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六四已經23年,為甚麼仍要紀念六四? 答:你試下爭稅局一毫子,莫講話23年,230年你未死都唔會放過你。政府欠人民的血債,點可以咁輕易放過佢。 問:六四主事者都死得七七八八,再紀念六四有乜意義? 答:耶穌都死咗咁耐,屈原都沉咗成千年,咁係咪可以唔要聖誕同端午呢? 問:人都死咗,平反有乜用? 答:人都死咗,係咪唔使出殯先?平反就係金銀衣紙,用嚟燒俾六四英靈嘅最佳祭品。 問:學生都有錯,如果唔係又絕食又霸住廣場,都唔會逼到政府行呢步啦,點可以怪晒政府呢? 答:下次強姦犯同警察講:條女都有錯啦,佢嗌得太大聲掙扎又勁,我先焗住要佢命咋,邊怪得我呢? 問:依家唔係平反嘅時機,政局不穩,社會矛盾又多,好易令政府失去管治權威,危害政權穩定,你想國家亂咩? 答: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日日都唔方便㗎啦,鄧小平未死就話等佢老人家走咗先;江主席又未死,又話驚影響佢權力來源嘅合法性,又要等;新領導又話太新無能力處理上一代嘅難題……師兄,有邊個債仔爭人錢唔係咁講先得㗎! 問:其實當時情況好亂,大家都唔知發生咩事,你叫人點落判斷呢? 答:你真係咁亂,點解你傾向相信無死人,多過有死人呢?點解你又會信政府多過學生呢?咁識諗,你都唔係好亂。 問:點解當日聯署追究屠城責任嘅梁振英,之後變咗支持鄧小平諾貝爾和平獎呢? 答:佢嘅意思係,鄧小平九七回歸前就走咗,無機會再下令出動防暴警察對付香港嘅示威者,都算係為和平作出貢獻。 問:六四廿三年,有乜特別?答:人民不會忘記六四,政府不會忘記廿三條立法。都係維園見啦。
官媒《環球時報》5月21日發表《陳的奇遇是一次性大氣泡》,有些論點頗值討論。 文章說,「支援陳光誠的中國知識精英,要共同努力,致力化解矛盾和對立,避免日後出現新的陳光誠。」 把「支援陳光誠」的人形容為「知識精英」,而並非甚麼「別有用心」、「不明真相」的人群,態度相當正面;並且鼓勵這些知識分子在未來日子承擔更多的責任,簡直是「煽動」群眾監察社會了。 文章提出,「中國的基層官員在陳光誠事件後,要變得更加成熟,中國亦需要加快改革。」 這是指責山東當局處理陳光誠事件的不成熟了,並提出建議「中國亦需要加快改革」。 文章很快便在網上被抽起,當局似乎不認同文章的「開明分析」。 但《環球時報》再接再厲,5.23日發表題為《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直言「中國需要創造合法參政議政的新途徑」,文章指出,「完全由官方主導中國意識形態的時代過去了,中國思想多元化的趨勢是不可逆的。」 社會出現的矛盾對抗,其實不過是「思想多元化」的趨勢,就像陳光誠反對的強逼墮胎政策,國家不可能強逼人民全部服從。過往官方認為這種對抗是影響社會穩定,但《環球時報》的文章力排眾議,指「我們甚至不能說,『對抗』的存在對中國就是完全無益的」。 文章要求中國把統戰工作統到社會內部。統戰和維穩,可說是兩條不同道路。維穩是目的,但不論手段,只要「穩定」,軟禁也可;統戰則用軟手段,文章說「不應輕易言『敵』」。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但願這篇社論別再被抽起,製造合法參政議政的渠道,誰還會想上訪衝擊政府、逃離中國?
