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個經典笑話嗎?一人因為說了一句「毛澤東是豬」被關進大牢,牢友問他:犯甚麼事了?他嘆曰﹕洩漏國家機密。 這是以前的事了,大國與時俱進,不再粗暴打壓,顧點顏面,改為控告「造謠生事」,散播「違法訊息」。 早前微博瘋傳的「軍車進京,北京出事」的訊息,被國家出手打壓了,關閉了幾個網站,拘捕了六人,罪名就是「網絡散播謠言」。 說起來真冤枉,一個網站,憑甚麼有能耐確認每條訊息的內容真偽?以這個「軍車進京」的微博為例,新浪的小秘書看見這則微博,能做甚麼?打電話問問北京「是不是出事了」,你用腳眼也能想到,只會有「無可奉告」的回答。 難道你叫新浪打去軍區查詢,「你們有軍車進京了嗎?多少車資?能讓老百姓搭個便車嗎?」網站根本沒有辦法知道這條訊息的真偽,所以只有一個結果:有懷疑,刪!寧可殺錯一個良民,不可令自己身陷險境。 不過,好笑的是,因為這次政府高調打擊造謠罪行,倒讓全國人民都知道,原來曾經有一條「軍車進事,北京出事」的消息,這倒是幫忙散播謠言,所以有內地的評論認為,這是北京故意把風聲外漏,讓全國人民都知道「北京真的出事了」。 「闢謠」淪為政府清洗網絡雜音的法寶。早前北京進行了另一網絡清洗行動,「春風行動」,清洗了二十萬條違法訊息,甚麼販賣槍枝、毒品等犯罪行為,還查封了若干網站。但大國網民心裡很清楚,打黑為名,查禁網站言論為實。 大國,就是要把假話當成真話聽,又能把你的真話變成假話。若要平安,請只轉發女明星被包養的新聞,其餘一切,遵守老舍教訓:勿談國事。 周一、四刊登,[email protected]
大國近日最轟動的新聞,就是「哈醫院殺醫案」。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生兇案,病人懷疑醫生敷衍醫治,竟然用水果刀砍殺醫生,一死三傷!死去的是一名碩士實習醫生,兇手才剛滿十八歲。 叫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六成網友認為醫生被殺值得「高興」,究竟怎麼回事? 其實大家很清楚,大國醫療事故太多。香港的讀者,靠「兩岸趣聞版」,也經常看到大國醫院的負面新聞,甚麼「大肚婆無錢俾死在手術台上」、「病人肛門慘被黑心醫生縫合」,見錢開眼、見死不救,大國醫生早被稱為「醫狼」。 殺醫案的病人,明顯「先入為主」,早就認定醫生都是壞人。案情透露,病人患有脊柱炎,而且曾患肺結核,醫生建議先治肺病,再醫脊柱問題。就是這個轉介,刺激了病人的神經,以為醫生留難不肯治病,所以憤而行兇。 為何病人會以為醫生「玩佢」?因為「失去互信」,過往大國醫院實在做得太差,病人任魚肉,誰都心生不滿,這只是一次整體不滿的爆發。就像當年的「楊佳殺警案」,楊佳所殺的,正是大眾眼中,壞事做盡、包庇壞人、坑害好人的「鷹犬」,所以青年楊佳不問原由的殺死警察,也曾令他成為人民英雄。大國的很多公職人員,已成人民公敵;這些公敵,沒有天敵! 香港病人遇到醫療事故,可以透過傳媒、議員提出控訴,香港仍然有尋找公道的渠道。但大國很多時「官醫包庇」,病人投訴被貶斥為「醫鬧」,存心來找碴的。所以原本只是很小的「誤會」,竟變成血案慘劇,又是制度殺人的典型案件! 死去的醫生品格高尚,從不收紅包,但還是逃不過死神魔爪;要出污泥而不染,你信自己,但人家不肯相信你![email protected]
