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點亮剛果——看見曙光
「我們是很平凡的人,有榮幸可以令他們重見光明,他們的生命真的會改變。」這句話出自醫生宋黃凱欣 (Joyce),她在香港土生土長,與丈夫遠赴非洲剛果共和國,開設非牟利眼科中心,讓當地人走出黑暗。
文:盧珮珊、圖:有線新聞台
剛果約有四百多萬人,一半人口活在貧窮線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算,16萬剛果人患有眼疾。由首都布拉柴維爾到北部城市因普豐多,要乘坐一個多小時內陸機,或搭乘二至三星期船,船上沒有洗手間。在這個偏遠城市,可以找到香港醫生Joyce的足跡。2012年,Joyce與來自非洲加蓬的丈夫宋安理 (Henri Samoutou) 創立慈善機構「目養計劃」,在因普豐多的森林旁開辦非牟利眼科中心,並設立了剛果北部唯一的眼科手術室。縱使手術室很狹窄,電力供應不穩定,更曾在手術途中停電,卻改寫了多位病人的生命。
重見光明 世界從此不一樣
在黑暗中生活多年的,包括Louise婆婆:「我以為終有一天會變清楚,日復一日還是模糊,現在仍是這樣。」。Louise婆婆的視力多年前開始愈趨模糊,直至一天在農田間剩餘的視力都失去,迷路不能返家,亦再也不能照顧兒孫。聽到電台廣播後,唸大學的孫兒帶她到診所,確診白內障,由擔任眼科手術技師的Henri操刀,換上人工晶體。Louise婆婆的世界,從此不一樣……
手術後,Louise婆婆終於可以返回家中,親眼看看每一個孫兒,大家忍不住互相擁抱。這刻開始,Louise婆婆終於可以煮菜給兒孫吃,重過溫馨生活。看到這些情景,Joyce不禁表示:「這些情景看過千次,但每一次都令我很感動,每一次都會心跳加速,想為他們拍掌,一起慶祝。」
一個個病人的生命得到改變,成為Joyce夫婦繼續無私助人的動力。由一開始當地人因為從未聽過眼科手術,不願接受治療,到後來慢慢建立信心,Joyce感激病人的信任,以及香港善長在金錢和醫療物資上的支持。診所其實有價目表,鼓勵有經濟能力的病人支付費用,例如約七十多港元包含所有醫藥及日後所有覆診診金,又或者約六百多港元可以完成一隻眼的白內障手術,事實上,在這個國度,能夠負擔的人卻少之又少。Joyce坦言,無論病人能否負擔,都不會將他們拒諸門外:「我們從來不會因為一個人沒有足夠金錢而叫他離開,我們一定會幫忙,但會告訴他,在遙遠的香港,有人捨棄自己的金錢去做想做的事,只是為了讓你復明。」
有線新聞台《小事大意義──細說5分鐘》一連5個周日播出《點亮剛果系列》,第一集《看見曙光》於本周日(一月三日)播出。