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尾到廣州淺嘗荔枝柴燒乳豬,難得這風味能延續下去,原來香港仍有柴火燒豬。柴火燒豬的工序繁多,加上沒有新人入行,還要面對環保問題,屯門藍地的榮興儀記是全港惟一擁有柴火燒味牌照的工場,老店一直扎根屯門,由燒味檔做到海鮮飯店,默默工作,燒出濃濃細味,敬業樂業,堅守最後一家。 第二代老闆說,一九五四年先在新墟開燒味檔,六十年代在藍地自設工場燒柴火豬,「以前工場位置周邊皆農田,柴煙沒有影響居民」。燒柴火豬先要燒柴,將新柴放在爐燒一個鐘,待柴燒清後才可放豬,若柴燒不清會令豬有燶味,放豬後要留意爐內溫度及時間。柴燒清後,爐內溫度約攝氏238度,要淋水降溫到攝氏180度,直到達攝氏120度才可放豬,隔3至5分鐘要開爐蓋「轉豬」。他指放豬後首20分鐘便決出該豬是否燒得「爆皮」,「爆皮」代表皮是否燒得爽脆,燒豬時爐內溫度會稍為提高,期間要淋水降溫,約燒一小時可出爐,冬天要燒多5分鐘,出爐時柴香撲鼻,紅皮爽脆,食時肉味香濃,肉汁流溢,內腔只用鹽、糖醃。他表示圍村人會要求醃肉時加酒、五香粉及磨豉醬,加香料後更惹味,可惜肉色會轉深,賣相不討好。要知道豬放入爐燒前,亦要經一番工序處理,開首「打豬」,切走內腔多餘肉及骨,用鹽、糖醃十分鐘,開厚肉部分,醃時更入味;其次是「裝豬」,將豬吊起,約吊兩、三分鐘,使多餘鹽分跌下來;接着「上皮」,豬身搽上麥芽糖水後「焙皮」,放入其他爐燒十五分鐘,豬身會變米黃色;跟着「鬆針」,在豬身上拮針,由頭拮到尾,燒時皮不會起泡。完成所有步驟後可入爐燒,由「打豬」到入爐前已開始燒柴,所以一隻柴火豬最少用兩小時才算完成。除豬外,其他鴨、鵝及乳豬都可以用柴燒,不過要將爐的溫度降到更低溫,否則會燒到炭黑,雖然味道上帶點炭香,現已全改用太空爐燒,方便又少煙,但柴火燒豬一定會做下去,他說父親堅持做,即使爐壁損毀要自己維修也要繼續,笑說若不做下去,這風味會隨時光流逝。 過新年時一定會買些燒肉祭神,除燒肉外,老店的叉燒及滷味亦做得不錯,年夜飯可買些加餸試試。炒米餅及柴火燒豬能勾起過新年的思憶,可惜後繼無人,社會又不懂欣賞「老土」風味,站在推土機下,趕快記下屬於你我的舊記憶,共慶新歲,歡欣萬千。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email protected]
新一年伊始和各朋友見面,先祝大家新年快樂。看看日曆,不足一個月便到農曆新年,在傳統農耕社會裡,家家户户會做炒米餅及米通迎接新年來臨,可惜此情此景在七十年代逐漸消失,慶幸今天上水圍仍保留這百年傳統,諸君請欣賞,餅香內藏厚鄉情,願君嘗一塊,美味迴腸心頭暖。 做炒米餅的工具簡單,只需餅模及槌仔,但工序繁複,要每户分工合作才可完成,據在石湖墟賣米通的廖婆婆憶述以往做炒米餅最少分四家,一家做炒米,將粘米浸水十分鐘後約炒五十分鐘,燒柴中火炒,待炒至脆身及轉黃色後攤凍再磨成粉;一家做炒花生作餅餡,將花生炒香後去衣磨碎,加糖撈成餡;一家揼米餅,在餅模內先放一層米粉,中間放花生餡,面再放層米粉,用陰力搥揼十八至二十次便打成炒米餅;一家焗餅,餅在竹篩,將篩放在鑊上,用柴火焗,一次只可焗六十個。 四家合作做餅的過程不再,惟餅香仍流傳,現在除炒米粉的過程外,其餘三個過程可一家處理。由於環保問題,焗餅由柴火轉用電爐,一盤有四十個,一次焗四盤,預熱攝氏270度焗六至七分鐘,試過除欠柴香外,味道上沒有分別,兒時食的炒米餅又硬又厚又無餡,而這餅薄而香脆,甜味不重,花生餡量多,雖焗香,食得多亦不覺上火,一邊食餅,一邊飲杯最愛菊普,確是一流!負責人表示傳統上炒米餅有分兩款,一款是無餡免焗,厚身只需風乾便可,這款多用來祭神,另一款有餡薄身,加黃糖水搓成,焗香為應節食品,「其實以往炒米餅非常硬身,必要用枱角屈碎才可食,在相同材料下改良製法,才做出薄脆炒米餅」。即使改良製法,但人手揼餅的情景始終不變,每天雖可做幾千個,仍然供不應求,各朋友若想試香港唯一手做炒米餅便要趁早,他們表示最多做到下周四,若試不到炒米餅,到石湖墟買人手製的米通亦是不錯。廖婆婆說做米通的過程比做炒米餅簡單,粘米或糯米不需炒香,加花生及少許黃糖水焗香便可,一袋有四塊共十二條,條條鬆化可口,不硬脆身,除花生味,還有黑芝麻味,她表示最多賣到年廿七。 