以往到大陸交流、參觀傳媒機構、和國內新聞系學生見面,香港代表總帶著一股莫名的自信和驕傲,縱使發覺對方編採水平已比香港高,但香港仍有最後的依恃:新聞自由。我們嘲笑大國的「喉舌論」,揶揄大國報紙除了日期,甚麼都是假,我們站在新聞自由的高地俯瞰大國眾生。 然後,我們從雲端跌下泥濘。 特首「損賤」,損害了香港的新聞自由,令我們看清楚某些報館老闆的奴才賤相。某報轉軚,未上任已稱讚某人為「梁才」,夫子的文章更落得分筋錯骨、整容篡改的下場,某報潤飾文章的方法,可列入新聞史奇觀,傳理系學生必讀。報章赤裸裸直認「文章內容與報章頭版不符」,公然向世人宣告:我要挺梁,請你專欄作者予以配合。 事情發展至今,香港的報章已經和大國的喉舌並無分別。你叫香港人哪裏還有底氣顏面嘲笑大國同胞?更重要的是,大國沒有民營辦報,報社受中宣部規管,過往多次有大國敢言報章,例如港人熟悉的南方報系、《新京報》,多次在強權高壓下,大打擦邊球,結果屢遭整頓,編輯或休假或調職,打擊報復不在話下;然而大國同業卻是「愈戰愈強」,雖在鋼線,仍大膽起舞。 反觀香港報業,享有出版自由,並無審查壓力,法律規章完善,無懼行政打壓;偏偏自甘墮落,奉迎獻媚,陽關道上,自我纏足,三寸金蓮的裹腳布,臭不可聞。大國同胞在黑暗中爭取光明,我們在陽光下蒙眼閉目,兩相對比,誰更可憐?主動放棄第四權,只顧擦鞋,忘記扒糞,悲哀之餘,更珍惜任何有品傳媒。 [email protected] 周一、四刊登
網上瘋傳一段關於賈慶林私生子車禍死亡的消息,3月18日,一架黑色法拉利撞成一堆廢鐵,當時北京報章刊載,車上有一男二女,被拋出車外。就這麼一宗嚴重交通意外,香港報章也有轉載,但除了出事的是一輛名車,整宗案件也無特別之處。 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不知誰放了第一個消息,說出事的法拉利車主,是賈慶林的私生子!消息來源,據說是京華報的一名主任,但沒有具名,也從來無人證實。消息甚至指,車上有一女子全身赤裸,懷疑因為「車震」而出意外。 本來人民對這種流言都當閒聊扯屁,偏偏這事邪得很,網友發現,在微博上打「法拉利」三隻字居然給「屏蔽」了,也就是說「法拉利」成了敏感詞;很快地,有人發現,幾個門戶網站,不許再報「法拉利車禍」新聞。至此,網友才知道,這個傳言很有可能是事實,出事的果然就是賈慶林的私生子,否則何以如此敏感? 當然,大國不像香港,傳媒不可能向九巨頭之一的「不真」先生求證,也不可能好像香港,唐太自動上陣回答「私生子」傳聞。大國諱莫如深,誰也別敢提,但不提的後果便是,謠言四起。最新版本,有人說,「不真」先生和那位剛下台的「不厚」先生有積怨,這是「不厚」為自己下馬而對「不真」作出的報復,也就是說,你膽敢整老子下馬,老子就要你的私生子墮馬!於是這兩天甚至有消息,北京暴動,長安街封鎖云云。 這件事很簡單:謠言止於智者,但智者不常有,所以謠言應該止於記者才對。如果有新聞自由,很簡單,允許記者採訪,便能知道出事的車主,是否「不真」的私生子;如有自由,當可馬上闢謠,何苦讓人瞎猜亂估呢? 周一、四刊登 [email protected]
