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自唱 - 劉銳紹
中美亞太及南美之爭
2016年11月25日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在秘魯結束。中國力爭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和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有更大的主導權。忽然,美國候選總統特朗普(圖)表示,他上任後將退出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議」(TPP)。外界關注,這是否預示中美在跨太平洋的經貿活動中將此消彼長?這對中國是機遇還是陷阱?
總體而言,中國在國際經貿方面可用的牌,確比以前多了,不像以前那樣揸頸就命。此外,中國的外匯儲備雖由三萬八千億美元的高位下滑,但仍保持在三萬億美元的水平,可以支持中國對外發展。所以,不少內地人士認為應擴大經貿版圖,機不可失。
看見中國活力提升,發展空間漸多,我也感到高興。不過,我仍想潑一些善意的冷水,不要頭腦過熱。種種跡象顯示,習近平希望開拓更寬的海外經濟領域,既想趁機壯大海外實力,同時轉移內地的經濟危機,或曰以對外經濟的得益作為內地經濟的「補品」。這個算盤如能打響,當然一石二鳥;但有四大問題,必須在行動前深入思考。
其一,中國未來五年的對外投資將達七千五百億美元,其中投放重點將由非洲轉移到南美國家。可是,這些國家的政權,以及跟中國的關係是否穩定?倒不是中國可以控制的。假如一些國家變了天,中國在當地的投資能否保障?君不見中國在利比亞,以至友好的緬甸投資,後來不是因為政權轉移而陷入困境嗎?
其二,中國近年大力推動向西發展的「一帶一路」,忽然發覺向東的RCEP和FTAAP又因為美國收縮而出現較大的發展空間,會否一下子戰線過長,能兼顧嗎?雖然,向東發展將以經貿為主,投資為次,但在今天的國際政治環境中,仍要謀定而後動,習近平不要變成習近利。
其三,經驗說明,任何海外投資都要有足夠的實力(包括軍事)保護。中國目前是否有足夠實力?
其四,中國內部經濟下滑已成為「新常態」。那麼,中國對外擴大經貿實力時,對內經濟會否出現「籠裡雞作反」的情況?過去兩次嚴重股災,已說明中國經濟如「漏斗」,錢照走。一切慎之!
周二、五刊登
周二、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