新年的傳統隨着商業化而逐漸散失,城市化、年輕一代不願接手,做炒米餅及米通的傳統最終會消失,那時只剩下花車巡遊等表演,哪麼過新年及慶祝其他節日會有何分別呢?一連四星期會介紹其他賀年食品,迎接馬年,歡度新歲。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荔灣帆影,榕蔭十甫,河涌艇家,騎樓扇窗,那是廣州西關的舊時風景。踏上用石板砌成的小巷,門櫳見戶戶尋常百姓家,居民愛坐在巷邊食艇仔粥、凍魚皮,或登上茶居,叫碗「細蓉」,共享南乳鹹煎餅,省城的步伐總比香港慢得多,他們不覺得慢,因為這叫生活態度。 晚上出席酒店活動,白天獨自走到舊城區,看見街邊小食檔,這是食涼拌魚皮的陳添記,記得在澳門試過即灼魚皮,又愛食香港景叔的凍魚皮,都不及這小店做得出色,鯇魚皮分量多,幼條脆身,爽口彈牙,配料有炸花生、薑絲、蔥花、辣椒粉、豉油及熟油,所有魚皮都是新鮮即撈,沒有腥味,油香惹味,雪得夠凍,非常好食,愈食愈過癮,獨食一盒不覺滿足,還買多盒作消夜。 除魚皮正外,七蚊人民幣碗的艇仔粥亦十分抵食,粥底頗綿香,沒有加米粉或腐竹,米粒全部開花,材料亦依足傳統,有豬皮絲、瘦肉絲、叉燒絲、蛋絲、水魷魚絲、鯇魚片及油炸鬼塊,加些胡椒粉更增添風味。一啖粥,一塊魚皮,本地人愛帶孩子光顧巷仔食店,此時此景,已不知多少年沒見過了,臉上顯見滿足,孩子食粥講笑,小店還有豉油王蒸腸粉亦是名物。街旁兩邊盡是三層高的樓宇,可惜天空總是灰沉沉的,行人熙來攘往,很不容易找到香港鮮見的南乳鹹煎餅,香港的鹹煎餅,一是極多芝麻,一是只得鹹味,有些做到像牛脷酥,只有廣州德昌鹹煎餅做得最好。德昌是羊城一所舊茶居的字號,結業後,其做餅秘方有幸仍有傳人繼承下去,鹹煎餅炸得乾身不油,餅呈中圓形,中圓位有少許芝麻,餅面極脆,內裡有「肉」,不是中空,炸得不過火,南乳味重,亦帶鹹香,兩者互不搶味,小店內另有歐成記雲吞麵。有人說在廣州找不到好食的雲吞麵,我試過歐成記的出品後,亦只屬合格,已不是傳統的「細蓉」,雲吞亦不是「金魚尾雲吞」,雲吞餡有保留肥瘦肉及蝦肉,蝦味頗鮮,肉味較濃,雲吞味道和香港的有很大分別,湯底油分較多,麵質頗爽口,更幼條,可惜上枱前放麵及雲吞的步驟調轉,不消湯底已索乾了。 時間過得很快,還未品嘗省城點心、燒味等,有機會再重遊西關,欣賞這過百年的老城。下星期已是新一年的開始,小弟向《我的選擇》的讀者預祝新年快樂,明年再見。 陳添記:廣州荔灣區寶華路59號側十五甫三巷 電話:(8620) 81828774 歐成記:廣州荔灣區第十甫路127號荔灣名食家內 電話:從缺 荔灣名食家內除有歐成記外,還有伍湛記及第粥、南信牛奶雙皮奶等。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email protected]
跳出香港,踏過澳門,來到穗城欣賞美食,承蒙有幸,同時唯一香港報章參與由廣州富力君悅大酒店主辦的「凱悅、悅享家之美饌晚宴」,晚宴集合了京、滬、粵菜大廚炮製一道道菜式,當中有5道各朋友亦可親身品嘗,一同領略師傅的獨門本領。 首道是「荔枝柴燒乳豬」,我聽見用荔枝柴燒後,心想是欺世盜名,還是真材實料,自從灣仔龍門大酒樓結業後,已沒有機會再嘗荔枝柴燒味的風味,師傅很有心思,將乳豬件放在荔枝柴碟上,柴下有燭火輕燙,滲出幽幽木香,一食,芝麻皮脆如薯片,皮下只片剩丁點脂肪,紅皮透影,白脂粉嫩,師傅表示選用4公斤重乳豬,比其他的大隻,上枱時只食乳豬排骨的部分,只佔全豬1斤肉,肋骨位的脂肪皆為幼滑,難怪入口軟化,同時師傅將乳豬件放在白方包上,淡味方包吸了油份,一口一件,脆軟兼備,賣相有點像江南百花雞,配搭不覺古怪,又有另一種新食法。入口已食到荔枝柴的獨特炭香,小小乳豬足使我回味無窮,想起段段思憶。 試過乳豬後,品嘗原盅「精裝」佛跳牆。所謂「精裝」,即是一人一盅,每盅最少燉6至8小時,材料極豐富,有乾鮑、松茸、刺參、江瑤柱,冬蟲草、鮮竹笙,及南極花膠公等,一打開盅蓋,先嗅到松茸清香,淺嘗淡黃甜湯,細味滴滴精華,花膠厚身,膠質極重,秋冬時飲此湯皆為一流,飲到頭頂出汗,熱血奔流。另一道名為「龍騰四海」,實為原隻龍蝦蒸蛋白,賣相看起來極誇張,一碟用一隻,橘紅蝦油在平滑的蛋白上搖晃不定,蝦甜肉爽,不浪費每一滴蝦頭膏油,他表示選用澳洲夏天龍蝦,該時候的龍蝦最為肥美當造,蒸時要嚴謹控制火候,才可保持肉彈白嫩,蛋白索了龍蝦味,淡中帶鮮。 