薄熙來薄命丟官,很多人解讀為「左右路線之爭」,我卻看不出,這件事有任何「左右」之爭。 首先,我們要理解,鄧小平口中的「左」是怎麼一回事。 九十年代的「左右之爭」,是「姓資姓社」之爭,是「證券股市廠長制是否好東西」之爭,在這個背景,才有鄧小平南巡,才有那一句「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的名言。 但今天,左的思潮根本全無市場。薄最重視「招商引資」,重慶是台商在大陸投資的重要板塊,薄熙來下台,甚至令日本的經濟界人士感到不安,因為早在大連時代,薄已大力引進日本資金,松下、東芝,伊藤忠商事、三井物產和三菱商事都是他一手帶入中國。 說「重慶模式」會開經濟倒車,怎麼看都不可能。 又有人說,薄熙來的唱紅,是文革洗腦。但最近大國才掀起學雷鋒熱潮,大國的筆杆子抓得緊,從來重視輿論及思想改造。唱紅其實只是樹立個人威望的手段。 又有人說,打黑「以暴易暴,不依法制,以一黨之尊凌駕公民社會」,嘩!新奇新奇,說得好像「人治代法治」是重慶特有產物,不知趙連海劉曉波這些案件是如何立案?各地縱容拆遷暴力,又是否「以一黨之尊凌駕公民社會」? 重慶模式所謂缺點,和全國沒有兩樣;你說重慶打黑是「打黑掛名的權力鬥爭」,但全國展開的「反腐」也從來是「權鬥手段」,重慶並沒有和國家脫軌。 真正死因,還是「集體與個人」之爭。「薄澤東」外號最可怕不是「左傾」,而是個人威望。 毛鄧之後,中國無強人政治,強調集體領導;薄熙來搞個人崇拜,有違政治倫理。 權力分散集體,至少不會重演毛澤東專權的局面。沒有民主監督,集體領導已是中國最後一條防線。 [email protected]
小男人不可一日無錢,大男人不可一日無權,人生要貪的都是「權錢」兩件事,但有些官員卻是貪杯好色,酒杯拿起,政策放低。所謂「酒杯一端,政策放寬」,說的就是這檔骯髒事。老百姓聽到這句順口溜,還真是覺得冤啊。你說因為貪污行賄,送了幾百萬上千萬的錢,讓他拿到政策優惠,從而魚肉我們,那也算值了,畢竟人民不及人民幣值錢;但如果純粹多喝兩杯高興,我們豈不就毁在那液體之中?不如撒泡尿浸死自己算了。 大陸官場有多愛喝酒,有一句話一聽就明白﹕「酒精考驗的戰士」,就是諧音「久經考驗的戰士」。 這一點也是令香港官員大惑不解,喝酒再厲害,最多也就達到聯誼社交的功用,何以會受領導重視? 兩會期間,有人提案,限制公款消費不得購買茅台酒,惹得茅台的老闆發茅拋下狠話:「公款消費不喝茅台,難道喝拉菲(lafite)?」可謂一時佳話,香港人看了這宗新聞一定百思不得其解:為甚麼大陸人這麼喜歡喝酒? 說白了,不過是一種隱性貪污。公款吃喝,吃幾多喝幾多,只有肚裡腸子知道,沒有收禮沒有拿錢,不就大家聯誼吃一餐,當如官員的一種「福利」,做官不能餓肚皮。香港不也流行過「高爾夫球文化」嗎?真正的生意都不在辦公桌上談好,而是在一桿入洞的興奮中完成。大國官員比較實在,喜歡喝在肚裡。唐唐也愛喝酒,但喝的是紅酒,大國官場,要上枱面,只能喝白的。有人如此總結:「白酒就是一種痛苦指數」,的確,喝白酒不為享受,卻是要對方難受,不過再難受,也不及你喝酒我付鈔的老百姓難受。 周一、四刊登
民望低沉的唐英年也開通微博戰區,四個字:自取其辱。 首先,唐唐微博的個人介紹,挑機意味甚重:「盡量避免人身攻擊。系統會自動刪除粗言穢語。」 師兄,幾多大牌明星都有開微博,我未見過有人會「先旨聲明唔准X我」。 網絡自由開放,最怕「小秘書」河蟹網友,你今天開微博,居然自動做小秘書工作?莫非知道自己仇口多?明知仇口多,何苦伸頭出嚟挑機? 入水不能怕濕,食魚不能怕骨。這是各位官員要開微博必須接受的惡。 各位領導,千萬別被微博上的「粉絲」二字蒙蔽,以為關注你的人都是FANS。錯!我也關注了唐唐,只因為我不想錯過網友恥笑他的佳句。 插唐唐的,就如唐唐出軌次數,都係唔好數啦。 唐唐UPLOAD一張打電話的相片,寫著「默默拉票中」,引來網民狂罵:「你係咪打電話自首僭建單嘢?」、「屋宇署話聯絡唔到你喎,你咁得閒仲唔打俾人?」 UPLOAD參加法律界選委論壇相片明志:「我不會為個人利益而在法律或者政治上作出妥協或者含糊過關,我對自己的錯誤,亦不會迴避」 嘩!