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的行程都算緊密,這邊廂才把京都的清酒手信放下,那邊廂要南下新西蘭北島看奇異果的種植、採收過程。算起來上一次去新西蘭已經是十年前的事,而這個自然風光優美的國家,也是我的一盞救命「明燈」。話說十年前我還在某刊物工作,當時已跟上司不咬弦、達互不瞅睬的地步,正好當時要到新西蘭兩周cool down一下。從北島走到南島,不但讓我感受到「風光多美好」五字的真諦,也讓我見到當地人很重視的work-life balance——工作再有意思或者賺到錢,但讓你卡在困苦之中也是徒然。經過這兩周後,我把辭職信放在辦公桌櫃桶裡,過了不久就把信放到上司案頭。回想起來,的確是新西蘭「呼喚」我,要我跳出comfort zone,今天再會着實百般滋味在心頭,不過總的來說,這十年自由人生涯還是喜多於悲,所以今次再來的確有酬神感恩的感覺!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來到京都,都處都是花見美,但同時到處都是人,再美的景點都變成墟市,一點都不矜貴,反而一些偶遇的櫻花美景就教我們印象更難忘。 在京都伏見區,我們幾個人為了到月桂冠清酒廠參觀,坐的士來到總部附近的釀酒廠,不過粗心大意的司機把我們帶到廠房的另一個出入口,我們唯有抄過小路走回正門去。就在這段小路,給我們發現了一個花見秘景──在廠房範圍內種植的櫻樹,枝葉都伸到出圍牆去,剛好為小路造成了一個粉紅色簷篷,而落櫻的花瓣剛好就撒滿在地上,締造了一條粉紅色的地氈!目睹這種美景,尤其是不同爭崩頭霸位,自然就會在這裡不停Selfie……讓在正門苦候我們到來的職員一等再等,真的要說句Sumimasen(對不起)!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雖然去過日本很多很多次,不過,在京都賞櫻的機會其實不多,一來春秋兩季乃賞櫻賞紅葉的旺季,莫說邀請採訪,肯自己科款,訂房訂機票都不易,尤其是住宿價錢升近一倍都供不應求。口痕友問我:「有冇咁誇張?」要知道不單止我們中港台遊客「求櫻若渴」,東南亞歐美遊人這陣子都直指京都,JR京都站人多過JR澀谷站!今年算是比較特別,乘清酒老字號月冠桂邀請之便,可以在櫻花開得最燦爛的一刻,來到其生產基地京都市伏見地區,在這個滿布水色的酒鄉欣賞綻放櫻花,好不浪漫!我對伏見的印象其實不深,說到底已經是學生時代第一次到日本旅遊時的事,而且來的時候是暑假,只記得垂柳伴川溪的景致,沒想到這裡的櫻花不但開得茂密,而且更一步一景,禁不住教人不停拍照。然而,我最欣賞伏見的是這裡夠謐靜安逸,比較多人到踩死狗的清水寺、圓山公園等更加可愛。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從來都不是一個對飛機餐有期望的旅客,不過,對肯花心機鑽研不同口味空中膳食的航行公司會另眼相看,至少還會在餐飲上為大家謀福祉,已經是難能可貴。香港航空最近與和台灣欣葉一起發表了新的機上膳食菜單,由4 月1日起開始,在台北至香港航線的商務客艙上供應。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地道民間美饌如南瓜香菇肉絲炒米粉、烏魚子蛋炒飯及筒仔米糕等之外,還有欣葉自創的XO醬炒牛菲力及糖醋台灣鯛等合共8道菜會輪流上場。你當然可以說「台灣咁多好嘢食,使乜喺機上面食先得呀?」其實我倒覺得在機上是一個幫旅客揀選了、讓他們可以開眼界的「頭盤」,大家都知台灣著實太多好東西,可能真的會一時想不起來。透過這頓飛機餐,正好提醒大家落機後可以吃甚麼。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無獨有偶,很多酒店最近都進行大翻新以迎接2016年的到來。