上述前三款由粵菜師傅主理,下兩款皆滬、京菜師傅的撚手之作。滬菜「金牌扣肉」,金字塔形的東坡肉,師傅將五花腩片薄至兩厘米,還不可片斷,要一肉片到尾,肥肉化,瘦肉極入味,一件可供8人食,將肉、菜、筍乾夾小米餅,像食肉夾膜之感。京菜「陝西油潑拉麵」,粗條寬身,麻油味重,辣味慢慢滲出,上三款可去廣州富力君悅大酒店試試,扣肉及拉麵則在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及北京柏悅酒店才有供應,所有菜式供應至明年2月。 華燈亮麗,衣香鬢影,射燈閃耀廣州新電視塔,晚宴菜式極為滿意,不過亦愛坐在街邊,領教西關風味,縱然南國紅豆逝去,珍味依然流傳,下篇仍留在穗城,迎接新年來臨。下星期聖誕節,預祝各朋友聖誕快樂! 廣州富力君悅大酒店/中國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珠江西路12號查詢電話:(8620) 8396 1234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元朗確是一個魚米之鄉,有元朗絲苗、元朗臘腸,還有元朗烏頭。烏頭有鹹水及淡水兩款,身旁朋友只愛食元朗鹹淡水烏頭,無論鹽焗、檸檬蒸或連鱗白烚蘸豆醬,無泥味,魚味卻甚濃。到底元朗烏頭的養殖過程有何特別之處?元朗絲苗已絕跡,幸好近米埔自然保護區有一個個魚塘,那是孕育元朗烏頭之地。 楊氏三代在區內養魚,目前擁有百多個魚塘,第三代老闆說魚塘最初是耕地,因務農利錢不多,便掘地灌水養魚,昔日天水圍、錦綉花園、加州花園等地全是魚塘,掘地後才知土壤裡有海水鹽分,使淡水也有鹽分,用此方法養便能改變烏頭的缺點,鹹水烏頭生長慢,肉質較實;淡水烏頭生長快,肉質散有泥味,因為淡水內有水藻,魚食水藻後令肉有異味,鹹淡水養便能將問題解決,先把來自台灣的野生海烏頭苗放在淡水內養殖,烏頭耐鹽度高,可由純鹽水環境轉到鹹淡水內繼續生長,養九個月便有一斤重,可以食用。 潮州人及廣東人煮食方法大有不同,潮州人要食兩三斤重烏頭,連鱗白烚,蘸豆醬或豉油,肉質較老,貪其濃郁魚香;廣東人多食一斤重的,用鹹檸檬蒸或豉汁蒸。由於烏頭屬耐火魚,蒸過時肉質亦不會變老。以往年尾的烏頭最肥美,若有黃油更正,老闆指現時科學養殖,年頭或年尾的烏頭質素上沒有太大分別;有黃油代表魚夠肥,但太多黃油亦未必好,要取決飼料上的控制。飼料全用「粒料」,養到最後階段會加些脂肪(三文魚油)含量高的飼料,推出市場售賣前會減料,使黃油不多不少,黃油可增添魚鮮,太多膩感甚重。 除養殖烏頭外,還有寶石魚及龍躉。寶石魚原是澳洲淡水魚,經過多番試驗,幾年前才能成功養殖,飼料全來自丹麥的有機魚糧,養半年便可收成,一斤重的便最好食,厚肉少骨,煮得過火肉質仍保持嫩滑,魚肉含豐富奧米加三魚油,比三文魚還要多。揀寶石魚要看魚身是否光滑,肥厚脹身皆為優質,朋友若想試試,可以到元朗同益及大橋街市選購,價格雖稍貴,但質素一定有保證。 現時全新界的純養魚戶亦只剩十戶,成功非僥倖,老闆試過養其他魚皆不成功,寧願養好一兩款魚,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令人仍可以品嘗真正元朗烏頭的味道。淡綠屏山有炊煙,山背禾穗滿稻田,烏頭暢游臘腸香,元朗正是好地方。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email protected]
寒風漸見刺骨,又到了食臘味的好時節,每處地方所做的臘味都有獨特的味道,坊間大多是甜臘味,傳統元朗臘味則是鹹臘味,選材講究,還要講季節性。四十年前元朗有五至六間臘味店,現在做傳統元朗臘味有屏山九記及元朗何八記,想食便要趁早。 在屏山街市開了近七十年的九記,原是豬肉檔,後兼做臘腸、膶腸、臘肉及臘豬頭,所有出品用新鮮豬肉製造,臘腸及膶腸的瘦肉用髀赤肉,肥肉用近豬扒的脂肪,取其爽口,瘦肉用機攪,肥肉人手切。醃料以往用屯門紫田村泗和豉油,現改用古洞廣德隆豉油,膶腸更用九龍醬園豉油,加鹽、糖、玫瑰露,膶腸再加薑汁辟除鴨肝腥味,瘦肉和醃料一同打至起膠,後加肥肉灌入乾豬小腸衣,兩腸每次只做百二斤,在腸上篤孔疏氣,綁上水草度腸的長度後綁繩,用暖水浸腸再過冷河,然後曬三日,膶腸則多半日,曬後第一日整晚要用炭火烘焙,如此類推直到乾身為止,所以老店的臘、膶腸乾爽硬身,肉色自然,蒸熟後臘腸肉味濃,膶腸甘香鬆化,還有腸衣不會鬆散分離。