香港人熱愛的誠品書店,最近無端介入了港台政治爭拗,港式示威首度揚威海外。 話說上周二,財政司長曾俊華到訪台灣誠品,出席新書發布會,三名在台灣讀大學的香港學生,要到現場示威,抗議香港政府箝制言論自由、選舉不民主。 誰知幾名學生卻被誠品的保安人員暴力驅趕,學生聲言追究,在台灣的王丹也聲援香港學生,甚至連民進黨的陳菊也關注事件,誠品最後道歉救火,聲稱「當天確實有肢體衝突,也對學生及現場民眾感到抱歉。」 誠品事件和港大「八一八」實在相當類似,同樣是學生向政治人物示威遭暴力攔阻,但不同的是,誠品火速道歉,但曾偉雄至今仍然嘴硬。 台灣人把誠品理解為:不只一間書店,卻是台灣文化的代表。台灣文化,不是驅趕示威者,而是讓他們也有位置。誠品有了這種「文化定位」,所以不得不火速道歉。 誠品事件最有趣的是,香港高官在台灣遇到香港學生示威,被台灣的保安人員驅趕,這一連串的「身份背景」代表甚麼?站在反共的台灣輿論眼中,這正是台灣被中共化的最佳證據,犧牲了一向自傲的民主包容,竟然以暴力去阻止示威活動。 套用香港的政治術語,「撐香港學生等於撐台灣」,他們擔心,這就是馬英九政府靠攏大陸、令台灣社會「大陸化」的惡果。所以他們擔心,今天是香港學生的示威自由被剝奪,他朝便是台灣人不能再暢所欲言。 香港永遠是大陸對台示範的窗口,是政治氣候的晴雨表。對香港好,未必會令台灣人願意統一,但只要香港有甚麼風吹草動,卻馬上成為「反共台獨」人士最有力拒共的武器。 周一、四刊登/[email protected]
廣州冼村小學禁止學生說廣東話,校長解釋,並非針對粵語,只是為了推普,其他方言也不鼓勵使用。 不單廣州,大國很多城市,例如上海,都面臨「歧視方言」的政策。 有市民曾經寫信給上海市長韓正,投訴上海話被普通話消滅;市教育委員會居然有回應,這封信在網上能輕易查到。 「我國的基本語言政策是『推廣普通話,但不消滅方言』,構建「主體性(普通話)和多樣性(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方言等)辯證統一的和諧語言生活。」 後面的甚麼「辯證統一」黨八股可以不理,重要的是前面兩句﹕「不消滅方言」。 為甚麼是「不消滅」,而不是「發展、傳承」?以「消滅與否」來形容對方言的態度,不正正反映出方言面臨的威脅嗎? 再看「方言的地位」﹕「公共交際場合應當使用普通話,日常生活交際領域可以使用方言。在學校中,教育教學和集體活動應當使用普通話,除此以外的場合不禁止使用方言。」 你看,方言還是處於一種「不禁止」的被動狀態,是要得到國家准許才能使用的語言;就像遊行要拿一紙「不反對通知書」,原來說母語,也是一種要「申請審批」才可的行為。你能想像政府「不禁止你呼吸」嗎? 方言是「二等公民」,普通話是出席大場合的西裝,方言是只能家中穿的睡衣。難怪上海市民不理勸喻,堅持穿睡衣出街,我的衣服,我的母語,要你「不禁止」的恩賜嗎? 如果大國打算以「推普滅方言」來「凝聚國人、消滅地方意識」,那實在抱歉,每一次的打壓都提醒國人:對啊,其實普通話只是Auntie,方言才是我們的阿媽! 周一、四刊登
那天看見有兩個自稱退役老兵的市民,「自發」打出橫額,抗議菲律賓侵佔黃岩島,並聲言「國家有需要可隨時徵召上陣作戰」,我實在沒有一絲感到驕傲自豪的地方,我只感到可悲。 這批義憤填膺的市民,為何「春江水暖鴨先知」,在大國一片高壓控制示威集會的氣氛中,敢冒險伸頭出來示威?難道我國的人民一直在等,就等何時有所謂外敵入侵,領土受損,便可以借「國家民族」為名,堂堂正正出來遊行集會?中國人如果要享受憲法保障的自由,還是要等外來勢力的入侵,這是唯一的自由突破口。這是一個可悲。 第二個可悲,就是那幅「忍無可忍」的橫額,如果那些老兵是真正的自發出來示威,我倒想問他們,中國發生這許多的事,難道他們就沒有「忍無可忍」的感覺嗎?陳光誠一個失明人被軟禁毒打,他們就能忍嗎?