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超過10年的時間沒來過鹿兒島,上一次造訪時還沒遇上這個「黑熊鍋」。它是2006年全日本「火鍋競技大會」的冠軍得主,大大個70cm直徑、湯底煮得熱騰騰的大鐵鍋裡,店員會把大蔥、菌類、油豆腐和生菜順序鋪在鍋裡,最後再把黑豚肉一片片「貼」上圓拱的生菜片上,光看賣相都已經吸引。把菜、肉吃得七七八八時,店員就會把麵條y放入鍋裡。說實話,它不怎麼驚天地泣鬼神,不過,黑豚的肉味、蔬菜的鮮美,配合得很平衡,再沾一些柚子胡椒,惹起食慾令人吃個不停,就連麵條在人人說「飽喇唔食喇」的情況下一一吃光了。「黑熊鍋」算得上是鹿兒島的新美食,但其實都有一段歷史:這些大鍋,其實是店主「南州館」酒店的主人橋本龍次郎的祖母留給他,已經有50年歷史,一直苦無機會使用它們,最後橋本想到以鹿兒島部落「熊襲」豪邁食相的傳說而創作出以海鮮和蔬菜為主的「熊襲鍋」;後來橋本改良以鹿兒島馳名的黑豚肉,創作出這款冠軍名物「黑熊鍋」。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仲夏時分的日本,祭典、節日特別多,這刻8月中正是日本回鄉探親和送禮的大日子「御盆」,也就是盂蘭節,而之前的一個月各地都有富地方特色的夏祭節日。每年7月到8月之間,鹿兒島各地的神社都會舉行自己的「六月燈」,相傳在三百多年前,當地人求消災及祈福,就會夏天農曆6月掛出燈籠,亦有另一說法,是薩摩藩第二代藩主島津光久,為慶祝神社在6月完工而開始掛起「六月燈」,從而漸漸就成為一個地道節日文化特色。神社會自行挑選吉日舉辦祭典,所以從7月中到8月初鹿兒島幾乎日日都是「六月燈」。這一次我們遇上全市最大型、於7月中舉行的「照國神社六月燈」。闖過神社外一個接一個的小食攤、遊戲攤檔,就會見到一列又一列的方形燈籠陣列在神社主殿之前,每一個都寫滿了祈願的字句、消災解難的圖畫,亦有不少是出自小朋友手筆、滿載童趣的作品,例如跟朋友仔參加花火大會、《妖怪手錶》的卡通人物等等,儼如一個巨型的社區繪畫展。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這次日本鹿兒島縣之旅,最主要是為一睹屋久島而來。第一次認識屋久島這名字,是從十多年前的宮崎駿動畫《幽靈公主》而得知——原來片中精靈森林的創作意念就是來自屋久島上鋪滿苔蘚的深山樹林!島上有很多不同長度和難度的遠足徑,當然愈走得深入,風光就會愈是迷人。這次我們不過是蜻蜓點水走過白谷雲水峽當中的「彌生杉登生徑」,一小時的路程就已經見識到二代大杉、苔河原和幾個瀑布的景色,而且路上布滿種類繁多的青翠菁苔,隱秘靈秀而且處處生機的感覺,的確很有日本人口中經常講到具大自然的能量和靈氣,會得到身心治愈的「Power Spot」味道。除了杉樹,屋久島的榕樹數量也驚人,路經一個名為「中間榕樹」的景點,正見到一位外籍拍友忙着拍照,走上前一問,才知他是偶然來到這裡。「本來我只想拍杉樹,卻發現原來這裡的榕樹也很壯觀,你看,榕樹恍似有意識要為村莊變成守護的城門!」見他入神地拍照,果真是被這裡的靈氣牽引着!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這次鹿兒島之旅,其實有很多驚喜之處,行程上有的屋久島、行程上沒有的博多祇園山笠祭,都帶來很多意料之外的喜悅;就算我踏上飛機前,都已有一些surprise等待着我。Hong Kong Airlines在機場新設的貴賓室「紫荊堂」,雖然不算很大,大概5,000平方呎左右,但感覺挺開揚,正好可以eye level擁抱停機坪的景色。貴賓室裡掛上了很多香港新舊建築對比的照片,讓大家可以見證這城市的蛻變經歷,這些都是本地設計師Phill Cheng以打造香港情懷為主題而加添的心思。除了一般business lounge應有的,包括私人會議室、work station、shower room等等之外,最令我surprise的是這裡居然有很地道的港式美食,豆腐花、絲襪奶茶、盅頭飯,甚至「街頭之味」的代表車仔麵和雞蛋仔等等,都會輪流在這個lounge裡登場。上機前吃一份雞蛋仔,感覺很窩心,也真心覺得這個lounge真的很用心打造一份「香港精神」!