要記得老店只在早上七點到中午十二點營業,星期一休息,臘味只做到農曆新年前,不要摸門釘。 另一間是有五十年歷史的何八記,每年有三個月停工休業,老闆指這是臘味行業的傳統,昔日元朗有均和、仁和、順和、淦和、陳暖記等臘味家,現在只此一家,老店仍有做鮮見的東莞厚街腸、全瘦腸、晾肉、蠔豉腸、鴨芙翅及不加老抽的臘肉。全瘦腸及晾肉都是零肥肉,他說是幾十年前有錢人愛食,全瘦腸要曬三日,晾肉只需曬兩日,要用四斤半瘦肉才可曬成一斤晾肉。晾肉和鴨芙翅一樣是聞所未聞,鴨芙翅又名鴨肝索,乃傳統東莞臘味,一包有三隻鴨內臟,有肝、腸及心,六、七十年前多人食,到現在連臘腸也不受年輕人歡迎。他指,現多做甜臘腸,甜臘腸外表上會亮身較軟,鹹則色澤暗啞,硬身,肥肉較少,味道上甜臘腸食不到肉味,不知肉是否新鮮,亦比較重秤,鹹則食到最簡單的味道,奈何少新人入行做臘腸,現時製腸師傅多達退休年齡,前景未明。 兩店的出品均不加色素及防腐劑,朋友可安心食用。五十年前,香港及九龍的臘味店所做的臘味總數不及元朗一區之多,看回現在境況,使人歎息不已,元朗有酒樓標榜其臘腸「零舍不同」,朋友可買些比較,便知何謂真材實料。門面宣傳何其多,鄉情鄉味始不變。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一直很少去酒店中菜廳試菜,得悉怡東酒店怡東軒有新大廚上場,便相約知音者領教師傅的手勢。桃木燈影,簾風舉杯盡情,千盞婆娑,皆為拍案叫好,彼此分享對粵菜的看法,難得眾人對食有份執着,我更對師傅表示謝意。 一行十二人,首上枱是三小件(柚子醋浸小青瓜、叉燒及蟹粉豆腐) ,精緻小巧,叉燒彈牙爽口,肉味極濃,微焦不肥;小青瓜片得透影,柚香酸甜;炸豆腐外脆內軟,蟹粉新鮮量多,淡味豆腐配上甘腴蟹粉,好食!試過三小件後,淺嘗桂圓蓮子百合燉烏雞,湯清味甜,蓮子粉腍,瘦肉不似肉渣,不油順喉,膠質頗重,最適合在秋冬時節滋潤一番。食過前菜,飲過清湯,有三道主菜,首是「漁港故事」,看名字想是蝦蟹之物,或是螺蜆之類,估不到是甜酸炒鱔柳及竹笙釀花膠伴雲腿南瓜汁,師傅很有心思將白鱔骨屈成圓形,像摩天輪鋼架般分開兩款菜式,先試鱔柳,鱔肉雖經油泡,肉質仍保持嫩身爽彈,醋汁剛好包着每條鱔柳,不多不少;竹笙及花膠都是淡味之物,全靠鹹味的南瓜汁提味,一口一條,軟滑索汁。眾人正欣賞圓形鱔骨,詳談八十年代的往事中,有道牛味直撲我鼻,原是第二道菜醬汁牛肋骨,燉了三小時的牛肋骨,肉質腍而有嚼勁,極入味,醬汁極濃,伴些蔥花更添惹味,友人不想浪費每滴精華,便叫了兩碗白飯撈汁,一滴也不剩,鄰枱客人見狀,以為我們食茶餐廳碟頭飯,我們也哈哈大笑。最後一道是雞汁野生雲耳煮萬壽果,聽到「雞汁」二字已面色一沉,但這真是用雞熬汁?雲耳爽,木耳甜,湯底唐芹及薑味略嫌過重。食粵菜,定必有飯落口,叫了竹絲雞臘味粒煲飯,雞粒、臘味粒、蔥花加甜豉油撈在飯中,香氣四溢,油份不多,雞味不夠濃,食煲仔飯最愛食飯焦,有飯焦的才是上品,這飯焦焦脆不硬,刮不到的便加湯浸腍,又軟又脆。最後甜品有陳香八寶燉蜜梨、香甜綠茶脆薄撐及黑白芝麻卷,蜜梨甜而不膩,杞子、陳皮絲不奪梨香;談起芝麻卷,知音齊說滿有童年回憶,我想起小時用芝麻卷扮長舌魔怪,惟此較細條,不能再次扮演,我們亦輕鬆過了愉快的一晚。 活在充滿荒誕的社會中,難得相識一班酒肉之徒,只談風雨,不談政事,杯酒當歌,人生幾何,知音難求,聚首一堂,美食共賞,分享樂趣,淺醉忘憂,難得糊塗!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email protected]
