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凡音 - 劉嘉鴻
愛上華格納(二)
2013年03月07日
現時回想起中學時沒有喜歡上華格納,其實十分正常。畢竟他的音樂並不平易近人。雖然有非常精彩的管弦樂段及旋律,但比起古典浪漫樂派作品,還是前衛怪異。而他最重要的中後期樂劇,故事多取材自北歐日耳曼神話傳說,對香港人來說,也太遙遠陌生了。若說年輕人會喜歡,反似是為了與別不同而強裝高深。
上了中文大學,並不熱中於課外活動,空閒時間比中學時更多。我住在宿舍,終日蹓躂圖書館看課外書。由於崇基圖書館的古典音樂錄音十分整全,可以隨時聽上一整天,加上學了初階德文,於是決定咬緊牙根再試,打算用四天時間,一下子挑戰總長達十五小時的《尼背龍指環》四部曲,並借了厚厚的德英對照歌詞同步欣賞。
前傳《萊恩河黃金》還算容易理解,音樂也動聽,但神祇、巨人和精靈的關係總是弄不清。接著的《女武神》雖然有光輝的管弦樂段(如常常在電影奏出、第三幕著名的《女武神騎行》),但兄妹亂倫的情節古怪,我的集中力開始下降。到了第三部曲《齊格飛》,冗長的二重唱令人昏昏欲睡,第二幕後段音樂開始無調性,而故事也實在毫不吸引,終於未聽到終章《諸神的黃昏》便決定放棄了。就在那一天,我以為華格納與我無緣。當時想,古典音樂的堂奧如此浩翰,業餘愛好者是永遠也涉獵不完的,少一個音樂家也沒甚麼。藝術欣賞靈通,總是要講點緣份。
想不到多年後一次到美國東岸公幹旅行,就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我和巴伐利亞童話國王、瘋子路易二世一樣,愛上了《羅恩格林》,愛上了華格納。 一個古典音樂業餘愛好者,在亂世中堅持消逝中的精緻藝術。
逢周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