中門大開,唔插唔係人。 「那就唔使問上億次才承認僭建啦無恥」、「你都叫對自己錯誤不迴避?」 大國官員也愛開微博,雲南省一名宣傳部長伍皓,有粉絲逾620萬,微博過1萬條。他開微博原因就是大實話了:「官員開微博,有助於形成微博輿論場中的言論平衡。」 說穿了,官員要佔領微博,要霸佔網民最後一個自由地方。但這種平衡,又有甚麼意思? 認真看看民情,網民意見,比起大人物身邊的小人,來得更真實啊。 周一、四刊登 [email protected]
你的相機是幾多萬像素?三百萬?五百萬?八百萬?夠清楚了嗎?你想看一張,達十二億像素的相片嗎?對,無寫錯,十二億,後面有八個「零」的像素﹗ 這種像素的相片,據說就和google map的衛星圖片效果相若。 最近大國媒體《南方都市報》也應用了這種「億像素」技術,拍了一張相片,主題就是「12億像素政協開幕照」﹗拍的就是正在北京開得熱熱鬧鬧的兩會開幕情況。民眾能看清座上任何一個委員的表情。 網民大呼過癮,畢竟這些號稱代表人民群眾的人民代表在人民大會堂所開的大會,一般人民都是不能進入的;委員看見媒體鏡頭逼近,除了極度傻的還會罵記者「你是哪個單位的」,大部分都擺出一副正經八百、俗話所講的「人模狗樣」,看得不真實。 這下攝影機遠距離拍攝,委員真情流露。 有人注意到大部分委員都是打瞌睡,戲稱「國家大事原來是靠睡出來的」;有人注意到了「牛人」例如劉延東、汪洋、張德江、薄熙來,這批政治局委員或國務委員,不是坐第一排,而是第二排。網友戲稱「坐在第二排很貼切」。為甚麼?因為大陸,「很2」代表「很傻」…… 我反而注意到很多委員拿著一部相機,像觀光客般不停拍照!這是甚麼心態?到此一遊,每年才一次,反正政協只能拍手,連舉手的權利也無。 難怪最多網友在尋寶遊戲中慨嘆﹕「我找到熟悉政協名字,就是找不到一個能代表老百姓說話的名字!」 12億像素拍清了開會的情形,卻永遠拍不清,開會的人是憑甚麼能開會,也拍不清開會的人,除了開會,還會做甚麼事情。要幾多百億像素,才能看清政治這池渾水? 周一、四刊登
有公務員說,聽過一個傳聞,就是特首卸任前夕,這些富豪款待的外訪旅遊特別頻繁,似乎說明了某些問題。 有人戲謔特首卸任前出事,叫「臨天光瀨尿」,但如果用大國官場的講法,這就叫「59歲現象」。 大國官場有退休年齡限制,中央級別領導「七上八落」,一般七十歲便要退下來;但下面的層級各有不同,有些正部級官員六十五歲才退,但一般的副級、普通幹部,都是六十便要休息。 六十成為幹部的大限,因為退休意味從權力崗位下退,損失的除了是「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更實際,便是失去「為人民幣服務的機會」。 大國官場對「權力」的理解,不在「限權節權」,而在「用權」。權力是甚麼東西?權力是可以換取金錢利益的法寶,但它有生命期限,像罐頭,逾期作廢。 所以大國官場信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今天你有審批土地的權力,你今天不用,明天不用,後天退休時,便無權可用,你還想能換到甚麼利益,也已經太遲了。 所以59歲現象,就是說這一批「行將就木」的卸任幹部,在權力過期前,便要瘋狂在市場兌現換錢,大貪特貪。權力就是一所物業,官員是業主,市場上都是潛在租戶,價高者租,此為之「尋租」。官員離任,權力消失,新的官員上場,重新招租手中權力。 今天香港特首在卸任前才爆出連串「利益衝突」的醜聞,是否也是港版的「59歲現象」?沒有了特首身份,誰還惦記你無跑步機用?前港督衛奕信在港大校慶、瑟縮第二排的落寞表情,豈不是「蔭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最佳明證。
