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自唱 - 劉銳紹
裝甲車掀不起政治風雲
最近,九輛新加坡的裝甲車(圖、傳真社)在台灣進行軍事交流後經過香港,被海關扣查。其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中國反對任何邦交國跟台灣有任何官方往來;對於任何形式的軍事接觸,更是要一刀切。
其後,有傳媒報道,其實運載裝甲車的船隻曾停泊廈門,但內地故意不吭聲,待貨船抵達香港後,才讓香港海關出手。假如這消息屬實,那又說明甚麼問題呢?
我看,首先說明的是中國不想破壞與新加坡的關係。試想,如果由中國直接出面,回旋的空間就會大大收窄;如今由香港出手,然後北京出口,要求新加坡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這就不會過分傷害兩國關係。畢竟中國在一些問題上,仍然希望新加坡配合,例如較早時候舉行的「習馬會」(習近平與馬英九的高峰會,就選擇在新加坡舉行;1993年的「汪辜會談」,也在新加坡舉行)。
況且,此事公開後,新加坡馬上派員來港善後,相信新加坡駐華大使館也不斷努力。種種跡象顯示,新加坡知道理虧,即使未有公開道歉,但也會放下身段,尋求早日解決。所以,中國犯不著強硬處理,彎弓但不搭箭,已可以射出箭影。
此外,這也是給台灣的一個訊號。其實,新加坡與台灣進行軍事交流,早在1975年開始,只是大陸隻眼開隻眼閉而已。大陸一直關注台灣的武器來源,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都不敢向台灣提供武器。不過,最近不知哪裡傳出消息,意大利可以嘗試向台灣出售武器(內容不詳)。當這些事情還未成真之前,大陸當然十分關注,以免成事之後陷於被動。所以,趁著這次裝甲車事件向台灣和國際發出訊號,讓大家有所警惕,也是自然之舉。
不過,對香港來說,這不一定是好事,顯示香港並非一個純經濟的城市,而是國際各種力量經常利用或使用的城市。以發現軍火為例,過去已有多次;至於次數是否頻密,天曉得,只知官方的態度可以因時因事而異。回歸前,港英政府揭發過北韓軍火過境,回歸後特區政府也有疑似發現,但後來表示「沒有可疑」。真相如何,不得而知,香港只有自求多福了。周二、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