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投票日即將來臨,忽然又有消息傳出,當局可能在臨門一腳再出招,把有「港獨」傾向的候選人踢走。假如這是真的,那麼這又將是極其愚蠢的一招。 其實,建制派也明白,即使「港獨」人士被踢走,但他們的支持者絕對不會把選票投向建制派,也不一定投向溫和泛民。也許官方認為,這樣也好,至少可以為建制派減少一兩個對手。但不要忘記,高壓從來是一個回力球,壓力愈大反彈愈大。除非當局把所有可能「港獨」的候選人趕走,否則沒有被趕走的新興力量候選人可能得到更大的支持,吸納了上述票源,始終會跟官方對著幹。官方能把所有泛民候選人趕走嗎? 正常人都感到奇怪,這麼顯淺的道理,為甚麼官方(包括北京)不懂?我看,他們不是不懂,而是因為利害關係和慣性思維,令他們看懂了也不願意相信,更不願意接受,於是繼續冥頑不靈地盲目下去。且聽有些大陸官員私下怎樣談香港人:「我們高壓又怎麼樣?香港有多少人敢頂?即使有少數人敢頂,但他們能頂得住嗎?香港有多少人作了犧牲的準備?」他所說的「犧牲」,不是性命,而是泛指放棄現有的東西。在他們眼中,香港人「最錫身」、「世界仔」,「『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已在香港人身上得到最好的驗證。」 有官員說:「共產黨當年打敗國民黨時,整個中華大地上不是有很多國民黨的殘餘勢力負隅頑抗嗎?但最後都被共產黨擊退和瓦解。香港只是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真的能雞蛋抗高牆嗎?」 有官員還說:「你們看美國和英國也不敢跟中國對抗,還說香港?」他說他絕對不相信人類在壓力和利誘面前可以挺直腰。「所以,對外對內也好,一切講實力和利害。對付香港,實力不成對比,利害更是涇渭分明,那就不用多說了,包括道理。」 我不評論他們的說法,因為大家自會評說。我只想說一句,上述想法只反映崇拜權力和壓力的封建意識,與現代化社會完全格格不入。還有,共產黨當年打敗國民黨,但今天卻重犯國民黨當年的錯,那未來將如何發展呢? 周二、五刊登
三名台灣人士原定前天來港出席論壇,但忽然收到通知不能入境。這類事件並非首次,但這次卻引起不少議論甚至非議。請看細節: 一,主辦這次論壇的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屬於可與北京對話的團體,至少不是敵人,內地學者也經常來港出席該會的活動;但這次北京也不給面子,說明其鬥爭意識不斷擴大化。此舉令他們的「統戰」工作有如水瓜打狗,不見一截,短視之極。 二,據報道,主辦單位直接收到來自中聯辦的電話,得知三人無法入境的消息。過去,多是由特區政府出面處理有關事宜,譭譽都在港府,中聯辦只在後台發功,不會站到前台,但這次卻由幕後站到前台,顯示有關方面已不怕讓外界知道,誰是真正的權力來源? 顯而易見,這是公開拆「一國兩制」的台。台灣人很早就不相信「一國兩制」,如今更是一樁實例在眼前。也許,這又應驗了某些大陸官員私下的一句話:「既然台灣人也不相信『一國兩制』,我們為甚麼還要那麼委屈,在香港作秀?」他們認為執行「一國兩制」是「委屈」,過去所做的都是「作秀」,真老實也! 三,在被拒來港的三人中,過去曾多次來港,不成問題;但這次卻吃閉門羹,說明大陸處事經常「因人、因時、因事而異」,隨意性甚強,連相對固定的準則也沒有。中共對美國絕不敢如此舉措,但對台、對港卻可以毫無制約,教人怎樣建立信心? 四,被拒來港的楊偉中(圖、互聯網)說,他已在網上辦妥來港手續,忽然間才知道不能入境。這到底是甚麼原因?是否中共的不同部門在「政策打架」,導致前後不一?還是下級部門「水平不足」,讓對方辦妥手續後才被上級矯正?無論如何,這只會出現「政出多頭」或「決策飄忽」的聯想,對北京,對兩岸關係有何好處? 五,楊偉中本是國民黨員,今年六月因批評國民黨而被逐出黨,最近獲邀加入台灣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如今他不准入境,令人猜想這是否北京袒護國民黨之舉?但北京知道嗎?你擁抱誰,誰就會因你的死亡擁抱而半死不生。這是幫國民黨還是害國民黨呢?周二、五刊登