香港是一個世界文化匯聚的大熔爐,各文化應要彼此互相尊重,但在一個說廣東話的社會裡,粵菜始終較適合港人口味,可惜做傳統粵菜的酒樓已買少見少,難得新蒲崗得龍仍繼續保留老廣州風味。立刻相約知音者,品嘗舊時看風景,焉得此味樓中尋,細賞長游談眾生。 酒樓位置較隔涉,穿過大街小巷才找到,花少少問路時間也值得,因看菜牌上有一道道近失傳的名饌,頓時煩氣盡消。一行六人,叫了金錢雞、鴨掌包、炸大腸拼燒鱔、雞蛋焗魚腸、鐵板煎釀鯪魚、話梅豬手及蝦子生根豆腐煲。頭三道是傳統燒味,金錢雞及鴨掌包必須預訂,有人問金錢雞是甚麼,其實金錢雞不是雞,是叉燒、冰肉、雞肝及子薑串起一齊燒,外圓像金錢狀,故名金錢雞,蜜香肝粉,冰肉化,子薑能中和膩感,我仍見部分燒味店有做金錢雞,相反鴨掌包及燒鱔已不多見。 用鴨掌包火腿、叉燒、肥肉及芋頭,再用鴨腸紥起後燒,芋頭腍粉,叉燒不硬,肥肉入口即溶,鴨腸煙韌有嚼勁,燒鱔則是燒白鱔,皮脆如薯片,肉爽彈牙,大腸清潔乾淨,異味少,肥油盡消。 食過燒味後,試試巧手名菜。所謂巧手,全部用人手極花時間及心思去炮製,第一道雞蛋焗魚腸,先剪走鯇魚腸肥膏,再翻起後洗,洗不乾淨的會腥臭無比,老店焗的甘香肥腴,沒有腥味外,還有絲絲陳皮香,加些胡椒粉更添惹味,蛋面焗得脆香,魚腸分量十足,還食到魚肝,若嫌食魚腸覺難入口,煎釀鯪魚是好選擇。做釀鯪魚的工序極繁複,鯪魚多骨卻鮮甜,師傅先取走魚骨及魚肉,後再撻成鯪魚膠,再把魚膠塞回鯪魚肚中後炸,炸透後再加汁燴至又軟又脆,魚膠大件彈牙,內裡混著少許臘腸碎及陳皮末,食得出魚膠是純魚肉,魚骨爽脆,骨也可以吞掉。 心思菜還有話梅豬手,用杞子、話梅汁浸豬手,凍食極入味,皮爽口,蹄筋爽彈,中節位軟至骨肉分離,味帶微酸,作前菜一流,坊間亦有做同款菜式,可是大多又硬又無肉,有些更以豬腳代替,老店的真材實料,極有像食白雲豬手之感。 世間菜式眾多,不一定全部要接受,更何況食慣雲吞麵,很難接受食上海麵,最重要是得到知音共賞,有了共鳴才可樂在其中,強迫接受只會出現反效果,慢慢學習,慢慢領略。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小時候最愛去士多流連一番,貪有多款糖果及零食。隨着超級市場及便利店愈開愈多,舊式士多已買少見少,但走上九龍城衙前圍道看一看,年過八旬的黃伯仍用心經營有逾半世紀的士多生意,即使下一代不願接手,他總是笑面迎人,和老街坊寒暄一番,貫徹他愛「玩嘢」的性格。 幾十年前的片段,他仍牢記於心,「四九年解放來港,首先在赤柱黃麻角其中一間士多打工,五四年轉到窩打老道,五六年到現址工作,一做便五十七年。」士多原先是車房,由五十年代開始,衙前圍道最少有五間士多,他憶起七到八十年代是生意最好的日子,除了售賣汽水零食外,還兼做送貨服務,「昔日附近多西人、軍人家眷居住,他們愛叫送貨服務,例如汽水、罐頭、日用品等,那時最多請八個夥計送貨,到八五年起西人開始遷離,只好繼續做零售生意。」年代雖變,但汽水零食款式基本上不變,可惜有些品牌已經消失。夏日炎炎,最好買支汽水或雪條解渴。現時汽水款式,只得可口可樂公司仍有玻璃樽裝汽水出售,老闆指昔日有更多款式,有大同汽水、緣寶橙汁、玉泉橙汁、德寶可樂、維他汽水、珠江汽水、屈臣氏橙蜜、橙味,檸檬味汽水,還有問過數十人都愛飲的屈臣氏Cola,他更說「電影明星姜大衛愛駕車來買支汽水飲!」而雪條、雪糕沒有了我愛食的嘉頓巨星、穿梭機及檸檬茶雪條及雪山雪糕,幸好仍有孖條、鳳仙及大腳板,其他零食有薯片、朱古力豆、牛奶片、綠箭香口膠等,還有眾多口味的叮叮糖,除薑味外,有朱古力味、士多啤梨味及薄荷味,他說如媽咪麵、金梅片、金雞片、珍珍雞條、魷魚絲等已沒有賣了,最多有熱浪、蝦條。我工作及居住的區域已不見士多的蹤跡,幸得老闆的說明,才知時下年輕人的口味。 飲支汽水,食包薯片,和黃伯聊天,學生們也紛紛光顧,我問她們為何愛在此店買零食,原來學校小食部沒有汽水賣,零食款式少,價錢貴,相反伯伯又健談,故愛一邊食,一邊聽他的故事,言談間我才知學校汽水機是沒有汽水出售的。 黃伯閒時撚雀為樂,習易筋經強健身體,寫書法了解中國文化,還設計謎語題讓學生訓練思考,一言一行,遊戲人間。相贈幾句:人間匆匆幾回首,難得玩世到白頭,焉知他是真快樂?無數笑聲伴我旁。 合成士多:九龍城衙前圍道57號A 電話:23367019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香港工業北移後,工廈大多十室九空,但近年有很多食肆相繼進駐,來自台灣的程班長是其中之一,此店早前在銅鑼灣曾開代理分店,卻落得結業收場,如今親自在荔枝角的工廈裡重新出發,有居港的台灣人說:「這裡所做的牛肉麵比台灣做的更好、更出色。」 簡單食堂環境,店員多是台灣人,這裡只求用心做好每碗清燉牛肉麵,店員指,湯底全用牛骨及蔬菜熬製,故湯面的油份是骨髓精華,飲落骨味濃郁,湯清味甜,沒有丁點味精,對於某些人說可能覺羶味重,但這碗熱湯配上闊身關廟麵,麵條索了湯面油脂,入口順滑,有數件清燉牛肉,厚身卻不硬,肉香鮮味,到最後把湯完全喝光,記得某清湯腩店說「唔飲湯係你損失」,這湯也是一樣。