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一點兩點三點水 - 譚子健
酒有氧?無氧?

2016年05月20日
   

 

早陣子,與一釀酒師閒聊時,不知不覺說到了氧化的環節。我們談論到當葡萄發酵時,如果提升溫度會否對葡萄酒液加快其氧化速度。他的答案是不會,他說當發酵時,葡萄是在密封的發酵缸內進行,不會有氧化作用。
我心內即時發出了一連串問號。其實我也聽聞過有關「有氧」及「無氧」的說法。我自己是「信奉」「有氧」派的。自當摘下葡萄時,葡萄內汁液已帶有微量氧分,所以發酵時帶氧氣是理所當然的。葡萄酒實驗家Ribereau-Gayon曾經做過實驗,量度了採收葡萄、發酵及除渣的3個步驟,共約得到(18+22+5)=45mg/L的氧氣存於酒體內。
我相信這些氧氣靜悄悄地在酒液內產生了千變萬化的化學反應。到了入木桶陳年,這爭議沒這麼大,大都同意會有小量空氣與橡木桶在酒液作出化學作用,有些橡木桶還會滲出polyphenol,與空氣接觸後增加了酒液的複雜性。但入瓶後在瓶內的陳化期,又是一個爭論點,有些說法是經封口後,是完全封密的。但我覺得水松塞仍然有非常少量的air-exchange效果,為酒液帶來變化。
最近朋友在一聚會中帶了幾瓶90年代的波爾多紅酒,經過了約20年的陳化,雖然果味已溜走,但是陳化過程中產生的木盒、泥土和乾樹葉等香氣,實在令人難忘。

譚子健~喜飲、愛醉、好借醉發酵的才華零斗人。電郵:[email protected]
facebook: Ir Thomas Tam

回首頁      列印

 

/108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