奧運結束,中國和香港運動員得到不同的成績。其實,不管他們能否取得獎牌,只要他們努力,發揚體育精神,謳歌人類的奮鬥,尤其是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的上進心,都是值得讚賞的。 所以,當林丹輸給李宗偉之後,我沒有失望;當其他名不經傳的中國選手努力奮鬥而取得獎牌(或沒有獎牌)之後,我同樣有中國女排奪得金牌的喜悅。相反,我不會因為孫楊的「病痛」而有甚麼同情,更不會因為涉及禁藥的運動員而傷心。 中國官方近年來對待體育運動的方法,也逐步人性化。過去,中國運動員取得成績後,很多時候要先行感謝黨和國家的培養,但現在不用了,只有無聊的網民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中國今年對涉及禁藥的選手,也採取切割的方法,表示全力配合國際禁藥組織的調查。此外,中國女子四乘一百接力賽無端被美國隊「頂走」,不能進入決賽,中國馬上提出交涉,雖然未能成功,但也顯出據理力爭的態度。所以,中國只要理性處事,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公民教育,毋須刻意,毋須矯情。 因此,當中國女排多次擊敗強敵,在逆境下取得冠軍時,我和很多人一樣都會由衷地高興,激賞;但當內地某些官方媒體硬繃繃地把這次勝利跟政治教育、愛國教育、民族感情、民族氣節掛上鈎時,我又感到索然無味,甚至反感。 例如,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祝賀女排時,凸出了隊上成員袁心玥(軍人)「用實際行動樹起了當代革命軍人的好樣子,為國家和軍隊贏得了新的榮譽」,並說要「牢記軍委領導囑託,不負全軍官兵厚望………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想,這只能反映軍隊的一種文化,但卻顯得生硬和沒有人氣,幸好這不是中國人民的感覺和想法。不少內地朋友還說:中國乒乓球世界冠軍王皓也是軍人,但他能改變中國軍隊的形象嗎? 所以,我經常說,愛國是不需教育的,也不能強行教育的,因為愛國教育的最佳教材就是國家行為。國家取得好成績,人民與有榮焉,但國家不能理性處事(尤其是政治部分),那就難以取得人心。 周二、五刊登
古語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如果能活到九十歲,更可稱為老壽星了。所以,慶祝九十大壽,應是人生樂事。不過,江澤民剛過九十歲,我卻為他有點心傷。 據外國媒體報道,中共高層有人對他的生日感到憂慮,擔心他利用生日來凸顯自己仍有影響力,並擔心有人乘機聚眾謀反,所以下令採取多種方法,禁止替江祝壽,亦不准把他的生日消息上網。 我看了這個消息,十分感慨。假如這是真的話,那麼江澤民確實長壽而不快了。不過,我對這個報道有所懷疑,因為現在的江澤民在中國政治上還有多少影響力?即使還有一些,但能足以令當今皇上擔心嗎?三年前,當習近平還未坐穩的時候,假如江澤民能夠與胡錦濤聯手,也許可以對習近平產生一點制約;但江澤民和胡錦濤能合作嗎? 不可能,因為胡錦濤就是鄧小平用來制約江澤民的棋子,令江澤民有所顧忌。所以,到了江澤民引退之前,又安排習近平來制約胡錦濤。可見,三年前江澤民健康尚好的時候也不能形成「江胡聯盟」,到了今天江澤民健康欠佳的時候,還能與胡錦濤聯手對付習近平嗎? 江澤民到今天仍然被人拿來做文章,我也為他的「老來哀」感慨,因為他也逃不出中國宮廷政治的魔掌,而這種宮廷政治是他自己也有份建立的。當他垂垂老矣的時候,仍要努力找尋機會對外曝光,顯示他仍然存在。為甚麼?皆因他徹底消失之後,其後人的命運實在難料。當年鄧小平死後,江澤民怎樣對待鄧家後人?圈中人心知肚明。去年,江澤民垂老之際仍要在眾人攙扶之下,爭取把他的活動曝光,這正是力保家人的方法。正所謂,能撐一日就一日。試問,老百姓會有這樣的憂心嗎? 此外,我還有一點感慨。官方當然不能禁止江澤民大壽的消息上網,但網民為甚麼會為江澤民賀壽呢?據稱這是因為他們感到今天的政治環境比江澤民年代更差;至少當年還可以議論時政,但今天卻不能「妄議中央」,亂說就是罪。其實,江澤民上台正值「六四」之後,政治收緊,何來寬鬆?但現在卻比當年更差,能不令人浩歎嗎? 周二、五刊登
