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選擇 - 何駿傑
尋味福隆新街
三個月前寫過三篇澳門飲食遊記,刊登後朋友問有沒有延續篇,上星期重臨舊地,穿梭橫街窄巷,走出熱鬧的新馬路,往左拐入小巷到寧靜的福隆新街,滿眼盡是兩、三層金字頂木樓,人們愛拍照留念,我卻四訪小街的美食,最後找到兩所滋味小店,一試難忘開懷。
木樓紅窗白牆,抬頭一片藍天,腳下灰黑石板,七十年前是煙花之地,如今人面全非,但美味依然存在。
在街尾的祥記,裝修毫不起眼,小店地方淺窄,為的只是一碟土魷蝦子撈竹昇麵。香港也有竹昇麵,但並不多如小店般做得出色,粗麵原個無碎條,無鹼水味,彈牙脆口,軟硬適中,雖分量頗細,但食得滿足,麵條隔水隔得乾淨,撈些鹹鮮自炒蝦子,正!蝦子沒有腥味,炒得不過火外,還有少許大地魚香,再加些蝦頭大地魚湯,非常惹味,土魷不硬身,比魷魚更添鹹香。據知小店向漁民直接取貨,確保新鮮。友人食得那麼高興,便叫碟海蜇撈麵及薑蔥撈魚皮。幼麵比粗麵更彈牙,海蜇幼條爽口,惟分量極少,師傅在麵中加些熟油及豉油,香氣四溢,撈魚皮則有驚喜,大塊爽身,淋上麻油及豉油,伴薑蔥一齊食,質素拍得住景叔出品,只可惜沒有帶余均益辣椒醬,否則定更完美,小店確是「禾稈冚珍珠」,只看裝潢外人定不光顧,我最後還買樽蝦子回港,加熟油及頭抽,撈好到底蛋麵,在家享受。
用膳後繼續四處逛逛,乘巴士到氹仔買肉切酥,再到路環食葡撻及買馬友霉香鹹魚,看看錶還未到煙花滙演之時,又想試試葡國菜,再次乘巴士重回小街,來到福龍葡國餐。
兩人食不到名物葡式燒乳豬,也沒甚餓意,故叫了葡式燒雜菜,葡國焗鴨飯及鹽燒葡國沙甸魚。以為是一串串燒雜菜,原來是焗雜菜,有洋蔥、薯仔、番茄、青椒及椰菜。椰菜爽口無異味,青椒及番茄外皮脆內多汁,薯仔角切腍粉微焦,洋蔥剛熟不辣,汁底有蒜蓉及茄汁,我想是先把菜炒過後連汁焗,想不到如此好吃。
焗鴨飯更特別,飯面焦脆,內層是鴨肉絲及火腿絲炒飯,油香十足,小店另有非洲雞,忌廉焗馬介休及煙肉炒辣蜆亦可以一試。煙花綻放,在旅遊塔及舊橋相伴下,與香港看的實有分別,下星期仍留在澳門,朋友們不如趁國慶日假期出走香港,遍尋他鄉風味。
四處搵食,尤喜懷舊食物,愛好下廚,搵人做白老鼠。
acmilanfrance@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