香港遊客很熟悉的曼谷,其中一所傳奇酒店曼谷文華東方酒店內擁有悠久歷史的「作家翼」與「花園翼」剛剛完成了翻新工程,而且重新開幕。總面積達6,000平方呎的皇家套房是全曼谷最為奢華的總統套房,一共有個6間臥室,佔據了著名作家翼的首層,而作家翼前身正是建於1876年的東方酒店,這座擁有140年歷史的建築在此次翻新中更還原了最初設計時出現的開放式陽台,讓客人將可飽覽作家翼的熱帶花園和眺望河畔風光;至於800平方呎的全新花園套房,部分是複式設計,一樣可以從落地大窗俯瞰湄南河和花園景色。無機會入住的話,都可以幫襯一下法國餐廳Le Normandie、以著名墨客而命名的作家酒廊,或者到SPA歎個按摩,感受一下糅合了殖民地風格的設計和現代時尚精緻空間,也是一個曼谷叉電之旅的好節目。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今次澳洲悉尼之旅的收獲都算很豐富,就連回程上機前的最後一刻,都為我們帶來驚喜。我們有幸走進澳航專為頭等艙而設的貴賓室,在設計大師Marc Newson精心打造的空間內享用美食,再來一個shower,讓我們可以精神爽利上機。上機前不忘試一試它們精選的酒類,其中一支只此一家的,就是眼前這一支Four Pillars Gin。澳洲紅白餐酒聞名於世,而這幾年又開向其他酒類進發,就好似塔斯曼尼亞的威士忌,有好幾個品牌都得過國際性大獎。至於氈酒,就以這家手工釀造品牌Four Pillars Gin最為飲家所喜愛。澳洲特別請來Four Pillars Gin為旗下的頭等貴賓室特別釀出這款限量版Gin,微甘而有點辛辣,入口滑如 pena cotta,而且帶點夏威夷果仁和肉桂的香氣,的確令人一喝難忘。旁邊的朋友問我:「要加點可樂嗎?」不必了,淨飲品嘗這種 spiciness才是王道。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說到這個澳洲悉尼重新發展的舊區Chippendale,值得談的有趣事也著實挺多,其中一個可以講完再講的就是這座Central Park One。以往的文章都有提過Central Park One如何綠色、如何前衞又如何親民,不過因為篇幅有限,很難一一細說,正好這裡可以作一點補充。日間的Central Park One在陽光之下是一座被攀藤植物包着的大樓,好有科幻電影feel (至少我覺得),樓頂還有一列疑似太陽能板的東西凌空架在大廈之上。來到晚上以為不用留神看一眼,才發覺大樓頂部這一排看似魚鱗、看似太陽能板的東西,會在射燈和微風之中造出搖曳生姿的效果,就好像在頂樓搭建了一個舞台一樣。翌日,一位負責推廣Chippendale地區的女士帶我們到區內一逛了解,我忍不住問:「究竟大廈樓頂那一塊塊的是甚麼?太陽能板?」她笑著答:「好多人都以為是太陽能板……查實只是一個裝置藝術而已。」還說它讓許多人抬眼一看便能引起話題,這種吸睛大法算是成功了!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這次來到澳洲悉尼,住的精品酒店就在重新發展的Chippendale地區,聽起來好像很陌生,但回想起來,其實我幾年前已在這區遊歷過,當時這一帶很荒蕪,只有一個收藏現代中華前衛藝術品的大型藝廊White Rabbit Gallery,全部都給圍板圍起來,只能遠眺到一些紅磚大廠房在板後。不過,悉尼是個活力大都會,要重新發展一個在市中心重要地段的舊區,又怎會普普通通hea做?圍板不但掃上多彩鮮艷的顏色,更利用不少空間設置臨時的展覽點,讓悉尼在地的藝術工作者可以有一個免費的地方展覽自己的作品,在推動本土藝術上相當有心有力。如今圍板一一拆下,藝術成分也就此被卸下來?不,在Chippendale裡依然找到好多養眼的東西,就如由昔日town house排屋改建成的露天food court「Spice Alley」,在找尋美食的當兒,原來周圍都有不少gallery,當中有不少令人會心微笑的作品伴著大家開餐。