學運領袖周永康、羅冠聰、黃之鋒被控「非法集會」罪成,分別被判監禁緩刑和社會服務令。我第一個反應是:四十九年前的政治悲劇又來了。人們關心的,不單是刑期,還有會不會留案底?社會對有理想的青年人應該怎樣看待和對待? 他們三人今天的遭遇,令我想到一九六七年左派暴動(左派稱為「反英抗暴」)的YP仔(Young Prisoner,青少年犯)。周永康等人今天幹的事,就是當年一些YP仔幹的事(這裡不包括有刑事暴力行為的YP仔;後期北京和香港左派領導層還策動和縱容大規模暴力行動,更應譴責)。前後兩批年輕人都是非暴力抗議之後被判有罪,留有案底,很多正常的事都不能幹,一世人就此浪費了。 所不同者,只是當年向左派施壓的是港英殖民地政府,而今天向爭取民主自由的年輕人施壓的,則是聽話和過猶不及的特區政府。不過,這兩個不同年代的政府都扮演著同樣醜陋的角色,就是政治打壓。 概括而言,也是感慨而言,爭取公平的力量和心願在每個年代都會出現,但利用青年衝動而借勢構陷的既得利益者,以及乘機打壓異己的權貴也同時存在,而且是潛伏存在;他們還製造一連串政治悲劇,禍延當代和後代。多少政治圖謀,透過「制止暴力」而得逞!多少盲目行動,通過「以暴易暴」意圖合理化!這樣的歷史不斷簡單地重複,中國人何時才醒? 由1967年左派暴動,到1989年北京民運,再到2014年「雨傘運動」,我都親身經歷和看到很多重複又重複的事──慷慨激昂、勇往直前的爭取;假公濟私、借「正義」之名而行不義之實。怎樣才能讓公眾掌握實情,不致受騙呢?只有大家努力身體力行,增加透明度,揭露,分析,思考。 還有一點,就是鑒往知來。很多未來可能出現的答案,都寫在歷史之上;年輕人多點看歷史,就可以發現你們將來可能面對的歷史場景。其中一個場景,就是只要被打壓的一方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懂得行事方法,總有一天可達致大眾的目標。我對這一點絕不悲觀。相反,為政不仁者如繼續冥頑不靈,同樣會成為歷史覆轍下的龜蛋。 周二、五刊登
里約奧運漸入高潮,人們關心中國和香港的成績,這是十分正常的。一九八八年我第一次採訪奧運會(在漢城,即今天首爾),從那時起,我不單看成績,更看另外三點。我發覺,加了這三個觀察點,大大提升觀賞運動項目的意義和樂趣。 第一,很多人感到體育運動都講求體力,殊不知講求體力時也講求智力,有些運動更講求智力和定力。例如射擊運動員,要把自己關進絕緣的境地,要創造和享受「孤獨感」;習慣這種環境,比賽時才能發揮佳績。又如舉重,表面上只講氣力,但實際更講求智力;由第一舉開始,不單要計算自己的能量,還要評估對手的實力,在決定試舉的重量時就要想辦法「谷爆」對方。所以,我觀賞體育項目時,更多從策略和智慧的角度看,從而自我提升。 第二,比賽不單看成績,還要看過程,而且享受過程。我把自己變成運動員,與他們一起流汗水,也跟他們一起經歷比賽中的艱苦時刻。尤其是逆境的時候,怎樣能夠鎮定應對,冷靜處理,化被動為主動,最後反敗為勝。我見證中國游泳選手黃曉敏怎樣拼搏,最後以百分之一秒戰勝對手奪冠;舉重選手何灼強怎樣智鬥對手,最後奪得金牌。所以,我看奧運和體育比賽,更著重看人的奮鬥精神、人的質素、勝不驕敗不餒的氣度,從而激勵自己。 第三,運動員成功的背後,必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真人真事。有些事例是激勵人心的,例如經歷艱辛的訓練而最後達致成功(中國奧運第一金許海峰,用磚頭壓手、腋下放尖物,日練十小時,鍛煉手臂定力);但有些訓練是不人道的,例如強逼和誘騙運動員服食「邊緣禁藥」,改變其生理狀態和結構。這些都是我在採訪中知道的真人真事,從而令我思考人性的善惡。我近年寫的兩本人性小說《慾奴.牢獄》和《人性密碼》,都是由此得到啟發的。 所以,我把運動與人生結合起來。運動員的歷程,說明人生中的成敗因素。贏了金牌可能得不到讚譽,就像爭到特首之位不等如你會受人尊重;輸了比賽,就像受到打壓但不等如你永世不得翻身。周二、五刊登