別的不提,就拿五一二汶川地震的事來說,四年了,死難學生的公道,仍然未能討回,死難家人,仍然不能自由表達自己的傷痛,查豆腐渣的譚作人,仍然在囚,這些退役老兵,難道就能忍嗎?這些事未能觸碰他們的底線嗎?難道我們的中國人,只對國家領土主權「忍無可忍」,對國內的不公義事情,卻是「忍得就忍」? 恕我刻薄,我真的不會稱呼那些抗議菲律賓的人是「愛國」,因為他們只是選擇性的愛國,他們充其量只是愛領土,但沒有愛領土上的人民。我是人民,我看見全國為了那露出水面的小礁石而激動得拋頭顱灑熱血,我會問︰又有誰肯為我們腳下的那方土地而憤怒? 捍衛黃岩島主權不能令中國人驕傲,如果能捍衛汶川死難者的尊嚴,這才真正讓人感到,國家的強大了。 周一、四刊登
大陸拒絕批發簽證予半島電視台駐北京的女記者(陳嘉韻、圖),變相驅逐外國傳媒出境。 14年前,德國《明鏡週刊》駐華記者和一名日本記者也曾遭中方驅逐離境。兩人同樣被指「非法持有國家機密」,要求24小時內離開中國。 兩相比較,中國的手法更加技巧。當年是直接以記者犯法為由驅逐,這次卻不過是「不獲續發記者證」,並沒有指控記者觸犯甚麼法例。不提記者的罪狀,便少了痛腳讓西方傳媒批評,輿論只能亂猜,究竟是和報道勞改的報道有關,還是觸犯了其他禁忌。 但外媒的處境更加危險,以往當局還要費盡心機,羅織罪名,才能把你驅趕;這次卻以行政手段,莫須有的原因,你不獲續約,原因「你心裏明白」。 記者欲自保也是白費心機,即使你甚麼也沒有做,一樣可以不續證,請你回家。 半島電視台記者被逐,可能是「殺雞儆猴」,觸發點根本不是勞改的報道,而是最近外媒密切關注陳光誠案件,當局早已威脅傳媒,如再「違規報道」,便吊銷他們的簽證。半島電視台可能只是第一個犧牲品。 要求大國寬待新聞記者的採訪工作,從而體現大國堅強自信……對不起,這都是夢話。大國一點不心虛,相反就是有足夠的自信,深信驅逐傳媒也不會招致國際反彈,北京才放手去做。你想想,這個國家連一個盲人陳光誠都敢軟禁毒打,而人權警察美國仍要笑容滿面的來華訪問,這不就是「大國的自信」嗎? 香港愈來愈接近大陸對待傳媒的態度,千方百計阻撓,羅織罪名,「閃光燈會挑釁示威者」,驅逐記者遠離中聯辦……又如何?一哥繼續留任,無需須道歉,這就是警隊的自信……或自大。 [email protected]/周一、四刊登
一個陌生的盲人摸上門來,找你扶一把,你總不能把人家扶馬路到一半便說︰接下來你自己走吧。 美國大使館送羊入虎口,把一個投奔「和平飯店」的陳光誠,送回馬賊所開的醫院求診,難怪陳光誠對美使館的行為深感失望。 美國輿論譴責奧巴馬政府,質疑「背叛了一位中國的英雄」,「美國大使館是否太天真」相信中方的承諾。 美國如何處理陳光誠的案件,不能獨立來看,要和之前的「王立軍事件」結合觀察,你便會發現,其實不是美方幼稚,也不是美國背叛,更不是美國缺乏中國通,而是,美國就是不敢接招了。 美國網站《美國自由燈塔》,在王立軍事件發生後,發表了一篇由資深編輯比爾.戈茨的報道,指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曾向美國國務院建議給予王立軍庇護,並允許他待在使館內,但被拒絕,理由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即將訪美,擔憂事件會影響美中關係。所以才發生後來王立軍「離開」使館的結局。 這篇文章的推論比較合理,王立軍選擇入美使館,肯定是最後一步,而不可能是「中途站」,所以王立軍最後選擇「投降中央」只是無可奈何的「修訂方案」。 美國無意插手中國內政,王立軍如是,陳光誠亦如是,道理亦很易理解,人權問題和人民幣,誰輕誰重? 奧巴馬不同前任的小布殊,他不願意美國再做世界警察,對他或部分美國民眾而言,陳光誠事件,就像伊拉克戰場,美國不願插手太深。 忽發奇想,如果陳光誠的電話訪問,不是出現在美國國會,而是香港的立法會,主席會否以「陳光誠沒有對香港有重大貢獻」為由,禁止在議事堂播出國人陳光誠的聲音呢?
