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社政聯想 - 鍾劍華
推動瘦身之五:推廣健康食品

2016年04月22日
   

 

向高熱量、高糖及高脂肪食品開徵額外稅項,成效並不理想。各地政府都會透過宣傳教育,鼓勵選擇健康飲食,也不斷唱衰垃圾食物,作用也只是一般。現代人的飲食習慣經過長時間形成,對垃圾食物已經養成一種難以克服的依賴。這既是習慣造成的心理影響,也有其實質的需求因素。早年的研究還未有廣泛的證據時,高糖高熱食物被誤為最有效增加營養的飲食方式。當經濟發展上軌道之後,生活水平提升,對副食品及零食的需求大幅增加,令訴諸味美的食品市場蓬勃發展。而美味很多時又跟甜鹹,即糖、鹽、及各種食物附加劑的關係密切。高熱高脂食品在產生熱量及提升體力上也較有效率。正因如此,今天當政府要向高熱高糖食品徵稅,很多人便投訴這對低下階層及體力勞動工人不公平,因為他們正正需要較便宜而高熱量的垃圾食物。
有人建議,除了加稅及唱衰垃圾食物之外,也可以扶持或鼓勵健康食物的發展。這一方面的嘗試在很多國家已經很普遍,除了撥出資源協助健康食物的研發及推廣,歐洲部分國家還向健康食物提供稅務優惠以鼓勵市民多採購。
 不過,現時健康食品仍然不足以與垃圾食物爭一日長短。一方面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垃圾食品工業已經發展得頗具壟斷性,規模經濟效果令健康食品工業難以競爭。有部分食品製造商也曾經嘗試與時並進,改變其原來的生產及經營手法。全球最大的可樂汽水廠便曾經改變其旗艦商品原有的方程式,減少糖分、色素及其他附加劑。但結果是慘不忍睹,無論是味道及賣相都廣受批評,市場不受落之餘,還變相給予競爭對手可乘之機。在市場的原則的驅使下,唯有盡快回復舊有的方法,就算現時也提供各種較健康的低糖甚至無糖版本供消費者選擇,也只是聊備一格,始終仍然是原來那個被標籤為「垃圾版本」的佔主導地位。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回首頁      列印

 

/96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