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筆戰》 - 李世鴻/張國樑
學聯擬上京
向中央陳情

2014年11月07日
   

 

學聯計劃到北京與領導人對話,反映香港人對真普選的訴求,現正尋求與中央關係良好的人士作橋樑,期望協助安排上京。學聯最初打算於APEC會議期間赴京陳情,一度引來批評,擔心會刺激中央,亦有市民憂慮學生的安全,學聯現時因應情勢而調整策略,至於上京之行能否成事,仍有待觀望事態發展。



學聯上京首要考慮安全
雨傘運動發展至今已個多月,仍處於膠著狀態。學聯擬趁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在北京舉行期間,於日內派代表上京,要求京官直接面對學生,回應港人要求撤回人大8.31決議的訴求。坊間普遍認為學聯此行成效不大,可能在香港出境時已不獲准登機,或在北京被拒入境,又或被上訪部門帶遊花園,甚至會被扣押。
不少前學運領袖、社運人士、熱愛民主的市民都擔心學生此行會遇上安全威脅。畢竟中國式的權鬥,比江湖的刀光劍影更兇險。在深圳河以南,警察使用暴力要有冠冕堂皇的藉口,又或在暗角裡施行。但在深圳河以北,使用暴力是赤裸裸發生,甚至是在光天化日下。貿然北上,學生隨時成為中共朝野權鬥的犧牲品。
無論學生的決定如何,都表現出高尚情操,所作的都是值得香港人肯定和嘉許。也許同學們認為不論在香港機場被截還是在北京被拒入境,傲慢的當權者的野蠻將顯露無遺,既能推動民情,又能徹底粉碎不少市民心中的「萬事有商量」的幻想。
我們已經歷了反國教、港視發牌、新界東北發展,到今天的雨傘運動。我們還能對既得利益者、對裝睡的人心存幻想嗎?香港的民主運動,任重而道遠。同學們都是社會精英,未來的棟樑。以同學們的能耐,更應保全有用之軀,為未來民主運動保存實力,同學們犯不著冒險採取上京的行動。反倒退、抗赤化,伺機而動。
假若,同學們真的堅決成行上京,有良知的香港人定必為同學們禱告,並祝願平安。

新民主同盟社區主任李世鴻




學生‧進退失據 自困迷城
學生堅持的「佔領行動」已踏入第六周,源自他們於9月中發起的社運,期間不幸被「佔中」發起人騎劫,導向局面變得失控和膠著狀態之際,便悄然離場,現時剩下殘局待解,令這群熱血青年進退失據。早前政府與學聯核心成員開展了首次對話,雖然政府一方釋出善意,承諾通過港澳辦向中央提交「民情報告」及構建多方平台討論政改,可惜,學生代表仍堅守訴求,包括要求人大撤回8.31決定、引進公民提名機制及廢除功能組別,事後更變本加厲,要求港府為他們安排與國家領導人直接對話,此舉令事件變成僵局。
據近日報道,學聯代表計劃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舉行期間闖京,尋找會晤國家領導人的機會,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這樣的做法能為整個困局帶來轉機嗎?一直以來,學生代表的發言都經常用到甚麼香港人的意願,及為香港人的未來而公民抗命,可是單談到退場考慮,參與佔領群眾都已表明不是由他們決定,那麼在大是大非的事件上,他們豈能以「全香港人」的名義來代表發聲?此外,他們不斷指責政府忽視其聲稱數十萬人的群組之訴求,批評違背了甚麼香港人追求的民主理念,但反問,他們有重視那些不滿「佔領行動」影響和被剝奪2017年普選權利的百多萬港人之感受嗎?他們又說抗爭是為了更美好的香港未來創造條件,實際上,這次運動已動搖了香港的經濟和法治基礎,又何以談得上會有更好的呢?
若學聯代表真的成行闖京上訪,這樣只會加深中央與香港人之間的矛盾,對香港能分享到國家和平崛起所帶來的經濟成果,埋下極不明朗的元素。學生們需要深切思考整次運動的主旨,政制改革不應該只考慮時間值,學習政治中的協商藝術,套用在追尋民主理想的進程中,要懂得進退有據,免得自困迷城。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張國樑






回首頁      列印

 

/108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