每年三月五日,都是大國的「雷鋒紀念日」,「抓典型,樹榜樣,促宣傳」一直都是共產黨管治的不二法寶,大國希望樹立這些各行業的道德模範,讓人民群眾緊從。 雷鋒精神就和唱紅歌一樣,都是加強管治的手段。 60年代的雷鋒精神,就是「真善美」;70年代,雷鋒精神「愛恨分明」,80年代,改革開放,人心浮燥,唯有教大家「釘子精神」。 90年代,經濟發展,道德倒退,那時雷鋒精神又變了「愛崗敬業」,鼓勵崗位上的工人,要無私奉獻。 無論哪個時代的「雷鋒」,都是自己蝕底益大家。 說老實話,看看香港特首都不能「因公忘利」,如何要求人民遵從? 中國也已經進入了高度市場化的經濟轉變,真要提倡甚麼典範,不如學習「林瘋精神」,學林書豪。 他有著一切雷鋒的特質,謙虛、孝順、服從大局、團隊為先(隱約看見釘子精神),這些都是值得讚頌的美好事物;但和雷鋒最不同的,就是學林書豪,除了社會大眾得益,個人也能得到好處。林書豪也能分享經濟成果,但同時也可是社會的典範。 美國人也吹捧「林瘋精神」,但主題卻是「美國夢」。 「看!美國真是個機會處處的地方,只要你有夢想,黃種人也可以打出名堂。」美國夢sell的是,每個人能在這個社會,得到甚麼好處,而不是說,你要為社會做甚麼好事。 我們不能只要求大家犧牲,也應當告訴市民,你的犧牲有甚麼價值?國家是否會照料因救人致殘的市民?那些攀山涉水在農村中免費教學的老師,國家除了口頭表揚說聲「感謝」,有沒有具體的援助措施? 我們提倡叫市民學雷鋒,是要令社會更美好,而不是搵市民笨叫大家捱義氣,政府卻置諸不理啊。 周一、四刊登
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的「南京大屠殺不存在」言論,引起軒然大波,南京市與名古屋暫停交往。 如果說這次大國的「硬起來」是民間逼出來的,實在並不為過。 回看時序,2月20日,河村接待南京代表團,表示「南京大屠殺不存在」,當時的代表團成員沒有當面反駁,還交換禮物。當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事件時,只重申「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日方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那段歷史。」 這段回應簡直是萬能tag,copy以往的風波而paste出來的官模文章,有甚麼針對性可言? 事情何時變得沸騰?應該還要多謝南京代表團劉志偉。 他那張和河村隆之交換禮物的相片,網絡瘋傳;這裏要留意,河村否定南京大屠殺的新聞,並非由國內媒體披露,反而是香港媒體,引述日本消息,再經由微博傳播。整個故事,也由日本一手編寫,中國只能硬食「被罵不反駁還交換禮物」的窩囊形象。 「交換禮物」相片迅速把矛頭由河村,轉移到軟弱的南京代表團。 南京市政府迅速表態,有國內媒體做了統計,南京政府「一日三表態」,由「駁斥、指責」最後升級到「斷交」。外交部也緊隨表態,「支持和理解南京市的決定」。 「交換禮物」其實是最佳中日關係的寫照,面對日本幾多次的挑釁,中國還不是含笑握手、交換禮物、建立邦交?所以你說南京代表團的劉志偉軟弱,他能強硬嗎?他能吃得準中國對日的態度嗎?是一撐到底?還是息事寧人? 河村的問題其實有一定的「邏輯」:對啊,真的有血海深仇,那能熱情招待我爸?對啊,真有南京大屠殺,怎麼還和我交換禮物?對啊,若釣魚台真是你們的,怎麼不搶回去? 這個問題,中國人問過,日本人也在問,誰來回答? 周一、四刊登[email protected]