填包肚再吸收藝術養分,很滿足。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每次去到外地,看見人家把古蹟活化成為「實用」的場地,讓公眾可以享用這些具歷史意義的建設,古蹟又可以得到金錢支持保育和維修,總好過不理三七廿一拆個稀巴爛。走到來澳洲悉尼Taronga Zoo旁、位於Mosman的Ripples Chowder Bay餐廳,這個海灣原本專門維修和停泊海軍船隻和潛水艇的秘密軍事地帶,而且足足一百年禁止公眾人士進入。如今潛水艇真的潛水走了,但原有以麻石和木材建成的海軍辦公樓依然保存得宜,在不同的藝術品的點綴下,早就洗去了硬橋硬馬的軍事味道,而昔日濃濃的機油味,就被主廚Kristian Gamble烹調時令菜餚的香味所取代。唯一沒有變的是這裡位置的確私密,如非自駕或坐計程車,坐完巴士就要走10分鐘,才可以來到這個看到晴天藍海的岸上的餐廳。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冰、雪、霜對我們生長在亞熱帶地區的人言,的確是有無限的幻想,覺得很美很浪漫,卻沒有想過跑到大帽山欣賞這些冰霜,最後會換來一仆一碌的狼狽境地。波鞋、澳洲毛毛boot固然會令人有溜冰般跣着下山去,其實就算是名牌防滑鞋底boot都一樣是「跣住去」。這件事令我想起去年3月到北海道余市參觀威士忌廠的經歷:出發前一天,在札幌行人路上基本是無雪,不過那陣子道央忽然下了一場大雪,於是原本已經有一對外掛式雪爪的我,苦口婆心勸同行的行家們要到Don Quixote一人買一對雪爪(自己都多買一對給同行的老婆),當時個個都以為太緊張,最終也只有一位行家買了一對;誰知翌日往余市,積雪已高到過腰,而路面更是濕滑不堪,我們七、八個人靠六隻雪爪慢慢「龜速」移步到酒廠去!所以我們一見到這段新聞,又禁不住談起這余市事件,大家都說風雪不可欺!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在悉尼遊玩,其中一件賞心樂事應該是遊船河。整個悉尼市都被連綿蜿蜒的海岸線所環抱,造就了不少適合避風和停泊遊艇、帆船的地點,不少當地人都擁有自己的船隻,一到天氣晴朗的周末,海上都會變得好繁忙,一艘接一艘的船兒都會駛出來。我們好明顯在悉尼沒有自己的帆船或遊艇,幸好有East Sail (www.eastsail.com.au/sailing-school.asp)這類遊船河公司讓我們可以登船揚帆出海去。船駛過歌劇院、悉尼大橋後,眼前最矚目的就是這個巨型笑臉──Luna Park的入口。Luna Park算是悉尼的荔園,雖然舊、雖然不刺激,但許多悉尼人都當它是寶,所以經過了許多年後,這個小小遊樂場都依然保存在這個黃金海灣地帶,如今更有不少男男女女選擇在Luna Park搞婚宴,令它多添一份浪漫氣氛。只可惜我們的帆船只是在遊樂場的岸邊匆匆駛過……可以上岸的話,一定會趁這天weekday人流少的時間玩齊所有的懷舊機動遊戲!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香港人當真是「經濟動物」——「人仔」一跌,立即就有人問我返內地遊玩會有多划算。其實自從強美元登場,跟它掛鈎的港元受惠,外遊變得更便宜。幾年前來澳洲貴得要命,當時差不多1澳元兌8港元,如今只不過是5.4至5.6港元之間,就連血拼的興致也大增。上回提過噴劑裝食油才不過港幣11元,今次要講的就是悉尼熱門購物點QVB,多數遊客都會去地面幾層血拼,而我就只會集中地底第二層的Victoria’s Basement,很多有名、無名、暢銷、另類、雅緻、搞鬼的廚房用品、食具和鍋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大部分都以outlet price出售。