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特稿]點亮剛果——回望甘苦

2016年01月15日
全部 > 新聞
  • Joyce 在家教育小孩。

    Joyce 在家教育小孩。

  • 記者盧珮珊及攝影師Danny與Joyce留影。

    記者盧珮珊及攝影師Danny與Joyce留影。

  • 大家急不及待觀看拍攝片段。

    大家急不及待觀看拍攝片段。

  • Henri(右)培訓當地護士。

    Henri(右)培訓當地護士。

  • 有線新聞台《小事大意義──細說5分鐘》一連5個周日播出《點亮剛果系列》,敬請留意。

17/1 第三集 《心繫他鄉》
24/1 第四集 《回望甘苦》
31/1 第五集 《盼望綻放》

    有線新聞台《小事大意義──細說5分鐘》一連5個周日播出《點亮剛果系列》,敬請留意。

    17/1 第三集 《心繫他鄉》
    24/1 第四集 《回望甘苦》
    31/1 第五集 《盼望綻放》

   

 

[特稿]《小事大意義》剛果系列(三)
香港醫生Joyce一家落戶剛果,成立慈善機構「目養計劃」義診眼疾,最令她憂心的,是三個年幼的小朋友的教育:「第一年很內疚,每晚都哭,我聽過別人說,別糟蹋了小朋友,覺得壓力很大,擔心對不起他們。」在他鄉行善,付上代價的,不單是自己,還有家人。
文:盧珮珊   圖片:有線新聞台

攝製隊跟隨Joyce到市集買食物給病人,Joyce的導賞令人嘖嘖稱奇:「這是我們最先進的科技中心,最主要是手機充電,很多人家裡都沒電會來充電,還有小朋友看電視要付錢。」數十個手機充電器整齊排好,還有一小台「膽機」電視。Joyce笑言,在剛果生活有很多不便,要慢慢習慣,尤其作為香港人事事講求快而準,但在這裡的銀行提款平均需時幾天,最長一次要四星期。在香港土生土長的Joyce不敢埋怨,反倒覺得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要更剛強。
面對三個不足十歲的子女,最煩惱的是教育。當地學校沒有課本,Joyce決定用家庭學校的模式,每天提供不同內容親自教子女。雖然沒有正統的學校課程,卻有隨處可見的教材,例如建泥屋、參觀發電機、甚至走進森林,都是學習經歷。十歲大女Cherissa,年紀少少已能明白媽媽的決定:「我想念家人和朋友,但我很快樂,因為我們可以在這裡幫助別人,雖然我們錯過了很多有趣的事物,在這裡也可做很多有趣的事。」未能給子女最好,Joyce在感到心痛的同時,也很安慰:「最重要是他們的心,如果可以愛神愛人愛生命,我覺得已足夠。」作為媽媽,無悔到非洲,但作為獨生女,始終對未能照顧自己的父母感到遺憾,更忍不住哽咽:「他們是目養計劃最大的犧牲者,沒有人比他們犧牲更加多,很感激爸爸媽媽……」
 
培訓當地護士接棒
Joyce夫婦沒計較為病人作出犧牲之餘,還有遙遠的理想。丈夫Henri培訓當地護士,更計劃將他們送到鄰國醫院深造,當學成歸來可以接棒守護診所,亦是Joyce夫婦離開之時:「 我們的心在非洲,希望我們可以再多去另一個國家,幫到另一個國家。」 
兩星期的採訪極為難忘,除了每天品嘗不同口味的香蕉,更有幸走進鄉村、森林,遇見每一位當地人,見證他們重見光明的喜悅,生命得到改變。印象最深刻的,是Joyce一家的無私付出,這位形容自己嬌生慣養的香港名校畢業生,在赤道上一間餐廳,將喝不完的半杯汽水裝進塑膠瓶,帶回家中,不願浪費。到底經歷多少試煉,才能展現這種大愛?


有線新聞台《小事大意義──細說5分鐘》一連5個周日播出《點亮剛果系列》,敬請留意。
 
17/1 第三集 《心繫他鄉》
24/1 第四集 《回望甘苦》
31/1 第五集 《盼望綻放》

回首頁      列印

 

 

/112



C觀點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廚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