當年毛澤東提出「十大關係」,來到今天,或許要加一條:「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就是醫院和病人的矛盾,如果說,過往的病人,都被醫狼手術刀所殺,今天要介紹的,卻是病人的「復仇者聯盟」。 陝西省發生了一幕醫護人員靈堂下跪的「奇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在接受當地一所民營醫院洗胃治療後,病情惡化,最後死亡。 家人認定醫院有責任,卻不對簿公堂,也非通知媒體,而是逼醫院關門停業。 據介紹,死者家族閆家,是當地有名的大企業,醫院不敢招惹,只能關門三個月,否則罰款三百萬。 病患出殯當日,全體醫護人員下跪泣告,簡直是人類史上最有同情心最光輝的一頁……如果出於自願。 問題來了,醫院醫死人,誰負責懲罰?難道不是衛生部門嗎?香港私家醫院發生醫療事故,你能想像政府未有反應,但死難家屬已勒令醫院關門大吉嗎? 政府派人了解事情,但結論竟是:既然雙方已訂定協議,我們也沒有甚麼可說的,自己解決吧。 政府置身醫患事外,難怪矛盾惡化,病人認定政府偏袒醫院,醫院又發覺政府欺善怕惡。政府該出手卻不出手,看來不單醫院停業,連政府都停了業。 其實這種「濫用私刑」的做法,大國可謂司空見慣。市民抓住小偷脫光衣服遊街、大婆打小三脫衣下跪……民間樂此不疲的執行家法,並以侮辱對方人格為主要目的,反正不把人當人就是了。 這種民間匪氣卻又和政府脫不了關係,政府仍然喜歡召開公審大會,千人見證囚犯槍決……上行下效,法律只是沒有法子的人才用的方法,而最佳的解決方法,就是解決對方的人格。誰能醫好中國人這個病? 周一、四刊登 [email protected]
陳光誠逃獄,有傳已進入美國大使館,中美關係變得緊張,陳光誠成為中美難題。 然而國人實在想破腦袋都想不出,為何要這樣對付一個失明維權人士? 陳光誠現在是甚麼的一個狀態?似王立軍,尋求美國大使館的協助,又像當年的方勵之;但王立軍背負重慶薄熙來的巨大案件,方勵之在八九民運後尋求美國庇護,被中共判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 這兩位仁兄都是「重罪在身」,你還能理解何以中共會大發雷霆;但陳光誠,到今天為止,中共加在他身上的,也只敢是「故意破壞財產和聚眾擾亂交通罪」,就這樣輕微的罪狀,至於換來「長期軟禁、毒打」的待遇嗎?中共犯得著把一個如此輕微罪行的國人,逼得走上絕路,要尋求美國庇護嗎? 陳光誠針對的不是中央政府,他沒有像劉曉波一樣簽署宣言,沒有如余杰般寫書諷刺領導人,他做的事,沒有危及中央,充其量只是對付山東臨沂市的地方政府。 但中共對地方暴行的縱容,豈不等於替地方惡勢力背書揹黑鍋?或許中央擔心,給地方維權人士一個缺口,各地便會蜂擁仿傚,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地方的問題可以由中央出手處理,但指揮棒不能落入民間。 然而一路走來,陳光誠的「罪行」包括替外地盲人爭取免費搭公共交通工具權利,揭露地方官員不人道執行計生政策,這些事情,沒有觸及黨國根基大業,即便從善如流,於管治權威有何傷害? 如果中央能協助百姓,解決地方的腐敗惡政,難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維穩嗎?現在高壓打擊,反而把一個普通人變成了中共口中最不屑的「人權鬥士」,只能說,中共的眼光比時代周刊更厲害,自製中國英雄,遠銷海外! 周一、四刊登。[email protected]