一隻隻黑熊困在狹小鐵籠,肚皮潰爛,插入一根金屬接管,每天定時被工作人員刺膽取汁。熊本來安靜伏在籠中,一看見取膽汁的工作人員,便哀號嘶叫、拼命掙扎,你難以想像龐然大物的黑熊會發出如此絕望的嚎叫。 因為熊知道,接下來便要被刺膽取汁,這種痛苦,有時會令熊發狂,把自己潰爛的腹部傷口撕爛,把腸子內臟都掏出來。 這就是「活熊取膽」。 2011年,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市,動物組織大力反對,因為這家企業正是「養熊取膽」,虐待動物。 歸真堂發表「雷人」聲明:我們發明無痛吸膽汁,熊被抽膽汁時一點不痛苦,還很舒服…… 網友回應:這麼舒服,怎麼你自己不抽一次膽汁? 面對質疑,歸真堂「軟硬兼施」。 先強硬表示:反對我們等於反對國家,後再邀請傳媒親自採訪「無痛活熊取膽汁」的過程。 傳媒看見熊一邊吃東西,一邊被一枝細如籃球泵氣針的管吸膽汁,熊沒有任何反應。 歸真堂希望反駁「取膽汁殘忍」的講法,但這場show有太多疑點,整個過程不許傳媒提問,也拒絕了主要反對派「亞洲動物基金」到場監察。外界認為黑熊很可能被打了麻醉藥,所以才會「無痛」。這場公關騷可謂愈描愈黑。 「活熊取膽」還連累了余秋雨大師。余秋雨曾替一家養熊企業題字:「百般熊姿,一派人道」字樣,歌頌養熊取膽汁是「人道」行為。 網上口誅筆伐大師無恥,大師竟否認:沒有題過這種字。 但有圖為證啊。 大師耍賴:有時人家要我寫甚麼字我就寫甚麼,我實在想不起這幅字了。 網友只好回應一句:余大師是百般人姿,一派熊樣。 對,知識分子的承擔與風骨,就如膽汁一樣,都被抽乾了。
2001年,唯冠國際深圳子公司,在中國大陸註冊了ipad商標。這一年,美國的蘋果電腦,剛剛推出ipod。所以,深圳唯冠早在你蘋果還未戒奶的時候,已登記了ipad。 或問怎麼大國人會未卜先知,註冊了IPAD?該集團總裁楊榮山表示,早在1998年,已打算開發以網絡為主體的電腦,這個概念稱為Internet Personal Access Device(網絡個人接入設備)。簡寫就是IPAD。 所以這個名字不是憑空創造。當年唯冠還開發了iWEB、iNOTE等等iFAMILY系列的產品。也就是說,唯冠和蘋果都用了「I」系列作賣點。 後來的事情,就是蘋果研發了IPAD,在全球購買IPAD商標權,台灣的唯冠低價賣給蘋果,蘋果認為等於連中國的使用權都買了,但深圳唯冠卻指台灣公司和深圳公司是兩個獨立個體,台灣子公司無權出賣中國的商標權。雙方對簿公堂。 大國企業總算與國際接軌,懂得保護商標權,希望從此便知道「己所不欲,勿偷別人」的道理。 但欷歔的是,深圳唯冠早在98年已有和蘋果差不多的產品概念,但結果有目共睹,深圳唯冠開發失敗輸得一敗塗地、瀕臨破產;蘋果則後來居上,突破技術關口,成為全球大賣的商品。 我們或許贏在起跑線,但輸在終點。 這種事情中國人一點不陌生,我們經常驕傲的說火藥是中國人最早發明,指南車早在黃帝戰蚩尤時已使用,但結果人家用我們發明的火藥擊沉我們的艦隊,指南針令西方列強成為海上霸者,中國只能懷緬於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以及驚嘆宋代造船業如何領先當時的世界…… 就和深圳唯冠早著先機註冊了IPAD一樣,到最後世界記得並認同的,卻是所謂後來的抄襲者。即使贏了商標註冊,但IPAD始終不是中國的啊﹗我們還是輸家。 周一、四刊登 [email protected]