另一款名為三寶麵,有牛肉、牛筋及金錢肚,麵條一樣是闊身關廟麵,湯底換上了辣湯,愈食愈辣,店員看見湯量不多便加湯,又熱又辣,使友人嗆鼻狂咳,鄰枱的台灣人見狀後便叫他食泡菜,他們指泡菜可以解辣,試食後果然舒服不少,牛肉同樣軟香,牛筋腍滑,膠質極重,直滑入喉嚨,肚「片」得薄,撈些酸菜碎,酸辣十足。除了麵食外,還有便當供應。小店貫徹台灣風味,所有便當都用木盒盛載,有雞扒、豬扒便當外,還有爌肉便當,爌肉即是五花腩,要把五花腩炆得入味外,還要肥肉化而不膩,瘦肉軟而不硬,試過其他店煮的爌肉皆失望而回,小店的大有驚喜,能做到以上的要求外,還切得大件,皮上的毛髮拔得乾淨,五香粉味濃郁,能使我有重回上次到台中食爌肉的回憶,惟只得兩件,若有淨餸外賣便最好,便當的配菜還有菜甫蛋、椰菜等,飯粒選用珍珠米,用爌肉的肉汁撈飯,三兩啖便食完了。 小店更有滷水小食、微甜冬瓜茶、山粉圓及落整粒梅子的酸梅湯,另有豬肉紙及可買回家煮的雪藏牛肉麵。要知道小店不設晚市,周五營業時間到晚上九點,周日及假期休息,想試的朋友不要摸門釘。 吸取上次失敗的經驗,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色,有人說真正的班長回來了,但我想知真正欣賞食物的人回來了嗎?凡事都落雞汁,這不是點綴生輝,只會弄巧反拙,簡單、認真,已經足夠。 程班長台灣美食 荔枝角長沙灣道883號億利工業中心1樓102室 電話:2576 1199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email protected]
國旗轉換後,尖沙咀成為內地人旅遊的集中地,廣東道一帶變成名店購物區,很難找到平民茶記可歎歎下午茶。其實只要走入內街,仍不乏小店食肆,我找到兩間茶記,無論價錢及質素都相當抵食,特別在下午茶時段,可以聽見各行各業的苦況,讓我感受到仍置身在香港。 小店在北京道附近的樂道,女名作家蕭紅亦曾暫居此處,這裡有很多特色食店,我卻愛食阿四快餐。別以為叫快餐就是「水嘢」,其咖喱質素及羅宋湯拍得上某高級餐廳。一碟咖喱雞扒飯,有兩大塊厚雞扒,微焦皮脆,肉質嫩滑,油份不多,咖喱汁是馬來亞咖喱,椰汁味濃香,不辣帶甜,稠度剛剛好,汁多撈飯一流,飯量亦絕不欺人,不像某店用圓拱形碗扮多飯,飯有兩碗多,連我也覺飽肚,連飲品都不過是四十多元。小店另一名物是咖喱焗牛腩飯,焗飯即叫即炒即焗,食時熱氣及香氣隨之上升,牛腩逆紋切件非常軟腍,而牛筋更滑入喉嚨,薯仔角切腍粉,飯粒有些爽口,有些索盡咖喱香,咖喱味比雞扒飯的更濃,辣味更是慢慢滲出,價錢亦是四十多元,質素高,好食!羅宋湯更是意外之選,有很多茶記將雜菜湯當作羅宋湯,小店卻非常誠實,湯有辣味及牛骨香,配料有牛肉、洋蔥、椰菜、辣椒、西芹、紅蘿蔔及番茄,酸味不多,蔬菜微溶,材料十足,加些胡椒粉倍添惹味,兩人飲湯食飯捧腹而回,真是大滿足,小店還有芝士咖喱焗海南雞飯,名字有點古怪,我想味道應可以接受,下次再試。尖沙咀的抵食茶記豈只有一間,另一間要花少許時間找找,因為被名為區內的「蛇竇」,當然比較隱蔽。 在兩所大廈的天井中間位,聯威的位置確有點「騎呢」,不過質素絕不失禮,炸雞翼及炸雞髀全是即炸,皮脆如薯片,椒鹽味香濃,配上即炸粗身波浪形薯條及港式熱狗,熱狗只有番茄,輕輕炸過的腸仔及沙律醬,包煎得微脆,有少許牛油香,如此簡單的材料已是十分美味,另外凍檸茶的茶底濃厚,甜味十足,即使加幾次紅茶也不覺沖淡。有食客告予我知,小店的鹹魚雞粒炒飯炒得不錯,若試過的朋友請與我分享,小店星期日休息。於我所見,城市原來的面貌已日漸模糊,我們努力去保護,另一方卻慢慢蠶食,到最後只可在茶杯裡談笑風生。 阿四快餐:九龍尖沙咀樂道21號地下 電話:2366 7987 / 2311 6882 聯威茶餐廳:九龍尖沙咀柯士甸路15號B,E座地下(嘉華大廈內) 電話:2366 4997 / 2366 4927 何駿傑~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email protected]