近期大家看到很多政治惡浪:廉署人事大地震、立法會候選人要簽「確認書」,某些候選人被剝奪參選資格,北京治港政策變得更強硬……新聞界追問各種可能性,得到的答案多是──「中央沒有干預」、「政府沒有介入」、「特首沒有接觸選舉主任」、「公務員根據法律自行決定」…… 建制派當然接受這種說法,但了解情況的內行人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政治圈中有一種存在已久的文化和模式,就是「精神感召式的管治」──上級沒有需要,也不會直接向下級傳達具體行動的指令,而是把目標告訴下級(不需通過正式渠道,間接的權威渠道就可以了),下級心領神會,出謀獻策,為上級想出不同的落實方法,得其首肯,馬上開波。公務員有時只是一隻棋而已。 這種模式中外如是,西方國家會透明一點,中國則隱晦得多,因為中國的管治模式仍充滿人治思維和封建色彩。很多朋友說:他們無法理解,今天的現代世界已發展到全球化階段,資訊發達,中國也開放改革三十多年,為甚麼中國仍然與世界的主流意識脫節? 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為中國的政治生態和管治思維正是歷代封建王朝的延續,所以執政者只願進行經濟、科技或民生的改革(以免激起民怨,導致失去政權),但卻死守政治領域,不容失去一寸空間。 追溯歷史,漢朝姓劉,唐朝姓李,宋朝姓趙,明朝姓朱,清朝姓愛新覺羅;到了今天姓甚麼?表面答案是姓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則是姓共。昔日是家天下,今天是黨天下;在這種封建延續之下,薄熙來就是昔日謀朝篡位的諸侯,周永康就是裡應外合的皇叔,郭伯雄和徐才厚就是擁兵自重、配合亂臣賊子的軍頭。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爭鬥似舊時。 眼前情勢說明,香港人正面對一個偉大的歷史任務,就是同心協力,用不同的方法努力頂住各種倒行逆施,防止政治大倒退。官方不透明,民間就令它甚至逼它透明,成為民情制約;官方巧言令色,暗渡陳倉,民間就努力拆穿它的西洋鏡,擴大民間訴求。當然,困難很大,但香港的「兩制」保不住,整個中國也沒希望。
港府用各種方法,阻止梁天琦成為立法會候選人,但所用的理據,可謂自相矛盾,貽笑大方。人們質疑,為甚麼有些聲稱贊成「港獨」的人可以入閘,但梁天琦卻不可以?其實,理由很簡單,就是梁天琦有一定的勝算,而其他人勝算較小,所以不妨先讓他們入閘。 不過,這些聲稱贊成「港獨」的人雖然可以入閘,但官方仍然有「尚方寶劍」在手──只要官方在投票日之前找一些他們認為合理的「理由」,同樣可以宣布某候選人失去參選資格。可見,這已不是純法律的問題,而是借法律的外衣而實行政治審查。 行內人都知道,官方會不斷進行民意調查,藉以掌握選情的最新動態;只要官方認為「有需要」,就會想出不同的方法。這完全應驗中國政治文化中的一句話:「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想達到某個目的,就一定可以想出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直截了當地說,就是不怕公眾質疑,不怕世人恥笑,不怕歷史污名,也要不擇手段。可見,人治色彩已愈來愈濃了。 面對官方牢牢控制公權力的現實,很多人感到無可所為,但我卻有一個古怪的念頭。