扁竹之分,扁竹只有乾扁竹,多用來煲腐竹銀杏糖水。枝竹是把腐皮拿起晾乾後成枝狀,分為鮮、乾及炸,三款製法不同,用法亦有不同,不要弄錯。鮮枝竹是攤凍後雪藏,保持黃豆鮮味,由於軟食,不可用來燜,可以和娃娃菜一同蒸,落少少豉油,鮮味十足,但因極易變壞,故記住鮮枝竹必須雪藏。乾枝竹是把鮮枝竹烘乾,買回來後浸水兩小時,滾湯五分鐘便可,別以為浸兩小時後會碎,滾後仍保持原狀,味道微甜,加些叉燒、蠔豉滾湯,好飲。炸枝竹是炸乾枝竹,韌身,索味一流,多作火鍋及燜羊腩之用。一鑊豆漿已起了兩層,其實還有第三層,便是甜竹。甜竹味道太甜,不受時下年輕人歡迎,門市多年前已沒有出售,只給予佛堂煮南乳齋,若各位朋友想試食甜竹,可以預訂。若想食樹記的出品,可以到東方小祇園,或到門市買,試試與其他廠有甚麼不同。 潮流興食素食,以往在門市沒有出售的素雞及素鴨,現在亦有,而近年才有的響鈴,是把腐竹一邊炸,一邊捲,食客貪其爽口,更索味,樹記亦有製作,同時為了方便客人煲腐竹銀杏糖水,把腐皮剪成條狀出售。雖是只做腐竹一物,亦能衍生出多款品種以供選擇,負責人孔先生一直說這是普通之物,沒有甚麼可值得說,但我認為如一枝枝竹,已有不同種類及食法,那真是普通之物?這是累積了無數人的思考及經驗,我從來沒有想過賣腐竹的人潮是可絡繹不絕,其他食店的老闆,想想吧。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acmilanfrance@yahoo.com.hk
世事常變,若在十年前,有幾多人愛好懷舊之物?現在則要原封保護之外,連食都要依古法烹調,最近在土瓜灣吃了一頓懷舊本地菜,無論店內裝修,食材選擇都是依前人之方,但是又有幾多人只是貪新鮮,真用心去感受呢? 小店前身是懷舊冰室「白宮」,結業後老闆保留了冰室的陳設。紙皮石牆,木雕掛燈,連食物也是懷舊,叫了杏汁白肺湯,生炒骨,乾炒牛河及蒸肉餅,此四款菜式若做得出眾,可見小店功力。秋日飲杏汁白肺湯是最佳選擇,秋天乾燥,杏仁有潤肺之效,一飲,正!煮此湯的步驟極多,單是洗豬肺已夠煩厭,要先把杏仁磨碎成汁,連同瘦肉、雞腳、火腿及豬肺一同煲,湯色如奶,潤滑喉嚨,杏仁與肉香混合,不肥膩,膠質重,質素拍得上名店陸羽及西苑,湯的分量頗多,一大班人飲是最好不過。杏汁白肺湯是小館名物,生炒骨亦是非食不可。煮生炒骨,最重要是汁,要剛剛好包著所有肉粒,碟底要沒有多餘汁才是合格,而汁是由山楂、白醋、白糖及少許茄汁調出來,部分食肆不落山楂,只落茄汁,但沒有果香及微酸,若找不到新鮮山楂,可用零食山楂片磨汁代替。小店的生炒骨便做到以上要求,排骨炸得酥香,肉質頗嫩,即使加汁炒後仍保持爽脆,滋味十足。食食吓見到另一麻煩菜式荔芋香酥鴨,負責人指因芋頭不當造而不做,可見小館對食材要求很高。話雖如此,乾炒牛河及蒸肉餅的質素較差。碟乾炒牛河炒得夠鑊氣,牛肉亦嫩滑,但問題在河粉用了放湯的幼河粉,不是粗河粉,炒得碎濕濕,另外上色不均,還有部分河粉黐在一團,碗底多油更是敗筆,雖然配上余均益,亦難掩失望。至於蒸肉餅,小店標明是手剁,食落也食得出不是用機攪的「肉碎」,用蒸籠加荷葉做碟蒸,賣相雖好,可惜沒有肉汁,肉餅死實,是否落水的分量出現問題呢?都是還原用最普通瓷碟蒸吧! 小店雖做小菜,但在白天繼續做冰室,那杯冇冰凍咖啡沖得不錯。朋友說用古法烹調菜式真是零舍不同,我問他有何不同,他只說好食。啊!又一個不知道吃了甚麼又話好吃的人。算了吧,不懂吃是沒有所謂,但不懂做人呢? 呼吸飯店 土瓜灣馬頭角道91號地下 電話:22642777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acmilanfrance@yahoo.com.hk