林書豪究竟是甚麼人?他父母都是台灣人,所以台灣媒體稱他為「台灣之光」。但林書豪百分百是美國本土人,他接受台灣的電視訪問時,都只說英語,說林書豪是「台灣之光」實屬抽水。 你不抽,大陸兩岸也要抽。早前有大陸傳媒稱「良禽擇木而棲」,呼籲林書豪應該代表中國打籃球,因為林書豪的祖父輩是浙江人,和中國大陸也有淵源。 不過,幸好林書豪不是中國人。為甚麼?你看看同在NBA打拼的華人球員易建聯,苦坐冷板凳無緣出場。易建聯是地道中國人,他背負了「十三億華人希望+接姚明棒」的千斤重擔,「姚明退役後唯一的中國球員」,老天!這麼重的希望,如何還有力射籃? 林書豪一個土生土長的ABC,真要爭光也是為美國爭光,而美國球星如雲,幾時輪到林書豪挑擔?所以他只要為自己負責為家人打拼。 姚明所以盛年便要退役,和兼顧NBA比賽和中國隊的賽事太操勞有關。 如果能讓姚明少打幾場國家隊的友誼賽,他的傷勢未必如此嚴重。但姚明是中國人,中國人首要是國家,其次才是個人;如果為了個人私利而把國家利益放第二,是要被全國唾罵的。 當年王治郅來到NBA,為了站穩陣腳,拒絕回國訓練,結果引起軒然大波,籃協指責他叛國,開除了他國家隊的席位。 同樣事情不會發生在美國人身上。美國大牌球星經常拒絕替國家隊披甲,但美國不會有人說他們「叛國」,球迷都明白,這是商業社會,球星第一服務對象是出糧的球會,而不是只有虛榮的國家隊。這就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分別。 林書豪,到底還是美國比較適合你。
林書豪這位「ABC係我係我」的美籍台灣人,在NBA一路黑過墨斗,最近時來運轉,連續四場正選,得分大爆發,帶領一路輸得臉無人色的紐約人「抬頭做人」。球迷為林書豪創製英文單字「LININSANITY」,「LINPOSSIBLE」,林書豪熱誕生﹗ 中美台三地紛紛問﹕林書豪會是第二個姚明嗎? 姚明令中國人形象「升呢」,一個來自「社會主義髒亂窮」的國人,居然可以如此形象高大謙虛有禮,和那些在國外名店搶名牌貨搶到不顧儀態的中國人相比,的確是異數。 但林書豪的市場更廣,因為他打破了美國亞裔刻板印象。 看過《變形金剛﹕黑月降臨》的人都留意到,有一個叫「WANG」的角色,造型古怪甚至有同性戀傾向,典型的一個醜角。林書豪成績不俗,但多間美國體育成績強勁的大學都不願發體育獎學金給他,因此,林書豪在美國體壇大爆發,鼓舞了美國亞裔族群,就像當年的姚明一般。 林書豪在美國得到的認同,可能比姚明更大。 因為姚明當時以中國人的身份,「中途插班」美國;但林書豪卻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亞裔人士,在林書豪身上,其他的亞裔包括韓國、泰國的美國人,都找到共鳴,大家都有同樣艱難奮鬥的美國夢。每個在美的亞裔人士都有一本辛酸的奮鬥史,林書豪並不像姚明般一帆風順,以「選秀狀元」身份空降美國,他更像普遍的美國亞裔,由低做起,等待機會,就像美國流行的真人秀,最愛宣揚灰姑娘變公主的神奇經歷。 所以,姚明代表了華人,但林書豪卻代表了更廣泛也更具體的一群「艱苦打拼的美國亞裔」。 周一、四刊登 [email protecte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