其實,今天很多人(尤其是泛民和年輕人)正在幹的事情,就是當年共產黨在執政前所幹的事情,性質一樣,具體行動也十分相似,只是暫時程度不同而已。當年共產黨爭取民主,要求自由選舉,反對國民黨的政治高壓,今天的人同樣如此。歷史正在簡單地重複,只是換了角色。 所以,不妨多點了解共產黨的崛起史,研究它當年怎樣做,甚至參考它當年怎樣做,再按照今天的實際情況,決定今天怎樣做。多點了解它當年怎樣做,至少可以提高跟它爭論的辨析能力──它今天反對外國在香港進行「和平演變」及「顏色革命」,但它當年也曾結合外國勢力;它今天反對「動亂」,但它當年也搞過「動亂」。它當年搞統一戰線,今天人們也可以不斷擴大民眾基礎。 當然,它最後可以不講道理,繼續倒行逆施,拉人封艇,但它最終也要付出代價。至於代價有多大?它能否付得起?就要看它自己怎樣選擇了。 周二、五刊登
南海局勢像箭弦一般繃緊,令人不安。在剛剛過去的建軍節,北京又強調必須加強戰鬥能力,加上習近平在軍隊已進行大幅度的改動,凡此種種,令人關注中國軍隊的戰鬥能力到底怎樣? 到今天為止,我仍不大擔心南海局勢會引起大規模戰爭,因為目前各方的政治和外交磋商可以避免戰爭(不包括小規模的摩擦)。再看過去多年來中國在國防方面的工作,無可否認是有明顯的提升。雖然中國跟美國的戰鬥能力仍有一段頗大的距離,但距離正不斷拉近。在現代戰爭中,多數是強欺弱,但如果兩個大國的戰鬥力拉近,反而會產生互相牽制的力量,因為打起來只會兩敗俱傷,對任何一方也不利。 不過,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中國一直解決不了軍人干政的問題。江澤民主政後,由於在軍中沒有往績,只能靠扶植郭伯雄、徐才厚等軍頭,藉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但這又造就了軍中的大貪官。如今,習近平打掉了這些大老虎,但有沒有和能不能改變軍人弄權這種千年規律呢? 此外,習近平進行軍隊改革,除了「強化保家衛國的能力」外,還有沒有其他個人考慮,令軍隊成為他鞏固權位的工具?觀察過去一段時期的軍中變化,我形容為 「軍隊改動」,而未到軍隊改革,因為把軍隊的 「四總部」改為十多個部門後,各部的負責人主要向軍委主席(即習近平)匯報。這樣做的好處是減少尾大不掉的機會,但又增加了軍委主席集權的風險。 二,到今天為止,中國軍隊仍然不是國家化,而是黨化;更有甚者,黨化的程度愈來愈嚴重。軍隊國家化這個問題,由中共執政到今天,不知多少人提過,連中共軍方的開明派也提過,但結果如何?不僅得不到中共掌權人接受,連提議的人也被清算;稍有地位的軍中開明派,也被打入冷宮,在軍中頗有聲望的劉源(劉少奇之子)就是一例。如果開明派繼續 「冥頑不靈」,說不定也會成為 「被叛逆」分子。 很多人說,中國數千來就是這樣,中國人認命吧!我忽然記起中共未執政之前,他們也不認命,關鍵是不認命之後如何改變人民的命運。 周二、五刊登
中國共產黨最近推出一系列新的宣傳攻勢,其中一個自我宣傳的廣告頗有新意,值得談談。 這個廣告由多名平民百姓組成,包括來自社會基層的清潔工人;廣告中只介紹他們的工作跟普通人一樣,毫無炫耀,更沒有以前那種歌頌英雄人物的 「三突出」。在整個廣告中,一個共產黨的黨徽也沒有出現,只是到了最後部分,才說 「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跟你在一起」(圖)。 看了之後,令人感到平實無華。細想之下,又發覺這個廣告跟台灣一些競選廣告有點相似,不著痕跡,但平實中顯深度。這算是中共突破 「黨八股」的少有佳作。 長期以來,中共慣於硬銷,尤其重視政治正確,令它的宣傳變得乾巴巴,枯燥無味。近年來稍有轉變,它懂得用一些軟銷的方法,間接或轉彎宣傳,例如領導人的卡通,或者動漫化的技巧,比以前較為活潑。 過去,中共側重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核心傳媒,但這些傳媒都變了 「紅面關公」,紅得令人不敢相信它們的內容。