香港網民齊聲討網絡廿三條,大家都希望有自由創作的天空,更重要的是,惡搞其實也是一種批評的力量。 大國人民也在惡搞,湖南長沙,一名市民浣鐵軍向長沙市政府贈送一面「截訪先進單位」錦旗,結果惹禍上身。浣鐵軍以惡搞錦旗,諷刺長沙市政府的信訪部職員,阻塞堵截公民合法上訪,維穩功勞很大,效果超卓,特頒錦旗表揚! 較早時,大國還有一位「錦旗哥」,贈送了「不為人民服務」的錦旗予無錫市政府人員。 這種贈興錦旗,香港也有送過,那時葉劉還是掃巴頭,出席大學論壇推銷廿三條,結果被學生「惡搞」,送了一面「精忠報國」的錦旗,合照留影。 香港畢竟是香港,葉劉笑笑也就算了;大國畢竟是大國,惡搞不可忍,長沙公安局以「擾亂政府辦公場所正常工作秩序」,行政拘留9天。 這個懲罰倒見證了大國管治手段,你在街邊可能說話大聲點,也會引起群眾圍觀;你穿得漂亮惹火點進入辦公室,也可能干擾職員的工作秩序,何為「正常工作秩序」實在彈性無限大,任意解釋。結果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雖然保障公民有集會遊行抗議示威權利,但公民贈送一面惡搞錦旗,卻要被行政拘留! 大國人民不能上街,只能散步,但散步也被驅散;不能示威,唯有贈旗,但惡搞錦旗也要被行政拘留。諷刺的是,日前公安局宣傳部長武和平接受《中國青年報》訪問時才大言不慚的說:「在線民罵聲中聽取諍言」,並說「讓人說話,天不會塌下來。」是啊,讓人說話,天不會塌下來,最多是行政拘留矣。為甚麼惡搞?人民說,擇惡而搞,專搞惡人。 周一、四刊登 [email protected]
上周談過「謠言止於記者」,碰巧要出席中學講座,談舊作《大國勃起》,便趁機和學生「賞析」大國精彩的「謠言」。 且看以下句子︰「淠河發現女子浮屍,嘴和手均被膠帶纏裹。警方懷疑自殺。」 你看懂了嗎?一個女子,用膠帶封住了自己的口再封住自己的手,然後去自殺?封住自己的口,難道怕自殺時會呼救嗎?封住自住的手,難道怕對自己下不了毒手嗎? 最好笑是,公安聲稱︰封口封手,代表死者去意堅定…… 這是謠言,但卻出自公權力的口,所以這是真相。 另一例子︰「南京塑膠四廠爆炸事故,有害氣體不會損害環境和人員」,看懂了嗎?氣體有害,但居然對環境和人員無害,那麼「害」從何來?難道我們冤枉了氣體?這句說話,出自中央電視台的新聞報道員之口……所以,誰要敢說有害氣體有害,那才是「謠言」。 2010年7月28日,河南大河網報道︰《河南欒川風傳潰壩謠言 居民出逃政府廣播車闢謠》。有關「潰壩」謠言。 7月30日,大河網再報《男子散布潰壩謠言引起恐慌被拘》。太好,「造謠者」被捕。 7月31日,北京的《中國青年報》披露「河南欒川大橋垮塌真相:潰壩致水淹縣城沖毀大橋。」 短短三日,一則消息由「真相」變為「謠言」被闢謠再被「闢闢謠」還原為「真相」…… 未到最後一日,也不知道是「闢謠」還是「造謠」。 大國子民說︰謠言,就是「遙遙領先的語言」,一種不敢證實的預言。 香港也有謠言,究竟邊個「呃人」?究竟邊個霸邊嗰塊地?究竟今日香港係邊個話事? 謠言也就是大話,大話者,權力「大」的人所講的「話」是也! 周一、四刊登
