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七城 - 葉七城
漫長的藉口 相敬如賓
2016年12月14日
西川美和導演曾經是是枝裕和的助導,兩人的風格有點相近,擅於描寫微妙的倫理關係。西川新作《漫長的藉口》藉兩位意外喪妻的男人如何面對傷痛,反思婚姻與生活,電影風格含蓄內斂。
故事講述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幸夫(筆名/藝名:津村啟,本木雅弘飾),與妻子夏子(深津繪里飾)結婚多年,沒有孩子。夏子與好友由紀結伴到北海道旅行,不幸遇上車禍,二人身亡。幸夫替妻子處理身後事時,認識了由紀的丈夫陽一(竹原皮斯托飾),陽一育有兩名年幼子女,因工作關係,他需每周離家幾天,幸夫即自動請纓上門照顧孩子。幸夫初次感受到有兒女的「家庭溫暖」,但他知道這只是短暫的假象,重要的是,如何從這次意外中重新認識自己。
兩男喪妻
幸夫的情況更甚,世俗要求,失去摯親要表現哀傷,那是人之常情(像電視台勵志節目對「思念亡妻」的安排),但幸夫撫心自問,對妻子的猝然離世,並沒掀動他太多哀傷之情,或者,自責還多一點,因為他接獲妻子的死訊時,正和女友在床上翻雲覆雨,說到底,幸夫最愛的,還是自己。婚姻的約誓及承諾,對很多中年男人而言,是個漫長的藉口,縱使感情丟淡,雙方仍相敬如賓,維持表面的幸福,那種「無可無不可」的「透明感」,相信許多已婚中年都有相似的無奈。
西川美和成功地描寫幸夫的思維,這個角色很微妙和複雜,並非如一般戲劇角色般鮮明;妻子的死亡,令幸夫察覺自己的自私和空洞,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驀然發現原來沒真正「生活」過。幸夫主動地照顧陽一的孩子,其實在測試自己的麻木,利用他的作家敏銳感覺過渡那份空虛,嘗試感受他從沒有過的「家庭生活」,到底會對他有甚麼改變及影響。
將悲傷化成……
關於失去摯親的哀傷,有人選擇沉溺痛苦,有人選擇盡快忘記,重新面對生活,西川美和透過幸夫「寫出」第三種態度──「堅強,同時脆弱」,像電影《心靈觸洞》(Rabbit Hole)的母親,勸經歷喪子之痛的女兒,將悲傷化成一種「可攜帶的重量」,時刻伴隨。
其實,只要幸夫對事情著緊一點,他是有親和力的。幸夫與陽一的孩子真平及小燈相處融洽,的確有家的幸福想像,但小燈需要的,還是一位母親,所以當小燈面對初相見的科學館女士時,隨即流露親暱之情,幸夫感到有點悻悻然。
不能放下,便不放下吧。幸夫情緒最大的波動是,發現妻子生前在手機中留下的筆記,短短數字已經說明,那段相敬如賓的婚姻之虛妄。
過氣攝影記者,後中年期男人,不是影評人。
過氣攝影記者,後中年期男人,不是影評人。
網頁:yip7x.wordpress.com
Facebook專頁:七城影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