今年十二月,政府便立例禁止在境內拖網捕魚捕蝦,這對香港蝦醬業造成嚴重打擊,我相信要找尋屬於香港的味道,蝦醬獨特的風味是不二之選,在大澳開了八十多年的勝利香蝦醬亦要面對可能「被淘汰」的命運,各位朋友,趁早懷緬吧。 六十至八十年代是蝦醬業的全盛時期,到現在大澳只剩下三至四間蝦醬廠,但並不代表不受時下歡迎,因為蝦醬的味道實難以代替。其實除蝦醬外,還有蝦膏之分,兩者分別在用鹽分量及製作過程。蝦醬會用10斤銀蝦,加1.5斤鹽,過程中會把蝦碎肉再磨滑後入桶,蓋十多日才入樽,因即時入樽會很腥,焗十多天才回香。而蝦膏只放0.5斤鹽,把蝦肉打碎不磨,將蝦膏即時曬,工作程序重複四五次,曬成薄片,把蝦片壓成條狀,搓成磚狀後曬即成。兩者同是銀蝦所做,味道上有何分別?蝦醬有六斤收成,味道強烈,最好是蝦醬牛肉炒通菜,或是蝦醬炸雞等,炒煎炸最好。別以為蝦醬是下價之物,亦可配上矜貴菜式,蘸螺片、花枝片更能把鮮味提升。蝦膏不同蝦醬般方便,蝦醬開瓶即用,蝦膏先要中慢火炒香才可,味道不及蝦醬般濃烈,但鮮味比蝦醬更鮮,因只有三斤收成,蝦味濃香,而且不太鹹,最好蒸豬頸肉或不見天,用作炒飯亦可。近年亦有辣蝦醬及蝦膏片的新產品出現,加上是全天然方法製作,各位朋友可以一試。若不去大澳,西環海味街亦有寄賣,據知龍皇酒家,大角咀力奇火鍋都是採用勝利蝦醬,各位亦可以先試後買。 夕陽西下是不變的事實,但是被政府夕陽卻心有不甘,製作蝦醬的銀蝦,銀蝦多是浮面游,不像捕魚般會傷及海床,老闆李先生亦不明政府為何要一刀切,立例後要從內地入蝦,但無論新鮮、質素及味道都不及香港銀蝦,加上立例後成本大增,惟有把八成的生產搬到內地。說到此,他感到十分無奈,我亦感到無奈,我知道政府的心態是保護海洋,但是有沒有想到立例後,有幾多行業因此而影響生計呢?作為老饕的我聽過有人說,南洋的馬拉盞是蝦醬,食落味道頗香,蝦、蒜及辣椒混得剛剛好,但始終欠缺一樣東西是馬拉盞永遠做不到的,這就是香港味道。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acmilanfrance@yahoo.com.hk
依稀記起上次是為了那杯咖啡才去大澳,今次是為了放鬆自己心情,在這水鄉內無目的地遊走,看一看碧綠青山,嗅一嗅漁港情懷,走過索橋,穿越大小街巷,人已濕透了,停在士多門前,喝一杯聞名已久的免篤凍檸檬茶。 朋友問有何特別,我沒有答他,只叫他留意師傅如何沖製。師傅在雪櫃拿出一杯茶膽,一杯檸檬汁及一杯糖水,把已雪得冰凍的檸汁及糖水混在茶膽裡,這便是免篤檸茶。我看見沒有甚麼特別,一小杯要賣十三蚊,未免太騙人嗎?一飲,透心涼啊!因所有材料,連杯也雪凍,比只用冰粒的更爽透,茶味香濃,加上新鮮榨成的檸汁,大品牌檸茶是絕不可比較,酸味十足,冰涼解渴,茶面仍浮起一粒粒檸檬肉,好飲!這杯檸茶用料十分簡單,但看出師傅的靈活、聰明,這杯檸茶實在太迷人,拍得住金鳳的冇冰凍奶茶。 好天氣驅使我繼續遊蹤,經過新基大橋,回頭走到寶珠潭,途中看見大澳精品酒店的廣告,我不願去,朋友卻想去看看,沿著海邊行二十分鐘便到。典型的英式建築,感覺不到尖沙咀水警總部的摧毁,看見一間天幕餐廳,坐得尚算舒服,陽光透過窗紗射進來,有點點詩意,既然是下午茶時間,便點了件綠茶熱情果蛋糕,加杯凍咖啡。 茶客的人數頗多,我看見杯凍咖啡在吧枱等候多時,心想咖啡已被冰水冲淡了,一飲,有驚喜,咖啡仍保持香濃細滑,酸度及果度仍在,飲得出是用即磨咖啡沖成的。蛋糕的外貌普通,更有點亂,酒店應要改善,味道還好,表面是綠茶慕思,中間是熱情果醬夾蛋糕,幼滑,軟香,綠茶和熱情果的味道出奇地夾,可以一食。蛋糕還有蘋果批,另外蝦醬豬扒包都做得不錯,據知蛋糕款式是定期更換,各位可以試試比較。 夕陽西下,小鳥加上海浪,這一天總算過得舒服寫意,回程途中,看見製蝦醬的師傅把收成收下,我喜愛蝦醬味道,好奇地和師傅寒喧幾句,細聽蝦醬業成為夕陽行業,有關蝦醬的故事,請留意下期的「香港蝦醬成追憶」。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