我本來對很多東西都相當有興趣,不過,眼睛卻被一盒四隻的特色高腳玻璃杯吸引着……才不過港幣50元,立即付鈔之餘,還幫朋友多買一套!幸好這次乘搭QANTAS的商務艙,hand carry兩大盒玻璃杯都沒問題,否則我一定做自私精,只買一盒自用!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澳洲悉尼跟我去過的其他國際大都會一樣,分分秒秒都是在轉變當中,自然就大興土木,新的樓房不日之間就豎立在市內,無可否認這些大型建築都是大家所謂的地產霸權的傑作,新樓房帶來附近一帶有新景象、新發展,連帶租金都向上飛揚……似乎這種情況全世界都一樣,沒有幸免。 不過,外國的地產霸權似乎對公眾沒有那麼冷漠,當我城有新樓盤新商場落成,承諾的公眾休憩空間只是一個只能泊幾架私家車的小小休憩處(對,連公園仔談不上),我見到悉尼都心商住樓盤,地面休憩空間跟樓盤地面面積幾乎一樣;而商場內不但放置許多座椅讓大家休息,更在商場的其中一層的中央,放置了幾部八十年代士多辦館門口常見的街機,讓我們免費打機,不亦樂乎!眼見香港很多購物商場較難找到椅子,讓逛累了的人坐一坐,有得坐定定打機這一招的確亮眼,也教人覺得這些地產霸權總算有少少人情味。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每次出外公幹,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私心,會希望完成自己心裡面的一些手信checklist。這次悉尼之旅,我們個個都期望到澳洲的大型超市走一圈,有人掃個人護理品,有人大手買food supplement和健康食材製作的小食,有人只顧買限量版零食,而我就是要買油!上一回年初到澳洲,我已經在超市發現了一種連很多外國食肆大廚都樂於採用的噴霧裝橄欖油,它的好處是可以均勻地噴到鑊上,最適合就是配合易潔鑊使用,達到少油煮食的最佳效果。同類型的噴霧裝橄欖油其實在香港的高檔超市或者「數字食品店」都可以找到,但小小一支最便宜也得要三十多港元,然而在澳洲……不但只是2至4澳元(即11至22港元),而且種類也多,橄欖油外還有芥花籽油、粟米油等。今次,還給我找到大大支的Woolworths超市自家出品的噴霧裝芥花籽油,400克才不過2澳元,即11港元而已!大手入貨,再不用「就住就住」來使用了!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遊澳洲,不品酒,如入寶山空手回。來到跟悉尼不過個多小時產酒區Hunter Valley(獵人谷)的其中一個小區Pokolbin,我們來到全澳最大以有機方法培植葡萄的酒莊Tamburlaine (www.tamburlaine.com.au),職員安排我們走進一間掛滿當地藝術家畫作的試酒室內準備品酒,本來我跟幾位喜歡葡萄酒的朋友都滿心歡喜,不過,原來在場一半團友都不好此道……一連有五六支紅白酒,逐一細嘗都起碼要花半小時,哎呀,豈不是會悶親大家?不過,當這位職員一開口,就彷彿黃子華上身,手舞足蹈如表演棟篤笑般向我們講解每支酒的tasting note,讓我們個個都忍俊不禁,自稱不好杯中物的幾位朋友都慢慢呷着不同的葡萄酒,「又真係好似有佢講嗰啲味道喎。」事後我問他是否常常都如此hyper,他淡淡一笑:「不是每個人都是自願來這裡,何不為他們添一點愉快的心情,等他們笑着離開?」見到人家因自己而開心,有時當一會兒小丑又何妨? 李兆祥 旅遊撰稿人,曾任多份刊物的 旅遊記者,旅遊經歷豐富。 Facebook:www.facebook.com/what.angus.se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