放假悠遊在梅窩,確是賞心樂事,想再食前幾篇介紹過的貝果包,奈何已結業了,本是失望乘船之際,看見熟食市場冬菇亭有間裝修光鮮的餐廳,餐廳負責人說小店開了約三個月,是離島區內唯一一所由意大利人做大廚的餐廳,他說得哪麼「犀利」,當然要試試他的本領。 冬菇亭給我的感覺是男人的浪漫,而這店卻情調十足,白牆極高樓底,多是玻璃趟門,望出一片銀礦灣,想不到這曾是食炒牛河的大牌檔。看着迷人景色,又不太熟悉意國菜,幸得逾五十年下廚經驗、遍歷歐非亞多國的意國大廚的推介──雜菜湯、意式生牛肉片、三文魚片及吞拿魚片配火箭菜、意大利雲吞、意式酒煮忌廉牛柳及意式小牛腿。先飲雜菜湯,清新菜甜,沒有強硬的番茄酸,大廚指意式雜菜湯不落茄膏,只落新鮮番茄、茄汁,再加青豆、紅腰豆、薯仔、蒜頭、翠玉瓜等十六種蔬菜煲一小時。蔬菜多已煲得變茸,飲到最後有粒粒硬身的意大利米,他說這是他個人的風格,價錢雖稍貴,但值得一試。前菜的生牛肉片,切得薄能透光,加些由檸檬汁、醋及芥辣溝成的松露汁,牛肉沒有羶味,頗鮮甜,另外三文魚及吞拿魚和牛肉一樣切得薄,伴些水蜜桃及士多啤梨一齊食,開胃醒神。主菜有意式雲吞,皮厚餡足,有兩款芝士加菠菜碎。先把雲吞烚十分鐘,後再用番茄汁煮,最後加些像意大利國旗顏色的醬汁,工序看似繁複,相比之下,意式小牛腿更花心思。選用美國西冷牛腿,先煎後用番茄醬加香草炆兩至三小時,肉厚兼筋位軟滑,茄味濃香,若不想淨食牛腿,可加薯蓉,做得比坊間的更幼滑,食不到有任何微粒,材料只有薯仔、牛油、芝士及牛奶,已是非常好味。友人選的忌廉牛柳,略嫌醬汁稍多,汁帶芥辣及拔蘭地酒香,牛柳煎得外熟內軟,內裡仍有肉汁,薯仔粉腍,但像白烚不入味,食時咬到粒粒鮮胡椒粒,辣得舌尖麻痺。兩人合共用了六百多元,便可體驗到甚麼是意國菜,這是值得的。 大廚選在梅窩開業,貪租金便宜及較多外國人居住,我卻愛梅窩的寧靜,但今天卻是一年一度的銀礦灣沙灘音樂節,我歎過意國菜後,便往沙灘享受音樂,未知到時候能與各朋友見面,分享心得? P.S. 意國大廚推介在港的意式餐廳:I-Scream Gelato,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某醬料廠有雙璜豉油,而我在澳門街找到雙黃趣味,雙黃不是蓮蓉月,是蟹黃麵及蛋黃肉心杏仁餅,兩款美食雖是「膽固醇萬歲」,惟香味真使我食指大動,加上在香港遍尋不果,偶爾過大海買些回家獨自品嘗,歎歎風味。 早前說過港人愛在澳門買奄仔蟹作手信,因澳門蟹質較肥、較新鮮,如今此情不多見,卻又想試當中滋味,牛記的蟹黃麵就能滿足我的要求。蟹黃分量多,啖啖軟身,鮮甜不腥,黃油濃香,撈在彈牙的幼麵裡,膏香隨蒸氣上升,真是好好食,麵條索盡膏蟹精華,一試難忘。友人見我食得那麼陶醉,便叫另一名物椰汁咖喱雞撈麵。小店出名食咖喱,一碟麵有四件雞,大件多肉,椰汁馥郁,雞肉軟而不韌,香而不辣,非常入味,咖喱汁撈在麵中則愈食愈辣,此味又是澳門獨有。兩人食麵食到「雪雪」聲,有見鄰枱人客食煎蝦餅,微黃裡粉紅,賣相相當吸引,惟店員指已賣光,她推介即煎墨魚餅,未食已嗅到墨魚香,油香十足,爽口彈牙,有,墨魚膠混著粒粒墨魚肉及少許肥豬肉,沒有加馬蹄粒及粟米,溝粉少,老實待客,確是一流!雖鮮味不及元朗嘉麗園的墨魚丸,但已做得相當不錯。小店另有花雕雞麵、咖喱牛、雞腸麵及蠔仔粥,特別是蠔仔粥有意外收穫。 蟹黃麵不方便帶回港,但蛋黃肉心杏仁餅則可作手信,要留意開賣時間,如今次遲了兩小時便全部售罄,失望而回。 昔日澳門有顯記、英記、齒香、咀香園等餅家,我獨愛最香杏仁餅。舖面不光鮮,沒有冷氣,完全不像現時的手信店,又要在指定時間才可購買肉心或蛋黃肉心杏仁餅,無他的,因為最好食。老店有五十多年歷史,仍保留全人手搓粉、打餅,更用炭桶焗餅。有肉心餡的杏仁餅,鹹甜交融又鬆化,夾雜炭香不涸喉,食多件也不覺膩,加了蛋黃後,鹹香倍增,蛋黃香再加豬油香,雙倍滲在餅中,我每次最少食三塊才能滿足。兩款餅不設預訂,每天只各出一爐,想食便要留意時間,切勿像我一樣失望而回,要等下次去才有機會再試,蛋黃肉心杏仁餅每日下午一時出爐,肉心餡的則於上午十一時半出爐。兩店都是單靠一、兩款名物打響招牌,成功之道在於做出自己獨有味道,只此一家,若不是這樣的話,我不會花幾百元船費食碟麵,買盒餅呢!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email protected]