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執筆之際,正在往鹿兒島機場的車途上。記得去年這陣子正參加日本本州東北夏祭,每日上下午趕火車吃便當,傍晚起又叫喊又跳舞又拍照,晚晚鹹臭累極的撻落床睡着……辛苦,但可以感受日本人民過節日的熱鬧氣氛,民眾上下一心守護傳統的精神,令我覺得再疲累也是值得。今年沒有東北夏祭,卻換上參觀九州鹿兒島的Ogionsah祇園祭;然而這刻想談的不是這個,而是另一個意外收穫。話說我比原定行程早兩天到鹿兒島,原本計劃北上福岡或北九州市,後來發覺交通時間很難遷就而要放棄。正當以為這兩天可以閒着之際,有朋友提醒我,原來這兩天正是為期兩周的博多祇園山笠祭最後活動「追山笠」的舉行日子,於是我凌晨3時爬起身準備拍攝。走到中洲櫛田神社一帶,立即嚇一跳,原來街上已經有數以百計穿着襠布露出八月十五的九州男兒,等待參加「追山笠」這個壯丁們抬着神圍著櫛田神社疾走一圈的活動。為了霸好位拍照,我要穿梭於遊人和「股海」之間,感受着真正的節日熱騰騰氣氛!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無可否認,身處天氣熱辣辣的東南亞地區,有一個五光十色的地方讓你我閒逛飲食兼購物,又可以涼冷氣,難怪星馬菲印都有無數的大型購物商場,正宗是「唔買都睇吓」。上周去了泰國曼谷一轉,到久違了的Skytrain Siam站一帶的購物商場「鳩嗚」一番,記得兩年前Siam Center全面大翻新後重新開幕,把它粉飾成黑黑灰灰的工業風,令許多人包括我都覺得耳目一新。其實在同一個地區的多個商場都逐一大翻新,沒有需要翻新的如在2005年才開幕的Siam Paragon,就聯同Siam Center有不同的特別項目及活動舉辦以吸引人流,我們造訪的幾天正好有名貴房車展、Kubrick聯乘設計展等等多個活動揭幕,令Siam一帶在周二、三的平日都好像年宵一樣墟冚。聽公關大員說,這區由他們管理的購物商場差不多每年有多達近500個活動,亦即是接近每一天有兩個活動進行!不過,我覺得令人流心繫商場,其實就應該好像Siam Center般擺放多一點沙發、座椅讓大家慢慢迤,這方面香港的商場該好好學習,走勻全場都找不到幾多張公眾座椅,誓要焗人入食肆內消費,這種心態真的要不得!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個多星期前「緊急出勤」到台灣參加媒體招待遊,目的地不是大家度小周末假期的熱點台北或高雄,而是中部的南投和台中地區。這裡有人稱為「台灣的肚臍」,是保留了很多台灣原汁原味感覺的地方,想真真正正遠離繁囂洗淨身心的地方。不過,人總是貪心,玩過鄉郊地帶的好山好水,就對人多車多的都市有絲絲的惦念。跟大隊講再見後,我多留一天待在台中市,為的就是要到宮原眼科……不是為配眼鏡或治療眼疾,而是為了買餅做手信,以及試其巨型到爆炸的冰淇淋。宮原眼科其實是台中地區著名的日出糕餅的店舖,特別之處是它把日治時期的一所眼科珍所,以及和幾條街之隔的第四信用合作社兩座老建築復修,變成既有古老歷史感,又有現代美感的飲食空間。就連太陽餅、鳳梨酥的包裝都充滿二、三十年代歐美加台灣日治時代的懷舊風貌。沒錯,一個三、四百元新台幣的sundae和鮮果刨冰,的確是比外面小店的價錢貴上好多倍,但舌尖享受的同時,眼睛可以上歷史、建築和美藝的課堂,又真的值回票價。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雖說「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槓」,不過未必處處行得通。上月中到名古屋、大阪和京都的時候,已經漸漸有暑氣來襲的感覺。夏天比人熱、冬天比人冷是京都的一大特色,只因京都市建於盆地裡,周圍被山丘包圍,不太刮風,令暑氣和寒氣一直聚集,偏偏許多京都的公司、機構「最聽話」,堅守「標準環保空調25度」的原則,在311大地震後,面對全日本節電大氣候,標準又提高兩三度!所以,站着都會流汗的人如我是不會在盛夏時分造訪京都。京都市雖熱,但當地人還是要生活,自然會想出許多解暑方法,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到鴨川散步,在這條清澈的京都市母親河,兩旁種滿綠樹,加上偶然吹來的微風,的確比呆在室內坐着舒服得多。