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夫子自唱 - 劉銳紹
如何駕馭電話風雲?

2016年12月09日
   

 

在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互通電話(圖),刺中了大陸的穴位,馬上提出反對。不過,大陸鑒於種種形勢,暫時沒有太激烈的反應,只是有限度地用言論還擊。這種策略比以前有進步了。
大陸對此有所克制,皆因仍未弄清楚特朗普的底牌──他當選後顯示出連串對華的不友好姿態,到底是試探中國的底線?還是他對華的真正態度?現在還說不準。據了解,較早時候基辛格到大陸與習近平見面後,北京仍無法摸清特朗普的虛實。圈中人說,北京經常不按章法出牌,如今遇上同樣不按章法出牌的特朗普,說得好聽就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說得不好聽就是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
不過,大陸不少專家認為,特朗普連串行動可能只是一種叫價的手法。他借台灣造勢,放聲氣美國可能讓蔡英文進行「過境外交」,像當年李登輝和陳水扁那樣。(那時候,陳水扁曾經以他的專機可以停泊在「空軍一號」附近,作為炫耀的理由,成為一時笑談。)可是,這些行動的實質不是要突顯美國和台灣的關係,而是要向大陸放出訊號:如果大陸給予美國更多實質的好處,美國就會收斂一下跟台灣「親臉」的姿態。
這些倒有歷史事實作證的。當年李登輝能夠返回母校康奈爾大學發表演說,並在場刊上用「中華民國總統」的名義,不知花了多少錢,通過「公關公司」或政界人物在背後相助。其後,江澤民到喬治布殊的農莊作客,也花了不少間接的「餐費」,中國要額外購買大量美國貨。總之,一切都是錢作怪,美國左右逢源,兩岸卻花了不少冤枉錢。
如今,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表面胡亂出牌的特朗普實際是有計謀地出招。上次美國向台灣售武,也是喬治布殊的年代;假如特朗普上任後策劃向台灣售武,一來可以為美國的到期軍備清倉,二來可以間接敲詐大陸,用更大的利益換取美國不要向台灣售武。
可見,一切源於兩岸分裂。大陸的統一政策不能吸引台灣,而台灣為了自保,不斷的抗衡又令大陸步步進逼,形成一個怪圈。這正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周二、五刊登

回首頁      列印

 

/160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