三個月前寫過三篇澳門飲食遊記,刊登後朋友問有沒有延續篇,上星期重臨舊地,穿梭橫街窄巷,走出熱鬧的新馬路,往左拐入小巷到寧靜的福隆新街,滿眼盡是兩、三層金字頂木樓,人們愛拍照留念,我卻四訪小街的美食,最後找到兩所滋味小店,一試難忘開懷。 木樓紅窗白牆,抬頭一片藍天,腳下灰黑石板,七十年前是煙花之地,如今人面全非,但美味依然存在。 在街尾的祥記,裝修毫不起眼,小店地方淺窄,為的只是一碟土魷蝦子撈竹昇麵。香港也有竹昇麵,但並不多如小店般做得出色,粗麵原個無碎條,無鹼水味,彈牙脆口,軟硬適中,雖分量頗細,但食得滿足,麵條隔水隔得乾淨,撈些鹹鮮自炒蝦子,正!蝦子沒有腥味,炒得不過火外,還有少許大地魚香,再加些蝦頭大地魚湯,非常惹味,土魷不硬身,比魷魚更添鹹香。據知小店向漁民直接取貨,確保新鮮。友人食得那麼高興,便叫碟海蜇撈麵及薑蔥撈魚皮。幼麵比粗麵更彈牙,海蜇幼條爽口,惟分量極少,師傅在麵中加些熟油及豉油,香氣四溢,撈魚皮則有驚喜,大塊爽身,淋上麻油及豉油,伴薑蔥一齊食,質素拍得住景叔出品,只可惜沒有帶余均益辣椒醬,否則定更完美,小店確是「禾稈冚珍珠」,只看裝潢外人定不光顧,我最後還買樽蝦子回港,加熟油及頭抽,撈好到底蛋麵,在家享受。 用膳後繼續四處逛逛,乘巴士到氹仔買肉切酥,再到路環食葡撻及買馬友霉香鹹魚,看看錶還未到煙花滙演之時,又想試試葡國菜,再次乘巴士重回小街,來到福龍葡國餐。 兩人食不到名物葡式燒乳豬,也沒甚餓意,故叫了葡式燒雜菜,葡國焗鴨飯及鹽燒葡國沙甸魚。以為是一串串燒雜菜,原來是焗雜菜,有洋蔥、薯仔、番茄、青椒及椰菜。椰菜爽口無異味,青椒及番茄外皮脆內多汁,薯仔角切腍粉微焦,洋蔥剛熟不辣,汁底有蒜蓉及茄汁,我想是先把菜炒過後連汁焗,想不到如此好吃。 焗鴨飯更特別,飯面焦脆,內層是鴨肉絲及火腿絲炒飯,油香十足,小店另有非洲雞,忌廉焗馬介休及煙肉炒辣蜆亦可以一試。煙花綻放,在旅遊塔及舊橋相伴下,與香港看的實有分別,下星期仍留在澳門,朋友們不如趁國慶日假期出走香港,遍尋他鄉風味。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email protected]
已有一年多沒有去元朗搵食,前兩篇都介紹當區的老食店,今次則試試新菜式。兩店的名物截然不同,一店是分子料理甜品,另一是台灣麵食,縱然口味相異,亦能感受到老闆對出品質素的堅持,怪不得有那麼多客人光顧。 分子料理店愈開愈多,但往往都是食「蛋黃」、「青豆」等,這店則玩得更細緻。有款名為奇果蛋白加檸檬配雜莓乳酪雪葩,奇果蛋白是白色粉末,在西非引進,由紅果實如神秘果等提煉,先把粉含在舌上兩、三分鐘,待粉完全融化後,再食件普通檸檬,食時覺檸檬甜如糖,因為粉末把味覺調亂了,故食甚麼也是甜的,然後再試吃沒有糖分的雜莓乳酪雪葩,上面有極酸的西班牙覆盆子碎,內裏是用新鮮紅莓肉等打成的雪葩,雪葩香甜可口,乳酪滑順!試後味覺亦回復正常,這「甜品」最適合怕肥人士品嘗,目前只此一店造此「甜品」,必要一試。 中秋節臨近,小店亦有新作,先在汽球內放入芝麻雪糕液體,把汽球吹脹後放在零下一百九十七度的液化氮中不停滾動,用火槍燒掉汽球後,內已形成球形雪糕外殼,顏色極像月球,在球內擠些用雙黃白蓮蓉月餅打成的慕絲,另外在旁加球茉莉花味雪糕,另有綠茶分子蛋糕,開心果仁泥及朱古力泥,碟邊還有些用月餅內蛋黃打成的醬。老闆指,整個甜品的概念是月球及地球,蛋糕及泥是地球表面,連不愛傳統月餅的年輕人都食得滋味。由於做此甜品的工序極繁複,故必須預訂。造得出色的還有玻璃花瓣玫瑰慕絲,芒果蛋黃牛乳布甸及綠茶意大利芝士餅。老闆的創意真使我汗顏,但另一店則是物超所值,沒有太多挑剔可言。 小店的紅燒牛肉麵,我特意選撈麵,麵條普通軟滑,肉燥帶點肥肉及蒜蓉香,牛切成粗條狀,筋位滑而腍,不韌不黐牙,肉味濃郁,肉汁撈在麵中香氣四溢,另外的香酥雞扒麵,湯底有清或濃湯,清湯有少許牛骨香,沒有味精,雞扒分量多,雞皮脆如薯片,薄而不肥,雞肉軟帶肉汁,只用簡單調味輕醃,比一般炸雞扒店的做得更正。 元朗確是覓食的好地方。堅持及創意是否不可以共融呢?只看兩店的質素便知沒有是不可能,一些是門堪羅雀,一些是門庭若市,簡單道理顯然可知。最後祝各朋友中秋節快樂。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email protecte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