近幾年在鴨川河畔,尤其在遊人如鯽的三條大橋旁,多了很多大道藝人和樂隊在這裡表演,在午後4時起,Live music已經成為鴨川的背景音樂,兩個月前還有過非洲鼓和jazz,這一次就有pop rock,它們的音樂似乎成為了一道清涼劑,為鴨川多添一道舒適的涼風。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以往去澳洲,多數都乘坐維珍到悉尼,不過自從其香港、悉尼航線終止服務後,基本上Qantas(澳航)已經成為了我前往澳洲的選擇。多了機會接觸,發覺這幾年Qantas在餐飲方面都「升呢」不少,去年投入服務的澳航貴賓室,不但大了、漂亮了不少,連食物都美味了不少,皆因他們找來澳洲名廚 Neil Perry為航班和貴賓室的膳食重新設計菜單,當中有我至愛的瘦叉燒飯,去年在這欄裡也介紹過。相隔將近一年,上周應邀去參加墨爾本美食節的活動,又有機會再跟澳航貴賓室的瘦叉燒飯相遇,叉燒似乎比我第一次吃到的肥了一丁點,不過在是別人眼中仍是很瘦,似乎正因如此,感覺比以前更加香嫩,本來幾個人share三碟,我就不理大家感受搶了一碟慢慢歎。侍應笑着說:「你們算好彩,通常六時多叉燒飯就會全被點光,這幾碟也是最後幾碟!」一如既往,其實沒有人跟我爭,因為這是西方口味的「健康叉燒」,我最多也不過是跟其他洋人乘客爭!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如果有留意在下的FB,都應該知道我今次旅途是先到名古屋,再從大阪返港,其中一個大阪必定「巡視」的地方,就是被喻為「世界20間最美麗書店」的唯一日本代表——代官山蔦屋書店,剛在上月初於梅田LUCUA 1100百貨店內開了的關西區第一家「蔦屋書店」分店! 蔦屋就是TSUTAYA,但也不是TSUTAYA,此話可解?因為三十多年前在大阪府枚方市開設第一家書店時,就是打著「蔦屋書店」的名字,後來涉足CD及錄影帶租賃業務,就漸漸以TSUTAYA這個蔦屋的日語拼音所取代;近年TSUTAYA又開始把部分業務的重心移回書籍上,就開始重用「蔦屋書店」之名,開展大型書店的事業。在35,000多平方呎的樓層內,有一共200,000冊以上的書本,讓大家可以浸沒在書海中,而中間就夾雜著不同的商品店舖。其實這一種「商場化」的書店香港人一定見怪不怪,大家喜歡的誠品就是這種模樣,然而這家「蔦屋書店」令我喜歡的點子,在於其空間上差不多有一半是被劃成座位區,讓大家可以坐下來打書釘,而中央位置更有一個Garden Lounge,以森林為設計靈感,光線柔和自然,在夏天室外熱到爆的時候,來這裡看書特別覺得relax。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我的另一半是電視精,愛看日劇多過韓劇,不過她會「很傳統地」靜候電視台每周定時播放,她說這份期待才是最可貴。這陣子她迷上了《謝謝款待》,開口埋口都說「好想要一個米糠床」,那就是傳統日本家庭用來漬醃蔬菜的乳酸菌酵母溫床,在劇中米糠床不但是女主角的嫁妝,也是她逝世嫲嫲靈魂的依附物。每次米糠床一出現,另一半都嚷着「你有冇日本人朋友,可以攞少少米糠床返嚟畀我試吓醃嘢呀?」終於,機會來了 — 在名古屋的平民超市裡,讓我們發現了現成的米糠床,還附了塑膠容器,只要把米糠床倒入容器裡、搓勻、把蔬菜塞入去醃8至30小時,就可以有一般日本家庭飯桌上出現的青瓜、茄子、大根等漬物。很多日本家庭都視米糠床為家傳之寶,因為不但可跟足你一世,更可代代相傳;不過打理米糠床也非易事,要至少隔兩三天就要翻動,又要吸走多餘水,否則就會變壞。畢竟,米糠床真的是有生命的東西,對「他」好一點分,醃出來的漬物自然也會好味一點。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本來5月份應該要會好好休息一陣子,卻遇上一個「突如其來」的假期,令我和另一半急急忙忙到名古屋跑了一圈。只可惜這次假期的時間很短,不想太急趕辛苦而沒有去高山飛驒和白川鄉等古樸之地,不過我們就花了半小時從名古屋往阜岐市,參觀一項擁有1,300年歷史的活動 ——鵜飼。