以往,我們吃了黑心食物,趕快買顆藥治吧。今天,那顆藥本身,居然已經是黑心食物,膠囊原來是工業用明膠的製成品,大國人民都成了差利卓別靈,硬啃皮鞋當豬仔包充飢。 大國人民對黑心系列麻木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飲第一杯酒你會有酒意,飲到第十杯已經像喝白開水,只等嘔吐。 每次黑心系列曝光,大家還是會問:為何又是媒體立的功?為何監管部門不能做避孕套,只能做事後煙? 但老百姓心中有底,說穿了不就是「權錢交易利益鏈」,企業創收,官員GDP有著落,提拔升遷也就來了,若利益回報比報應來得早,誰又害怕犯法? 央視訪問了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宣傳部長李華一,也就是這次出事的地區官員。早在2004年,央視已經報道,當地使用有毒明膠賣給藥廠的非法勾當,也就是說,8年後,黑心膠捲土重來。主持問:你們的管理是否出了問題? 對方回答了一系列的監管措施,由宣傳、環保、工商部門、質量檢查,環環相扣,處處認真,甚至自我表揚,說監管的工作制度,還是比較有效的。主持忍不住揶揄:這位官員像說功績,而不是在檢討。 打敗仗卻還在吹噓平時練兵的成效,別以為只是厚臉皮,其實是免死金牌,你看,政府部門一直都有做工作,責任已盡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出了事可不能怪我們! 中國人的命就這麼賤?出事的膠囊,合規格的成本1分錢,黑心膠囊只0.5分錢,中國人的命,原來真的連一毛錢都不如!這應該是老百姓最難接受的事實,師兄,你要騙,也騙更多的錢,我才死得值啊! 畫皮不恐怖,食皮才是最驚嚇啊! 周一、四刊登 [email protected]
近日大陸媒體發起了一場「不信謠言運動」,中國青年網、未來網、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向全國青少年網友發出了「堅決不信謠不傳謠」的倡議,號召大家,明辨是非、抵制網路謠言。 說來好笑,首先如果你明知這是一個「謠言」,你當然不會「相信」;你如果相信,你便不會視為「謠言」。 呼籲大家抵制「謠言」,等於呼籲大家不要進食黑心食品一樣,大佬!我知係黑心食品就唔會食啦,就係睇唔出分唔到嘛。 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識破謠言。大陸媒體訪問了幾位正義的少年學生,他們表示,如果遇到謠言,會和同學核實一下,然後會去做一些澄清,盡量不要讓謠言傳播開來。 這就是關鍵,「核實」,要有事實作依據,才能核對。謠言說「明天學校停課」,你只需打個電話問學校,立知真假。但謠言是如何產生的?當你打電話到學校,但學校電話不通,老師不在,校長不答,無人能提供權威可靠真相,謠言便成為真相,「學校可能明天真的停課」。 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赴成都軍區表示,廣大官兵要「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指揮,不信不傳各種政治謠言。」 這些謠言,當然是指薄熙來兵變奪權的事情,事關重大,卻偏偏沒有任何大陸權威軍方人士直接了當的澄清,軍委重量級人物煞有介事的現身講話,反而令人解讀,可能真有其事,所以當局才如臨大敵,親身督戰。 薄熙來仍是「同志」,但究竟所犯何事?一直無從公布細節,這都是「謠言」的土壤,搜索引擎屏蔽了「薄熙來」,官方不作澄清,諱莫如深,謠言豈能不滿天飛揚? 還是這句話,謠言不能止於智者,只能止於記者。 周一、四刊登[email protected]
