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ick’s View on Menswear - Yumi Ng
Game Changer
月初時裝界最熱話題,肯定是Burberry同Tom Ford不約而同宣布將新季發布與發售周期同步,Burberry更將男女裝合併發布;終於有品牌行出這第一步,其實不算意外,身兼Burberry CEO及創作總監的Christopher Bailey去年就公開講過,2016年將是品牌作出重大改變及整合的一年,只差在幾時公布而已。
預覽不管用
雖云市場一早消化了,依然有其重大意味。以往品牌早半年齊集時裝周發布來季新作的慣例,容讓世界各地而來的時裝買手及傳媒預覽;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社交網絡的興起,這個發布系統經已不管用。Bailey接受《Business of Fashion》獨家專訪中就特別提到,時裝周發布期間累積的巨大能量,無法即時轉化為銷售數字,「忘了剛才這一切吧,這些東西還沒到店裏,再等5、6個月吧。那麼5、6個月之後,你又得再度造勢……你會質疑這究竟還有沒有意義。」
「早買早享受」
這個詰問,其實Bailey自己及不少品牌過往幾年經已嘗試回應,Burberry早於09年已開始將其時裝騷網上直播,又抽選部分新作即時作網上預訂,縮短時裝周發布及實際銷售期的差距;Moschino自從委任Jeremy Scott為創作總監,系列中最搶眼的單品,完騷後一兩日就會於店內買到,滿足一批消費力強橫的時裝人「早買早享受」之餘,又可即時帶來進帳,其實是一舉兩得。
供應鏈受壓
問題來了,同步之後,「早買早享受」引發的消費力一夜消失,生產及買入的一方卻面對即時的壓力,以往買手有時間考慮哪些款式較sell得而落訂,品牌亦可因應訂單多寡,而調整個別款式生產數量,這條供應鏈的運作其實是需要時間的;對於超級品牌如Burberry有直屬的銷售系統,包括分布全球的實體店及其官網,這個問題當然不難解決,但對於較細的品牌,又該如何應對?
男女同步意義更大
除了同步,將男女裝合併發布,亦引申出另一個問題,Bailey亦提到,「設計一個系列的整個過程中,其實最重要是這個系列要展現的精神,不會特別從性別角度去思考」,這點我十分同意;但如果其他品牌紛紛效法,這幾年因應男裝需求大增,而獨立出來的男裝時裝周,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沒有如Burberry這般超級品牌坐鎮的男裝時裝周,能否仍然得到全球媒體的關注,真的好成疑問。
但個人係樂見這個轉變的,畢竟一年兩度春夏/秋冬、男/女時裝周日程,再加上高級訂造服及pre-collection的發布,莫講話設計師,連媒體都疲於奔命;男女裝併合發布的轉變,可能較同步發布銷售,對創作與商業之間的平衡,更具重大意義。
擺明偷橋(著名部落格A Shaded View on Fashion),以女人身男人心時裝雜誌/雜工角度看男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