鵜飼者,即鷺鶿捕魚,是隋唐使節到日本時帶來的中國傳統捕魚方式,流傳到今天,長良川的鵜飼可算是全日本眾多鵜飼活動中最出名的一個,因為長良川鵜飼是唯一受日本皇室嘉許的一個,它的122個用具都被定為有形文化財產,地位比日本其他地方的鵜飼活動超然。許多年前有幸欣賞過一次長良川鵜飼,當時不但有篝火,更有鼓樂伴隨,好不熱鬧,而且這一次「鵜匠」(皇室賜給鷺鶿漁師的名號)只有篝火吸引河魚,感覺好像欠了一點東西似的,不過在開場前船兒駛到長良川中游,在石灘上讓我們一邊欣賞名陽一邊吃便當,另一半說又有另一番浪漫的風味。聽到這句,總算沒有白費我的安排。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世上最性感男性之一、擁有191cm身高、來自澳洲的「雷神」Chris Hemsworth,最近在電影《Vacation》「展現神器」的片段於網上瘋傳,不禁令我回想這次澳洲之旅。在布里斯班的短短幾天,我們的確遇上不少高大有型的澳洲漢子,機率絕不亞於墨爾本或悉尼這兩個大都會,其中最令同團女生雀躍的,是大伙兒跑到一間Café享用早餐時,店內店外一共坐著一打「雷神手下」,個個昂藏六呎有多,又蓄着鬍子,T恤背心短褲下盡是強勁臂彎和雙足!原來café旁邊正是布里斯班球隊Brisbane Lions的訓練場地,晨操過後,一眾「雷神手下」來這裡吃早餐,不經意地show off,教我們這等普通男人「搵窿瓹」。身高、體形不可即時彌補差異,倒是打扮還可以搭夠(至少好過一點),布里斯班的男生們近年流行到Barber Shop享受飛髮剃鬚一條龍服務,港幣二百元左右就可以理一頭熨貼有型的靚頭,同時還有一些加送的特別服務:先來火機燒耳毛,再以wax脫鼻毛……這兩招已嚇得我魂魄唔齊,最後還加送一個頗Chinese的扮靚絕活——線面拔毛!搞完一輪,照照鏡,自我感覺良好,終於覺得「氣質搭夠」!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雖然都去過塔斯曼尼亞和昆士蘭,今次卻有很多新發現,遇到的人更是旅程最有趣的「調味料」。同行行家在自己的專欄上談及在塔省遇上的「爸爸式導遊」,「嚴父」之外還遇上一位「嚴母」!話說我們到塔省一所著名的威士忌蒸餾所參觀,招待我們的是一位擁有梁舜燕般「上等人」氣場的女士,參觀前她嚴肅地說:「請大家把電話鈴聲關掉。」這本是很正常的禮儀,不過參觀中途可能是有人亮出手機拍照吧,「上等人」竟以嚴母的口吻鄭重宣布:「請各位一定要關掉手機……因為怕引起爆炸。」天呀,我們每位旅遊記者大大話話參觀過超過10個酒廠、清酒酒藏、威士忌製作所等等釀酒廠,從未聽過這回事,有時甚至工作人員自己打手機,不過「上等人」擺出一副不妥協的樣子咿咿哦哦一輪後,我們也當一回「順得人」乖乖Switch off。其實當時「上等人」一路都板起口面,還是行家醒目,著她幫手充當「老臨」,讓我們拍照後補了一句「噢,你好似妮歌潔曼呀!」這刻木口木面的「上等人」終於展現燦爛笑臉……原來不管幾多歲,女生都是喜歡人呃呃。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這次澳洲橫跨兩省,雖然算是舊地重遊,但當中也發掘了不少新地點和新趣味。在塔斯曼尼亞省的小城Burnie,有一個名為Makers’ Workshop的文化中心,專門介紹塔省的特色工藝。下午我們大夥兒吃過一頓富豐的芝士拼盤午餐後,就開始要勞動了——用袋鼠和袋熊的便便造紙!說到以poo poo作材料,我倒有一點點經驗,N年前到泰北採訪一個大象保育園,其中一個招徠就是以象糞造紙,當時我跟一大班老外以雙手把大象「原裝正版」的poo poo加水搓散再混入原紙漿(如果大家正用餐的話,對不起……)!由於有過這種「壯烈」的經驗,所以面對這些小動物poo poo紙漿,簡直就覺得是easy job,更何況指導我們的工作人員謂:「其實混入其中的poo poo少於5%而已。」嘩,的確比我接觸過的象糞紙,「佔poo率」低很多很多;加上袋鼠袋熊的poo poo一早就經過處理,到我們沾手時已經無異味,很衞生。畢竟這裡是澳洲,絕無「古靈精怪東南亞」的成分。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