後來,中共感到新華社太紅了,於是成立中國新聞社,希望以較溫和的面目出現,彌補新華社的不足。可惜,後來上級管得太死了,中新社變成了另一個 「紅面關公」;於是,中共又搞了一個中國通訊社。誰知,上級同樣管得死死的,中通社結果成了第三個 「紅面關公」。 也許中共吸收了這些經驗教訓,近年來懂得使用二線或三線傳媒,甚至提出 「善用外媒」,借別人的口說自己的話。此外,表達方法也逐漸多元化,正如不久前舉行的全國宣傳工作會議提到的,要 「懂得講故事」,而不是傳經授道那麼古板。 不過,除了形式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內容。上述新形式的廣告也許可以令人民有一種新鮮感,但當這種新鮮感過後,人民會問:廣告的內容是否真實?如果人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與廣告完全不同的事情,這類廣告只會變成肥皂泡,很快就爆破了。換言之,即使用了新的方法,但如果只停留在塗脂抹粉之上,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奉勸中共,借鑒人家的先進經驗,千萬不要學皮不學肉,學肉不學骨。 周二、五刊登
中文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四成青年支持「港獨」。自從梁振英基於某些理由挑起「港獨」爭議後,很快就得到「港獨之父」之名。不過,除此之外,還有更大的力度推動「港獨」,就是北京和港府的倒行逆施。 現實上,很多人不贊成「港獨」;但在倒行逆施之下,愈來愈多人不贊成「港獨」的同時,開始不排除「港獨」,甚至同情被打壓的「港獨」言論。官方對此當然更害怕,擔心牽一髮動全身,跟著按照慣性思維,要把「不穩定因素扼殺於萌芽狀態」。於是,更猛更狠的政策和措施來了。 我理解官方的心態,他們也嘗試尋找解決方法,例如吸引青年人北上發展。但糟糕的是,聽了各方意見後,官方只著重利誘,而不著重解決核心矛盾,就是青年人同樣重視的民主自由。更糟糕的是,官方後來連溫和的、善意的、中間的意見都排斥在外,一意孤行地按照他們認為有效的強硬和高壓的政策行事。 例如,不少人建議先跟民主派中的溫和青年人公開溝通對話,創造融和氣氛,但官方認為這樣會「釋放錯誤訊號」,還會被對方「打蛇隨棍上」。這完全是基於不信任青年人的思維,同時反映官方不想放開政治上的絕對控制。 最近的「確認書」風波,據聞官方的原意是:阻止宣傳「港獨者」入閘,以免他們當選後在立法會上宣傳「港獨」,屆時更「後患無窮」。但現在採取「確認書」一策,卻變成原想孤立一小撮,客觀效果則是打擊一大片。劉兆佳還表示:確認書或導致反效果,但長痛不如短痛,北京也願意負起政治後果。這間接承認北京只顧一味強硬,甚至不惜破壞制度,強行扭曲法律,反映官方已進入新一輪的鬥爭狀態。 我請共產黨想想,當年你們不是反對國民黨的倒行逆施而奮起抵抗嗎?難道今天角色互調,你們卻扮演了當年國民黨的角色?有共產黨員用他的怪論總結當年共產黨成功的一個經驗,嚇我一跳。他說:「正因為國民黨對共產黨不夠狠,放了共產黨一條生路。所以,今天一定要比國民黨更狠。」這樣的總結,豈不是忘了最終國民黨還是被推翻嗎? 周二、五刊登
自從梁振英上台後,政治爭議不斷增加。這既有他的原因,也有北京的原因,還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概括而言,這是人類的問題。人類既然有問題,關鍵是人類能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還是有人在解決問題,卻同時有人在製造或增加問題? 經歷了四十四年的新聞生涯,我不斷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書展前我寫了一本書,名為《人性密碼:678914》。