一個人可以又「反共」,又「媚共」嗎? 可以,邏輯推演如下:你批評大陸政權,你「反共」;但你卻撐強國人劣行,你「媚共」。 你以為「支持平反六四,聲援劉曉波,批評大陸」,就是反對派嗎? 對不起,罵政權已是基本消費,請你加大力度,把手中的筆尖,指向政權下的,人民。 如果你只批評政權,卻同情同胞,你就是「投共護短包庇大陸人」。 如果有人登了一張「強國同胞屙屎圖」,你不加入「讚好」嘲笑的行列,你不肯說一句「要屙屎返大陸屙」,反而心生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你就是「媚共」。 儘管那個所謂的「強國人」只是一個普通百姓;你同情一個普通百姓,也是「媚共」。 儘管我們最反感「愛國等於愛黨」,「反黨等同賣國」,但今天香港人卻自動跳進相同邏輯,把同情大國人民,等同「媚/䑛/投共」。 保皇黨,最愛要求「漢奸」﹕「咁唔鍾意你咪移民囉!」 我們總是反駁:「不能剝奪一個人的居住權,憑甚麼因為持相反意見便要逼迫離去?」可惜今天,一批自稱「拒共衛港」的人,居然運用了自己所反對的人的相同邏輯:「你唔好住香港,搬返大陸啦﹗」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便要隔籬居住,誰染了病要被趕去集中營嗎? 這批人說自己才是「真正愛香港」,我毛骨悚然,因為我想起了台灣,想起了阿扁當政時,所發起的「愛台灣VS賣台賊」的運動,他們以為捍衛了台灣人的尊嚴和利益,其實只是和一具虛妄的稻草人戰鬥,引擎空轉,卻自以為走出千里之路。其實沒有捍衛了甚麼,因為從來沒有失去甚麼。失去的,或者便是香港人一向的「不拘一格、為我所用」的自信。
香港人對大國的仇恨,益發嚴重。 最近發生了「AGNES B簡體字餐牌」事件,有人發現該餐廳的餐牌,只有英文和簡體字,沒有繁體字,觸發網民神經,甚至有區議員帶頭,聲稱要「罷食」抗議。 網民迅速把事件定性為「D&G翻版」,以及「大陸同化香港」,「殘體字侵蝕正體字」,也就是說,這已不能理解為,商人為利便遊客的旅遊措施,而是又一場中港融合的矛盾戰爭。凡撐餐廳的人,都被斥為「媚共港奸、放棄香港特色」。 事情應當這樣理解:使用簡體字,不等於肯定簡體字。 提供簡體字,等於法庭提供外語翻譯服務一樣,提供服務,只為了方便溝通,而並非表示自己熱愛擁抱某種語言。旺角幾多麻雀館為了吸引大陸遊客,都用簡體字寫了「碰槓牌規則」,該不會是砵蘭街也媚共吧? 第二,為甚麼使用簡體字,便是歧視本地人?網民說,因為沒有繁體字。 若是如此,香港幾多名店餐廳、米芝蓮食肆,餐牌全英文、甚至有時是意大利文,你別想找到一個方塊字對照參考,但從無人投訴餐廳歧視香港人;並非大家崇洋,而是大家都習慣了,英文也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文字,沒有人會投訴蘭桂坊的酒保不會說中文。 以前,這些名店只有英文,但今天,為了方便愈來愈多的內地遊客,而這些遊客,餐廳假設他們都不懂英文,所以便有簡體字對照。 就像從前日本遊客是香港主力,餐廳便會寫日文,難道我們又要投訴這些餐廳,照顧日本、歧視港人? 予人方便,不等於自己吃虧,香港人是否要風吹草動便驚惶失措,一看見簡體字便認定「繁體末日」?那些動輒便說「香港淪陷」的人,才是令香港自信淪陷的元兇。 周一、四刊登 [email protecte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