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夫子自唱 - 劉銳紹
捉回首犯說明甚麼?

2016年11月18日
   

 

中國公布,在「百名通緝犯」名單之首的楊秀珠(圖中)已被緝捕歸案,並已押返北京。至今,名單上已有三十七人落網。官方稱這是習近平反貪腐的一大成績,並告誡其他在逃人主動歸案。
我不否定這是一項成績,但深入細看,背後卻有很多令人黯然神傷的元素。從正面角度看,大陸捉回貪腐罪犯,是要起警嚇作用,阻止其他人犯罪;必須讓他們知道,即使跑到外國也不能逃之夭夭,終有一天被捕返國,繩之於法。
不過,除了這個公開的原因外,還有深層次和更重要的因素。原來貪腐犯人逃到外國後,往往成為外國套取中國官場情報的「秘密通道」,內容包括官場的人脈關係、私存的「小金庫」、洗黑錢的途徑等。這些黑材料掌握在外國政府手中,可以成為針對中國、甚至是討價還價的子彈。所以,中國必須阻止外逃的人洩露機密。
這種情況在國際政治上屢見不鮮。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也掌握了一些中國官員和中資機構人員在香港貪腐的犯罪資料,但它不向外透露,然後檢視這些黑材料能否作為跟中方談判的籌碼,實際是善價而沽。這個「價」不一定是真金白銀,而是政治的利益。君不見有些中方官員和中資機構人員忽然被調回內地,跟著就被「雙規」和判監嗎?這樣中方就可以保障醜聞不會外揚,而英方也得其所哉。
再談楊秀珠被捉返國,也是中美交易成功。其實,一直庇護楊秀珠的正是美國,如今美國順應中國要求,讓楊秀珠「回國投案」,只能說明美國感到楊秀珠的利用價值已盡,不再給她庇護,借勢給中國一個順水人情。按過去的例子,當中還有直接或間接的交易。
所謂直接交易,就是國際上一向有潛在的默契,美國經常製造多種理由,收取協助追緝外國罪犯的「辦公費」。有時候,它又巧立名目,按美國法律向通緝犯追討「稅款」或其他費用,一下子就在贓款中斬去七八成,全部進入美國的錢包。至於間接的交易,只有歷史才能說明了。
可見,一切皆因錢作怪,何來正義可言!中國如不杜絕貪腐源頭,外國只會繼續有可乘之機。周二、五刊登

回首頁      列印

 

/112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