有人看見這個書名,馬上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把書名中的「7」字刪去,即變成《人性密碼:68914》。人所共知:689是市民贈予梁振英的代號,那麼,我這本書的密碼是不是說「梁振英實死」? 我聽了不禁失笑,但非常感謝這位朋友的偵探頭腦。當他向我提出上述問題時,我才發覺原來書名中可以真的藏有密碼。不過,我的密碼不是這樣理解。 書名的「67」,是指1967年的左派暴動;「89」是指1989年北京民運;「14」是指2014年的雨傘運動。這三次跟香港有重大關係的社會運動,有著不同的性質和經過,但都是我親身經歷的大時代事件。而且,我不是一般的觀察,而是在不向程度上介入或被捲入其中。如今想來,我不會停留在當年的事件之中,而是希望透過這些刻骨銘心的經歷,探討人性怎樣不要被政治扭曲。 因為在這三次事件中,有很多極其相似的地方:政治人物利用社會事件達致自己的目的;一腔熱血的年輕人被政治利用,害得自己悔恨終生。我感到歷史正不斷簡單地重複,所以,我用小說的形式,努力寫下當年的一事一物,很多是真人真事,有些則是濃縮昇華的;當中有殘酷的政治現實,也有真實的愛情故事。我要從中尋求人性的密碼,希望後人不要重蹈覆轍。所以,各位可以當作歷史紀實小說來看,也可以當作愛情小說來看。反正,就是人性小說。 感謝AM730和「次文化堂」,眼前正是傳播界深受銅鑼灣書店事件影響的時刻,他們繼續秉持理性務實的態度,讓我這個傻瓜繼續發掘人性的真與偽、善與惡。我相信,人性是浮雲遮蓋的山峰,有時看不見,但它始終是存在的,我們可以攀登高峰。努力!周二、五刊登
內地敢言刊物《炎黃春秋》被當局強行收編和接管,該刊上下老少一起反抗,寧可停刊,打官司,也不讓官方得逞。官方的行動好像戰時派軍隊佔領電視台,控制信息和言論。官方又像把所有東西當作一次性的隱形眼鏡──用完即棄。不是嗎?當《炎黃春秋》創刊時,在某程度上反映中共仍能接納一些擦邊球的異見聲音,間接為中共臉上貼金;加上創辦《炎黃春秋》的人當時還有一些背景和牙力,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也為它題詞,說「辦得不錯」。所以,中共也稍為容忍。 但現在中共認為《炎黃春秋》脫離了它的控制範圍,於是手起刀落,把舊人趕走。其實,這類歷史屢見不鮮,反映中國的一種政治文化──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安樂。觀乎《炎黃春秋》的創辦人和主事人多數曾經為中共開放改革效力,但當中共認為他們的作用由配合變成妨礙之後,就馬上像四川變臉一般,反目成仇。 看得遠一點,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常態。滿清利用吳三桂入關,後來還是放棄了他。毛澤東與多名開國功臣建基立業,最後還是把劉少奇等人置諸死地。鄧小平開放改革時,曾有一批知識分子替他創造輿論,「理論務虛會」是一大貢獻,但後來王若水、嚴家其和蘇紹智等人都成為打壓對象。在香港,前《文匯報》社長李子誦支持中共多年,但因為反對「六四」鎮壓,結果再遭橫逆。 即使沒有被中共打成異己的人,只要其行動違背中共和掌權者的利益,也不能享有基本的自由。對「六四」要直接負責的李鵬和陳希同,想出版有關「六四」的書,為自己說話,同樣因為犯了中共大忌而被禁言。曾為中共大力打壓言論自由的鄧力群,同樣不能出版自己的書。還有,江澤民的同學鍾沛璋獲江澤民接見,談了很多問題,但因為內容犯忌,也不能公開。上述各人最後都利用了香港,出版他們的禁書。 可見,在中國的政治文化裡,用人有四種性質──對自己有利時重用;可以為己所用時任用;要達到目的時使用;權衡輕重時利用。但如此重利忘義,炎黃子孫用完即棄,人民會相信你嗎? 周二、五刊登
南海仲裁的結果不利於中國,中國努力反擊,事前事後也做了大量工作。按目前形勢判斷,中國將在南海實行十二字政策:「交照鬧(繼續罵戰),島照建,炮(軍事演習)照放,仗不打。」這是眼前最合符中國實際和利益的策略。基於此,外界不用擔心這次仲裁會引致戰爭,國際間兵戎相見;但必須慎防擦槍走火,或者小規模的衝突。外交從來就是在實力上過渡的,中國奉行這套理論,所以不怕外國圍堵。 不過,中國從這次仲裁中應該吸收教訓,不要以為自己不參考、不承認、不接受的「三不政策」有用。實際上,中國不單輸了仲裁,還輸了金錢,更輸了輿論、形象和實質外交。輸了仲裁這一點不用多說,顯示中國事前的遊說工作失效。 至於輸了金錢,皆因中國以為可以通過經濟誘因,促使一些國家支持中國在南海的立場;雖然,中國爭取了大約七十至八十個國家為中國說好話,但卻無端花去大量外交維穩費。而且,這種「派錢買支持」的做法在外國眼中,是「逐次計數」的;換言之,下次如果越南、印尼等國效法菲律賓提出南海主權仲裁,中國又要另一筆外交維穩費,而且會慢慢成為慣例。這正是美國希望出現的、虛耗中國綜合國力的結果。 談到中國更輸了輿論、形象和實質外交,則是中國不會承認甚至視而不見的,為官者只會自我感覺良好。有人說,中國不是做了大量宣傳和輿論工作嗎?有利於中國的材料排山倒海地出現,官方和民間的遊說團到處活動,強化了中國的話語權。但可惜的是,這些宣傳多在中國境內和海外華人圈子裡出現,在國際傳媒圈子中只有大約百分之五的佔有率。換言之,中國官方自話自說,難產生國際輿論支持的效果。 這要追溯到中國的宣傳策略和內容了。中國以為佔有宣傳機器,就等控制傳媒,殊不知這只是財大氣粗的表現,反而失去民心。此外,中國長期不重視軟實力,與外國只有利益的凝聚,而毫無理念(尤其是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接近,這就令中國更難得到外國民眾的支持。這些思維上的問題,中國能解決嗎?周二、五刊登
廉政專員白韞六(圖右)首次公開談及李寶蘭被停止署任執行處首長一事。我聽了,想了,不只一次,不是浮光掠影,跟著再向廉署友人,以及了解廉署運作的人士,包括內地研究香港問題的專家,最後得出的看法是:白韞六的解釋沒有說服力,儘管他說了,也只是例行公事的解說而已,能說服公眾廉署這次決定是有足夠理據的嗎? 白韞六解釋李寶蘭的工作「未達職位要求」,所以停止她的署任安排,這些職位要求也是她署任之前已說明的。白韞六的解釋,只能說明他有權這樣做,但不等如他的決定合理。當被問及具體「未達職位要求」的內容時,白韞六以「私隱」作為擋箭牌,這樣的「理據」同樣蒼白無力,只反映他有權力一個人說了算,等如梁振英一個人有權說白韞六「工作表現滿意」,就可以讓他當廉政專員一樣。 至於公眾關心這次停止署任是否跟梁振英的UGL事件有關,白韞六同樣含糊其詞。外界無意也難以干預廉署的調查工作,但如果碰到這樣敏感的問題而不能努力澄清的話,只會有一個結果,就是廉署的聲譽一定受損,不是白韞六一個人頂了就可以減輕損害。 記得剛逝世的許家屯在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時,曾向中央打報告說,廉政公署(他指的是港英政府期間)是港府針對中資機構的組織,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功能,所以回歸後要加以改造。到了今天,中國的政治意識仍然認為法律、廉政也是政治的一部分,在關鍵時刻更要為政治服務。這種大環境已愈來愈明顯,官方可以繼續否認廉政無關政治,但效果只是繼續自話自說,自聽自騙。 回歸以來,一些涉及中資機構或敏感人物的案件,在調查中已出現轉向,有關人士或被調返內地,免在香港受查,或免於被起訴。當局可以解釋為調查和研究後的公正決定,但這類事件積累下來,市民只會感到這是官話。市民固然無力否定官話,因為官方擁有宣傳機器,但官方同樣不能說服市民。我行我素,不求凝聚市民的信任,反正現行制度繼續保障重要權貴的利益,那就行了。這正是中國和香港政治走入死胡同的原因。周二、五刊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6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